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化根基——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④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cong) 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

  “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國”二字,在於(yu) 其為(wei) 中華文明所滋養(yang) ,與(yu) 中國實際相符合,最終為(wei) 中國人民所選擇

  秉持“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等精神,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定分止爭(zheng) ;吸納“天人合一”“萬(wan) 物並育”等理念,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日趨健全;汲取“和而不同”“求同存異”等智慧,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不斷完善……縱觀古今,可以深切感受到,中華文明為(wei)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提供了無比堅實的支撐、無比豐(feng) 厚的滋養(yang) 。

  我們(men)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國曆史傳(chuan) 承和文化傳(chuan) 統決(jue) 定的。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闡釋“兩(liang) 個(ge) 結合”的重大意義(yi) ,指出“‘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讓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有了更加宏闊深遠的曆史縱深,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文化根基”,強調“中國式現代化賦予中華文明以現代力量,中華文明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深厚底蘊”。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yi) 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cong) 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厚的底蘊、強大的生命力。

  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從(cong) 源遠流長的曆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翻開風起雲(yun) 湧的紅色篇章,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一直作為(wei) 蘊含其中的動力之源,貫穿於(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百年奮鬥曆程。1944年,美國記者福爾曼赴延安和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了5個(ge) 月的采訪,寫(xie) 下“共產(chan) 黨(dang) 員極端注重他們(men) 的文化”的觀點。我們(men) 黨(dang) 開創的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政治協商製度,與(yu) 中華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傳(chuan) 統,“兼容並包、求同存異”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關(guan) 聯;我們(men) 沒有搞聯邦製、邦聯製,確立了單一製國家形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就是順應向內(nei) 凝聚、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發展大趨勢,承繼九州共貫、六合同風、四海一家的中國文化大一統傳(chuan) 統。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隻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曆史必然、文化內(nei) 涵與(yu) 獨特優(you) 勢。”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開拓於(yu) 中國人民共同奮鬥,紮根於(yu) 中華大地,是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安寧的正確道路。

  新時代以來,我們(men) 黨(dang) 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不斷豐(feng) 富和發展了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國”二字,在於(yu) 其為(wei) 中華文明所滋養(yang) ,與(yu) 中國實際相符合,最終為(wei) 中國人民所選擇。“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與(yu) “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連貫一致;“治國之道,富民為(wei) 始”的理念,與(yu) “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相融相通;“倉(cang)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追求,為(wei) 實現“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提供價(jia) 值支撐;“天地與(yu) 我並生,而萬(wan) 物與(yu) 我為(wei) 一”的智慧,化作對“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不懈追求;傳(chuan) 承“親(qin) 仁善鄰,國之寶也”的胸懷,中華民族致力於(yu)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曆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是賡續古老文明的現代化,而不是消滅古老文明的現代化;是從(cong) 中華大地長出來的現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結果,不是文明斷裂的產(chan) 物。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民族的舊邦新命,必將推動中華文明重煥榮光!

  凱歌而行,不以山海為(wei) 遠;乘勢而上,不以日月為(wei) 限。今天,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我們(men) 創造了偉(wei) 大的中華文明,我們(men) 也能夠繼續拓展和走好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新時代以來,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men) 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偉(wei) 大成就。新征程上,腳踏中華大地,傳(chuan) 承中華文明,走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黨(dang) 和人民就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從(cong) 青銅之韻,到漢唐氣象,再到今天的大國風範,一個(ge) 文明悠長、日新月異的中國,正堅定走在自己開辟的大道上。麵向未來,繼續推進“兩(liang) 個(ge) 結合”,堅持道不變、誌不改,沿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奮勇前行,就一定能把我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2023年7月6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

  延伸閱讀

  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06日 06:5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