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雲南推動更多資源向基層傾斜,提升治理能力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加強社區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加強和改進社區工作,推動更多資源向社區傾(qing) 斜,讓老百姓體(ti) 會(hui) 到我們(men) 黨(dang) 是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黨(dang) 始終在人民群眾(zhong) 身邊。

  雲(yun) 南省全麵加強社區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加大基層資源的精準投放力度,既投入資金資源,也配強社區幹部,傾(qing) 聽群眾(zhong) 意見,匯聚多方合力,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題、辦實事。記者曾先後4次探訪昆明市鳳凰山社區,呈現社區幹部用好各類資源、提升服務水平的生動實踐。

——編 者

  隻有600多戶居民的磚瓦廠小區,一場大掃除清理出80多噸垃圾;一個(ge) 5萬(wan) 多人的大社區,辦場活動卻隻有5個(ge) 人參加……矛盾多、資金少;攤子大、組織小;距離遠、夠不著,曾經的雲(yun) 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金馬街道鳳凰山社區麵臨(lin) 著不少治理難題。

  可短短3年,這個(ge) 包括老舊小區、公租房小區、商品房小區的典型社區卻一改舊貌、煥然一新:長期失管的磚瓦廠小區引入物業(ye) ,建起老年食堂,老舊小區改造也正有序進行;現在社區組織活動,錢不用多花,居民參與(yu) 度卻越來越高了……

  近日,記者探訪鳳凰山社區,探尋“鳳凰涅槃”背後的密碼,看社區幹部如何調度好、使用好各類資源。

  怎麽(me) 改造老舊小區?

  既要有資金支持,更要有群眾(zhong) 基礎,摸清需求、一戶一策改起來

  一年不見,鳳凰山社區居委會(hui) 主任魏立寧比過去更忙碌了。市裏投入2700萬(wan) 元,最近,磚瓦廠小區正在進行舊改。簡單寒暄後,魏立寧帶記者直奔磚瓦廠小區。“拆違建、改造外立麵,全是難啃的‘硬骨頭’。”魏立寧說。

  磚瓦廠小區建於(yu) 上世紀80年代,最初的十幾棟紅磚房作為(wei) 職工宿舍,連廚房都沒建;不少一樓住戶無奈搭起違建,才勉強夠住;上廁所得去公廁,洗浴得去澡堂,老年人上樓都吃力,如廁成了大問題。公共環境也不好,路旁堆滿雜物,灌木叢(cong) 掛著垃圾。天一曬,熱烘烘的臭;風一吹,都是灰。

  2021年,剛上任的魏立寧轉完1.2平方公裏的轄區,認定當務之急是解決(jue) 磚瓦廠小區“髒亂(luan) 差”問題。

  社區人手不夠,就組織黨(dang) 員幹部、誌願者上百人整整清掃了3天,從(cong) 磚瓦廠小區清出80多噸垃圾,動用了鏟車才清理完。魏立寧還沒來得及高興(xing) ,一周後再去看,原來堆垃圾的空地,又堆滿了垃圾;旁邊就是垃圾桶,可有些居民還是習(xi) 慣了隨手丟(diu) 。

  “咱小區排水不暢,一場雨後,小區裏便汙水橫流;加上到處都是雜草堆,居民自然覺得扔點垃圾也無所謂。”老住戶許麗(li) 芬一席話,讓魏立寧明白了症結所在:要改變垃圾遍地,既要改變居民生活習(xi) 慣,又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基礎設施怎麽(me) 補齊?不僅(jin) 要有人,還要有資金支持。2019年至2021年,昆明市啟動了730個(ge) 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磚瓦廠小區成為(wei) 被改造對象之一。2700萬(wan) 元項目經費,讓魏立寧看到了徹底解決(jue) 磚瓦廠小區問題的希望。

  怎麽(me) 改,跟群眾(zhong) 商量著辦。為(wei) 了摸清住戶需求,魏立寧和社區幹部跑了一周,遍訪600多戶,結果九成住戶表示同意;改造後引入物業(ye) 公司涉及收費,又跑了一周,八成住戶同意。2022年3月,改造正式啟動。

