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唯一正確道路”——記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擘畫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宏偉藍圖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開局之年的“開年第一課”,主題是“中國式現代化”。

  2月7日上午,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環顧會(hui) 場,對為(wei) 什麽(me) 辦班開宗明義(yi) :

  “目的是促進高級幹部帶頭深入學習(xi) 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而推動全黨(dang) 全國人民把思想統一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和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dang) 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僅(jin) 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被定義(yi) 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中心任務”,同時也給出了“頂層設計”。

  “兩(liang) 步走”,寫(xie) 入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排兵布陣:

  “從(cong) 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從(cong) 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

  曆史浩蕩,未來已來。

  回溯大會(hui) 閉幕至今的這一百多天,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的感言:“治理這樣一個(ge) 國家很不容易,必須登高望遠,同時必須腳踏實地。”

  登高望遠,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再創新,定向把舵、謀篇布局;腳踏實地,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再突破,踔厲奮發、篤行不怠。

  在一些具有曆史意義(yi) 的時間節點上,我們(men) 一次次撫今追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百年黨(dang) 史的啟迪中得出結論:“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走得通、行得穩,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唯一正確道路。”

  擊鼓催征,一場遠征正始於(yu) 腳下。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一次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中國探索,是一場基於(yu) 新時代特征的接續奮鬥,是一條充滿實幹興(xing) 邦精神的奮進之路。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指引下,贏得了偉(wei) 大勝利和榮光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正意氣風發行進在不可逆轉的民族複興(xing) 的新征程上。

  曆史的維度——

  時間的流淌,沉澱著一代代人的夢想和奮鬥

  世界東(dong) 方,曆經風雨,中華民族巍然屹立。

  漫長歲月,有榮耀輝煌,亦有霜刀雪劍。

  現代化,是曾在黑暗中跋涉的中國,夢寐以求的曙光。一代代仁人誌士上下求索。

  《建國方略》中,孫中山先生繪就了近代中國謀求現代化的第一份藍圖:修建160萬(wan) 公裏公路、約16萬(wan) 公裏鐵路、3個(ge) 世界級大海港,還有建設三峽大壩……在當時看來,夢想的實現似乎遙不可及。

  彼時彼刻,誰能想到,一個(ge) 積貧積弱、飽受欺淩的中國,能在一百多年裏創造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人類現代化史上的奇跡?

  “隻有我們(me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實現了。”

  2020年秋天,“十四五”規劃即將布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廣東(dong) 考察,參觀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在《建國方略》相關(guan) 規劃圖前,駐足感慨。

  今日中國,高鐵飛馳領跑世界,公路縱橫牽起城鄉(xiang) ,世界大港十之有七,數字經濟聯通實體(ti) 經濟和消費,現代化程度遠超當初的設想。

  百餘(yu) 年黨(dang) 史,一部推進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恢宏史詩。那些風雲(yun) 激蕩的篇章,如今讀來,依然令人熱血沸騰:

  幹革命,改天換地。

  自夢想起航的中國革命原點,到南昌起義(yi) 一聲槍響,從(cong) 井岡(gang) 山上紅旗漫卷,到萬(wan) 裏長征九死一生,再到抵禦外侮、解放全國……28年艱苦卓絕。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wei) 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hui) 條件”。

  搞建設,自力更生。

  新中國成立之初,工業(ye) 化的差距昭示著現代化的鴻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此次研討班開班式上提到一代人的記憶:“當時,我國一窮二白,連日用的煤油、火柴、鐵釘都稱為(wei) 洋油、洋火、洋釘”。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1953年,毛澤東(dong) 同誌初步提出實現“四個(ge) 現代化”的戰略構想;

  1964年,周恩來同誌在一次會(hui) 議上提出:“把我國建設成為(wei) 一個(ge) 具有現代農(nong) 業(ye) 、現代工業(ye) 、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hui) 主義(yi) 強國”。

  胸中有丘壑,鑿石堆山河。這一時期,“為(wei) 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寶貴經驗、理論準備、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趕上時代。

  1978年的滾滾春雷,“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長征”。

  一路風雨一路歌。當時,鄧小平同誌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概念,並強調:“我們(men) 要實現的四個(ge) 現代化,是中國式的四個(ge) 現代化。”

