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華文明和平性看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係列述評之六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和平、和睦、和諧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一直追求和傳(chuan) 承的理念。

  2023年6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鮮明指出——

  “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決(jue) 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決(jue) 定了中國不會(hui) 把自己的價(jia) 值觀念與(yu) 政治體(ti) 製強加於(yu) 人,決(jue) 定了中國堅持合作、不搞對抗,決(jue) 不搞‘黨(dang) 同伐異’的小圈子。”

  胸懷為(wei) 人類謀進步的光榮夢想,腳踏和平發展的人間正道,吸吮綿延不斷的文明養(yang) 分,中華民族同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民族攜手,向著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光明前景闊步前行。

  親(qin) 仁善鄰,協和萬(wan) 邦

  2015年9月27日,紐約聯合國總部。

  伴隨著密集的快門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時任聯合國秘書(shu) 長潘基文將一塊紅綢布緩緩拉下。龍飾、象首、鳳鳥、展翅高飛的和平鴿,一個(ge) 以“中國紅”為(wei) 主色調、由景泰藍工藝製成的國禮展現在人們(men) 麵前。

  “和平尊”,這份國禮的名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和平尊’傳(chuan) 遞了中國和中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願望和信念,這也是聯合國憲章的精神。”

  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合、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國人民的血脈之中。

  從(cong) “以和為(wei) 貴”“和而不同”的處世原則,到“天下太平”“共享大同”的社會(hui) 理想;從(cong) “強不執弱,富不侮貧”的擔當,到“國雖大,好戰必亡”“化幹戈為(wei) 玉帛”的智慧……中國“和”文化源遠流長。

  知行合一,行勝於(yu) 言。2100多年前,漢代使者張騫“鑿空之旅”出使西域,用“駝隊和善意”寫(xie) 下東(dong) 西方互利合作的篇章;600多年前,明朝官員鄭和率領船隊七下西洋,用“寶船和友誼”留下中外和平友好的佳話……曆史上,中國長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卻從(cong) 未殖民和侵略他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hui) 把自身曾經經曆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

  中華民族的昨天和前天,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明天。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人類謀進步的使命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尚和合、求大同”的理想相結合,提出一係列重大外交政策理念,豐(feng) 富和發展了關(guan) 於(yu) 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思想,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向前。

  “親(qin) 仁善鄰,國之寶也”,這是堅定不移促進世界和平的中國——

  創造性提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yi) 、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理念,探索“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yu) 國交往新路,以“誌同道合是夥(huo) 伴,求同存異也是夥(huo) 伴”的胸懷構建覆蓋全球的夥(huo) 伴關(guan) 係網絡,為(wei) 維護世界和平探索新路徑,為(wei) 21世紀國際關(guan) 係帶來新氣象;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一以貫之推動共同發展的中國——

  宣示“中國人民不僅(jin) 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強調“和平是發展的保障,發展是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並持續推進落實,以共同發展的豐(feng) 碩成果有力維護世界和平,讓和平的種子在人們(men) 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這是篤行不怠踐行多邊主義(yi) 的中國——

  堅決(jue) 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yi) 、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旗幟鮮明反對各種形式的單邊主義(yi) ,倡導國際上的事大家商量著辦,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推動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li) 的世界……

  和羹之美,在於(yu) 合異

  “世界之大和合為(wei) 尚,人間之美福祉共享。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yu) 共天下大同。”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在千年古都西安舉(ju) 行。文藝演出的尾聲,中國同中亞(ya) 五國歌手齊聲高唱《美美與(yu) 共》,在人們(men) 心中久久回蕩。

  海內(nei) 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國同中亞(ya) 五國雖然有著不同的語言、文化和地貌,卻能在漫漫曆史長河中互通有無、互學互鑒,發展出延續千年的深厚友誼,給人以深刻啟示。

  “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和實生物,同則不繼”“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非盡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履不必同,期於(yu) 適足;治不必同,期於(yu) 利民”“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中國人民很早就自覺思考“同”與(yu) “異”的辯證關(guan) 係,懂得“和羹之美,在於(yu) 合異”的道理。

  曆史上,中華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開展同域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曾譜寫(xie) 萬(wan) 裏駝鈴萬(wan) 裏波的浩浩絲(si) 路長歌,也曾創造萬(wan) 國衣冠會(hui) 長安的盛唐氣象。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身體(ti) 力行推動文明交流互鑒。從(cong) 曆史性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到出訪期間致敬各國各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從(cong) 舉(ju) 辦亞(ya) 洲文明對話大會(hui) ,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議……深沉的觀照貫穿始終:讓文明交流互鑒成為(wei) 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秋日陽光下,帕特農(nong) 神廟的斑駁立柱被鍍上一層金色。2019年11月12日,正在希臘訪問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神廟腳下的雅典衛城博物館。

  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駐足觀看。

  “這是雅典娜女神剛剛參加完戰爭(zheng) 後休息、沉思,雖是一塊很小的浮雕,卻非常有意義(yi) 。”陪同參觀的時任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親(qin) 自當起“講解員”。