  同意歸同意,但涉及自家利益,又冒出其他問題:要打通消防通道,必須拆掉煤棚等違建,可騰退沒產(chan) 權證的煤棚,住戶要補償(chang) ;拆除違建,住戶反問“做飯去哪”;一樓住戶抱怨下雨汙水四溢,高層住戶又反映房間沒廁所不方便。

  好在兩(liang) 輪上門,社區幹部與(yu) 住戶都已互相熟悉,經過商討定下“解題”思路:遇到問題要講究解決(jue) 方法,嘴上勸不動,就先做示範;黨(dang) 員幹部帶頭拆,做出樣本讓群眾(zhong) 先看看;充分尊重群眾(zhong) 意見,一戶一策改造廁所、淋浴間。

  換管道、修涼亭,拆煤棚、建食堂,消防通道打通,地下管網逐漸改造,新大門、新球場,小區已經大變樣。

  怎麽(me) 優(you) 化社區服務?

  選優(you) 配強幹部隊伍,不坐等問題上門,主動發現群眾(zhong) 痛點

  許麗(li) 芬不知道的是,為(wei) 了引入物業(ye) 公司,社區幹部可沒少動腦筋。為(wei) 了贏得群眾(zhong) 對改造的支持,物業(ye) 費定得很低,幾家物業(ye) 公司一聽報價(jia) 都不願意來。

  無奈之下,魏立寧隻能上門拜訪轄區內(nei) 商品房小區的物業(ye) 公司。臨(lin) 行前,他先給物業(ye) 公司設計了一套解決(jue) 方案:工程設備、綠化養(yang) 護可以“一套班子”,人工成本能省下不少;小區空地劃定停車位,收益歸物業(ye) 公司;如果還不夠,社區再向街道爭(zheng) 取一部分資金補助,確保物業(ye) 公司運營。

  在磚瓦廠小區采訪,記者幾乎走一段就要停一停。兩(liang) 次遍訪、時不時到小區召開居民代表會(hui) 議,魏立寧早已經成了磚瓦廠小區居民的老熟人,經常被拉住交談。小區裏哪家有幾口人,家裏情況如何,魏立寧都能說個(ge) 大概。

  “設立鳳凰山社區,本身就是對基層治理的投入。”金馬街道黨(dang) 工委組織委員郭代玉說:“鳳凰山地處城郊,相關(guan) 區域以前由方旺社區與(yu) 十裏社區協同管理。城市化人口集聚,管理服務事項成倍增長,通過新設立社區,有助於(yu) 更好地整合資源,為(wei) 群眾(zhong) 提供服務。”

  伴隨新社區成立,鳳凰山社區幹部隊伍也不斷優(you) 化。“以往一提社區幹部,大家想到的是年齡大一些的,可是我們(men) 社區班子平均年齡才28歲!”鳳凰山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錢洪嬌說。經過2021年社區兩(liang) 委換屆,班子成員均具有大專(zhuan) 以上學曆,為(wei) 社區治理儲(chu) 備了人才。

  目前,雲(yun) 南省為(wei) 社區配備專(zhuan) 職工作人員3.78萬(wan) 人,持續推進社區工作者職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化。以鳳凰山社區為(wei) 例,既有像魏立寧這樣紮根社區的幹部,也有科班出身的專(zhuan) 業(ye) 人才。“用才未必要硬留才。”魏立寧認為(wei) :“一定的流動性有助於(yu) 吸引優(you) 秀人才源源不斷進入社區,保持社區治理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理念的改變。群眾(zhong) 找社區幹部,多半是要辦手續。魏立寧說:“別總想著怎麽(me) 管理,先想想怎麽(me) 更好服務,幫群眾(zhong) 解決(jue) 難題。”為(wei) 了方便群眾(zhong) 辦理業(ye) 務,鳳凰山社區“一個(ge) 大廳”變成了“多個(ge) 服務點”,社區將為(wei) 民服務大廳的便民服務事項辦理下沉到6個(ge) 網格中,居民在本小區既能辦理醫保、社保、低保、老年證等事項,又能辦理物業(ye) 服務事項,實現了“隻找一個(ge) 人,能辦很多事”,基本做到“首問辦結”,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不能坐等問題上門,主動發現群眾(zhong) 痛點,才能走進群眾(zhong) 心裏。”錢洪嬌說。針對轄區年輕人多、流動性大的特點,社區為(wei) 上班族提供周末及法定節假日的“定製服務”。為(wei) 了便利群眾(zhong) 反映問題,社區建了大大小小十幾個(ge) 群,生怕不能及時掌握群眾(zhong) 訴求。魏立寧說:“群眾(zhong) 在微信群裏投訴,多半是有亟待解決(jue) 的問題,可得好好處理。”

