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yun) 是全黨(dang) 公認的善於(yu) 調查研究的楷模。他提出了著名的十五字訣“不唯上、不唯書(shu) 、隻唯實,交換、比較、反複”,認為(wei) “所有正確的政策,都是根據對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而來的”,主張“領導機關(guan) 製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作調查研究,最後討論作決(jue) 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就夠了”。我們(men) 選取陳雲(yun)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的三次重要實踐,來看看他是怎麽(me) 作調查研究的。
華北敵後根據地黨(dang) 建調查:開展群眾(zhong) 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
1937年全國性抗戰開始後,陳雲(yun) 到延安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當時,隨著八路軍(jun) 、新四軍(jun) 挺進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黨(dang) 的組織有了很大發展,許多原來沒有黨(dang) 組織的地區建立起黨(dang) 的組織和領導機構。1938年春天,在中央書(shu) 記處的一次例會(hui) 上,陳雲(yun) 提出中央組織部的工作要麵向全國組織係統,並著手調查研究黨(dang) 的建設狀況。
當時延安與(yu) 華北敵後交通阻隔。陳雲(yun) 建議從(cong) 華北敵後六個(ge) 大區選調一些同誌回延安匯報敵後根據地黨(dang) 的建設情況。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見後,他要求每個(ge) 區黨(dang) 委來一位副書(shu) 記,選送一位地委書(shu) 記和縣委書(shu) 記;晉綏邊區和晉察冀邊區則各來幾位鄉(xiang) 黨(dang) 支部書(shu) 記。1938年十一二月,中共六屆六中全會(hui) 後,陳雲(yun) 又指示中央組織部派了兩(liang) 個(ge) 組織工作巡視團前往華北敵後根據地,檢查各地黨(dang) 的建設工作。通過調人來、派人去的調查研究,陳雲(yun) 獲得了大量第一手的情況,發現了不少問題。
1939年四五月份,陳雲(yun) 同來延安的七個(ge) 支部書(shu) 記談話,每個(ge) 鄉(xiang) 的支部書(shu) 記都談了三天三夜,邊談邊記,秘書(shu) 劉家棟做記錄。陳雲(yun) 了解到,大多數支部是不討論群眾(zhong) 的切身問題的,經常性的工作是依照區委的布置,發展幾個(ge) 黨(dang) 員,動員幾個(ge) 人當兵,要多少糧食和軍(jun) 鞋,而且一概是分派。至於(yu) 群眾(zhong) 要些什麽(me) ,就不管了。其中四個(ge) 支部書(shu) 記,都說婦女工作重要,但陳雲(yun) 問他們(men) 的老婆是不是入黨(dang) 、入婦救會(hui) 了,得到的回複是:“她懂什麽(me) 事?有什麽(me) 用?”
陳雲(yun) 從(cong) ky开云官网巡視團匯報中了解到一件事。他們(men) 參加的一個(ge) 鄉(xiang) 支部的小組會(hui) ,沒有提出任何要討論的問題,就要黨(dang) 員發言。一個(ge) 黨(dang) 員先說:“我們(men) 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每個(ge) 同誌要繳黨(dang) 費,這是為(wei) 了惦記黨(dang) 。黨(dang) 費是每月三個(ge) 大子兒(er) ,沒有大子兒(er) ,繳雞子兒(er) 也行,小米也行,完了。”接著發言的三個(ge) 黨(dang) 員都講“繳黨(dang) 費”,然後小組會(hui) 就散了。陳雲(yun) 擔心:這樣的會(hui) 議如果多開幾次,恐怕誰也不願再來了。完全脫離群眾(zhong) 的政治鬥爭(zheng) 和經濟鬥爭(zheng) 的區委、支部和小組,一定會(hui) 失去群眾(zhong) 的支持,是非常危險的。
