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來源上,農(nong) 業(ye) 一直是薄弱點”“土地流轉成本越來越高,家庭農(nong) 場參與(yu) 意願變低了”……年初,遼寧省大連市普蘭(lan) 店區楊樹房街道戰家村開起了經濟合作社股東(dong) 代表大會(hui) ,發展增收的問題又擺在了眼前,大家不約而同地看向了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德斌。
“村黨(dang) 總支的考慮是,村集體(ti) 承包1500畝(mu) ,交給社會(hui) 化服務機構,種新品種玉米。”張德斌拉出成本、收益一算,大家眼前一亮:“村黨(dang) 總支的計劃很周全,我們(men) 幹得踏實。”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離不開堅強的基層黨(dang) 組織。近年來,大連市普蘭(lan) 店區實施“頭雁領航·百村提升”計劃,充分發揮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和黨(dang) 員的作用,以高質量黨(dang) 建夯實農(nong) 村幹部、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動鄉(xiang) 村組織振興(xing) 。
補短板、樹典型,建強基層戰鬥堡壘
2013年,張德斌回村時,戰家村是有名的貧困村,黨(dang) 員隊伍嚴(yan) 重老化。第一次開黨(dang) 員大會(hui) ,全村70名黨(dang) 員隻來了9名。
“黨(dang) 建是基礎,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找到問題根源,張德斌提出建立服務型基層黨(dang) 組織,從(cong) 黨(dang) 建入手抓村“兩(liang) 委”班子隊伍建設。
村裏有兩(liang) 戶人家,糾紛鬧了6年。張德斌上門去看,發現雙方爭(zheng) 的是一壟公共用地。張德斌公平、公正、大度的幾句話,說得兩(liang) 家都不好意思,他趁熱打鐵,隻用半天時間就讓雙方握手言和。
“真心實意為(wei) 老百姓考慮,哪有講不通的道理、解決(jue) 不了的難事。”張德斌說。黨(dang) 建引領,戰家村村“兩(liang) 委”和全村村民擰成一股繩,2018年率先完成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原來的貧困村如今變成了年人均純收入3萬(wan) 元的示範村。
普蘭(lan) 店區抓重點、樹典型,總結編印了55個(ge) 基層示範點建設成果經驗,組織黨(dang) 建示範村、先進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介紹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基層社會(hui) 治理、項目建設等方麵的做法,發揮“頭雁”示範引領作用。
在楊樹房街道趙家村村民王德祿的門前,一個(ge) “共產(chan) 黨(dang) 員中心戶”的標識牌格外醒目。83歲的王德祿迎出門來,自豪地說:“我們(men) 家,四代都是黨(dang) 員!”
2019年,趙家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要求黨(dang) 員戶亮身份、作表率,懸掛標識牌的做法一直延續至今。給王德祿家掛牌時,老人一直等在門口:“掛了牌,就要比別人多做一份貢獻。我願把自家的倉(cang) 庫收拾出來,為(wei) 村裏提供活動場所。”
以黨(dang) 員帶動家庭、以家庭影響村屯、以村屯輻射社會(hui) ,黨(dang) 員亮身份的做法被推廣至全區。普蘭(lan) 店區委組織部為(wei) 12563戶黨(dang) 員戶和1580戶黨(dang) 員中心戶統一製作、懸掛標識牌,讓廣大黨(dang) 員在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風文明、鄰裏和諧中持續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老帶新、熟帶生,充實後備幹部隊伍
接手不到3年,普蘭(lan) 店區大劉家街道花房村300多萬(wan) 元的債(zhai) 務絕大部分已還清,村集體(ti) 收入每年達到15萬(wan) 元。誰能想到,花房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吳林隻有28歲。
2018年,吳林回到花房村。正值大劉家街道廣納人才培養(yang) 後備幹部,作為(wei) 村裏的年輕人,吳林一下子就被老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看中並向組織推薦,做了2年半的助理。
