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
中共中央召開黨(dang) 外人士座談會(hui)
習(xi) 近平主持並發表重要講話
李強通報有關(guan) 情況 蔡奇丁薛祥出席
7月21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開黨(dang) 外人士座談會(hui) ,就當前經濟形勢和下半年經濟工作聽取各民主黨(dang) 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dang) 派人士代表的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主持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nei) 需、提振信心、防範風險,不斷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內(nei) 生動力持續增強、社會(hui) 預期持續改善、風險隱患持續化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強、蔡奇、丁薛祥出席座談會(hui) 。李強受中共中央委托通報了上半年經濟工作有關(guan) 情況,介紹了關(guan) 於(yu) 下半年經濟工作的有關(guan) 考慮。
座談會(hui) 上,民革中央主席鄭建邦、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禮、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進中央主席蔡達峰、農(nong) 工黨(dang) 中央主席何維、致公黨(dang) 中央主席蔣作君、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台盟中央主席蘇輝、全國工商聯主席高雲(yun) 龍、無黨(dang) 派人士代表樊傑先後發言。他們(men) 完全讚同中共中央就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和下半年經濟工作的謀劃考慮,並就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大網絡亂(luan) 象治理力度、加快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強化產(chan) 業(ye) 鏈人才鏈融合、加速發展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促進新型消費發展、統籌優(you) 化製造業(ye) 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推動體(ti) 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大力培育新的支柱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鏈和產(chan) 業(ye) 鏈布局等提出意見和建議。
在認真聽取大家發言後,習(xi) 近平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表示,大家就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見建議。我們(men) 將認真研究、積極采納。
習(xi) 近平指出,今年上半年,在中共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宏觀政策靠前協同發力,國民經濟持續恢複、運行總體(ti) 平穩,產(chan) 業(ye) 升級成效明顯,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糧食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收入增長與(yu) 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我國經濟恢複速度在全球主要經濟體(ti) 中處於(yu) 領先地位,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發展前景光明。
習(xi) 近平指出,針對當前經濟運行麵臨(lin) 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要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積極擴大總需求,大力推動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切實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努力實現全年發展目標。
習(xi) 近平強調,上半年,各民主黨(dang) 派中央和無黨(dang) 派人士緊緊圍繞黨(dang) 和國家中心工作,聚焦恢複和擴大消費、加快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製造業(ye) 重點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化升級等重大課題深入調研、建言獻策,靈活高效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民主監督,為(wei) 中共中央科學決(jue) 策提供了重要參考。習(xi) 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習(xi) 近平對各民主黨(dang) 派、全國工商聯和無黨(dang) 派人士提出3點希望。一是統一思想,增強責任擔當,進一步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經濟形勢的分析判斷上來,全麵理解、準確把握中共中央的方針政策和決(jue) 策部署,合力戰勝前進中的各種風險挑戰。二是履職盡責,積極發揮作用,圍繞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等重大問題,深入開展調研,積極建言獻策。三是凝聚共識,提振發展信心,協助黨(dang) 和政府解疑釋惑、引導預期、凝聚共識,強化對民營經濟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領,配合相關(guan) 部門推動惠企政策落地,進一步激發經營主體(ti) 發展活力。
石泰峰、劉國中、何立峰、張國清、吳政隆,中共中央、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出席座談會(hui) 。
出席座談會(hui) 的黨(dang) 外人士還有邵鴻、何報翔、王光謙、秦博勇、朱永新、楊震和張恩迪、李鉞鋒、方光華、楊文良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