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非常重視調查研究,他的許多影響深遠的重大決(jue) 策都來源於(yu) 調查研究。他曾說,要把調查研究作為(wei) 永遠的、根本的工作方法;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yi) 的精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領導者必須多幹實事。那種隻靠發指示、說空話過日子的壞作風,一定要轉變過來。本文記述的幾則調查研究事例中體(ti) 現的勇往直前的創新精神、實事求是的務實作風、關(guan) 心群眾(zhong) 生活的人民情懷和緊抓主要矛盾的戰略思維,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深刻的啟示意義(yi) 。
“吃食堂是社會(hui) 主義(yi) ,不吃食堂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
1961年4月7日至22日,為(wei) 響應毛澤東(dong) 提出的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的號召,鄧小平帶著幾位工作人員來到北京郊區順義(yi) 縣,針對生產(chan) 隊與(yu) 生產(chan) 隊之間、社員與(yu) 社員之間的兩(liang) 個(ge) 平均主義(yi) 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他的調查研究,分為(wei) 三個(ge) 方麵:一是分別召開縣級、公社級和生產(chan) 隊級幹部座談會(hui) ,二是派工作人員住到農(nong) 民家裏了解社員生活的真實情況,三是深入實地進行現場察看。他召開的座談會(hui) 有:4月7日、8日、17日、20日4次縣委負責人座談匯報會(hui) ;4月12日3個(ge) 公社黨(dang) 委書(shu) 記座談會(hui) ;4月15日生產(chan) 隊幹部座談會(hui) ;4月21日縣、社手工業(ye) 座談會(hui) 。為(wei) 了了解社員生活的真實情況,他派卓琳到上輦村農(nong) 民孫旺家住了一個(ge) 星期,派其他工作人員分別到上輦村和北小營村實地調研。他還親(qin) 自到白廟村公共食堂、城關(guan) 公社拖拉機站、生產(chan) 落後的蘆正卷生產(chan) 隊、工業(ye) 搞得比較好的牛欄山公社、順義(yi) 縣城關(guan) 和牛欄山公社的集市等地深入現場實地調研。
通過調查研究,鄧小平就公社規模、基本核算單位、超產(chan) 購留比例、食堂等問題有了明確的意見,他認為(wei) 當前農(nong) 村最主要的問題,是趕快把基本核算單位定下來,小隊和小隊,社員和社員,都不要拉平,要克服平均主義(yi) ,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多產(chan) 多賣多留多吃。
在辦食堂問題上,通過調查研究,他的認識由開始時的努力把它辦好,轉變到後來的尊重社員群眾(zhong) 的意見。他在牛欄山公社桑園村召開的社、隊幹部會(hui) 上明確說:“吃食堂是社會(hui) 主義(yi) ,不吃食堂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以前不管是中央哪個(ge) 文件上說的,也不管是哪個(ge) 領導說的,都以我現在說的為(wei) 準,根據群眾(zhong) 的意見,決(jue) 定食堂的去留。”
這次調查研究的成果得到毛澤東(dong) 的肯定,為(wei) 中央進一步調整農(nong) 村政策提供了有價(jia) 值的情況和意見、建議,也為(wei) 他隨後支持一些地方出現的包產(chan) 到戶提供了實踐依據。
“要照顧原則,不要照顧麵子”
在1961年調查研究年中,毛澤東(dong) 的主要精力放在“農(nong) 業(ye) 六十條”上,他把“工業(ye) 七十條”“商業(ye) 四十條”等城市工作的具體(ti) 政策交給鄧小平去負責。
鄧小平認為(wei) ,隻有結合調查研究,工業(ye) 條例才能搞出來。1961年7月13日至24日,鄧小平赴東(dong) 北調查研究鞍鋼生產(chan) 問題,同時就製定工業(ye) 企業(ye) 工作條例進行調研。關(guan) 於(yu) 鞍鋼生產(chan) 問題,他在14日至19日持續6天聽取東(dong) 北局匯報後指出:保鞍鋼是個(ge) 戰略問題,保鞍鋼三分之二生產(chan) 能力是個(ge) 界限。關(guan) 於(yu) 工業(ye) 企業(ye) 工作條例問題,他提出要搞試點,從(cong) 定任務、定員、定原材料消耗定額、定協作關(guan) 係等入手,規定責任製,建立起正常的管理秩序和正常的協作關(guan) 係。
