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men) 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6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chuan) 承發展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chuan) 承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麵係統深入闡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講話,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為(wei) 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紮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馬克思主義(yi) 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chuan) 承中華文化基因,堅持以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在守正創新中構築中華文化新氣象、激揚中華文明新活力,為(wei)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開創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全新局麵提供了強大正能量。今天,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文化綻放出新的時代光彩、展現出新的蓬勃生機,中華文明的影響力和感召力顯著提升,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麵貌更加奮發昂揚,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曆史主動精神、曆史創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書(shu) 寫(xie) 著新時代中國發展的偉(wei) 大曆史。
新時代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根本在於(yu) 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作為(wei) 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掌舵領航,在於(yu) 有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在領導黨(dang) 和人民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準確把握世界範圍內(nei) 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hui) 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了一係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為(wei) 國家立心、為(wei) 民族立魂的工作”,提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新時代黨(dang) 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feng) 富發展。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堅持學以致用,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黨(dang) 的二十大擘畫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藍圖,圍繞“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新輝煌”作出重大部署。必須深刻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隻有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物的全麵豐(feng) 富和人的全麵發展,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當前,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並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必須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賡續曆史文脈、譜寫(xie) 當代華章,才能不斷增強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精神力量。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wei) ,共同努力創造屬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肩負新使命、奮進新征程,我們(men) 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全麵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關(guan) 於(yu) 宣傳(chuan) 思想文化工作的各項戰略部署,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ju) 措,紮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發展道路,深刻認識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突出的創新性、突出的統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曆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wei) 中國理論。要增強文化自覺,深刻理解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的重大意義(yi) ,圍繞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發展麵向現代化、麵向世界、麵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zhong) 的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
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我們(men) 堅持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讓我們(men) 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以隻爭(zheng) 朝夕、奮發有為(wei) 的奮鬥姿態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譜寫(xie) 民族複興(xing) 新華章。
(2023年6月5日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