  怎麽(me) 發動群眾(zhong) 參與(yu) ?

  關(guan) 注不同需求,從(cong) 服務“一老一小”抓起,鼓勵開展誌願活動

  老舊小區改造涉及群眾(zhong) 切身利益,哪件事都不好辦,可錢洪嬌並沒有愁容滿麵。“再難也沒有社區成立之初難。”錢洪嬌說:“鳳凰山社區掛牌之初,看著滿大街的人,卻不知道‘群眾(zhong) 在哪’。”

  錢洪嬌明白,單靠18個(ge) 社區幹部,肯定沒法服務好社區5萬(wan) 多居民。做好社區治理,可不僅(jin) 是辦好手續。一個(ge) 社區好不好,能不能組織、發動群眾(zhong) 參與(yu) 是關(guan) 鍵。

  最先關(guan) 注的是老年人。“對社區來說,最容易做工作的其實是老年人,他們(men) 退休後有大把時間。”遇到社區舞蹈隊的居民,錢洪嬌主動上前介紹:“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有室內(nei) 場地,不怕刮風下雨,還配備了鏡子。”從(cong) 最初半信半疑的嚐試,到如今的周周不落,鳳凰山社區現在有18支老年文藝團體(ti) 免費在黨(dang) 群服務中心“駐訓”。

  年輕人工作日要上班,但下班後、周末假期有可能參與(yu) 社區活動。而對不少家庭來說,陪伴孩子是工作之外最主要的活動。

  鳳凰山社區兒(er) 童娛樂(le) 設施少、教育培訓機構少,錢洪嬌找來誌願者,利用周末時間開設繪本課。做了一圈宣傳(chuan) ,沒成想第一堂課大人加孩子一共才5個(ge) 人。

  錢洪嬌沒氣餒,跟孩子聊、看社區圖書(shu) 角,最皺巴的繪本優(you) 先講,不斷吸引孩子。“寶媽”群體(ti) 私下都有圈子,很快周末免費繪本課就成了社區招牌活動。後來,報名人數太多需要預約,社區趁勢出台新規:家長參與(yu) 社區活動換取誌願服務積分,可以優(you) 先報名。

  “陪一個(ge) 孩子也是陪,陪大家的孩子也是陪。”家長孟飛豔是社區手工課的老師;帶著自家小朋友體(ti) 驗過幾次的居民王華雲(yun) ,也成了手工課教學的主力。

  整理社區圖書(shu) 館圖書(shu) 、進行社區大掃除、開展文藝活動、開表彰大會(hui) ……“社區是居民的社區。要想讓社區暖起來,關(guan) 鍵還是讓更多社區群眾(zhong) 參與(yu) 進來。”錢洪嬌提出的“以服務換服務”機製,點燃了小區居民誌願服務的熱情。在鳳凰山社區,往往一條誌願服務信息發到微信群,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誌願者招募。社區做人口普查,招募誌願者,一下子報了130多人。

  “做好社區工作,關(guan) 鍵是抓住‘一老一小’。”魏立寧說。通過在廣場舞場地挖掘退休文藝骨幹,在周末開設親(qin) 子閱讀班、兒(er) 童興(xing) 趣班,社區找到了群眾(zhong) 。“一年少說也要辦上百場活動,參與(yu) 人次過萬(wan) !”說這話時,魏立寧眼神裏透著自豪。

  不過,年輕人的參與(yu) 意願同樣不能低估。金馬街道“金小馬”誌願服務隊鳳凰山分隊誌願者張鵬程說:“閑暇時間,自己也想為(wei) 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年輕人更看重誌願服務背後的社交體(ti) 驗。”

  怎麽(me) 解決(jue) 急難愁盼?