  從(cong) 十二大製定的“兩(liang) 步走”,到十三大的“三步走”,再到十六大宣告人民生活總體(ti) 上達到小康水平,到十七大對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提出新要求……這一時期,“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ti) 製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時間大踏步向前。

  黨(dang) 的十八大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新一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接過曆史的接力棒。“我們(men) 不能一邊宣布實現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wan) 人口生活在扶貧標準線以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是對全麵建設小康社會(hui) 的現實思考,也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深謀遠慮。

  大會(hui) 閉幕不久,總書(shu) 記乘車一路顛簸,冒雪來到河北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群眾(zhong) 。

  從(cong) 那時拉開新時代脫貧攻堅的序幕。8年時間,近1億(yi)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徹底擺脫絕對貧困。我們(men) 在解決(jue) 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上取得了偉(wei) 大曆史成就。彪炳史冊(ce) 的奇跡,人類減貧史所未見。

  2021年7月1日,天安門廣場紅旗獵獵,歌聲、號角聲、腳步聲回蕩長空。登上城樓,身後朱紅色大門合攏,麵前開啟一段新的曆程。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世界莊嚴(yan) 宣告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掌聲如潮,響徹天地間。

  新時代十年,在現代化建設的坐標上,留下了這些時間刻度:

  黨(dang) 的十八大,錨定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倒排時間表隻爭(zheng) 朝夕;

  黨(dang) 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liang) 個(ge) 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明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ti) 目標;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著眼於(yu) “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接續推進,謀劃“十四五”時期和到2035年的發展圖景;

  黨(dang) 的二十大,對“兩(liang) 步走”戰略安排宏觀展望,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戰略部署。

  從(cong) 現代化建設的漫漫征程上看這十年,“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wei) 完善的製度保證、更為(wei) 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wei) 主動的精神力量”。

  繪藍圖、定目標、出考題、找答案。

  黨(dang) 的二十大剛剛勝利閉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新當選的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來到延安,重溫這本“永遠讀不完的書(shu) ”。

  走進延安革命舊址,總書(shu) 記放慢腳步,駐足、端詳、凝思。

  “我常說,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櫛風沐雨、披荊斬棘,曆程何其艱辛又何其偉(wei) 大。”

  看昨天,也看今天。總書(shu) 記在延安深入欣欣向榮的鄉(xiang) 村,那裏正生動書(shu) 寫(xie) 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大美答卷。

  領航複興(xing) 征程,山雄有脊,房固因梁。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此次研討班開班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進一步深刻闡釋:“這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定性的話,是管總、管根本的。為(wei) 什麽(me) 要強調黨(dang) 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地位?這是因為(wei) ,黨(dang) 的領導直接關(guan) 係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

  新時代十年,我們(men) 取得的曆史性成就、發生的曆史性變革,根本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yu) 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科學指引。

  “兩(liang) 個(ge) 確立”,沉甸甸地銘刻在黨(dang) 的第三份曆史決(jue) 議裏,寫(xie) 在了新時代新征程上,寫(xie) 在了中國人民的心坎上。

  今天的中國再不是百年前那般破敗凋零,今天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經百年仍風華正茂,今天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將百年前的夢想變得“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

  文明的維度——

  世界的矚目,飽含著對探索一條全新道路的期待

  中國式現代化,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在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論述“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現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you) 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於(yu) 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

  多姿多彩的文明紮根於(yu) 自己生存的土壤,凝聚著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

  文明有特色之別,沒有優(you) 劣之分。然而,工業(ye) 革命以來,由於(yu) 世界現代化進程是從(cong) 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開始的,“西方優(you) 越論”“西方中心論”一度喧囂。甚至有聲音認為(wei) ,“其他社會(hui) 可以忘掉自己的曆史傳(chuan) 統而采納其現代價(jia) 值標準和尺度”。

  “世界上既不存在定於(yu) 一尊的現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現代化標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如果人類文明變得隻有一個(ge) 色調、一個(ge) 模式了,那這個(ge) 世界就太單調了,也太無趣了!”

