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在江蘇蘇州吳江區同裏鎮北聯村一個(ge) 剛剛翻耕的蔬菜大棚裏,一場由吳江區委巡察組巡察幹部組織的“田間會(hui) ”正在舉(ju) 行。十幾名村民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擺問題、談訴求。
“村裏的老年活動室幾年都沒開放了”“拆遷過渡費還是10年前的標準,能不能漲漲”“動遷時承諾物業(ye) 費由公家買(mai) 單,可物業(ye) 公司一直發短信催繳”……
2021年以來,針對老百姓參與(yu) 積極性不高、對村巡察工作“巡不深、察不透、改不實”等難題,蘇州將著名社會(hui) 學家費孝通先生的“田野調查”理念融入對村巡察工作中,並在費孝通先生家鄉(xiang) 吳江先行先試,探索推出了“田野巡察”品牌,通過“深入田間、問政於(yu) 野,即知即改、重訪觀效”,大興(xing) 調研之風,推動對村巡察工作精準發現問題,從(cong) 而高效解決(jue) 問題。
精準發現問題
打破以往“看台賬、聽匯報”的模式,真正“沉下去”,到群眾(zhong) 家裏看實情,到田間地頭找問題
北聯村的“田間會(hui) ”開完後,針對老百姓提出的問題,巡察組工作人員韋巍立刻和組員們(men) 一起跟進調查。走村入戶、發放問卷,結合前期從(cong) 各部門、條線收集到的信息綜合研判,形成問題清單,並對北聯村的村情民意進行精準“畫像”。
2018年,吳江啟動對村巡察工作,那一年,52歲的吳江汾湖高新區紀工委二級主任科員韋巍被借調到吳江區委巡察組,由他帶頭,領著一群從(cong) 各部門抽調來的巡察人員,開始了對村巡察工作。雖然韋巍有著30多年基層紀檢工作經驗,但剛參與(yu) 對村巡察工作時,他還是有些力不從(cong) 心。
吳江地處蘇南經濟發達地區,集體(ti) 經濟較發達,村級資源、資產(chan) 、資金富集,外來人口多,一些村的人口數量和經濟規模甚至不亞(ya) 於(yu) 一座小型鄉(xiang) 鎮。整個(ge) 吳江有300多個(ge) 村(社區),要進行全覆蓋巡察,工作量非常大。時間短,任務重,如何才能讓巡察工作“一竿子插到底”?
“得打破‘看台賬、聽匯報’的模式,真正把巡察‘沉下去’,到群眾(zhong) 家裏看實情,到田間地頭找問題,再從(cong) 農(nong) 村紛繁複雜的實際情況中抽絲(si) 剝繭,層層破解難題。”蘇州市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組長劉樂(le) 明說。對村巡察麵廣量大,為(wei) 了讓巡察工作有的放矢,每輪巡察前,巡察組會(hui) 依托“對村巡察分析決(jue) 策係統”,對收集到的各類巡前信息和涉及農(nong) 村的各類專(zhuan) 項監督成果進行智能匯總、分析研判,梳理形成個(ge) 性化的監督重點清單。除了隨機走訪群眾(zhong) 外,巡察組每到一個(ge) 村,也加強了對民營企業(ye) 家、新鄉(xiang) 賢、困難群眾(zhong) 、網格員等重點群體(ti) 的走訪。“隻有深入群眾(zhong) 當中,才能抓住巡察過程中的主要矛盾,對鄉(xiang) 村進行精準‘畫像’,實現‘靶向’巡察。”吳江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李銘說。
“田野巡察”大大提高了發現問題的精準度。“田野巡察”開展以來,吳江共發現問題3975個(ge) ,其中人居環境整治不過關(guan) 問題178個(ge) ,“三資”管理不到位問題343個(ge) ,小微權力運行不規範問題392個(ge) 。韋巍告訴記者,近年來,在吳江廣大農(nong) 村,吃拿卡要等“四風”問題明顯下降,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有力解決(jue) 問題
巡察組過去發現問題不能立即統籌各方資源,現在邊巡邊改,提前聯動,形成問題解決(jue) 機製
把從(cong) 田間帶回的問題整理出來後,韋巍和組員們(men) 立刻協調相關(guan) 部門抓整改,找物業(ye) 負責人談話,召集有關(guan) 部門研究方案,對村裏的各類公共設施運行情況開展全麵檢查……“老年活動室第二天就重新開放了,其他問題也在逐一解決(jue) 中,巡察組查得細、落實得及時。”北聯村村民蔣美英說。
蘇州市委巡察辦主任王友良坦言,過去,在對村巡察時,由於(yu) 沒有形成係統的問題解決(jue) 機製,巡察組通常是“單打獨鬥”,發現問題後,也不能立即統籌各方資源,隻能督促被巡察村(社區)進行整改,導致效率較低。“村道上有幾個(ge) 大坑需要整修,村民希望多增加一個(ge) 公交站點,湖麵上有一處小小的違章搭建得拆除……像這類小問題,很多時候都得拖個(ge) 大半年才能解決(jue) 。”