  開好黨(dang) 組織聯席會(hui) ,充分調動轄區單位資源,多方聯動辦實事

  跑完磚瓦廠小區,魏立寧馬不停蹄趕回社區居委會(hui) 。咋這麽(me) 急?“還有黨(dang) 組織聯席會(hui) ,收集、解決(jue) 問題。”魏立寧說。

  “放學時間,學校門口太堵。不知道派出所能否加強疏導?”鳳凰山社區範圍內(nei) 的雲(yun) 大附中星耀喻昭學校副校長李鵬飛說。

  “我們(men) 幫忙聯係下交警,但實話實說,很可能缺人。”涼亭派出所民警楊誌昆說。所裏也知道學校門口擁堵,但警力不足,難以調配也是事實。

  會(hui) 場短暫沉默,錢洪嬌打破僵局:“能否將學校後麵那條市政道路,劃作接送孩子車輛的臨(lin) 時停車區?”略一思索,楊誌昆點頭:“我們(men) 聯合交警,開展一次現場協調整治。”至於(yu) 人力,錢洪嬌看向李鵬飛:“學校是否可以發動家長擔任誌願者?社區也組織誌願者,共同做好交通疏導。”

  在鳳凰山社區,每隔兩(liang) 個(ge) 月就會(hui) 召集一次這樣的聯席會(hui) 。學校、派出所、物業(ye) 公司等轄區單位黨(dang) 組織一道匯集問題、商量解決(jue) 對策。

  2022年年初,61歲的社區居民李英找到社區,反映從(cong) 小區到地鐵站得走40分鍾,希望社區能夠爭(zheng) 取開行公交。

  魏立寧實地走了一圈,發現雖然最近的地鐵站到社區直線距離隻有1公裏,但真走起來卻要2.5公裏。因為(wei) 中間還橫亙(gen) 著高速路,騎車甚至超過4公裏,年輕人上班不便,老年人進城更難。

  隨後,社區開展線上線下同步問卷,收集關(guan) 於(yu) 乘車地點、公交專(zhuan) 線服務時間段、收費標準相關(guan) 的意見,終於(yu) 開通了公交專(zhuan) 用線。消息發到社區居民微信群,贏得一片點讚。

  “出去”的問題解決(jue) 了,“回來”的問題也不少。“200米的路程我們(men) 得花20分鍾。”轄區不少市政路尚未移交,管理不規範,車輛亂(luan) 停亂(luan) 放,硬生生將本就不寬的馬路堵成了單車道。為(wei) 此,鳳凰山社區通過聯動機製,協調交警、城管和附近物業(ye) 公司等相關(guan) 單位現場解決(jue) 。交警協調、物業(ye) 出資,配建了隔離欄。

  雲(yun) 南省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同誌介紹,目前,黨(dang) 組織聯席會(hui) 、“社區吹哨、部門報到”、“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等做法,已經成為(wei) 雲(yun) 南省推動資源向社區傾(qing) 斜、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的重要工作機製。

  雲(yun) 南各地成立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領導協調機製,街道全部成立“黨(dang) 建聯盟”,全省1.52萬(wan) 個(ge) 單位黨(dang) 組織和57.83萬(wan) 名在職黨(dang) 員下沉社區。雲(yun) 南省持續將人財物權等資源向社區下沉,多級聯動為(wei) 基層治理賦能。其中,社區運轉經費按照每年不低於(yu) 10萬(wan) 元標準保障,社區黨(dang) 組織服務群眾(zhong) 專(zhuan) 項經費按照省會(hui) 城市駐地社區不低於(yu) 30萬(wan) 元、州(市)駐地社區不低於(yu) 20萬(wan) 元、區(市、縣)社區不低於(yu) 10萬(wan) 元標準保障,推動各地建設黨(dang) 群服務中心2086個(ge) 。

發布時間:2023年02月14日 07:2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