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成效綜述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進入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成為(wei) 一道必答題。

  這是一份寫(xie) 在綠水青山間的答卷,更是一份寫(xie) 在人民心裏的答卷——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掌舵領航下,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全黨(dang) 全國人民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

  盛夏時節,雅尼國家濕地公園。明媚陽光下,迂曲回環的尼洋河波光粼粼,河中的沙洲綠樹蓬勃盎然。

  “空氣清新、環境優(you) 美,生活在這兒(er) 很幸福。”家住濕地旁的西藏林芝市巴宜區立定村村民央吉拉姆感歎,這裏大變樣了,再也不是多年前挖沙采石的荒草灘。

  雅尼國家濕地公園一角(4月7日攝)。

  那時,植被少、沙化嚴(yan) 重,每當刮起沙塵暴,眼睛都睜不開。直到2009年,林芝市開始實施濕地保護與(yu) 修複工程,周邊村民紛紛參與(yu) 防沙造林,這裏逐漸變了景致。

  從(cong) 荒草灘到鳥掠芳洲的公園,雅尼濕地的變遷是一個(ge) 生動縮影,照見了新時代中國不斷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的堅實步伐。

  曾幾何時,霧霾頻發、沙塵肆虐、河流黑臭……2012年,中國經濟總量約占全球11.5%,單位GDP能耗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發展,走到了必須轉型的岔路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的重要內(nei) 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黨(dang) 的十九大把“汙染防治攻堅戰”列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三大攻堅戰之一。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各地各部門通過一係列切實舉(ju) 措,助力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全麵整治散亂(luan) 汙企業(ye) 及集群,加快淘汰落後產(chan) 能;城市汙水管網建設快速推進,不斷提升汙水處理能力;清潔取暖改造減少散煤汙染,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

  曾被霧霾籠罩的天空逐漸被擦亮。2022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86.5%,重汙染天數比例首次降到1%以內(nei) 。

  水環境質量發生轉折性變化。2022年,全國地表水水質優(you) 良斷麵比例升至87.9%。

  越來越多的綠色在山川大地蔓延。我國森林麵積和蓄積量實現雙增長。一座座精致的街角公園讓市民們(men) 在“生態留白”中享受美好生活。

  發展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

  走進浙江安吉縣餘(yu) 村,起伏的山、流動的水、綠色的竹,無數遊客流連忘返。

  20多年前,因發展“石頭經濟”,餘(yu) 村的山變成“禿頭光”,水成了“醬油湯”。痛定思痛的餘(yu) 村人相繼關(guan) 停礦山和水泥廠,發展“美麗(li) 經濟”。

  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到餘(yu) 村考察,得知餘(yu) 村做法後評價(jia) “高明之舉(ju) ”,並首次明確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這一理念引領中國廣袤大地發生深刻變化。

  宜賓,“萬(wan) 裏長江第一城”。岷江和金沙江在此交匯。

  站在三江口向北眺望,5公裏內(nei) 曾是宜賓沿江工業(ye) 區,始建於(yu) 1943年的宜賓天原化工廠距離長江岸線一度不足百米。

  今天,長江岸邊,昔日廠房變身長江公園。遠處,新成立的三江新區日新月異,天原化工已將產(chan) 業(ye) 延伸到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電池材料,走上新的產(chan) 業(ye) 賽道。

  不斷探索與(yu) 實踐中,各地轉變發展思路,逐漸走出一條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相協調的路,綠色、循環、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為(wei) 了更好保護環境,多地加快完善多元化生態補償(chang) 機製,讓好山水、好生態成為(wei) 共同守護的“有價(jia) 之寶”。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更加協調,綠色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

  在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的同時,經濟總量躍上120萬(wan) 億(yi) 元台階,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連續兩(liang) 年保持在1.2萬(wan) 美元以上。

  綠色昭示未來: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前不久,龍江森工集團穆棱林業(ye) 局有限公司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例行巡護中,通過野外紅外相機,再次發現野生東(dong) 北虎“完達山1號”在林區內(nei) 活動的清晰影像。

  綠水青山間,珍稀野生動植物生機勃勃。這背後,是我國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不斷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不懈努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一係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的綠色發展體(ti) 製紮實推進——

  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重大生態工程深入推進。10年來全國完成造林約10.2億(yi) 畝(mu) ,綠色版圖不斷擴大。

  截至2019年的10年間,我國荒漠化、沙化土地麵積分別淨減少5萬(wan) 平方公裏、4.33萬(wan) 平方公裏。新疆作為(wei) 我國荒漠化及沙化麵積最大、防沙治沙難度極大的省區,首次實現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麵積“雙縮減”。

  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加快構建,國家植物園體(ti) 係建設邁出重要步伐,共同推動形成較為(wei) 完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體(ti) 係。

  第一批國家公園交出亮眼“成績單”:三江源國家公園實現了長江、黃河、瀾滄江源頭的整體(ti) 保護;大熊貓國家公園打通了13個(ge) 大熊貓區域的種群生態廊道,保護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武夷山國家公園新發現雨神角蟾等多個(ge) 新物種……我國正在建設世界最大的國家公園體(ti) 係。

  河長製、湖長製、林長製全麵建立,一條條江河、一個(ge) 個(ge) 湖泊、一片片森林和草原有了專(zhuan) 屬守護者。

  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ye) 。從(cong) “光盤行動”、節水節紙,到垃圾分類、告別一次性用品,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為(wei) 社會(hui) 新風尚。

  作為(wei) 一個(ge) 擁有14億(yi) 多人口的大國,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也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實施,宣布2030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得到國際社會(hui) 的高度肯定。

  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新征程上,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攜手同心、不懈奮鬥,一定能匯聚起更加磅礴的偉(wei) 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18日 07:19 來源:新華社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