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工程”二十年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二十年前,2003年6月5日,在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同誌的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和親(qin) 自推動下,一項名為(wei) “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的“千萬(wan) 工程”拉開序幕。二十年中,這項工程不斷升級拓展、更迭生長。2003年到2010年,第一階段“千村示範、萬(wan) 村整治”,萬(wan) 千村莊從(cong) 人居環境整治入手,環境變革觸發了生態變革;2011年開始第二階段——“千村精品、萬(wan) 村美麗(li) ”,美麗(li) 鄉(xiang) 村的建設帶來了產(chan) 業(ye) 、文化和城鄉(xiang) 重構的變革;2021年,千萬(wan) 工程進入第三階段——“千村未來,萬(wan) 村共富”,堪稱中國式現代化在“三農(nong) ”領域的先聲。

  早在“千萬(wan) 工程”啟動之時,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同誌就曾反複強調“千萬(wan) 工程”中農(nong) 民的主體(ti) 作用,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正是這項工程迭代升級20年的動力之源。

  大竹園村二期新區建設正在進行,關(guan) 於(yu) 村莊的規劃、設計,街道幹部和村兩(liang) 委把大竹園村的規劃設計師——上海交通大學的杜春宇博士請到村裏,和村民們(men) 一起商量關(guan) 於(yu) 新區的水係規劃。他們(men) 早已是老朋友了,從(cong) 2016年大竹園村在“千萬(wan) 工程”第二階段創建精品村開始,村莊怎麽(me) 規劃設計、如何滿足大家的需求,他們(men) 坐在一起商量和討論是常態,村民們(men) 的意見體(ti) 現在整個(ge) 村莊的規劃和建設中。

  大竹園村緊鄰龍王溪,依水而生,水是這兒(er) 的人們(men) 自古以來最重要的生活元素之一。一條流經家家戶戶門前屋後,環繞整個(ge) 村莊的水係給大竹園村帶來靈動的韻味,而設計靈感正是源自村民們(men) 的需求。

  上海交通大學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 杜春宇:那麽(me) 我們(men) 當時做的時候,是要複興(xing) 老村自然生長的一種機理和狀態,就把水作為(wei) 一個(ge) 主題元素,做到了家家畔水居、戶戶聞水聲。而且這個(ge) 水不像城市的景觀水,僅(jin) 僅(jin) 是用於(yu) 看的。鄉(xiang) 村的水更多的是什麽(me) ?用於(yu) 生活和生產(chan) 的。

  在大竹園村二期工程的建設中,設計和規劃要更多的挖掘和滿足村民們(men) 未來經營和發展的需要。

  杜春宇:從(cong) 上到下都保持這種熱情,所以我們(men) 建築師熱情也被調動起來了。我們(men) 做一些鄉(xiang) 村,其實既要麵對村民也要麵對政府。我覺得在浙江是我的作品最好實現的一個(ge) 地方,就是它能達到多方的一種共贏。因為(wei) 政府非常尊重村民,而且真的是一種腳踏實地實幹起來的,真正要為(wei) 老百姓謀福利的這樣一種態度。

  在浙江采訪期間,關(guan) 於(yu) 村裏的建設和發展,由政府,村民有關(guan) 團隊一起商量著辦的場景很常見。在東(dong) 陽的三單村,鄉(xiang) 裏、村裏和運營團隊也正在討論著五村聯建、抱團發展的規劃。

  因為(wei) 意願和意見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大家參與(yu) 其中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這背後是二十年“千萬(wan) 工程”所體(ti) 現出的人民性。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千萬(wan) 工程”中的具體(ti) 體(ti) 現。

  浙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黨(dang) 組副書(shu) 記 副廳長 蔣偉(wei) 峰:鄉(xiang) 村是農(nong) 民自己的家園,農(nong) 民是鄉(xiang) 村的主體(ti) 。首先,農(nong) 民群眾(zhong) 他自己能不能真正動員起來?自己能不能真正參與(yu) 進來?黨(dang) 委政府要跟農(nong) 民同坐一條板凳,要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大家一起朝著一個(ge) 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目標同向發力。

  因水而靈動,因新村建設而美麗(li) 的大竹園村,引來遊人如織。他們(men) 正在把美麗(li) 的風景變為(wei) 美麗(li) 經濟,2022年大竹園村的經營性收入達到了269萬(wan) 元。

