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與調查研究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13年,電影《周恩來的四個(ge) 晝夜》風靡全國,榮獲當年的金雞獎和華表獎。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周恩來來到河北省武安縣伯延公社調查研究,在四個(ge) 晝夜裏同村民們(men) 朝夕相處,發生的一連串感人的故事。

  1960年11月3日,周恩來主持起草了《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農(nong) 村人民公社當前政策問題的緊急指示信》,中央指示至遲在12月中旬以前把《緊急指示信》傳(chuan) 達到農(nong) 村中去,使中央的政策直接同群眾(zhong) 見麵。周恩來強調指出:“其中要有意識地在同級黨(dang) 委中找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參加。”然後再召開生產(chan) 小隊長以上的幹部會(hui) 議,吸收若幹社員代表參加。“其中也要有持有不同意見的人參加。”

  針對不斷發展的形勢,在1961年1月13日的中央工作會(hui) 議上,毛澤東(dong) 大聲疾呼:“這些年來,我們(men) 的同誌調查研究工作不做了。要是不做調查研究工作,隻憑想象和估計辦事,我們(men) 的工作就沒有基礎。所以,請同誌們(men) 回去後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沒有把握就不要下決(jue) 心。”“我希望同誌們(men) 回去之後,要搞調查研究,把小事撇開,用一部分時間,帶幾個(ge) 助手,去調查研究一兩(liang) 個(ge) 生產(chan) 隊、一兩(liang) 個(ge) 公社。”

  在隨後黨(dang) 的八屆九中全會(hui) 上,毛澤東(dong) 又一次強調要搞調查研究。他說:希望今年這一年,1961年,成為(wei) 一個(ge) 調查年,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會(hui) 後,毛澤東(dong) 率先行動,直接領導廣東(dong) 、湖南、浙江三個(ge) 調查組的調研工作。1月19日,周恩來在中共中央工作會(hui) 議上發言說:在困難麵前,我們(men) 不能怨天,也不能尤人,主要應求之於(yu) 自己。我們(men) 在座的各位同誌,都應該下決(jue) 心摸清情況,摸幾個(ge) 典型。隻有情況明,才能決(jue) 心大,才能把工作搞好。還要謙虛謹慎,把情況弄明後再下決(jue) 心,不能瞎搞。

  3月13日,毛澤東(dong) 專(zhuan) 門就開展調查研究問題致信劉少奇、周恩來、陳雲(yun) 、鄧小平、彭真,指出:“大隊內(nei) 部生產(chan) 隊與(yu) 生產(chan) 隊之間的平均主義(yi) 問題,生產(chan) 隊(生產(chan) 小隊)內(nei) 部人與(yu) 人之間的平均主義(yi) 問題,是兩(liang) 個(ge) 極端嚴(yan) 重的大問題。”“不親(qin) 身調查是不會(hui) 懂得的,是不能解決(jue) 這兩(liang) 個(ge) 重大問題的(別的重大問題也一樣),是不能真正地全部地調動群眾(zhong) 的積極性的。”

  3月19日,周恩來在廣州召開的中央工作會(hui) 議小組會(hui) 上發言說:“要敢於(yu) 聽取不同意見,敢於(yu) 和不同意見的人討論問題。調查研究,必須貫徹實事求是精神,各人的認識總是有局限性的,要擺脫局限性、片麵性,必須進行比較、綜合、分析。要改正缺點錯誤,必須從(cong) 深入下層,深入群眾(zhong) ,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入手。”

  廣州中央工作會(hui) 議後,中央領導同誌陸續帶著《農(nong) 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深入基層,征求意見,開展了大規模的調查研究。4月28日至5月14日,周恩來也帶人到河北邯鄲地區搞起了調查研究。

  關(guan) 於(yu) 怎樣開展調查研究,周恩來曾做過詳細闡述。他說:“我們(men) 下去調查,必須對事物進行分析、綜合和比較。事物總存在內(nei) 在的矛盾,要分別主次;總有幾個(ge) 側(ce) 麵,要進行解剖。各人所處的環境總有局限性,要從(cong) 多方麵觀察問題;一個(ge) 人的認識總是有限的,要多聽不同的意見,這樣才利於(yu) 綜合。事物總是發展的,有進步和落後,有一般和特殊,有真和假,要進行比較,才能看透。下去調查,要敢於(yu) 正視困難,解決(jue) 困難……我們(men) 下去調查要堅守毛澤東(dong) 同誌的三條原則: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到群眾(zhong) 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就是民主集中製,它不但是組織原則,也是工作原則。智慧是從(cong) 群眾(zhong) 中來的,但對群眾(zhong) 的意見領導方麵還要加工,然後回到群眾(zhong) 中去考驗,在這基礎上再加工。脫離我們(men) 的基本階級群眾(zhong) ,就會(hui) 喪(sang) 失黨(dang) 的基礎。尾巴主義(yi) ,隨著群眾(zhong) 跑,就會(hui) 放棄黨(dang) 的領導。目前的毛病,還是我們(men) 發號施令太多,走群眾(zhong) 路線太少。”

  根據周恩來的安排,1961年4月初,總理辦公室副主任許明帶領一個(ge) 工作組,先期到河北邯鄲地區開展工作,共20天。4月28日午夜,周恩來放下手中的繁重政務,也前往邯鄲親(qin) 自調查。此後一連3天,他在邯鄲聽取了地委書(shu) 記龐均、工作組許明和河北省省長劉子厚的匯報。5月2日返回北京處理要務後,3日淩晨又赴邯鄲。