  五千載綿延不絕,中華文明如浩浩江河,滋養(yang) 泱泱華夏。

  在延安考察後的返京途中,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位於(yu) 河南安陽郊外的殷墟遺址調研。3000年曆史風雲(yun) ,那些浸潤著生活煙火氣的古老甲骨文,激發著人們(men) 不斷探尋“何以中國”的時代答案。徜徉其間,他感慨萬(wan) 千:“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cong) 未中斷,塑造了我們(men) 偉(wei) 大的民族,這個(ge) 民族還會(hui) 偉(wei) 大下去的。”

  如何認識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五千多年沒有斷流的中華文明,是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縱深,也是思想理論的深厚土壤。湘江之畔嶽麓書(shu) 院,武夷山深處朱熹園,“鬱然千載詩書(shu) 城”裏的三蘇祠,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調研中思索:“如果沒有中華五千年文明,哪裏有什麽(me) 中國特色?如果不是中國特色,哪有我們(men) 今天這麽(me) 成功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兩(liang) 個(ge) 結合”深刻浸潤於(yu) 中國式現代化的曆程。隻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曆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yi) 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

  “中國式現代化”之所以被冠以“中國”二字,在於(yu) 其為(wei) 中華文明所滋養(yang) ,與(yu) 中國實際相符合,最終為(wei) 中國人民所選擇。從(cong)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浩繁卷帙中,人們(men) 能夠更透徹地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

  從(cong)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看懂“人口規模巨大”不僅(jin) 是國情使然,也是文化基底;

  從(cong) “以天下之財利天下之人”,看懂“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不僅(jin) 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也是千百年來的治世良言;

  從(cong) “倉(cang) 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看懂“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不僅(jin) 是當代社會(hui) 的孜孜以求,也是傳(chuan) 承千百年的淳樸願景;

  從(cong) “天地與(yu) 我並生,而萬(wan) 物與(yu) 我為(wei) 一”,看懂“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不僅(jin) 是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也是道法自然的人文情懷;

  從(cong) “協和萬(wan) 邦”,看懂“走和平發展道路”既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題中之義(yi) ,也是民族秉性裏的文以載道。

  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研討班開班式上撫今追昔:“我們(men) 黨(dang) 一開始就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沒有像一些發展中國家那樣亦步亦趨地跟在西方國家後麵簡單模仿,而是強調從(cong) 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

  “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men) 為(wei) 如何喚醒‘睡獅’、實現民族複興(xing) 這個(ge) 重大曆史課題所給出的答案,是選擇自己的道路、做自己的事情。”

  本固則根深。

  “鞋子合不合腳,隻有腳知道。”總書(shu) 記常用這一平實的表述。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無意也沒有輸出中國式現代化、‘中國模式’,但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範,為(wei) 其提供了一些全新選擇。”

  從(cong) 一套書(shu) 看文明的互鑒,頗為(wei) 生動。不少外國政要見到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都會(hui) 主動談起《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他們(men) 對其中內(nei) 容的理解之深、思考之透,令人驚歎。

  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全球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現代化模式”,“是對西方式現代化理論和實踐的重大超越”,“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全新選擇”。總書(shu) 記這樣係統論述。

  作為(wei) 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最新成果,中國式現代化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唯一正確道路,在國際社會(hui) 上也引起廣泛關(guan) 注:

  塞爾維亞(ya) 總統武契奇說,“中國模式不僅(jin) 是西方以外的另一種選擇,而且逐步成為(wei) 更為(wei) 理想的發展模式”。

  俄羅斯聯邦共產(chan) 黨(dang) 中央委員會(hui) 主席久加諾夫認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將為(wei) 更多國家和人民開辟通往美好未來的道路”。

  希臘前總統帕夫洛普洛斯表示,“無論是中國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還是中國日益開放、進步、發展的事實,都有力回擊了‘文明衝(chong) 突論’和‘國強必霸論’”。

  …………

  這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回響。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土地上的恢弘畫卷,徹底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正在書(shu) 寫(xie) 一個(ge) 屬於(yu) 東(dong) 方的奇跡。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巴厘島峰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贏得廣泛共鳴:“每個(ge) 國家都想過上好日子,現代化不是哪個(ge) 國家的特權。”

  中國正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人民不僅(jin) 希望自己過得好,也希望各國人民過得好”。

  時代的維度——

  新時代十年,積澱著民族複興(xing) 行穩致遠的力量

  前方路,充滿光榮和夢想。來時路,曆經萬(wan) 水和千山。

  這十年,有涉灘之險,有爬坡之艱,有闖關(guan) 之難。

  這十年,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guan) 長遠的大事要事,經受住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人間奇跡。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沒有十年來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推進和拓展。