  浙江安吉靈峰街道大竹園村返鄉(xiang) 創業(ye) 青年 沈金龍:真正20多年,不管是經濟還是質感全部在提升,我們(men) 以前從(cong) 來沒想過我們(men) 老百姓能住到像我們(men) 農(nong) 房試點這種房子,就是庭院、小橋流水這種房子,哪會(hui) 想到,現在老百姓住在裏麵。而且不光是自己住,他還經營起來了,還能靠著這個(ge) 房子、這個(ge) 環境變現。甚至我們(men) 現在都想想,人家說睡著、睡著都會(hui) 笑醒的這種感覺,真是太美了。

  如果說同向發力、上下同欲是“千萬(wan) 工程”二十年源源不斷的動力,那麽(me) 村莊美了,剩下的就該交給時間,它會(hui) 依山就勢、因水隨形,自然生長成該有的樣子。“千萬(wan) 工程”二十年實踐中蘊含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浙江工作期間一係列科學思維和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找到萬(wan) 千村莊的差異化發展之路,各美其美。但什麽(me) 才是最適合的,農(nong) 民們(men) 自己知道。

  浙江東(dong) 陽城東(dong) 街道宷盧村黨(dang) 委書(shu) 記 盧陽春:所以我們(men) 田方方正正的,我們(men) 現在看到就是我們(men) 這個(ge) 方的,並不是隻是畫在這裏看的,我們(men) 田就是這樣子的,不是為(wei) 了好看而這樣畫一個(ge) 格子,我們(men) 的田就這樣子的。而且就是我們(men) 的田你去現場看,比這個(ge) 圖還漂亮。

  盧陽春:我們(men) 宷盧的田是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樹成行。種田很省力,省工省本。開著小車子種田,穿著布鞋可以種田,你要灌溉水,用手扒扒開就可以了,那個(ge) 口扒扒開就可以了。那排水的時候同樣是這樣子,旱澇保收,很方便。這麽(me) 多年來我們(men) 村裏的田不是越種越少,我們(men) 還是越種越多。

  東(dong) 陽宷盧村方圓三平方公裏,有1200畝(mu) 標準農(nong) 田,一年兩(liang) 季水稻,每畝(mu) 都是年產(chan) 噸糧田。水稻是宷盧村的特色產(chan) 業(ye) ,也記錄著宷盧人的曆史。

  盧陽春:種田是我們(men) 的命脈,種糧食是頭等大事,我們(men) 從(cong) 有宷盧700來年,始終就是圍繞這個(ge) 糧食,怎麽(me) 樣那夠種好糧食、多種糧食,特別是水稻。種水稻我們(men) 宷盧人可厲害了。

  宷盧村有700多年的曆史,兩(liang) 江夾一村的地貌讓宷盧人世世代代都在跟水患爭(zheng) 田地。在解決(jue) 水患和灌溉問題的過程中,勤勞的宷盧人改溪造田,逐漸開墾出1000多畝(mu) 旱澇保收的農(nong) 田,宷盧種水稻的傳(chuan) 統保留至今。

  盧陽春:我們(men) 的越種越多是怎麽(me) 會(hui) 越種越多呢?因為(wei) 我們(men) 村裏還有很多旱地,還有一個(ge) 就是我們(men) 村裏人很勤勞。種來種去,種來種去,通過這個(ge) 土壤不斷把它培育進去以後,把旱地種成水田了。你說越種越多,你總有東(dong) 西要少掉。因為(wei) 我們(men) 原來很多荒灘地,那老百姓去開墾就像開荒一樣。把那些田都開出來,那些荒灘通過他們(men) 的開墾都變成農(nong) 田。所以這樣子的話呢,我們(men) 田還是越種越多,我們(men) 一點也沒少掉。而且去年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給我們(men) 重新做了一個(ge) 總體(ti) 規劃的時候,我們(men) 村裏的基本農(nong) 田多了將近80畝(mu) ,這個(ge) 數據就硬碰硬地放在那裏,就是我們(men) 村的田是越種越多的。

