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南海。
碧海汪洋之上,數架中國轟-6K戰機編隊飛行,如離弦之箭,飛臨(lin) 遠海,射向深藍……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駛戰機執行任務(2019年7月23日攝)。
這是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新一批飛行員的首次遠海飛行訓練,也是二大隊的一次常態飛行訓練。
70餘(yu) 年前,這支人民空軍(jun) 首批組建、首支參戰、首立戰功的轟炸航空兵大隊,在大和島上空臨(lin) 空轟炸,首開人民空軍(jun) 航空轟炸作戰樣式先河。
70餘(yu) 年血脈榮光,不懈奮飛。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繞島巡航(2017年8月12日攝)。
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進入新時代,在習(xi) 近平強軍(jun) 思想指引下,這支部隊勇擔使命、矢誌強軍(jun) ,在人民空軍(jun) 戰略轉型的壯闊征程上換羽高飛,飛出了不斷延伸的時代航跡。
作為(wei) 軍(jun) 事鬥爭(zheng) 準備中的空中鐵拳,他們(men) 先後被黨(dang) 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聯合表彰,被所在戰區評為(wei) 備戰打仗先進典型,被空軍(jun) 授予集體(ti) 一等功。
向遠海,扛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
一麵以轟-6K為(wei) 主角的照片牆,在一個(ge) 個(ge) 光影定格的瞬間,記錄下一段段奮飛的航跡——
與(yu) 大漠同框、與(yu) 雪原同框、與(yu) 遠海同框,褐色、白色、藍色……以時間為(wei) 軸的背景顏色變化,記載了二大隊執行重大任務的一次次影像,見證的是航跡之變,更映射出打贏能力之變。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升空開展實戰化訓練(2023年1月30日攝)。
飛出去、向遠海,是新時代人民空軍(jun) 轉型跨越的寫(xie) 照,也是二大隊書(shu) 寫(xie) 的時代答卷。
這段充滿光榮與(yu) 夢想的航程,靠的是清晰的領航與(yu) 擘畫。
2014年4月14日,習(xi) 近平主席到空軍(jun) 機關(guan) 調研,指出“空軍(jun) 是戰略性軍(jun) 種,在國家安全和軍(jun) 事戰略全局中具有舉(ju) 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並提出“加快建設一支空天一體(ti) 、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jun) ”的戰略目標。
號令催征。2個(ge) 月後,二大隊改裝轟-6K。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駕機完成遠海訓練返航(2022年8月30日攝)。
轟-6K作為(wei) 中遠程轟炸機,作戰半徑大、載彈量大、具備較強的防區外精確打擊能力,被軍(jun) 事愛好者譽為(wei) “戰神”。
從(cong) 最老舊轟炸機改裝到最新型轟炸機,意味著什麽(me) ?“二大隊從(cong) 此告別臨(lin) 空轟炸的單一作戰方式,開啟空中遠程精確打擊新路徑的探索。”時任大隊長李曉鬆深知改裝難度。
唯一的“捷徑”,是苦練精飛。
麵對全新升級的信息化係統,首批改裝人員不到3個(ge) 月,就提前完成改裝任務;首飛不到7個(ge) 月,即執行南海戰巡任務;不到10個(ge) 月,就前出第一島鏈遂行遠海任務……
2015年2月16日,習(xi) 主席視察駐西安部隊,提出“思想政治要過硬”“打仗本領要過硬”“戰鬥作風要過硬”,並登上轟炸機、坐進駕駛艙。
千裏之外,正處在轟-6K改裝轉型關(guan) 鍵期的二大隊官兵,熱血沸騰。
風好正是揚帆時。麵對乘時代洪流而至的科技之變、戰爭(zheng) 之變、對手之變,他們(men) 結合使命要求和改裝實際,跑出實戰能力生成的“加速度”——