  這十年,我們(men) 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在戰略上不斷完善,在實踐上不斷豐(feng) 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ti) 係,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

  一個(ge) “小康”,生動展現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變遷,折射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本色。

  從(cong) “小康之家”到“小康社會(hui) ”,從(cong) “總體(ti) 小康”到“全麵小康”,從(cong) “全麵建設”到“全麵建成”,小康從(cong) 夢想走進現實。在小康社會(hui) 建設過程中,我們(men) 黨(dang) 領導億(yi) 萬(wan) 人民大膽探索、不懈實踐,在現代化建設的曆程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次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dang) 的二十大的一個(ge) 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hui) 主義(yi) 的最新重大成果。”

  從(cong) 提出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ti) 係,到概括、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體(ti) 係,標誌著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日趨成熟。

  翻開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國式現代化5個(ge) 中國特色、9個(ge) 本質要求、5個(ge) 重大原則,提綱挈領。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中,媒體(ti) 評論這一“頂層設計”如立梁架柱。

  細讀研討班開班式講話,5個(ge) 中國特色,分別被詮釋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顯著特征”“本質特征”“崇高追求”“鮮明特點”“突出特征”。這些詮釋,無疑是觀察和思考中國式現代化的切入點、著力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們(men) 黨(dang) 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內(nei) 政外交國防,治黨(dang) 治國治軍(jun) ,一係列戰略性舉(ju) 措、一係列變革性實踐、一係列突破性進展、一係列標誌性成果,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和拓展不斷添磚加瓦。

  就拿“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來說。

  如何做好做大“蛋糕”的同時,進一步分好“蛋糕”?“現在,我們(men) 已經形成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製度安排、政策舉(ju) 措。”總書(shu) 記強調。

  當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在即,中國發展即將進入一個(ge) 新的曆史節點,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鮮明提出“努力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向前追溯,在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上,總書(shu) 記明確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並強調“使全體(ti) 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字裏行間的細微變化,清晰可見的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執政邏輯,回答的是世界也在思索的“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政權性質的試金石”。

  再拿“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來說。

  “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ti) 賬、算綜合賬”。說到生態,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一個(ge) 詞,國之大者。

  國之大者是什麽(me) ?中國給出了一個(ge) 又一個(ge) 答案。

  “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

  從(cong) 黃沙漫天到漫山遍野濃鬱的綠,從(cong) 霧霾天數到“藍天指數”,從(cong) 山上的礦坑如塊塊傷(shang) 疤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幅幅“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wan) 古琴”的大美圖景,徐徐鋪展。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豐(feng) 富實踐中孕育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

  再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被寫(xie) 入聯合國決(jue) 議,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贏得廣泛共鳴,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收獲普遍共識……波瀾壯闊的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記載了無數的“影響力時刻”。

  習(xi) 近平外交思想裏,熔鑄了對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的統籌,也宣示了中國的堅定:始終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公共產(chan) 品的提供者。

  例子不勝枚舉(ju) 。

  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我們(men) 黨(dang) 帶領億(yi) 萬(wan) 人民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創新中,不斷寫(xie) 就新的篇章,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時代化。

  這是時代的力量,這是人民的選擇。

  在時代翻湧的波峰浪穀間,中國式現代化理論之所以能夠不斷創新,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之所以能夠不斷突破,正得益於(yu) 從(cong) “落後時代”到“趕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方位變換,正是得益於(yu) 我們(men) 黨(dang) 團結帶領億(yi) 萬(wan) 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拚搏在一起、奮鬥在一起。

  全新的世界格局、全新的曆史任務、全新的探索實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思考充滿了自信與(yu) 遠見:“中國現代化是絕無僅(jin) 有、史無前例、空前偉(wei) 大的。”

  一個(ge) 值得我們(men) 自信的偉(wei) 大事業(ye)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深深融匯其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鬥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煥發出更為(wei) 強烈的曆史自覺和主動精神,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正信心百倍推進中華民族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立誌於(yu) 千秋偉(wei) 業(ye) 的大黨(dang) ,如何權衡治國理政中的輕重緩急,考驗智慧、見證勇毅,彰顯的是遠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研討班開班式的講話中,強調了“偉(wei) 大鬥爭(zheng) ”。