  在浙江經濟快速發展的階段,宷盧村也嚐試走過其他的路。發展蔬菜基地,改種中藥材等,但都沒能成功。這裏的土地適合種水稻,村民們(men) 也愛種水稻,怎麽(me) 能讓大家種地也能致富,宷盧村最終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土地集中流轉給大戶經營,村集體(ti) 發展二產(chan) 壯大集體(ti) 經濟,反哺一產(chan) 增加農(nong) 民收入。2022年,宷盧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8.2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營收入超過400萬(wan) 元。現在,宷盧正在打造基於(yu) 5G技術的共享田園,田間的智能遠程監控箱實時監測著土壤的濕度、光照強度、酸堿度等指標。植保無人機、智能無人翻耕機在阡陌中飛行移動,阡陌農(nong) 田自成風景,宷盧村也有了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的新規劃。

  盧陽春:一產(chan) 穩定不動,而且是要繼續拓展。二產(chan) 也是在不斷提升,那三產(chan) 又融合進來了。那就在我們(men) 宷盧這個(ge) 3平方公裏裏麵,我們(men) 在這塊土地裏麵做文章,就是能夠做出一個(ge) 保證糧食安全生產(chan) ,保證供給,再就是又能夠使三產(chan) 增加我們(men) 的就業(ye) ,增加我們(men) 的收入。那一二三產(chan) 融合,我想那個(ge) 時候我會(hui) 很開心的。因地製宜,把我們(men) 宷盧這個(ge) 3平方公裏,一產(chan) 、二產(chan) 、三產(chan) 都做出我們(men) 自己的特色。

  在浙江,各市縣的村莊呈現著不同的鄉(xiang) 土風貌和精神氣象,有因蘭(lan) 花產(chan) 業(ye) 而富足的紹興(xing) 堂棣村,因村民的藝術創作而遠近聞名的寧波葛家村,也有憑借非遺記憶傳(chuan) 承煥發出新活力的東(dong) 陽三單村。立足各村的具體(ti) 情況,逐漸形成了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韻。貫穿“千萬(wan) 工程”始終的因地製宜、分類施策的科學方法,讓萬(wan) 千鄉(xiang) 村找到了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的最優(you) 解。2022年,浙江全省村級集體(ti) 經濟總資產(chan) 達到8800億(yi) 元,占全國的十分之一,城鄉(xiang) 收入比從(cong) 2003年的2.43縮小到2022年的1.90。城市和鄉(xiang) 村的關(guan) 係也正跟隨著“千萬(wan) 工程”二十年不斷迭代升級的實踐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浙江義(yi) 烏(wu) 後宅街道李祖村職業(ye) 經理人 金靖:我十年前就跟村裏的原來的村主任,我們(men) 本來就是好朋友,然後他就邀請我過來嘛。然後他順便就說,你看我們(men) 這個(ge) 鄉(xiang) 村,你現在在投園區,要不要也來投投我們(men) 的鄉(xiang) 村啊?我心裏在想,我說誰啊,瘋了才會(hui) 投鄉(xiang) 村嘛,就是這樣,我那個(ge) 時候的想法。然後完了以後再看鄉(xiang) 村,這個(ge) 鄉(xiang) 村也太普通了嘛。那我就說了,這個(ge) 鄉(xiang) 村一沒有名人,二沒有好的資源,三沒有好的空間,那這樣我說還不如我自己的老家的鄉(xiang) 村。那個(ge) 路又很差,泥路,都還沒有修好。我說這個(ge) 有什麽(me) 值得來做的呢?

  十年前,金靖沒看上的村子,在九年後的2022年卻讓另一位姑娘一見鍾情。

  浙江義(yi) 烏(wu) 後宅街道李祖村農(nong) 創客 封玲:我是在兩(liang) 分鍾之內(nei) 決(jue) 定租下這個(ge) 房子。當時是沒有看到裏麵長什麽(me) 樣子,然後我就在那個(ge) 下麵看到這個(ge) 樓梯,看到這種老房子,然後看到門口的梔子花樹,我就說就它了。