2019年農(nong) 村衛生廁所改造,吳林走遍了全村500多戶人家。他還在講政策頻頻碰壁時,老村幹部已經幫村民算出了實惠、拿到了同意書(shu) 。“農(nong) 村工作非常鍛煉人,即便土生土長,也不是很快就能上手的。”吳林說:“現在,我們(men) 還培養(yang) 了一名22歲的大學生後備幹部,班子隊伍結構逐步改善。”
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有後備人才支撐。針對農(nong) 村基層幹部隊伍年齡偏大、學曆偏低的問題,普蘭(lan) 店區積極開展村級後備幹部選拔、培養(yang) 工作,實施村幹部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村幹部在職學曆教育,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基礎。
“為(wei) 了讓後備幹部沉得下、留得住,街道以聘用製形式送後備幹部到村裏鍛煉。”大劉家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沙浩然介紹,通過“一對一幫帶”形式,後備幹部與(yu) 村“兩(liang) 委”成員同幹一項業(ye) 務、同做一個(ge) 工作,以老帶新、以熟帶生,保障工作不斷檔。
壓擔子、搭平台,普蘭(lan) 店區讓年輕後備幹部振翅高飛。目前,全區建立了由608名鄉(xiang) 土人才、大學生、退伍軍(jun) 人組成的村級後備人才庫,通過高標準開展村“兩(liang) 委”補選,選優(you) 配強村級幹部隊伍,村級“兩(liang) 委”成員平均年齡下降5歲。
強帶弱、集眾(zhong) 智,開展17個(ge) 跨村聯建試點
空氣中彌漫著木屑的香氣,裝袋、滅菌、接種、增氧,同益街道同益村的菌棒生產(chan) 線一派忙碌景象。相鄰的瓦房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家法又來學習(xi) 了,一開口臉上便藏不住笑:“今年我們(men) 跟著同益村幹,5萬(wan) 棒香菇估計能掙10萬(wan) 塊。”
2022年11月,針對村與(yu) 村之間發展不平衡、班子力量有強有弱等情況,普蘭(lan) 店區委組織部在全區開展“跨村聯建”活動,在不改變原有建製的前提下,以村級班子堅強有力、示範引領作用明顯的村為(wei) 依托,聯合若幹個(ge) 周邊村進行幫扶共建,打造“產(chan) 業(ye) 發展、能人帶富”新模式。
隨著香菇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的成立,同益村帶頭,瓦房村等6個(ge) 村成為(wei) 聯合黨(dang) 委成員。同益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於(yu) 勝昔說:“帶領大家把香菇產(chan) 業(ye) 做好,是組織交給我的任務。菌棒、技術、市場,都一定全力支持!”
大譚街道的雙山社區、聯合村、徐莊村,3個(ge) 村(社區)相鄰。徐莊村旅遊資源豐(feng) 富;聯合村粉條出名,但因地處偏遠,沒能形成產(chan) 業(ye) ;雙山社區的大蔥產(chan) 業(ye) 做成了規模,但也麵臨(lin) 發展的瓶頸。依托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3個(ge) 村(社區)黨(dang) 組織負責人坐到了一起,定下了目標規劃:聯合打造5000畝(mu) 大蔥種植基地,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地區農(nong) 副產(chan) 品,依托大沙河自然資源布局鄉(xiang) 村旅遊,打造田園經濟綜合體(ti) ,增加集體(ti) 收入。
目前,普蘭(lan) 店區共開展了17個(ge) 跨村聯建試點,通過組建產(chan) 業(ye) 聯合黨(dang) 委等形式,促進資源共享、優(you) 勢互補、抱團發展,形成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合力。
“我們(men) 要充分發揮黨(dang) 建引領作用,把黨(dang) 建工作與(yu) 鄉(xiang) 村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將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形成頭雁示範、雛雁成長、群雁齊飛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新局麵。”普蘭(lan) 店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沙石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