  “她在思考戰爭(zheng) 的意義(yi) 究竟何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起“止戈為(wei) 武”的中國典故。帕夫洛普洛斯總統邊聽邊不住點頭表示讚同。

  中華文明從(cong) 不追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麵,而是在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中尋求價(jia) 值相通、心靈契合。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國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

  “總有一些人喜歡對我們(men) 指手畫腳,而中國則是以實際行動幫助我們(men) 推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議程。”談及同中國的交往,肯尼亞(ya) 前總統肯雅塔深有感觸,“中國從(cong) 不居高臨(lin) 下地告訴我們(men) 應該怎麽(me) 做,這正是非中合作的獨特之處。”

  “文明沒有高下、優(you) 劣之分,隻有特色、地域之別”“認為(wei) 自己的人種和文明高人一等,執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認識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災難性的”“各種文明本沒有衝(chong) 突,隻是要有欣賞所有文明之美的眼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國際場合的話語擲地有聲。

  2023年3月15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舉(ju) 行,吸引150多個(ge) 國家500多個(ge) 政黨(dang) 和政治組織的領導人“雲(yun) ”聚一堂。高朋滿座,既是源於(yu) 中國式現代化成就對各國政黨(dang) 的吸引,也是源於(yu) 中國對各種不同文明、不同現代化道路的平等尊重。

  萬(wan) 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華文明突出的和平性,決(jue) 定了中國不會(hui) 把自己的價(jia) 值觀念與(yu) 政治體(ti) 製強加於(yu) 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展現出一個(ge) 與(yu) 日俱新東(dong) 方大國的博大胸襟:“發展中國家有權利也有能力基於(yu) 自身國情自主探索各具特色的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作為(wei) 人類文明新形態,與(yu) 全球其他文明相互借鑒,必將極大豐(feng) 富世界文明百花園。”

  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you) 越……今天的中國,正以不斷豐(feng) 富的文明理念,為(wei) 建設一個(ge) 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思想指引。

  命運與(yu) 共,大道不孤

  放眼全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人類又一次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合作還是對抗?開放還是封閉?互利共贏還是零和博弈?如何抉擇,關(guan) 乎人類前途命運。

  2022年2月20日晚,舉(ju) 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hui) 圓滿落下帷幕。盛大的焰火在“鳥巢”上空綻放出象征“更團結”的奧運五環和“天下一家”中英文字樣,成為(wei) 經典而雋永的瞬間。

  不畏單邊主義(yi) 逆流,有效防控新冠疫情,中國如期成功舉(ju) 辦北京冬奧會(hui) ,向全世界展現了同各方“一起向未來”的決(jue) 心和信心,也充分反映了“脫鉤斷鏈”“小院高牆”在國際社會(hui) 沒有市場,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才是人心所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從(cong) “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到“天下興(xing) 亡,匹夫有責”,中華文化的精神理想平和而堅毅,胸襟寬廣而開闊,有著深切關(guan) 注人類命運的天下情懷。

  大國之大,不在於(yu) 體(ti) 量大、塊頭大、拳頭大,而在於(yu) 胸襟大、格局大、擔當大。

  麵對日趨凸顯的種種全球性挑戰,麵對世界上日益增長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中國以胸懷天下的實際行動,展現出一個(ge) 大國應有的樣子——

  從(cong) 促成沙特和伊朗恢複外交關(guan) 係,到在烏(wu) 克蘭(lan) 危機中堅持勸和促談……秉持蘊含著“講信修睦”“兼愛非攻”智慧的安全觀,中國攜手各國共同維護世界和平安寧;

  從(cong) 發起新中國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全球人道主義(yi) 行動,到中國救援隊在土耳其地震災區守護生的希望,再到協助多國公民從(cong) 也門、蘇丹等動蕩地區撤離……秉承“弘義(yi) 融利”義(yi) 利觀,中國同國際社會(hui) 合力應對各類突發挑戰;

  從(cong) 率先落實《巴黎協定》,到宣布“雙碳”目標……弘揚“天人合一”“萬(wan) 物並育”生態觀,中國同各方一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從(cong) ‘本國優(you) 先’的角度看,世界是狹小擁擠的,時時都是‘激烈競爭(zheng) ’。從(cong) 命運與(yu) 共的角度看,世界是寬廣博大的,處處都有合作機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語飽含啟迪。

  “小圈子”解決(jue) 不了全球麵臨(lin) 的“大挑戰”,“小集團”適應不了當今世界的“大變局”。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一個(ge) 個(ge) 閃耀著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智慧光芒的中國理念、中國倡議、中國方案,正是因其胸襟、格局、擔當之大,而更加凸顯時代價(jia) 值。

  “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

  麵向未來,一個(ge) 擁有5000多年璀璨文明史的大國,一個(ge) 有著深厚天下情懷和貢獻人類抱負的民族,堅定站在曆史正確一邊、人類文明進步一邊,守正開新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矢誌不渝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必將為(wei) 人類和平與(yu) 發展的崇高事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延伸閱讀

  “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係列述評

發布時間:2023年06月17日 09:21 來源:新華社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