  現在封玲是李祖村的一位農(nong) 創客,而把她招引來的正是後來成為(wei) 李祖村運營團隊負責人的金靖。相差九年的兩(liang) 個(ge) 決(jue) 定,或許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照見了這個(ge) 村子的巨變。有著500多年曆史的李祖村,在當地曾經有個(ge) “水牛角村”的綽號,意思是沒有希望的村莊。它和義(yi) 烏(wu) 市區雖然直線距離不超過15分鍾,但“千萬(wan) 工程”之前,這裏沒有一條出村的路,要從(cong) 鄰村繞路出去,村口的小水塘見證了一代代青年人的離開。李祖這樣的城郊村,在義(yi) 烏(wu) 曾有很多,他們(men) 被叫做不起眼的村子。如果沒有“千萬(wan) 工程”,這樣的村莊或許將在變遷中越來越衰敗。

  浙江義(yi) 烏(wu) 後宅街道李祖村黨(dang) 工委委員 吳昀:我們(men) 不能讓所有的村子都消失不見,不可能的,然後也不可能讓所有的人都住到城裏麵去。我們(men) 講共同富裕,我們(men) 講城鄉(xiang) 統籌,就是我的這個(ge) 公共服務的水平,我怎麽(me) 可以獲得更好的幸福感。那麽(me) 李祖就代表著“千萬(wan) 工程”最適合的那一批村,叫做城郊村。對於(yu) 我們(men) 義(yi) 烏(wu) 來說,它不在主城區,但是它在主城區的周邊,然後它又保持了村莊原有的形態。通過村莊整治,也就是“千萬(wan) 工程”的一個(ge) 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到現在這個(ge) 模樣的。

  在“千萬(wan) 工程”第一階段的鄉(xiang) 村整治中,李祖村古樸的氣韻漸漸呈現在人們(men) 麵前。

  吳昀:通過村莊整治,我們(men) 留住了一部分鄉(xiang) 愁,我們(men) 會(hui) 發現遊客來得快走得也快,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就相當於(yu) 我們(men) 需要持續地給它注入生機和活力。

  在“千萬(wan) 工程”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的第二階段,義(yi) 烏(wu) 整合了國企投資的力量,打造周邊十條美麗(li) 鄉(xiang) 村精品線,李祖村恰好在德勝古韻的精品線上。社會(hui) 力量帶來了資源,也帶來了更多發展的可能。金靖就是在那個(ge) 時候被吸引來的。

  金靖:我覺得我們(men) 浙江有句話在做“千萬(wan) 工程”的時候說得特別好,叫久久為(wei) 功。就是我覺得這是一個(ge) 不斷、不斷、不斷積累的過程,最開始發生作用的就是村兩(liang) 委。我覺得村兩(liang) 委想要求變的那種心態就太強烈了,所以他們(men) 會(hui) 抓住一切我們(men) 政府給到的機會(hui) ,就一直到2017年以後我從(cong) 公眾(zhong) 號上看到他們(men) 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資進來了。就是村子裏的這個(ge) 外立麵整個(ge) 開始改造了,那個(ge) 路麵變得漂亮起來了,用小徑什麽(me) 的就是都有設計感了。那個(ge) 時候我過來看,我覺得還是蠻驚訝的。那一直到2019年的時候,就是他們(men) 再次找到我。他說對你來講可能出個(ge) 三、四分力,我們(men) 有六分基礎,就已經美好的狀態就呈現出來了。他說你看,我們(men) 兩(liang) 家一相加,我們(men) 雙贏的局麵。我被他這句話給打動了,我覺得的確是可以來試一試,那我們(men) 就來了。

  在交通便利和濃厚的人文環境下,金靖的運營團隊迅速為(wei) 李祖村招引來了200多名各具特色的農(nong) 創客,這些在網上小有名氣的農(nong) 創客們(men) 為(wei) 李祖村帶來了久違的人氣。

  金靖:我們(men) 這裏有廣闊的天地安放得下肉身與(yu) 靈魂,然後我們(men) 在這裏尋找有趣的鄉(xiang) 鄰做鄰居,確實是這樣的,我們(men) 有趣的靈魂在這裏碰撞。李祖最有價(jia) 值的就是我們(men) 這些農(nong) 創客,就是這些人,因為(wei) 他們(men) 身上你可以感受到不同的溫度,不同的情懷,不同有趣的事項。那組合在一起,我就不愁這個(ge) 村,我們(men) 不夠熱鬧、不夠生動了,確實是這樣。

