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集中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是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權威教材。生態環境部係統要把學好用好《習(xi) 近平著作選讀》作為(wei) 重大政治任務,緊密結合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凝心鑄魂,更加自覺投身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偉(wei) 大實踐,引領美麗(li) 中國建設不斷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深刻領悟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豐(feng) 富內(nei) 涵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xi) 近平著作選讀》收入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多篇重要講話和重要批示,集中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我們(men) 要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堅持多思多想、學深悟透,不斷從(co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著作中汲取營養(yang) 、深化認識,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第一,深刻把握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內(nei) 一切生物的搖籃,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人與(yu) 自然相互影響、相互製約、相互作用,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ti)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hui) 遭到大自然的報複。大自然遭到係統性破壞,人類生存發展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hui) 發展,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前提下修複和利用自然,把人類活動限製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取之有時、用之有度,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第二,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jia) 值。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還是水庫、糧庫、錢庫、碳庫。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jia) 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wei) 代價(jia) ,保護好生態環境,生態也會(hui) 回饋我們(men) ,生態本身就是經濟。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也是解決(jue) 我國生態環境問題的根本出路。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jue) 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和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以高品質的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第三,深刻把握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li) ,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發展經濟是為(wei) 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也是為(wei) 了民生,生態環境是關(guan) 係民生的重大社會(hui) 問題。對人的生存來說,生態環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nei) 容,是金錢不能代替的。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需要成為(wei) 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麵。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推動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讓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xiang) 愁。
第四,深刻把握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係統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ti) ,是各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整體(ti)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如果種樹的隻管種樹、治水的隻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就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係統性破壞。必須堅持係統觀念,按照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及其內(nei) 在規律,從(cong) 係統工程和全局角度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更加注重綜合治理、係統治理、源頭治理,更加注重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ti) 賬、算綜合賬,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切實提升生態係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築牢美麗(li) 中國的生態根基。
第五,深刻把握用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當前,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ti) 製不健全、製度不嚴(yan) 格、法治不嚴(yan) 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guan) 。隻有實行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才能為(wei) 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建設生態文明,重在建章立製,必須把製度建設、法治建設作為(wei) 重中之重,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yan) 、違法必究,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建立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製、損害賠償(chang) 、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ti) 係以及黨(dang) 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ye) 主體(ti) 、社會(hui) 組織和公眾(zhong) 共同參與(yu) 的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把建設美麗(li) 中國轉化為(wei) 全民自覺行動,讓製度成為(wei) 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第六,深刻把握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麵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等全球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ti) ,沒有哪個(ge) 國家能獨善其身。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曆史趨勢,建設美麗(li) 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推動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深度參與(yu) 全球生態環境治理,維護公平合理的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為(wei)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共建清潔美麗(li) 世界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新時代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從(cong) 思想、法律、體(ti) 製、組織、作風上全麵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推動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
一是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謀篇布局更加成熟。我們(men) 黨(dang) 把“美麗(li) 中國”納入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把“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把“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納入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把“綠色”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汙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逐步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方麵和全過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
二是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步履堅實。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建立“1+N”政策體(ti) 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建立在資源高效利用和綠色低碳發展的基礎之上。2022年,我國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由2005年的72.4%下降至56.2%,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曆史性超過煤電,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穩居世界第一。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平穩運行。新時代十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超過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2%,相當於(yu) 少用14億(yi) 噸標準煤,少排放29.4億(yi) 噸二氧化碳,綠色日益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三是協同推進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2022年,我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_2.5)平均濃度下降至29微克/立方米,首次降低到30微克/立方米以內(nei) ,優(you) 良天數比率達到86.5%,成為(wei) 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斷麵比例上升至87.9%,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順利實現固體(ti) 廢物“零進口”目標。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比例超過30%,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雲(yun) 南野象“自由旅行”、長江江豚“頻頻微笑”、青藏高原“萬(wan) 羊齊奔”,生動體(ti) 現了我國生態保護的顯著成效。
四是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更加健全。重塑和重構生態環境保護體(ti) 係,建立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和責任追究製度、排汙許可製度、生態保護紅線製度、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等製度。建立並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製度,實現對兩(liang) 輪31個(ge) 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的督察全覆蓋,並對6家中央企業(ye) 和2個(ge) 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開展督察,解決(jue) 一批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成為(wei) 推動地方黨(dang) 委政府及其相關(guan) 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製修訂30多部生態環境領域法律和行政法規,形成由1部綜合性的環境保護法、N部涉及生態環境要素的專(zhuan) 門法律、4部特殊區域法律組成的“1+N+4”法律製度體(ti) 係。
五是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全球環境治理影響力大幅躍升。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不再新建境外煤電項目,充分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成功舉(ju) 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15),推動達成曆史性的兼具雄心和務實平衡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開啟了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篇章。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在發展中國家啟動10個(ge) 低碳示範區、100個(ge) 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項目、1000個(ge) 應對氣候變化培訓名額的合作項目。深入開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與(yu) 31個(ge) 共建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huo) 伴關(guan) 係倡議。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
回顧新時代以來的奮鬥曆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全國人民普遍認可、國際社會(hui) 廣泛肯定,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根本在於(yu) 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為(wei) 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yu) 有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特別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充分彰顯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wei) 力。
在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新征程上展現新擔當新作為(wei)
當前,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接力棒,曆史地落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身上。我們(men) 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you) 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不斷書(shu) 寫(xie) 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一是保持戰略定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持減汙降碳協同增效,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you) 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you) 化,堅決(jue) 遏製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製度,健全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製度。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聚焦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打造綠色發展高地和美麗(li) 中國先行區。
二是突出問題導向,持續深入推進汙染防治攻堅。鞏固汙染防治攻堅成果,聚焦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著力打好重汙染天氣消除、柴油貨車汙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ti) 治理、長江保護修複、黃河生態保護治理、重點海域綜合治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汙染治理等標誌性戰役,加強新汙染物治理,推動汙染防治在重點區域、重要領域、關(guan) 鍵指標上實現新突破。嚴(yan) 密防控環境風險,確保核與(yu) 輻射安全。
三是堅持係統觀念,著力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保護紅線監管,依法加大生態破壞問題監督和查處力度,持續推進“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zhuan) 項行動。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開展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積極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示範樣板。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四是深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ti) 。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yi) ,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積極參與(yu) 全球環境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認真履行國際公約,不斷增強製度性權利。繼續履行好COP15主席國職責,推動“昆蒙框架”目標落地。深入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持續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五是加快改革創新,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持續加大技術、政策、管理創新力度,不斷提升精準、科學、依法治汙水平和環境治理能力。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向縱深發展。完善生態環境管理製度,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深化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改革,加快構建以排汙許可製為(wei) 核心的固定汙染源執法監管體(ti) 係,全力提升生態環境執法、監測、信息、科研、人才隊伍等各方麵能力。一刻不停推進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把嚴(yan) 的基調、嚴(yan) 的措施、嚴(yan) 的氛圍長期堅持下去,持之以恒糾“四風”樹新風,全麵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jun) 。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