2015年8月,改裝轟-6K後飛越巴士海峽;2016年7月,赴黃岩島等島礁附近空域巡航;2017年12月,與(yu) 殲擊機、偵(zhen) 察機等成體(ti) 係飛越對馬海峽;2018年5月,完成夜間繞飛台島巡航……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是二大隊官兵的奮飛航跡,更是淬火之路。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開展模擬訓練(2023年2月17日攝)。
李曉鬆、王建嶺、李銳,都曾任二大隊的大隊長,他們(men) 還有個(ge) 共同銘記的日子——2015年8月14日。
那一天,他們(men) 奉命分別駕駛轟-6K前出巴士海峽,赴西太平洋開展遠海遠洋訓練。
飛至遠海,護航的殲擊機就返回了。“繼續前行的孤獨感是空前的,有一種‘千裏走單騎’的感覺。”李曉鬆至今難忘。
麵對外軍(jun) 軍(jun) 機的層層逼近和幹擾,他們(men) 突破第一島鏈1000餘(yu) 公裏,創造了人民空軍(jun) 當時飛行時間最長、遠海距離最遠等多項紀錄。
那一天,距離部隊改裝開飛還不到1年。
中流擊水,勇進者勝。在一次次奮飛中,二大隊加速轉型——
從(cong) 最初的轟-6K單型單批,到今天成體(ti) 係常態化出擊,通往未來戰場的體(ti) 係製勝之路愈發明晰。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飛行員準備夜間飛行(2023年2月17日攝)。
從(cong) 千裏走單騎式的“孤勇者”到體(ti) 係支撐下的“國之重器”,飛行時間超過6600小時的飛行教官魏孝綱,見證了二大隊的“蝶變”。
“保持好恰當的迎角,時代會(hui) 給你向上的托舉(ju) !”大隊長張斌介紹,在一次次鬥爭(zheng) 錘煉中,二大隊逐漸實現了作戰能力由近海向遠海、單元向體(ti) 係、晝間向全時的躍升。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張斌(左)在塔台指揮訓練(2023年2月16日攝)。
這些年來,二大隊官兵用羽翼丈量祖國山河,先後140餘(yu) 人次飛向遠海,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航程上不懈奮飛!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大隊長張斌(中)與(yu) 機組成員交流(2023年2月18日攝)。
向勝利,用打贏去詮釋忠誠
什麽(me) 樣的轟炸機機組才能贏得勝利?二大隊官兵的答案是一致的:飛得遠、突得進、打得準。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開展遠海訓練(2017年7月20日攝)。
而打贏之路,並非坦途。
2020年,作為(wei) 曾經的“金飛鏢”得主,二大隊卻在參加當年空軍(jun) “金飛鏢”考核時表現不佳。
原來,他們(men) 在航線規劃上,仍停留在傳(chuan) 統的人工計算,難以適應瞬息萬(wan) 變的戰場環境。
“失敗讓我們(men) 意識到,必須順應時代之變、對手之變、科技之變。”大隊武控師張九木帶領大家研發出“高空投彈計算軟件”,將投彈命中率提高近20%。
翌年,空軍(jun) “金飛鏢”考核,二大隊再次奪冠。
越己者,恒越。唯有敏銳捕捉時代脈搏,才能無限逼近未來戰場。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進行夜間訓練(2020年5月29日攝)。
那年,在一場多力量協同的聯合演練中,時任大隊長王建嶺按計劃駕駛轟-6K出航,與(yu) 預警機、殲擊機等一起前出,然而,他尚未抵達預定陣位就落敗出局。
複盤時,王建嶺發現,自己被幹擾未能及時感知態勢,徑直闖入“敵”防空火力圈……
“作戰體(ti) 係的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了作為(wei) 武器平台的戰機。”王建嶺對空中任務指揮有了更深認識。
副大隊長張成梁每執行完一次聯合訓練任務,對“體(ti) 係”的認識就更進一步:一體(ti) 組網、實時感知、全域聯合,作戰效能倍增。
“現代戰爭(zheng) 太複雜,實戰是什麽(me) 樣子?沒有人能給出準確答案。”大隊長張斌認為(wei) ,必須借助高科技手段,讓戰法研究向未來作戰要求延伸。
一個(ge) 普通的小樓,如今已成為(wei) 大隊官兵集智創新攻關(guan) 、革新訓練模式的前沿“基地”——一個(ge) 個(ge) 創新戰法與(yu) 作戰概念,從(cong) 這裏走向演訓場和重大行動任務。
軍(jun) 人的使命在戰場。
去年,一次赴巴士海峽的體(ti) 係訓練中,指揮員問了二大隊一個(ge) 問題:真正的戰爭(zheng) 來臨(lin) 時,你在哪裏?扮演什麽(me) 角色?