在對村巡察中,不僅(jin) 要通過紮實調研,真正找準問題、找到症結,更要找對路徑、找到解決(jue) 問題的辦法和舉(ju) 措,通過有力監督落實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各項任務。“不僅(jin) 要精準發現問題,更要通過巡察高效地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吳江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湯浩說,針對直接關(guan) 係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問題,吳江區委巡察組堅持邊巡邊改、立行立改,統籌各部門條線力量,形成“即知即改”問題解決(jue) 機製。
傍晚時分,桃源鎮天亮浜村的河長製公園裏逐漸熱鬧起來,蜿蜒曲折的步道、依河而建的長廊亭台、老少鹹宜的休閑設施等應有盡有。而過去,這裏曾是村裏“髒亂(luan) 差”現象最嚴(yan) 重的地段。
回憶起2020年到天亮浜村駐場巡察的情景,吳江區委巡察組巡察幹部張李俊記憶猶新。進村不久,就看到一艘水泥住家船停靠在岸邊,河麵上漂浮物隨處可見,岸邊堆滿了廢舊的衣物、木板和垃圾,不時傳(chuan) 來陣陣惡臭。張李俊入戶走訪後才得知,原來船上住著兩(liang) 名精神障礙者。“我們(men) 不能強製將船拖走,也無法對相關(guan) 人員進行妥善安置。”天亮浜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王建華說。
巡察組調查了解清楚情況後,立刻召集衛健、民政、綜合執法、環衛等各條線的工作人員,在村裏舉(ju) 行“現場辦公會(hui) ”,研究製定處置方案,並邀請村民參與(yu) 監督,衛健部門出麵與(yu) 醫院進行對接,民政部門幫著聯係安置點,環衛部門負責現場整改……不久後,問題就得到了妥善解決(jue) 。
“真沒想到,困擾我們(men) 近10年的問題,巡察組一來,很快就解決(jue) 了。”天亮浜村村民戴金根說,如今,不僅(jin) 環境衛生變好了,村裏還投入60多萬(wan) 元建起了河畔公園,附近村民茶餘(yu) 飯後都喜歡來走一走。
加強隊伍建設
拓寬調查方法和路徑,建成一體(ti) 化信息平台,探索具有地區特色的對村巡察模式——田野巡察
3月13日是吳江區委第一巡察組進駐同裏鎮屯南村開展“田野巡察”的第一天。“多的時候,一天就要走訪十來戶,村民反映的問題不僅(jin) 要詳細記錄,而且要協調各方力量去解決(jue) 。”巡察幹部閔暉說。
今年34歲的閔暉是吳江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他借調到吳江區委巡察組已有半年多時間,在原單位,他主要負責產(chan) 業(ye) 、項目等方麵的工作,剛到巡察組時一時也難以適應,很多工作隻能硬著頭皮去做。
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吳江區委巡察辦主任張霞告訴記者,由於(yu) 巡察幹部大都是各部門條線抽調過來的“新兵”,對對村巡察工作不熟悉,很多人來了後,一下子找不到工作方向,巡察效率較低。
為(wei) 了幫助“新兵”快速成長,蘇州市委巡察機構專(zhuan) 門將開弦弓村打造為(wei) “全市巡察幹部教育實踐基地”,並借鑒運用費孝通社會(hui) 調查的理念,把村情民意調查貫穿對村(社區)巡察全過程,不斷拓寬調查方法和路徑,研究設計《村情民意調查表》,開發建成集村情民意數據匯總、分析、研判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信息化平台,探索出一套具有地區特色的對村巡察模式——田野巡察。據介紹,田野巡察已在蘇州各地廣泛推廣。
針對對村巡察隊伍麵臨(lin) 的掛職抽調人員知識儲(chu) 備不足、經驗積累不夠等問題,吳江區委巡察辦也為(wei) 他們(men) 準備了“田野巡察入職禮包”——一本巡視巡察關(guan) 鍵知識要點、一套快速入門流程圖、一本巡察方法實用案例匯編、一堂巡察業(ye) 務專(zhuan) 題講座、一批實用小工具,幫助“新兵”盡快進入角色。
“田野巡察”有效打通了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最後一公裏”,通過巡察推動解決(jue) 與(yu) 群眾(zhong) 利益密切相關(guan) 的問題,獲得群眾(zhong) 的信任。江蘇省委巡視辦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這一做法將在全省推廣,以全麵加強對村巡察工作,護航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