  吳昀:一開始我們(men) 隻有一個(ge) 很古樸的那個(ge) 想法,就是我這個(ge) 村需要人氣,我不能讓它成為(wei) 空心村,這些房子不能讓它沒有價(jia) 值。慢慢我們(men) 現在做下去,錨定的這個(ge) 目標,我們(men) 覺得當初的這個(ge) 目標選對了,創客村的這個(ge) 目標選對了。

  吳昀:過程中李祖做的最好的就是不止整治了(鄉(xiang) 村),然後讓這個(ge) 村裏麵的這個(ge) 原來的古樸的民風,一步一步都變成了我們(men) 現在所說的這個(ge) “禮”文化,它是義(yi) 烏(wu) 唯一的全國文明村。就是從(cong) 一個(ge) 不起眼的村做到了全國文明村這麽(me) 一個(ge) 角度,這其中最大的變化還是靠人的。

  關(guan) 於(yu) 李祖這個(ge) 名字的由來,村裏人講了這樣一個(ge) 故事。這片土地上最早生活的是李姓人家,後來方姓人家遷徙致此。兩(liang) 個(ge) 姓氏的家族相處和睦,隨著方姓的族人越來越多,李姓人家就把整個(ge) 村莊禮讓給了他們(men) ,方姓的族人們(men) 對李家人的感恩世代相傳(chuan) ,便為(wei) 村莊起名李祖村,謙讓、和睦、感恩是這裏延續至今的古樸民風。

  金靖:我們(men) 認為(wei) IP必須是根植於(yu) 當地的,必須是從(cong) 內(nei) 而外生發出來的,我們(men) 給李祖的村莊品牌名字叫做“有禮的祖兒(er) ”。然後又是文明村,就是各種契合,這個(ge) 營商環境又這麽(me) 好,我覺得我們(men) 在這個(ge) 鄉(xiang) 村傳(chuan) 達的就是一種有“禮”的溫度。非常優(you) 美的田園風景下,然後有一批相處友愛、有禮的這一群人在一起,很有溫度,這也是我想象中的鄉(xiang) 村,就是這樣。

  封玲:現在來了一年多。給我感覺到就是這個(ge) 村裏麵的人情味,我很喜歡就是村裏麵大家非常友好的相處。李祖我覺得挺有溫度的,這個(ge) 溫度目前對我來說是一個(ge) 剛剛好的溫度。

  李組和義(yi) 烏(wu) 的關(guan) 係恰恰代表著“千萬(wan) 工程”的小切口帶來的城鄉(xiang) 關(guan) 係的大變革。今天的李祖村,潤物細無聲的氣韻,為(wei) 義(yi) 烏(wu) 增添了別樣的慢生活。它不再是負擔,它是義(yi) 烏(wu) 人的後花園,是義(yi) 烏(wu) 人精神的棲息地。

  蔣偉(wei) 峰:“千萬(wan) 工程”怎麽(me) 去認識它?它實際上是解決(jue) “三農(nong) ”問題的一把鑰匙,或者說它是一個(ge) 突破口,它是一個(ge) 總抓手,小切口、大民生,小環境、大生態。小投入、大口碑,一路下來我們(men) 統籌城鄉(xiang) 發展的這個(ge) 理念是沒有變,但是它統籌的內(nei) 容是在迭代升級的。講到底就是如何公平公正地對待農(nong) 民,農(nong) 村的問題。不是說我們(men) “三農(nong) ”是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的一個(ge) 包袱,實際上它不是包袱,它既是我們(men) 需要去重點解決(jue) 的一塊短板,但是更是我們(men) 整個(ge) 經濟發展、社會(hui) 進步它的一個(ge) 潛力所在。

  三單,東(dong) 陽最偏遠的鄉(xiang) 鎮,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九座,被稱作東(dong) 陽的“小西藏”。三單村是這裏雞鳴四縣之地,它的偏遠足見一斑。

  這個(ge) 地方叫做“蚊子塢”,總共三、五戶人家,像這樣的居住點全村有十多個(ge) ,地理位置的偏遠和極其有限的資源一直以來限製著三單村的發展。

  浙江東(dong) 陽三單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 朱靜超:我家門口一腳踩出去,可能就是我這個(ge) 基本農(nong) 田,什麽(me) 都不能動的,或者說我剛剛站起身來碰到這個(ge) 樹,就是我們(men) 的這個(ge) 生態公益林,也是不能動的,所以當時幾任我們(men) 的黨(dang) 委政府也是一直在這裏思考,怎麽(me) 樣能夠在這個(ge) 螺螄殼裏麵,怎麽(me) 樣這個(ge) 道場能夠把它做好。