陳雲(yun) 還了解到,有些地方,一個(ge) 老百姓在七八個(ge) 群眾(zhong) 團體(ti) 名冊(ce) 上都有名字,而每個(ge) 團體(ti) 又規定五天或七天開一次小組會(hui) ,十天或半月開一次大會(hui) 。他想:如果真有這樣老實的老百姓,遵守紀律,每會(hui) 必到,即使不種地,時間還不夠分配。
他們(men) 反映的問題中,更有甚者,有個(ge) 縣的地主把持鄉(xiang) 政權,他們(men) 把各種負擔都加在抗日軍(jun) 人家屬及貧苦工農(nong) 身上,卻美其名曰“起模範作用”。
根據調查研究了解的情況,陳雲(yun) 於(yu) 9月和11月在黨(dang) 內(nei) 刊物《共產(chan) 黨(dang) 人》上發表了兩(liang) 篇文章《鞏固黨(dang) 與(yu) 戰區的群眾(zhong) 工作》《開展群眾(zhong) 工作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指出:“我與(yu) 華北六個(ge) 不同地區做黨(dang) 的工作的同誌談話以後,覺得華北工作最弱的一環,是群眾(zhong) 工作。”“要使抗戰前進一步,要使我們(men) 黨(dang) 的工作前進一步,問題的根本,在於(yu) 開展群眾(zhong) 工作。這是目前地方工作的中心。”他提出劃小區鄉(xiang) 黨(dang) 組織工作範圍以便接近黨(dang) 的支部和接近民眾(zhong) 、支部要經常注意解決(jue) 群眾(zhong) 迫切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各團體(ti) 領導機關(guan) 的人要深入下層工作、組織婦女等措施,主張“我們(men) 要向著這樣一個(ge) 目標:支部掌握鄉(xiang) 或村的全局,即掌握全鄉(xiang) 或全村的黨(dang) 、政、軍(jun) 、民、學的工作。做到了這一點,支部才算得是群眾(zhong) 的核心,黨(dang) 在群眾(zhong) 中的堡壘”。他還在中央討論各地工作時,針對不同地區黨(dang) 的組織情況,提出了一係列重要的指導性意見,為(wei) 加強抗戰時期黨(dang) 的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青浦農(nong) 村調查:“當地的幹部、群眾(zhong) 能夠同我講真話”
三年困難時期,1961年1月召開的中共八屆九中全會(hui) 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為(wei) 了進一步弄清國內(nei) 情況和問題症結所在,毛澤東(dong) 在全會(hui) 前的中央工作會(hui) 議上號召“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做到“情況明,決(jue) 心大,方法對”。中央領導人都下到基層搞調研。
6月下旬到7月上旬,陳雲(yun) 到上海市青浦縣小蒸人民公社,進行了15天農(nong) 村調查。為(wei) 什麽(me) 選在自己的家鄉(xiang) ?陳雲(yun) 的考慮是:“這裏是我1927年搞過農(nong) 民運動的地方,解放後也常有聯係,當地的幹部、群眾(zhong) 能夠同我講真話。”
當時陳雲(yun) 心髒有病,醫生隻允許他工作半天。但到小蒸後,他第二天就開始工作。每天上午在家裏開座談會(hui) ,下午三四點鍾到田間地頭、養(yang) 豬場和農(nong) 民家裏、集體(ti) 食堂等地方考察。
陳雲(yun) 聽了公社黨(dang) 委兩(liang) 次匯報,召開了十次專(zhuan) 題座談會(hui) 。這些座談會(hui) ,有幾次主要是向農(nong) 民作調查,有幾次是和公社黨(dang) 委委員交換意見。農(nong) 民也敢於(yu) 提意見。他們(men) 的意見和情緒,概括起來有四:一是糧食吃不飽;二是基層幹部不顧實際、瞎吹高指標,參加勞動少,生活特殊化;三是幹部在生產(chan) 中瞎指揮,不向群眾(zhong) 進行自我批評;四是沒有把集體(ti) 生產(chan) 組織好,農(nong) 民的積極性差,相反,對自留地、副業(ye) 生產(chan) 積極性高。
那時,農(nong) 村隻有可以走人的土路,汽車、自行車都不能通行,到各個(ge) 村落去都要步行七八裏路,陳雲(yun) 仍然堅持到處去看。他看到,私養(yang) 母豬喂食喂得好,有的甚至喂泥鰍,豬圈也幹淨,產(chan) 苗豬多,苗豬成活率高。公養(yang) 母豬喂食不分大小、強弱,像開“大鍋飯”,豬圈髒得很,母豬流產(chan) 多,苗豬成活率低。