在調研中,鄧小平反複強調:“一切都要按社會(hui) 主義(yi) 原則辦事,不要再照顧原來說過的話、辦過的事,那是照顧不住的。”“凡是辦不到的,不管原來是哪個(ge) 人說的,站不住就改,顧麵子是顧不住的,今天顧住了,明天也顧不住。”在考察尚處於(yu) 會(hui) 戰階段的大慶油田時,他特別關(guan) 心石油工人的生活,親(qin) 自到工人們(men) 因陋就簡蓋的“幹打壘”住房詳細了解情況。他提出辦供銷合作社送貨上門、開展多種經營、成立專(zhuan) 業(ye) 隊種地、辦牧場養(yang) 豬、栽樹榨油等細致入微的具體(ti) 辦法。
通過調查研究,他主持製定了《國營工業(ye) 企業(ye) 工作條例(草案)》,這對推動當時國民經濟的全麵調整具有重要意義(yi) 。1980年4月1日,鄧小平還真切地回憶說:“1961年書(shu) 記處主持搞‘工業(ye) 七十條’,還搞了一個(ge) 工業(ye) 問題的決(jue) 定。當時毛澤東(dong) 同誌對‘工業(ye) 七十條’很滿意,很讚賞。他說,我們(men) 終究搞出一些章法來了。”
“迅速地堅決(jue) 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粉碎“四人幫”後,中國麵臨(lin) 向何方去的關(guan) 鍵抉擇。鄧小平1978年9月13日至20日在北方四省一市通過調查研究形成的“北方談話”,呼應了當時正在全國開展的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提出全黨(dang) 工作著重點轉移的嶄新命題,為(wei) 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實現偉(wei) 大的曆史轉折奠定了思想和政治基礎。
9月13日,鄧小平訪朝歸來,但他並沒有馬上回京,而是按事先安排開始了在東(dong) 北地區的調查研究。在8天的時間裏,鄧小平從(cong) 遼寧到黑龍江、吉林,再到遼寧、河北、天津,針對我國工業(ye) 建設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先後在本溪、大慶、哈爾濱、長春、沈陽、鞍山、唐山、天津等地調查研究,發表重要談話。這些談話強調要以國際上先進的技術作為(wei) 我們(men) 搞現代化的出發點,號召全黨(dang) 破除僵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極大地促進了全黨(dang) 思想解放。 9月16日,鄧小平在長春聽取中共吉林省委匯報工作,他提出了“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以舊社會(hui) 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的新論斷,他認為(wei) 全黨(dang) 當前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chan) 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麵貌好一些”。這次講話給在場的人以很強烈的震撼。9月17日,他在沈陽聽取中共遼寧省委負責人匯報工作時,一改往日的莊重嚴(yan) 肅,動情地說:“我們(men) 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我們(men) 現在必須發展生產(chan) 力,改善人民生活條件。”
在這次調研中,鄧小平首次提出了全黨(dang) 工作中心轉移的戰略問題。9月17日下午,他在接見沈陽軍(jun) 區機關(guan) 及師以上幹部時明確提出,要在適當時候結束全國性的揭批“四人幫”運動。他說:“運動不能搞得時間過長,過長就厭倦了。”“究竟搞多久,你們(men) 研究。”這實際上提出黨(dang) 和國家工作重點從(cong) “抓綱治國”轉到以經濟建設為(wei) 中心上來的主題。
“看來,四個(ge) 現代化希望很大”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保持著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在設計現代化建設藍圖過程中一如既往、始終堅持,並且帶有用數字來“算賬”的鮮明特色。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即“小康水平”,人均國民生產(chan) 總值由1978年的250美元,提高到20世紀末的1000美元,翻兩(liang) 番。這個(ge) 目標是鄧小平根據國內(nei) 外材料作出的科學判斷。但到底可行不可行,他要到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去“算算賬”,調查一下實際可能性。