  和浙江其他的村莊一樣,三單村也走過了“千萬(wan) 工程”從(cong) 村莊整治、改善人居環境,到關(guan) 停礦山、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的過程,然而它的靈秀卻依然像深藏在大山裏的兩(liang) 顆珍珠。這裏有90%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水質二類以上,每立方厘米空氣中的負養(yang) 離子數都在2萬(wan) 個(ge) 以上,這是國家級森林康養(yang) 基地的標準。這裏還有流傳(chuan) 上千年的非遺藍染手工技藝,紮染、蠟染、夾染,不可複製的傳(chuan) 統手工藝是時光凝結出的絕色。

  朱靜超:我們(men) 給我們(men) 自己三單的一個(ge) 定位叫做非遺體(ti) 驗聖地,共富康養(yang) 名鄉(xiang) 。因為(wei) 本身三單它山也好、水也好,本身還是屬於(yu) 是未開發的處女地一樣的地方。一直是往這個(ge) 方向走的,所以我們(men) 自己政府,應該講這幾任曆任的政府一直在這裏想,我們(men) 自己政府把我自己政府的事情先做好,我先把這個(ge) 農(nong) 村也不能說多少高大上吧,至少我先把它基礎設施把它完善掉,該通路的通路,該通電、通水、通氣,該通通起來,這樣子我先整一圈先整起來,但是下一步怎麽(me) 發展,我們(men) 自己還真是沒有思路,也很難做下一步。那現在這樣還是像一個(ge) 村的,那至少這樣子我們(men) 可能還有機會(hui) 的,這個(ge) 就是我們(men) 最早講的,我這個(ge) 框架先把它搭好了,至於(yu) 長肉不長肉、下一步怎麽(me) 長肉,這個(ge) 我們(men) 隻能夠看機會(hui) 、看巧合了。

  浙江東(dong) 陽三單鄉(xiang) 林棲36院主理人 林棲:我最早的時候看到有一張照片,很年老的我的大媽坐在一張很破舊的被子的前麵,泥土的牆,那個(ge) 被子補了又補,然後已經洗得非常褪色了。

  林夕,時裝設計師,15歲時正是從(cong) 三單村走出大山,在20多年後的2020年,因為(wei) 看到了家鄉(xiang) 的變化,她和夥(huo) 伴們(men) 帶著資金和一紙方案回來了。三單的幹部們(men) 在“千萬(wan) 工程”中的堅守,終於(yu) 引來了金鳳凰。林夕和她的團隊希望打造傳(chuan) 統手工藝的工坊集群,一邊吸引更多的技藝大師,一邊帶動村裏的老守藝人和留守的村民們(men) 。多年的品牌積累讓他們(men) 有信心用非遺記憶喚醒沉睡已久的三單村。

  浙江東(dong) 陽三單鄉(xiang) 林棲36院總設計師 陳默:這些手工藝跟這些古老的房子,它是一種傳(chuan) 承。它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沉澱,它裏麵是有我們(men) 很多記憶,也有很多能量的。所以這樣我們(men) 願意去保護這個(ge) ,讓農(nong) 村以前的那種美好記憶,能夠得以流傳(chuan) 下去。

  一年時間,三單村的集體(ti) 經濟收入就已超過百萬(wan) 元,工坊帶動了周邊500多位村民的就業(ye) 。

  陳默:實際上每一次這些村民,包括這裏的鄉(xiang) 幹部、村幹部,他們(men) 對我們(men) 這種期待,或者是對我們(men) 這種好,實際上是很感人的。他們(men) 這種很期待去過上這種富足的生活跟更幸福的生活,這種心情,讓我們(men) 覺得做這件事很有意義(yi) ,其實這個(ge) 意義(yi) 超出了任何的一切。

  2021年,浙江省“千萬(wan) 工程”進入“千村未來、萬(wan) 村共富”的第三階段。有了從(cong) 省到鄉(xiang) 共富項目的持續投入和支持,鄉(xiang) 裏村裏的幹部們(men) 和運營團隊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他們(men) 正在打造五村聯建、抱團發展的新規劃。