當時為(wei) 了多產(chan) 糧,上級改變當地農(nong) 民種一季水稻一季蠶豆的習(xi) 慣,改種雙季稻、種小麥。陳雲(yun) 和當地幹部農(nong) 民一算賬,表麵上畝(mu) 產(chan) 多了,但算上多投的種子、勞力,多占的寄秧田等,其實並不合算。那時候有人擔心農(nong) 民自留地多了,會(hui) 影響集體(ti) 生產(chan) 。陳雲(yun) 調查後發現,自留地少了更不利。農(nong) 民肚子很餓,不但搞不好生產(chan) ,連當肥料的紅花草都吃了,青蠶豆也是吃了再說,摜麥子的時候故意不摜幹淨,回去自己搓麥稈。
回京後,陳雲(yun) 寫(xie) 出《母豬也應該下放給農(nong) 民私養(yang) 》《種雙季稻不如種蠶豆和單季稻》《按中央規定留足自留地》三個(ge) 調查報告,印發8月下旬在廬山召開的中央工作會(hui) 議,對落實調整農(nong) 村政策,調動農(nong) 民積極性,解決(jue) 農(nong) 業(ye) 困難,產(chan) 生了積極影響。
寶鋼調查:“大家要同心協力,把寶鋼建設好”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不久,1979年3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決(jue) 定集中3年時間搞好國民經濟的調整,為(wei) 實現“四個(ge) 現代化”奠定更加穩固的基礎。同時決(jue) 定成立財政經濟委員會(hui) ,由陳雲(yun) 、李先念掛帥,統一管理全國的財政經濟工作和調整工作。
陳雲(yun) 的議事日程上,急需處理的是上海寶山鋼鐵廠的問題。這是從(cong) 日本引進成套設備,新建特大型鋼鐵企業(ye) 。在確定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後,寶鋼成為(wei) 萬(wan) 眾(zhong) 矚目的焦點,有些人甚至認為(wei) 寶鋼建設是上了外國資本家的當,現在是騎虎難下。
陳雲(yun) 沒有輕易下結論。他的辦法還是調查研究。他在北京了解了許多有關(guan) 寶鋼的情況,又要薄一波邀集長期從(cong) 事冶金工業(ye) 、機械製造工業(ye) 和經濟工作的領導進行座談討論。5月30日,他又親(qin) 自到上海進行調查研究,一方麵聽取上海市委和寶鋼工程指揮部的匯報,另一方麵派他辦公室主任王玉清到寶鋼工地現場實地考察。他還與(yu) 上鋼一、三、五廠和冶金局的負責同誌以及生產(chan) 專(zhuan) 家進行座談。
陳雲(yun) 邊調研邊考慮寶鋼建設問題。最初的考慮是基本立足國內(nei) 、關(guan) 鍵設備進口;到上海開始調研時,考慮設備全部進口,還要買(mai) 技術、買(mai) 專(zhuan) 利;調研後離開上海時,才確定還是按照國家計委、經委、建委、冶金部、外貿部、一機部和中國人民銀行1979年5月9日提出的《關(guan) 於(yu) 寶鋼建設工作安排的報告》辦,繼續建設,推遲進度。
6月16日,陳雲(yun) 在財經委會(hui) 議上講話,要求寶鋼幹到底,買(mai) 設備同時買(mai) 技術、買(mai) 專(zhuan) 利。陳雲(yun) 提出:“對寶鋼要有嚴(yan) 格的要求,甚至要有點苛求。”“寶鋼是實現四個(ge) 現代化中的第一個(ge) 大項目,應該做出榜樣來。”“總之,大家要同心協力,把寶鋼建設好。”經過7年多建設,1985年9月寶鋼終於(yu) 勝利建成投產(chan) ,並以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創造出世界一流鋼鐵企業(ye) 的業(ye) 績。
除了大量的實地調查研究,陳雲(yun) 還提出另一種調查研究不可缺,就是“每個(ge) 高中級領導幹部都有敢講真話的知心朋友和身邊工作人員,通過他們(men) 可以經常聽到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的呼聲”,這種調查研究“有‘真、快、廣’的特點”。他曾找兩(liang) 個(ge) 青浦農(nong) 民朋友給他寫(xie) 信,還要評彈界的朋友給他講講社會(hui) 上的反映,群眾(zhong) 的意見。
陳雲(yun) 每決(jue) 大事,必定先作調查研究;他搞調查研究不是走形式、擺樣子,而是認認真真、深入細致;他特別注意調查研究要聽真話、查實情、見成效;他的調查研究不限於(yu) 一時一事,而是隨時的、經常的、廣泛的。他在調查研究上的思想和經驗,能為(wei) 我們(men) 在新時代做好調查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