1980年六七月間,鄧小平專(zhuan) 門到幾個(ge) 省做了一次調查研究。7月22日,他在赴鄭州的途中說:“這次出來到幾個(ge) 省看看,最感興(xing) 趣的是兩(liang) 個(ge) 問題,一個(ge) 是如何實現農(nong) 村奔小康,達到人均1000美元,一個(ge) 是選拔青年幹部。”“對如何實現小康,我作了一些調查,讓江蘇、廣東(dong) 、山東(dong) 、湖北、東(dong) 北三省等省份,一個(ge) 省一個(ge) 省算賬。我對這件事最感興(xing) 趣。8億(yi) 人口能夠達到小康水平,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們(men) 河南地處中原,你們(men) 算賬的數字是‘中原標準’‘中州標準’,有一定的代表性。”
1982年9月,黨(dang) 的十二大報告根據鄧小平的設想描繪了20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宏偉(wei) 藍圖。
這個(ge) “小康水平”是個(ge) 啥樣子?具體(ti) 標準是什麽(me) ?能不能實現?帶著這個(ge) 問題,1983年春節前夕,鄧小平到經濟發展較快的江、浙、滬地區再次進行調查研究。
1983年2月6日,鄧小平抵達蘇州。第二天下午就在下榻的賓館開門見山地向江蘇省負責同誌了解:“到2000年,江蘇能不能實現翻兩(liang) 番?”“蘇州有沒有信心,有沒有可能?”
江蘇的同誌向鄧小平詳細匯報了近年來全省及蘇州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情況,表示像蘇州這樣的地方,準備提前五年實現黨(dang) 中央提出的奮鬥目標,實現“翻兩(liang) 番”。
鄧小平急切地想知道,達到人均800美元的水平,社會(hui) 是一個(ge) 什麽(me) 麵貌?發展前景是什麽(me) 樣子?江蘇的同誌向鄧小平具體(ti) 匯報了6條:人民的吃穿用問題解決(jue) 了;住房問題解決(jue) 了;就業(ye) 問題解決(jue) 了;人不再外流了;中小學教育普及了;人們(men) 的精神麵貌變化了。
鄧小平為(wei) 蘇州人民取得的成績興(xing) 奮不已。之後,鄧小平又到杭州、上海等地調研。這次江、浙、滬三個(ge) 星期的調查研究,堅定了鄧小平對“翻兩(liang) 番”、實現小康目標的信心。回到北京後,他同幾位中央負責同誌談話,介紹了調研時了解到的“小康水平”的社會(hui) 狀況和6條標準,高興(xing) 地說:“看來,四個(ge) 現代化希望很大”。
之後,鄧小平為(wei) 我們(men) 設計了70年的發展藍圖。1986年9月,他在會(hui) 見一位外賓時幽默地說:“我們(men) 定的目標是到本世紀末,擺脫貧困,實現一個(ge) 小康的社會(hui) 。所謂小康社會(hui) ,就是不富裕,但是日子好過。至於(yu) 下一個(ge) 世紀,那不是我的事了,我采取不介入態度,總不可能活到100歲嘛。但是,我們(men) 現在有權製定一個(ge) 戰略目標。到下個(ge) 世紀,花30年到50年時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那個(ge) 時候,才能說我們(men) 這個(ge) 人口這麽(me) 多、地方這麽(me) 大的中國對人類作出了貢獻。這才真正是為(wei) 實現我們(men) 的理想——實現共產(chan) 主義(yi) 做了準備,創造了條件。”1987年10月,黨(dang) 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我國經濟建設三步走的部署。
1992年初,鄧小平視察南方,這可以說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次調查研究,他諄諄教誨各級幹部:“如果從(cong) 建國起,用100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中等水平的發達國家,那就很了不起!從(cong) 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men) 要埋頭苦幹。我們(men) 肩膀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啊!”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