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在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不僅(jin) 有曆史文化傳(chuan) 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7月6日上午,在蘇州平江曆史文化街區考察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一番話發人深省。
一麵是源遠流長的曆史,一麵是日新月異的突破。在蘇州乃至江蘇,古典與(yu) 現代、文化與(yu) 科技、曆史感與(yu) 未來感的反差與(yu) 張力、共生與(yu) 融合,令人印象深刻而啟發良多。
工業(ye) 園區、企業(ye) 、曆史文化街區、科學實驗室……從(cong) 蘇州到南京,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蘇的考察行程,蘊含著對經濟與(yu) 文化辯證關(guan) 係的深邃思考,猶如蘇繡至品“雙麵繡”——一麵與(yu) 另一麵從(cong) 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得益彰、相互成就。
(一)
位於(yu) 蘇州古城東(dong) 北隅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是蘇州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曆史文化保護區,有著2500多年悠久曆史。
7月3日拍攝的蘇州平江曆史文化街區(無人機照片)。
小橋流水,粉牆黛瓦。昆曲、評彈、蘇繡、緙絲(si) 等非遺聚集此地,呈現著姑蘇人文的原汁原味。
近年來,遵循“修舊如舊,保存其真”的原則,平江曆史文化街區在保留近8000戶居民原生態生活方式的同時,完善街區建設和公共設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生活環境,實現了古城的保護性更新。
此次江蘇之行,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平江曆史文化街區,詳細聽取蘇州古城保護及平江曆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利用情況匯報,步行察看古街風貌,觀看蘇繡製作,體(ti) 驗年畫印刷,並饒有興(xing) 致地同大家一起觀看蘇州評彈表演。
7月6日拍攝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一景。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總書(shu) 記的這一行程安排,不僅(jin) 著眼於(yu) “古”,更著眼於(yu) “今”;不僅(jin) 是在回顧過去,更是在展望未來。
(二)
2023年6月的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從(cong) 五個(ge) 方麵深刻闡釋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連續性、創新性排在前兩(liang) 位。在蘇州,人們(men) 對此感受尤深。
一條平江路,半座姑蘇城。在平江路南入口處,有一處碑亭展示著宋代《平江圖》。摹繪平江府即今日蘇州城的《平江圖》,其中“水陸並行、河街相鄰”之格局,跨越約800年延續至今,幾無二致。
拚版照片:左圖為(wei) 宋代碑刻《平江圖》(資料照片);右圖為(wei) 2023年3月拍攝的蘇州古城的衛星圖像。
蘇州、江蘇,有以百年、千年為(wei) 計的“不變”,也有創新發展的“巨變”。總書(shu) 記此次考察的蘇州工業(ye) 園區,是近30年前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大潮中出現的新事物;此次工業(ye) 園區所展示的科技創新成果,在近些年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連續性,意味著“守正”;創新性,意味著“開拓”。連續性與(yu) 創新性在江蘇的融合,啟示著人們(men) :守正而不守舊,尊古而不複古;不懼新挑戰、勇於(yu) 接受新事物,一直是中華文明的氣質,蘊含著發展進步的強勁動能。
沿著總書(shu) 記的考察足跡,漫步平江路,我們(men) 感悟著文化如何潤澤一方百姓、繁榮一方經濟;深入蘇州和江蘇的科技創新企業(ye) ,我們(men) 更能感受到,在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承載著多麽(me) 厚重的文明積澱、蘊藏著多麽(me) 磅礴的精神力量。
(三)
文以載道,以文化人。一條條古街、一座座古城,不僅(jin) 承載著豐(feng) 厚的曆史記憶,更傳(chuan) 承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特質。
平江路上蘇繡工作室一角。
“當高樓大廈在中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作出深刻闡述。此次江蘇考察,總書(shu) 記又指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
中國式現代化始終以人民為(wei) 中心,既促進物的全麵豐(feng) 富,也追求人的全麵發展。
7月6日拍攝的平江曆史文化街區一景。
“昨天我看了工業(ye) 園區,今天又看了傳(chuan) 統文化街區,到處都是古跡、名勝、文化,生活在這裏很有福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代代相傳(chuan) ,表現出的韌性、耐心、定力,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不僅(jin) 要在物質形式上傳(chuan) 承好,更要在心裏傳(chuan) 承好”……
總書(shu) 記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出殷切期望。
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講,保護好古街、守護好古城,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關(guan) 乎經濟社會(hui) 發展乃至整個(ge) 現代化建設全局。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