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
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ya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晉歸義(yi) 羌王”和“晉歸義(yi) 羌侯”金印,隋代胡人吃餅騎駝俑,宋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像,元代八思巴文虎符圓牌……在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特展上,一係列國寶級文物璀璨奪目,反映了各民族共同書(shu) 寫(xie) 中國曆史、創造中華文化的曆程,展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ti) 、兼容並蓄、綿延不斷”的總體(ti) 特征,讓觀眾(zhong) 在與(yu) 曆史的對話中,深切感受華夏大地“何以中國”、中華民族何以偉(wei) 大、中華文明何以不朽,產(chan) 生了令人難以忘記的效果。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統一性,從(cong) 根本上決(jue) 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wei) 一體(ti) 、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jue) 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luan) 、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jue) 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jue) 定了一個(ge) 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係。”從(cong) 曆史到現在,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深厚底蘊、燦爛輝煌的文化沃土,在交流交往交融中構築起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了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描繪在布達拉宮白宮門庭內(nei) 的壁畫,表現了文成公主進藏的盛況,展示了漢藏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曆史性的一幕;出土於(yu) 新疆和田地區的“五星出東(dong) 方利中國”漢代織錦護臂,印證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區的聯絡交往;紅軍(jun) 長征途中的“彝海結盟”,留下民族團結的佳話……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具有偉(wei) 大團結精神的中國人民始終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建立了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了56個(ge) 民族多元一體(ti) 、交織交融的融洽民族關(guan) 係,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廣袤疆域,共同創造了悠久的中國曆史、燦爛的中華文化。正是在你來我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人民的前途命運聚在了一起、文化基因匯到了一起,為(wei) 文明的延續、國家的統一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是中華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修訂製定法律法規,製定政策規劃,實施重大文化工程,舉(ju) 辦重大文化活動,積極搭建各具特色的節慶民俗、展覽展演、文化旅遊等平台……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主線,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ye) 取得了新的曆史性成就,各族人民對偉(wei) 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認同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多元一體(ti) 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同心同德、同心同向的全國各族人民,正在書(shu) 寫(xie) 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嶄新篇章。各民族文化這個(ge) “多元”凝聚出中華文化這個(ge) “一體(ti) ”,中華文化這個(ge) “一體(ti) ”又引領著各民族文化這個(ge) “多元”,交融出更好服務於(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共同文化元素,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迸發出更加持久飽滿的精神偉(wei) 力。
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前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yang)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曆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men) 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前進道路上,我們(men) 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guan) 係。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幹,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幹壯才能枝繁葉茂,要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zhong) 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前進道路上,我們(men) 要正確把握物質和精神的關(guan) 係,要賦予所有改革發展以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意義(yi) ,以維護統一、反對分裂的意義(yi) ,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義(yi) ,讓中華民族共同體(ti) 牢不可破。堅持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才能共創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共享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榮光。
2021年7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西藏考察時,步行察看八廓街風貌,感慨地說:“千年八廓街,是我們(men) 各民族建起來的八廓街。各民族文化在這裏交流交往交融,我們(men) 中華民族的大家庭在這裏其樂(le) 融融。”這裏承載著各民族文化交流交往交融的深厚曆史,也昭示著“我們(men) 是一個(ge)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要同舟共濟邁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新征程上,深刻把握中華文明具有的突出的統一性,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yan) 感、榮譽感,我們(men) 定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ti)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023年6月16日人民日報評論部文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