  朱靜超:我們(men) 通過政府把這條路鋪好以後,我們(men) 把社會(hui) 資本、把老百姓,把他們(men) 也拉到這條路上來了,三方都達到了一個(ge) 方向,往一個(ge) 方向走了。我們(men) 政府起到了一種引爆,或者說導火索的作用。其實就像核反應一樣的,你這個(ge) 火點起來以後,慢慢他們(men) 自己就會(hui) 反應起來,慢慢的就會(hui) 燒起來了。而這樣子整個(ge) 農(nong) 村也就是能夠說,我們(men) 這個(ge) 未來的這種新農(nong) 村的樣貌也就能夠出來了。

  搭鉤村的高山蔬菜、山背村的茶業(ye) 、下西樓村的水上樂(le) 園、金航村的民宿,再加上三單村的非遺工坊,可以想象“千萬(wan) 工程”將為(wei) 這裏未來的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更多可能。

  蔣偉(wei) 峰:“千萬(wan) 工程”它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它是一項龍頭工程,所以總書(shu) 記當時說過一句話,我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說“千萬(wan) 工程”的點定到哪裏,我們(men) 各項配套服務就要跟進到哪裏。所以你看就是因為(wei) 它可以把方方麵麵的力量集聚起來打在一個(ge) 點上,而且這個(ge) 點打了20年,所以它發生的變化就是翻天覆地的。

  這裏是餘(yu) 村,再也不是20年前那個(ge) 開礦山的餘(yu) 村,而是今天綠水青山裏時尚且青春的餘(yu) 村。

  浙江安吉天荒坪鎮黨(dang) 委書(shu) 記 賀苗:我們(men) 提的叫高能級、現代化、國際範,這是我們(men) 對餘(yu) 村未來發展的一個(ge) 憧憬。

  浙江安吉天荒坪鎮餘(yu) 村黨(dang) 委書(shu) 記 汪玉成:作為(wei) 餘(yu) 村來說,綠色發展可能是從(cong) 頭貫到腳的,作為(wei) 我們(men) 來說,我們(men) 也努力地想作為(wei) 中國現代化發展當中的這個(ge) 農(nong) 村的縮影。餘(yu) 村就是這個(ge) 窗口當中的一個(ge) 窗口。

  2022年7月,餘(yu) 村啟動了招募全球合夥(huo) 人計劃,向致力於(yu) 鄉(xiang) 村建設的青年們(men) 發出了誠摯邀請。42個(ge) 合夥(huo) 人項目陸續落地餘(yu) 村,1000多名大學生參與(yu) 其中,200多名年輕人加入了在漁村創業(ye) 的隊伍,他們(men) 叫新鄉(xiang) 人。

  賀苗:我覺得是需要具有一些新的思維,有更多的創業(ye) 激情,或者有能夠帶著更多創意的年輕人來到鄉(xiang) 村,他可以把我們(men) 的資源更好地實現轉化。同時我覺得他可以帶動我們(men) 的本地人、原鄉(xiang) 人來一起來發展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也就是把我們(men)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共同富裕能夠做得更好。如果說沒有這20年美麗(li) 鄉(xiang) 村、“千萬(wan) 工程”我們(men) 的建設,我們(men) 可能沒有這麽(me) 多底氣說有年輕人能到鄉(xiang) 村來,但我覺得現在我認為(wei) 是有底氣說鄉(xiang) 村是可以成為(wei) 年輕人創業(ye) 的新藍海、新沃土。

  讓更多有創造力的年輕人為(wei) 鄉(xiang) 村富能,這或許是餘(yu) 村正在探索的一條未來的鄉(xiang) 村之路,而鄉(xiang) 村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又在哪兒(er) 呢?