  不僅(jin) 是時與(yu) 勢所需,敢於(yu) 鬥爭(zheng) 也是我們(men) 黨(dang) 與(yu) 生俱來的政治基因和百年淬煉的鮮明品格。

  總書(shu) 記諄諄叮囑: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hui) 遇到各種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必須“通過頑強鬥爭(zheng) 打開事業(ye) 發展新天地”。

  通向未來的路,有荊棘叢(cong) 、沼澤地,有“婁山關(guan) ”“臘子口”。正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形容的那樣:“康莊大道並不等於(yu) 一馬平川。”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幹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服務群眾(zhong) 本領、防範化解風險本領。

  在這次研討班開班式上,總書(shu) 記著重強調了防範化解風險的本領:“不能隻關(guan) 心關(guan) 注自己分管部門和地方的風險隱患,而忽視其他領域的風險隱患,更不能滿足於(yu) 當下無事,而對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不知不覺或者後知後覺。”

  “對各領域各方麵的風險隱患,我們(men) 腦子裏要有一幅全景圖,經常分析研判,對潛在的風險要有科學預判,備足工具箱,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備豫不虞,為(wei) 國常道。

  實踐的維度——

  偉(wei) 大的事業(ye) ,必然要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

  為(wei) 什麽(me) 中國式現代化被稱為(wei) “一個(ge) 偉(wei) 大而艱巨的事業(ye) ”?

  現在,全球進入現代化的國家也就20多個(ge) 、總人口10億(yi) 左右。14億(yi) 多人口的中國實現現代化,將使世界上實現現代化的人口翻一番多,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將徹底改寫(xie) 。

  黨(dang) 的二十大期間,在廣西代表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了這一點:“我們(men) 不同於(yu) 幾十萬(wan) 人、幾百萬(wan) 人、幾千萬(wan) 人的現代化,而是十四億(yi) 多人口的現代化。”

  一項前無古人的偉(wei) 大事業(ye) ,必然要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中國有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土地、56個(ge) 民族,我們(men) 能照誰的模式辦?誰又能指手畫腳告訴我們(men) 該怎麽(me) 辦?”

  路就是從(cong) 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cong) 隻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再優(you) 渥的時代條件,如果不邁開腳步、不付諸實踐,就隻是紙上談兵,永遠蹚不出路來。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崇尚實幹。

  這次的研討班開班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ge) 係統工程,需要統籌兼顧、係統謀劃、整體(ti) 推進,正確處理好頂層設計與(yu) 實踐探索、戰略與(yu) 策略、守正與(yu) 創新、效率與(yu) 公平、活力與(yu) 秩序、自立自強與(yu) 對外開放等一係列重大關(guan) 係。”

  6組重大關(guan) 係,既辯證統一又一脈相承,既著眼長遠又腳踏實地。這是馬克思主義(yi) 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恢弘氣魄、雄韜偉(wei) 略,這是源於(yu) 治國理政生動實踐的總結和升華。

  “頂層設計與(yu) 實踐探索的關(guan) 係”,其中蘊含著對“知”和“行”的思考。

  “大膽探索”一詞令人矚目: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ge) 探索性事業(ye) ,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men) 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

  “各地區各部門要結合各自具體(ti) 實際開拓創新,特別是在前沿實踐、未知領域,鼓勵大膽探索、敢為(wei) 人先,尋求有效解決(jue) 新矛盾新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努力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新鮮經驗”。

  比如深化改革。這些年,在啃硬骨頭、涉險灘的途中,先行先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論之一。

  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先行示範區,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支持浦東(dong) 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引領區,探索不停歇。全局上謀劃,關(guan) 鍵處落子,頂層設計與(yu) 實踐探索辯證統一。

  “戰略與(yu) 策略的關(guan) 係”,其中有對“長遠”和“當下”的把握。

  如何把“戰略的原則性和策略的靈活性有機結合”,發人深思。

  2016年1月,重慶;2018年4月,武漢;2020年11月,南京。為(wei) 長江經濟帶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3次主持召開座談會(hui) 。會(hui) 議名稱由“推動”變為(wei) “深入推動”,再到“全麵推動”,沿江省市也邁上了“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之路。

  回首十年來長江的變遷,綠水青山是大賬、長遠賬、整體(ti) 賬、綜合賬,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之下,萬(wan) 裏山河起宏圖。

  “守正與(yu) 創新的關(guan) 係”,其中有對“靜”和“動”的取舍。

  “靜”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堅守正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3個(ge) “堅持”,清晰闡明了“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