  這一次,他來到武安縣伯延公社進行深入調查,走訪了幾十戶社員家庭,視察了生產(chan) 隊的公共食堂,還到公社商店了解商品價(jia) 格。他走鄉(xiang) 串戶,看見社員家中“除了樹葉、鹹菜、野菜以外,就沒有東(dong) 西了,硬是沒有存糧”,感到十分震驚。

  在伯延公社的一次座談會(hui) 上,一個(ge) 叫張二廷的社員直言不諱地對周恩來說:“這兩(liang) 年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如果再這樣下去兩(liang) 年,連你也會(hui) 沒有吃的。”“因為(wei) 我們(men) 當然首先要顧自己,你們(men) 征購不到,還不是沒有吃的?”周恩來後來說:“這句話對我教育很大,我很受感動。當時在場的地委幹部聽了以後,說這個(ge) 人是個(ge) 落後分子。我跟他們(men) 解釋:這樣看不對,這個(ge) 社員說的是真理,一個(ge) 農(nong) 民把我們(men) 看作他自己的人才會(hui) 說這樣的話,這是一針見血的話。”座談後周恩來來到張二廷的家,張二廷又向周恩來如實反映了伯延公社遭災情況和公共食堂等方麵存在的問題,並希望周恩來以後還能來伯延。周恩來表示,有機會(hui) 一定來,如果自己來不了,也一定會(hui) 派人來。在“文化大革命”前,周恩來每年都派人到伯延去,代他看望這位農(nong) 民朋友。

  在伯延調查過程中,周恩來發現社員最擔心多征購糧食和擠掉他們(men) 的自留地,便當著地委、縣委、社委負責人的麵,保證不收回分掉的自留地、不再以自留地頂口糧指標。 通過認真深入的調查,周恩來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情況。5月7日他向毛澤東(dong) 匯報了調查情況,談了四點看法:第一,食堂問題。絕大多數甚至於(yu) 全體(ti) 社員包括婦女和單身漢在內(nei) 都願意回家做飯。目前主要解決(jue) 如何解散食堂和社員回家後如何做飯的問題。第二,社員不讚成供給製,隻讚成把“五保戶”包下來和照顧困難戶的辦法。第三,社員迫切要求恢複高級社時的評工記分辦法。包產(chan) 到隊、以產(chan) 定分、包活到組的辦法能夠真正實現多勞多得,提高農(nong) 民的生產(chan) 積極性,勢在必行。第四,邯鄲專(zhuan) 區旱災嚴(yan) 重,麥收減產(chan) 。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恢複社員的體(ti) 力和恢複畜力問題。在此期間,毛澤東(dong) 還收到其他領導人從(cong) 各地發來的調查報告,普遍不讚成辦公共食堂,不讚成在分配上實行供給製。

  當年5月21日至6月12日,中共中央討論並修改了《農(nong) 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草案)》,形成修正草案。其中,最重要的修改:一是取消供給製;二是規定辦不辦食堂,“完全由社員討論決(jue) 定”,實際上取消了公共食堂製度,為(wei) 國民經濟調整開了個(ge) 好頭。

  在中央工作會(hui) 議上,周恩來談了自己的體(ti) 會(hui) 。他說:廬山會(hui) 議以來,由於(yu) 我們(men) 缺乏分析,而把反右傾(qing) 和工作上的問題混淆起來,更重要的是沒有實事求是,所以盡管想搞好一點,結果卻是適得其反。在分配上的平均主義(yi) ,勞動關(guan) 係上的命令主義(yi) ,上層建築上的規章製度一般化、簡單化,認識上的主觀片麵性,作風上的“五風”問題,有些問題在理論上也說不通。為(wei) 什麽(me) 會(hui) 產(chan) 生這些問題呢?周恩來說:“那時,就是有點革命,不能深思熟慮,不能冷靜下來。”“欲速則不達,跌了大跤。”劉少奇在一旁插話說:“看來,搞社會(hui) 主義(yi) 光有好的道德、好的感情、好的幹勁不行,還要適應客觀規律。這一跤是要跌的,跌得越痛越好,跌得不痛就感受不深。”

  周恩來主持的邯鄲調查和其他領導人主持的調查研究,促使中央逐步糾正了前一階段一些錯誤的判斷和決(jue) 定,製定出一些符合實際情況的政策,從(cong) 而為(wei) 貫徹執行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克服嚴(yan) 重的經濟困難,創造了重要條件。中央領導同誌帶頭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不僅(jin) 使黨(dang) 的決(jue) 策更加貼近實際,而且對推動全黨(dang) 調查研究之風的興(xing) 起,產(chan) 生了重要影響。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2017年12月25日至2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hui) 上指出:“要在全黨(dang) 大興(xing) 調查研究之風,推動黨(dang) 中央大政方針和決(jue) 策部署在基層落地生根。”“中央政治局的同誌要拜人民為(wei) 師,向人民學習(xi) ,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接地氣、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解決(jue) 好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中央政治局的同誌要以身作則,推動各級幹部動起來、深下去,使調查研究在全黨(dang) 蔚然成風。”

  延伸閱讀

  毛澤東(dong) 等老一輩革命家與(yu) 調查研究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22日 12:15 來源:學習時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