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主體性的最有力體現——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有了文化主體(ti) 性,就有了文化意義(yi) 上堅定的自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

  不斷鞏固文化主體(ti) 性,才能具有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從(cong) 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和智慧

  在浙江台州葭沚老街,體(ti) 驗紙傘(san) 製作、製茶、翻簧竹雕、彩石鑲嵌等技藝成為(wei) 熱門文旅項目,眾(zhong) 多遊客慕名而來。將米粒大的陶泥放到微型拉坯機上,用指尖捏出花瓶的形狀,再用竹簽、鑷子精雕細琢,景德鎮陶藝師傅王文化創作微型陶藝作品的視頻走紅海外,累計播放量超過1億(yi) 。《隻此青綠》以《千裏江山圖》為(wei) 藍本,用舞蹈“繪”名畫,讓觀眾(zhong) 沉浸在中華文化特有的意韻中。今天,文化創造與(yu) 文化自信相互激蕩,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獨特魅力,展現出蓬勃生機。

  文化貫通過去、現在與(yu) 未來。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闡釋“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深刻指出“‘結合’鞏固了文化主體(ti) 性,創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這一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有了文化主體(ti) 性,就有了文化意義(yi) 上堅定的自我,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就有了引領時代的強大文化力量,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就有了國家認同的堅實文化基礎。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不斷鞏固文化主體(ti) 性,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信心百倍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我們(men) 意氣風發、豪情滿懷。

  中華文明的主體(ti) 性植根於(yu) 源遠流長的文化沃土。朱熹園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慨“我們(men) 要特別重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在嶽麓書(shu) 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凝望“實事求是”匾額,指出“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考察“一館一院”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隻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曆史必然、文化內(nei) 涵與(yu) 獨特優(yo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護文明之火種、傳(chuan) 永續之文脈的崇高使命感,全方位、多角度闡釋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jia) 值理念、突出特性,展示了對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科學態度。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對文化在曆史進步中的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以對文化的精神特質和曆史傳(chuan) 承的正確把握,以對文化複興(xing) 和文明進步的不懈追求,開辟了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新境界。創立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就是文化主體(ti) 性的最有力體(ti) 現。這一重要思想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堅持古為(wei) 今用、推陳出新,把馬克思主義(yi) 思想精髓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zhong) 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jia) 值觀念融通起來,無愧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優(you) 秀典範,無愧為(wei)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無愧為(wei)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

  文化主體(ti) 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一種文化要具有穿越時空的引領力、凝聚力、輻射力,必須有其主體(ti) 性。回望近代以後,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百餘(yu) 年非凡曆程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點燃精神的火種、重煥文明的輝光,使曆史中國的深厚底蘊與(yu) 現實中國的嶄新氣象相融通,以高度的文化自覺、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文化擔當,激活中華文化的“一池春水”,把中華文化發展推向新階段。這一文化主體(ti) 性,是在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的基礎上,在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you) 秀文明成果的基礎上,通過“兩(liang) 個(ge) 結合”建立起來的。不斷鞏固文化主體(ti) 性,才能具有對自身文化的高度認同,從(cong) 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和智慧;才能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堅定“走自己的路”的信心和自覺,彰顯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升騰中國氣象。

  文化關(guan) 乎國本、國運。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xing) 盛為(wei) 支撐的,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wei) 條件。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也是鞏固文化主體(ti) 性的必然要求。要堅定文化自信,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從(cong) 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不斷鞏固文化主體(ti) 性,就一定能夠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萬(wan) 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今天的中華文化,正展現出更旺盛的生命力、更強大的感召力。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把握時代特征、因應時代變化,在實踐創造中進行文化創造,在曆史進步中實現文化進步,我們(men) 一定能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023年7月12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

  延伸閱讀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12日 07:0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