  “毫不動搖堅持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重大原則,堅持黨(dang) 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的一係列重大方針政策。”路走對了,就不怕山水迢迢。

  “動”不是盲目冒進,而是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麵創新,不斷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

  拿科技創新來說。2013年9月,十八屆中央政治局把集體(ti) 學習(xi) 的“課堂”從(cong) 中南海搬到中關(guan) 村,學習(xi) 主題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十年來,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2.44%,全球創新指數的排名由第三十四位上升至第十一位。

  力度不可謂不大,進展不可謂不快。然而,“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還是在二十大報告中,對加快補短板提出了明確要求。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對曆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時代潮流的精準把握,對中國國情的清醒認知。

  發展目標的壓茬推進、時不我待。“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這是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總體(ti) 目標之一,距離現在不過十餘(yu) 載。

  如果說“效率與(yu) 公平的關(guan) 係”,其中有對“快”與(yu) “好”的平衡;“活力與(yu) 秩序的關(guan) 係”,其中有對“發展”與(yu) “安全”的統籌;那麽(me) “自立自強與(yu) 對外開放的關(guan) 係”,蘊含的內(nei) 容之一,則是對“內(nei) ”與(yu) “外”的兼顧。

  在治國理政的豐(feng) 富實踐中,6組方法論深刻蘊含其中。

  2022年春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海南考察。一踏上這塊改革開放的熱土,總書(shu) 記先看糧食安全,再看能源安全,傳(chuan) 遞出鮮明的訊息:“我們(men) 開放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同時一定要定下心來,一心一意走自己的路,而且要建立這樣的一種自信,就是我們(men) 一定會(hui) 把自己的事業(ye) 辦好,屹立於(yu) 世界民族之林。”

  海南之行,既有“自立自強與(yu) 對外開放”的辯證,也有“守正與(yu) 創新”的統籌,亦有“頂層設計與(yu) 探索實踐”的貫通。

  這些年,關(guan) 鍵領域、核心技術,破解“卡脖子”問題;裝備製造、大國重器,增強發展信心;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錨定未來藍海……積跬步以至千裏,匯聚起的是我們(men) “辦好自己的事”的堅定底氣,增強了我們(men) “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戰略主動。

  再舉(ju) 一例。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nong) 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把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比喻為(wei) “金扁擔”。

  金秋時節,延安蘋果紅了,紅彤彤地壓彎了枝頭。在高橋鎮南溝村,總書(shu) 記先看蘋果園,再進村頭的車間廠房。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圍著他,有說不完的心裏話。

  陝北也是他青年時代生活了7年的地方。當年打築堤壩,挑水挑柴,而今“技術掛帥”築水壩、搞滴灌,精細化管理。一個(ge) 微小視角,映射的是中國社會(hui) 的滄桑巨變。

  在這裏,能看到頂層設計與(yu) 實踐探索的統一:國家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如何因地製宜在大山深處紮下了根;

  在這裏,還能感知活力與(yu) 秩序的統籌:“家門口”就業(ye)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幹事創業(ye) 的積極性如春水破冰、奔湧而至。外地打工的村民風塵仆仆回村了,大學畢業(ye) 的孩子義(yi) 無反顧回村了,斑斕的田野,有大有作為(wei) 的廣闊天地。

  現代化為(wei) 何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次談到往事,頗為(wei) 感慨:“記得當年我到農(nong) 村去,當地‘秀才’跑我那兒(er) 來宣講,說‘咱們(men) 今後現代了,那都不一樣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包子餃子肉絲(si) 肉片’。”昔日鄉(xiang) 村裏想破天兒(er) 想到的心願,卻是今天中國大地上普普通通人家,過的平平常常日子。

  山一程、水一程。

  在進入新征程這個(ge) 具有曆史意義(yi) 的時間節點上,2023年新年賀詞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了蘇軾的一句話:“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意思是說“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

  “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一步一個(ge) 腳印把黨(dang) 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於(yu) 成效。這也是我們(men) 在建成小康社會(hui) ,徹底解決(jue) 絕對貧困問題之後新的承諾。”

  新的承諾,新的“再出發”。

  新的春天,沿著“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唯一正確道路”堅定向前。光榮和夢想就在前方,我們(men) 昂首闊步,我們(men) 信心滿懷。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3年02月10日 07:0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