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5月10日
日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並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hui)
雄安新區近了,建築工地多了,新樓也多起來。透過車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凝望著這座創造了奇跡的新城。
這是6年裏總書(shu) 記第三次到雄安,交通工具變了。第一次來,還是坐汽車。那是在2017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中南海出發,向南100多公裏,到河北安新縣的一塊農(nong) 田裏實地察看。這次再去,複興(xing) 號50多分鍾風馳電掣,雄安已融入“首都一小時交通圈”。
雄安的模樣變了。昔日,她是京津“虹吸效應”下的區域短板。挨著白洋澱,種著莊稼地,祖祖輩輩想不到會(hui) 在新時代,迎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成為(wei) 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熱土、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醞釀已久,期待已久。安新、雄縣、容城,環繞著“華北明珠”白洋澱。這塊土地的新名字,雄安,總書(shu) 記第一次調研之後的那年4月向世界宣布。從(cong) 此,“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寫(xie) 入史冊(ce) 。
渤海之濱、太行之畔、燕山腳下,調研、決(jue) 策,規劃、建設,破土、拔節,一以貫之的是“黨(dang) 中央始終給予最大的希望”。6年時光,不僅(jin) 見證新時代的“未來之城”雄姿初顯,更見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倡導的城市規劃建設理念落地有聲。
“牛鼻子”與(yu) “攤大餅”,一份戰略裏的抉擇
追溯雄安新區的誕生,要首先從(cong) 首都北京說起。
個(ge) 頭太大,是北京“成長的煩惱”之一。當“攤大餅”式建設的“天花板”觸手可及,壓力、痛點也接踵而至。早在2014年在北京調研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形象比喻城市建設發展“不能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er) 算哪兒(er) ”“應該有一個(ge) 頂層設計和控製,劃定極限,超過了就不能再增長”。
向內(nei) 看,破題難;向外看,思路豁然開朗。總書(shu) 記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wei) “牛鼻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子落滿盤活。
無論是“從(cong) 全局謀一域”,還是“堵不如疏”,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總書(shu) 記形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就像是“動一動外科手術”,要“打破在自家一畝(mu) 三分地上轉圈圈的思維定式”。
另一個(ge) 問題也隨之而來,向外疏解,哪裏作為(wei) 承載地?不能太遠,又不能太近,諸多因素權衡、比對,雄安新區應運而生。
承載地,是新區誕生的緣由,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初心所在。“要和北京非首都功能轉移相銜接,必須牢記這個(ge) 初心。”總書(shu) 記叮囑。
國之大、黨(dang) 之大,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土地上,黨(dang) 中央的決(jue) 策部署如臂使指。在人口加起來有1億(yi) 多、土地麵積有21.6萬(wan) 平方公裏的京津冀,孕育一個(ge) 有著無限可能的新區,是共同的責任,也攸關(guan) 共同的未來。
鋪展地圖,京津冀“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一張圖、一盤棋、一股勁,動力在協同,未來也在協同。
協同的視角之下,去看總書(shu) 記此次赴雄安的調研。雄安城際站及國貿中心項目建設現場,他看沙盤、登平台。熱火朝天的工地上,正在建設的是疏解的在京央企總部及二、三級子公司等單位。
“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這是一座現代化的新城,更是一條通向未來的新路,烙印著中國式現代化的要素特征。
總書(shu) 記在2018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上講到雄安時,描繪了一座城的時代印記:
“改革開放初期設立了深圳經濟特區,創造了深圳的速度,40年後的今天,我們(men) 設立雄安新區要瞄準2035年和本世紀中葉‘兩(liang) 步走’的目標,創造‘雄安質量’,在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麵成為(wei) 全國一個(ge) 樣板。”
“快”與(yu) “慢”,一張藍圖裏的遠見
千年大計,起筆不凡。
第二次到雄安,是在2019年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入調研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
這片播種希望的沃土,在兩(liang) 年前的那聲驚雷之後,一直在醞釀影響未來的力量:規劃。
先布棋盤再落子。“我多次說過,考察一個(ge) 城市首先看規劃,規劃科學是最大效益,規劃失誤是最大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忌諱。”
新區設立之初,麵對外界對平地起新城的急切期待,何去何從(cong) ?抉擇背後是遠見,是定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鄭重告誡:“雄安新區將是我們(men) 留給子孫後代的曆史遺產(chan) ”“把每一寸土地都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不要留曆史遺憾”。
兩(liang) 年,規劃反複打磨,多少次擺在中南海的案頭上。一尺一寸,一筆一畫,沉潛下去的雄安穩紮穩打。