這個(ge) 問題,二大隊官兵思考至今:“戰爭(zheng) 形態不斷演進,轟炸機在作戰中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誰能敏銳感知、付諸行動,誰就會(hui) 贏得主動。”
“沒有一成不變的勝利,隻有不斷的創新突破。”大隊長張斌一語道出了二大隊官兵的心聲,“堅決(jue) 完成黨(dang) 交給的任務,用打贏的實際行動詮釋我們(men) 的忠誠。”
向未來,為(wei) 建設世界一流空軍(jun) 接續奮飛
在二大隊空勤樓左側(ce) 的文化牆上,雕刻著24個(ge) 以“首”字開頭的詞語:首建新功、首裝首奪、首用必勝……
每個(ge) “首”字,都代表著黨(dang) 和人民的期許與(yu) 信任,也承載著過往的輝煌與(yu) 時代的責任。
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組織飛行人員向黨(dang) 旗宣誓(2023年2月18日攝)。
紅色血脈的傳(chuan) 承,是二大隊官兵飛向未來的永恒動力。
“我的轉型從(cong) 45歲開始……”已經飛了30年的魏孝綱5年前從(cong) 領導崗位卸任,回到二大隊繼續擔任飛行教官。這一次,他比以前更專(zhuan) 注飛行研究,助推著年輕的“後浪”追趕時代浪潮。
曾經,作為(wei) 新飛行員的李曉鬆,用了足足數年才成長為(wei) 一名副駕駛。如今,黃誠等一批年輕飛行員,實現這一目標隻用了200多天。
奔跑,是二大隊官兵的唯一姿態。
近年來,大隊以中隊為(wei) 單元,按老、中、青3個(ge) 層次編組訓練,通過任務牽引、以老帶新幫助年輕飛行人員快速“拔節”。
2022年初從(cong) 飛行學院畢業(ye) 的黃誠,報到第3天,就參加了戰法研究團隊。在他看來,自己一抬腿邁進二大隊,就處於(yu) “奔跑的狀態”。
武控師陳昊同樣感受著時代的“厚遇”。
一次赴高原組織投彈演習(xi) ,某型導彈試射的任務被交到陳昊手中。他與(yu) 戰友突破重重兵力攔阻,成功打擊預定目標,還和戰友們(men) 推算出一套非標準大氣條件下的修正公式,顯著提升打擊精度。
“作為(wei) 空中進攻力量,未來戰場上,我們(men) 必須做到‘一發導彈定乾坤’!”陳昊介紹,參加此次實彈射擊任務的,三分之二是和他一樣年輕的“95後”武控師。
這群年輕的飛行人員,正在用堅強的臂膀,擁抱時代,扛起責任。
一場多兵種體(ti) 係對抗演練中,年輕飛行員穆特發·艾利不分晝夜滾動出擊。十餘(yu) 小時後,雖然身體(ti) 和心理已逼近極限,而戰場的“味道”卻讓他興(xing) 奮不已:“真實戰場的強度,或許就是這樣。”
一次海上實兵演習(xi) 中,針對外軍(jun) 艦機挑釁,原大隊長李銳按照上級指令迅即“訓轉戰”,集群編隊緊密協同、臨(lin) 機構勢、提前占位,迫使對方轉向。
當年轟炸大和島的一等功臣劉紹基在聽到這些年大隊的成績後,倍感欣慰:“二大隊敢打必勝的雄風仍在!”
今天,大和島作戰的光榮傳(chuan) 統依然雕琢著這群平均年齡隻有29歲的新時代飛行員——向著勝利奮飛,是他們(men) 不變的航向。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wan) 裏。
2022年10月發布的《強軍(jun) 十年大事記》,這樣記錄下他們(men) 的成長與(yu) 跨越:2017年,空軍(jun) 出動轟-6K、蘇-30、殲-11和偵(zhen) 察機、預警機、加油機等多型多架戰機,實施“繞島巡航”等訓練課題,錘煉提升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力。
在強軍(jun) 10年的宏大敘事中,作為(wei) 重大事件參與(yu) 見證者的二大隊官兵,乘著時代的長風,奮飛在邁向世界一流的航程上。
巡航在祖國的海疆上空,轟-6K機翼下的座座島礁,在浩瀚碧海間勾勒出祖國的輪廓。
海天一色。
“我在戰機懷中,祖國在我心中。”來自天山腳下的穆特發·艾利說,每次巡航,當陸地越來越遠、眼前隻剩下一水兒(er) 的湛藍時,“祖國”兩(liang) 個(ge) 字便升騰在心裏,愈發清晰。
對於(yu) 團政委秦建華而言,每天看著一架架轟-6K接續起飛,他都會(hui) 覺得,這是團裏平凡的一天,也是人民空軍(jun) 邁向世界一流空軍(jun) 征程中不平凡的一天……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