  餘(yu) 村全球合夥(huo) 人 陳喆:國漫它正好來鄉(xiang) 村,是中國美學跟鄉(xiang) 村的綠水青山互相做交融,就是美美與(yu) 共。

  把國漫帶進鄉(xiang) 村的90後青年陳喆這樣理解鄉(xiang) 村和青年的關(guan) 係。

  陳喆:我覺得鄉(xiang) 村的價(jia) 值跟青年的需求要放在一個(ge) 平等的價(jia) 值上去考慮。這裏有表達場讓我們(men) 去做這個(ge) 事情,有人想要做研學,那自然研學它一定在鄉(xiang) 村。有人想要做露營,它一定是在大自然的環境中,在鄉(xiang) 村裏。有人想要挖掘文化,是因為(wei) 本身我們(men) 自己到了一定的時間,我們(men) 就是要尋根,所以我覺得是鄉(xiang) 村它的包容性很強,其實回過來看是青年需要鄉(xiang) 村。

  在餘(yu) 村采訪期間,我們(men) 拍攝到了兩(liang) 組這樣的場景,一個(ge) 是青年在村·生活靈感便利店的主理人李然,90後新鄉(xiang) 人李然在邀請村民們(men) 品嚐她們(men) 的新飲品。

  汪玉成:李然開業(ye) 試運營那天,我看了很多都已經掉了牙的老爺爺、老太太坐在她那裏喝咖啡。這讓我當時其實我也難以想象,我說他們(men) 可能這輩子都沒喝過咖啡,那李然能夠跟他們(men) 如此近距離地能夠融洽在一起,給他們(men) 調一杯咖啡讓他們(men) 品嚐品嚐。其實原鄉(xiang) 人跟新鄉(xiang) 人,他們(men) 是隻要通過一定的時間融合,他們(men) 是能夠形成一個(ge) 大的家庭。

  另一個(ge) 場景是他們(men) ,張贇,從(cong) 上海來餘(yu) 村投資生態農(nong) 業(ye) 的新鄉(xiang) 人,他是旁邊這位返鄉(xiang) 創業(ye) 的青年俞佳慧在品牌營銷領域的老師,而佳慧的父親(qin) ,原鄉(xiang) 人寶哥是張贇在生態農(nong) 業(ye) 方麵的師傅。

  餘(yu) 村全球合夥(huo) 人 張贇:我已經覺得跟他們(men) ,就是跟寶哥也好,佳慧也好,我覺得就很自然而然。但是我的大腦還是會(hui) 提醒我說,這其實挺有意義(yi) ,因為(wei) 你一說你們(men) 三個(ge) ,我馬上意識到是原鄉(xiang) 人、歸鄉(xiang) 人、新鄉(xiang) 人。所以我覺得這是有意義(yi) ,他們(men) 家和我其實是有一個(ge) 互幫互助、共同成長這樣一種框架在的。

  在“千萬(wan) 工程”二十年後的今天,餘(yu) 村,“兩(liang) 山論”的發源地,這個(ge) 經曆了翻天覆地變化的村莊,每天都在上演著青年與(yu) 鄉(xiang) 村的雙向奔赴。餘(yu) 村的未來還在路上,不必著急為(wei) 它貼上任何標簽。但一個(ge) 和諧、包容、大氣、勇於(yu) 創新、充滿活力的現代化鄉(xiang) 村一定是餘(yu) 村未來的模樣,這是“千萬(wan) 工程”二十年為(wei) 中國的鄉(xiang) 村帶來的最深刻的變革。

  蔣偉(wei) 峰: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我們(men) 就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那麽(me) 這個(ge) 目標在我們(men) “三農(nong) ”領域怎麽(me) 去落地?那麽(me) 總書(shu) 記對“千萬(wan) 工程”的這個(ge) 批示實際上已經作出了回答,就是要以“千萬(wan) 工程”為(wei) 載體(ti) 來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來加快農(nong) 村農(nong) 業(ye) 現代化,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最終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我覺得這個(ge) 就是它最大的一個(ge) 時代意義(yi) 。

  在“千萬(wan) 工程”二十年的實踐中,蘊含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許多重要思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係統推進的科學方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還有久久為(wei) 功的戰略定力等等。正是這些思想在實踐中一步步紮實落地,才有了浙江萬(wan) 千鄉(xiang) 村真正的美麗(li) 嬗變。“千萬(wan) 工程”所點化的這場山河重整還遠未結束,未來鄉(xiang) 村的模樣可以盡情想象,是數字時代中科技賦能的樣子,是中華文化中和美鄉(xiang) 村的樣子,更是複興(xing) 夢想中共同富裕的樣子。

發布時間:2023年07月02日 10:02 來源:央視網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