“這兩(liang) 年,幾乎沒有動一磚一瓦。現在有了藍圖,雄安從(cong) 頂層設計階段轉向實質性建設階段,可能今年就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局麵了。”總書(shu) 記的第二次雄安之行,清晰標注了雄安的發展節奏。
快,還是慢?在30多年前的一份戰略設想中能看到總書(shu) 記一以貫之的城市工作理念。“今天,我們(men) 是站在創造未來的源頭上”。當年,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設想》序言中寫(xie) 道。
時光記錄了慢規劃下的快發展。2021年,到福州考察,總書(shu) 記感慨:“現在的建設都符合這個(ge) 方向,跟我們(men) 當時設想是一致的,而且發展得比我們(men) 設想還要好。”
“從(cong) 來沒見過這樣編製一座城市的規劃”“從(cong) 來沒見過地上、地下、‘雲(yun) ’上‘三城’一體(ti) 規劃和建設”……既穩紮穩打,又隻爭(zheng) 朝夕。雄安新區,走的是人類曆史上沒人走過的發展道路,拓展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當億(yi) 萬(wan) 人湧入城鎮,土地集約利用的理念勢必貫穿規劃設計始終。這次調研看雄安城際站建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提到了“大城市病”之一的交通難問題:“要在建設立體(ti) 化綜合交通網絡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地下空間上下功夫,著力打造一個(ge) 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
從(cong) 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強調“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雄安新區”,到“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寫(xie) 入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時序迢遞,一張藍圖繪到底。
此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接續強調,真正把高標準的城市規劃藍圖變為(wei) 高質量的城市發展現實畫卷。
“水”與(yu) “城”,一幅畫卷裏的和諧共生
總書(shu) 記掛念著白洋澱。
第一次到雄安,他就去看了白洋澱。九河下梢、水韻相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感言:“小時候讀小兵張嘎的故事,就對這裏十分神往。”第二次,總書(shu) 記在規劃展示中心又問起白洋澱的近況,十分關(guan) 心。
這次來,在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hui) 前,總書(shu) 記抽出時間看了一段白洋澱的視頻短片。清淤疏浚、百澱連通的進展,點點滴滴放在心上。
水與(yu) 城,城市發展的一道必答題。
“當時選址在這,就是考慮要保護白洋澱,而非損害白洋澱。城與(yu) 澱應該是相互輝映、相得益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chan) ,這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謀劃發展的重要維度。
打開中國地圖,北缺南豐(feng) 是我國水資源分布的特征之一。
缺水的難題,年輕時候就感同身受。2014年2月,在專(zhuan) 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嚴(yan) 肅告誡:“華北地區缺水問題本來就很嚴(yan) 重,如果再不重視保護好涵養(yang) 水源的森林、湖泊、濕地等生態空間,再繼續超采地下水,自然報複的力度會(hui) 更大”。
水資源,發展的硬約束。
在雄安規劃建設之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再三強調要節水、涵養(yang) 水源:“這裏水資源豐(feng) 富對建城有好處,但是回過頭來你不要破壞了我們(men) 水源地,破壞了我們(men) 這一片生態濕地。因城而廢這方麵要注意。”
“水”與(yu) “城”的關(guan) 係,是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的一麵鏡子。
山水林田湖草沙,自然生態的各要素,決(jue) 定一個(ge) 地方的資源稟賦、區位條件,決(jue) 定區域發展空間和資源環境承載力。“有多少湯泡多少饃”,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這句樸實的話,說明謀劃發展要立足實際、因地製宜。
秀林、綠穀、澱灣,構建出雄安新區啟動區的生態空間骨架。看“林”,第二次到雄安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乘車穿行“千年秀林”,察看林木長勢。如今,小樹苗都已是枝繁葉茂。先植樹後建城,成為(wei) 新區建設的新理念。
看“城”,舉(ju) 目望去,出行,新區起步區內(nei) 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占九成;建樓,綠色建築標準清晰,減少多少建築垃圾、節能多少比例,都成為(wei) 決(jue) 策關(guan) 鍵。
這次在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再次強調,堅持綠色化、低碳化發展,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為(wei) 綠色發展城市典範。
“新”與(yu) “舊”,一條文脈上的傳(chuan) 承
山水繞城,文化築城。“未來之城”與(yu) 千年文脈交相輝映。“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保護與(yu) 發展、改造與(yu) 新建、傳(chuan) 統與(yu) 現代,雄安在建設中所麵臨(lin) 的,萬(wan) 千城市也正在經曆。輕重緩急的背後,也是在回答這一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中“走什麽(me) 樣道路”的問題。
古樹不挪,古建築不拆,古牌坊不搬……2018年,雄安新區啟動“記得住鄉(xiang) 愁”專(zhuan) 項行動計劃。
“城市是一門科學,它像人體(ti) 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學地對待它,它會(hui) 生病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引用建築學家梁思成的這句話。曆史和文化,也是城市的經絡肌理。
翻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曆史文化保護”單獨成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雄安新區建設要“堅持保護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延續曆史文脈”。
“隻有堅持從(cong) 曆史走向未來,從(cong) 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men) 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ye) 。”城鎮化浪潮奔湧向前,“新”與(yu) “舊”的權衡抉擇攸關(guan) 未來。
傾(qing) 力嗬護的“舊”,是傳(chuan) 承了千百年的曆史和文明;
積極發展的“新”,是時代大潮下的新業(ye) 態、新模式、新增長點、新動能。
在此行的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提到“新”這個(ge) 字:“要全麵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各領域改革開放前沿政策措施和具有前瞻性的創新試點示範項目在雄安落地,努力建設新功能、形成新形象、發展新產(chan) 業(ye) 、聚集新人才、構建新機製,使雄安新區成為(wei) 新時代的創新高地和創業(ye) 熱土。”
雄安人眼中,過去的城鎮發展模式是工業(ye) 化帶動城市化,而雄安是城市化驅動工業(ye) 化、信息化。
這次考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了雄安,一下高鐵,先看雄安站以及它所在的昝崗片區。眼前的“城市留白”,潛力無限。總書(shu) 記說:“要把昝崗片區建設成為(wei) 高端高新產(chan) 業(ye) 集聚區,讓各方來客一到雄安,就能感受到雄安新區撲麵而來的現代化新氣象”。
現代化的新氣象,“新”在哪?
中國走到了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融匯於(yu) 雄安建設的血脈筋骨。
“新區首先就要新在規劃、建設的理念上,要體(ti) 現出前瞻性、引領性”。智能、綠色、創新,這些亮麗(li) 名片講述著新發展理念“落戶”雄安之後的新故事。
曆史與(yu) 未來在這裏交匯。
“江山自古有佳客,煙雨為(wei) 誰留太行?”古雄州城樓上的這一千古之問,穿越悠悠歲月。
“見物”與(yu) “見人”,人民城市的初心
“城,所以盛民也。”一座城,不僅(jin) 有鋼筋水泥,還有風吹雨落、花開鳥鳴,有家園棲居。
這次到雄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了新區首個(ge) 集中建成區,容東(dong) 片區:“我一直牽掛著回遷群眾(zhong) ,看到大家生活好,我很欣慰。建設好雄安新區,重要的是銜接好安居和樂(le) 業(ye) ,讓群眾(zhong) 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
未來之城,是人民之城。
雄安有建設者,有搬遷者,有創業(ye) 者,也有農(nong) 民變市民的“原住民”。日升日落,他們(men) 同雄安一同成長。總書(shu) 記清晰指出:“我們(men) 可不是為(wei) 了一個(ge) 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為(wei) 了老百姓過上更好生活。”
“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精細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務,是城市工作的重頭,不能見物不見人。”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思索城市的初心。
“把讓群眾(zhong) 生活更舒適這一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的血脈裏、體(ti) 現在每一個(ge) 細節中。”
治理城市,下“繡花”功夫。
“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jue) ”。“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在地方工作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這些民生“小事”作為(wei) 大事擺在案頭。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為(wei) 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中國式現代化的“雄安場景”,以人民為(wei) 中心,探索用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城市的新路徑。外媒評價(jia) 稱,雄安是中國式現代化有形、生動的樣板。
千百年來,“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的鄉(xiang) 土中國,正在經曆西方學者眼中“21世紀最為(wei) 宏偉(wei) 壯觀的人類社會(hui) 大變遷”,也在經曆改革開放以來,“世界曆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城市發展波瀾壯闊。
新的城市、新的探索、新的道路,飽含著壯誌雄心,沉澱著曆史耐心,創造著無限生機。
短短6年裏,三赴雄安。千年大計、國之大事,常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時時放心不下”的深情牽掛之中。
短短6年裏,雄安新區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藍圖到實景,一座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一座新時代宜業(ye) 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高水平、現代化的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這是新時代書(shu) 寫(xie) 在中華大地上的又一個(ge) 奇跡。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