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作的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全麵係統總結了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舉(ju) 世矚目重大成就、重大變革,深刻闡述了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之一,對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作出重大戰略部署。這充分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堅強意誌和堅定決(jue) 心。我們(men) 要堅持以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wei) 指引,準確理解把握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意義(yi) 和重點任務,堅決(jue) 抓好貫徹落實。
充分認識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意義(yi)
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內(nei) 在要求。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深刻體(ti) 現了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對馬克思主義(yi) 自然觀、生態觀的繼承和創新,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生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是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重要內(nei) 涵,對築牢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綠色根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具有重大現實意義(yi) 和深遠曆史意義(yi) 。
(一)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重要內(nei) 容。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生態衰則文明衰。人與(yu) 自然是生命共同體(ti) ,無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壞自然必然會(hui) 遭到大自然的報複。我國作為(wei) 14億(yi) 多人口的發展中大國,環境容量有限、生態係統脆弱,生態環境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扭轉,要整體(ti) 邁入現代化社會(hui) ,高消耗、高汙染的模式是行不通的,資源環境的壓力不可承受。必須堅持節約優(you) 先、保護優(you) 先、自然恢複為(wei) 主的方針,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不移走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是對西方以資本為(wei) 中心、物質主義(yi) 膨脹、先汙染後治理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的超越。
(二)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選擇。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chan) 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隨著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變化,尤其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後,人民群眾(zhong) 對優(you) 美生態環境的期望值更高,對生態環境問題的容忍度更低,成為(wei) 這一主要矛盾的重要方麵。當前,我國生態環境同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設美麗(li) 中國的目標相比,都還有較大差距,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已成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同呼聲。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讓人民群眾(zhong) 親(qin) 近藍天白雲(yun) 、河清岸綠、土淨花香,在綠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三)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yi)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是體(ti)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綠色發展成為(wei) 普遍形態的發展。我國仍是發展中國家,工業(ye) 化、城鎮化尚未完成,產(chan) 業(ye) 結構和能源結構具有明顯的高碳特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艱巨,資源環境對經濟發展的約束日益趨緊。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
(四)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推動建設清潔美麗(li) 世界的客觀需要。人類隻有一個(ge) 地球,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共同家園。保護生態環境是全球麵臨(lin) 的共同挑戰。近年來,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sang) 失、荒漠化加劇、極端氣候事件頻發,給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yan) 峻挑戰。麵對生態環境挑戰,人類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ti) 。必須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以生態文明建設為(wei) 引領,協調人與(yu) 自然關(guan) 係,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解決(jue) 好工業(ye) 文明帶來的問題,把人類活動限製在生態環境能夠承受的限度內(nei) ,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ti) 係,推動建設清潔美麗(li) 世界。
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站在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親(qin) 自謀劃、親(qin) 自部署、親(qin) 自推動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大力推動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製度創新,彰顯了黨(dang) 的領袖念茲(zi) 在茲(zi) 的人民情懷、生態情懷、天下情懷。我們(men)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和係統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生態奇跡和綠色發展奇跡,祖國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一)生態文明建設謀篇布局更加成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發表一係列重要講話,作出一係列重要指示,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刻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係統形成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黨(dang) 中央從(cong) 思想、法律、體(ti) 製、組織、作風上全麵發力,把“美麗(li) 中國”納入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把“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把“綠色”納入新發展理念,把“汙染防治”納入三大攻堅戰,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全麵係統部署安排。
(二)綠色低碳發展邁出堅實步伐。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必須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ti) 布局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2012年至2021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累計下降26.4%,相當於(yu) 少用標準煤約14億(yi) 噸,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億(yi) 噸,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2021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比2012年下降12.5個(ge) 百分點,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提升到25.5%,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突破11億(yi) 千瓦,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和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均居世界第一,並建立了全球規模最大的碳市場。過去1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
(三)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成效顯著。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著力解決(jue) 群眾(zhong) 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汙染防治攻堅向縱深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人民群眾(zhong) 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34.8%,優(you) 良天數比例上升6.3個(ge) 百分點。全國地表水Ⅰ—Ⅲ類斷麵比例上升至84.9%,劣Ⅴ類水體(ti) 比例下降至1.2%,長江幹流全線連續兩(liang) 年達到Ⅱ類水體(ti) ,黃河幹流全線達到Ⅲ類水體(ti) 。全國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約1/3行政村深入實施農(nong) 村環境整治。全麵禁止“洋垃圾”入境,實現固體(ti) 廢物“零進口”目標。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修複,森林覆蓋率達到24.02%。建成首批國家公園,建成首個(ge) 國家植物園、種子庫,自然保護地麵積占陸域國土麵積18%,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野外種群數量穩中有升。
(四)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更加健全。深化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構建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是全麵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重要內(nei) 容。建立並實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製度,實現兩(liang) 輪31個(ge) 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的督察全覆蓋,並對6家中央企業(ye) 和2個(ge) 國務院有關(guan) 部門開展督察,成為(wei) 推動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及其相關(guan) 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jia) 考核和責任追究製度、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河湖長製、林長製、排汙許可製度、生態保護紅線製度、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製度、環境保護“黨(dang) 政同責”和“一崗雙責”等製度建立實施。製定修訂30多部生態環境領域法律和行政法規,覆蓋各類環境要素的法律法規體(ti) 係基本建立。
(五)全球環境治理貢獻日益凸顯。堅定踐行多邊主義(yi) ,努力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ti) 係。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實施,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願景,充分展現負責任大國擔當。成功舉(ju) 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COP15)第一階段會(hui) 議,會(hui) 議發布《昆明宣言》,提出設立昆明生物多樣性基金,開啟全球生物多樣性治理新篇章。倡導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和“一帶一路”生態環保大數據服務平台,開展南南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環境治理水平。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得到國際社會(hui) 廣泛肯定,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
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緊緊圍繞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對新時代新征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重大決(jue) 策部署,提出重點任務舉(ju) 措。我們(men) 要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統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汙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增長,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
(一)加強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全麵領導。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決(jue) 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根本在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掌舵領航,在於(yu)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要堅持黨(dang) 的領導這一最大政治優(you) 勢,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不斷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牢記“國之大者”,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定力和戰略定力不動搖,確保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生態文明建設的決(jue) 策部署落地見效。
(二)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實踐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you) 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you) 化。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聚焦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打造綠色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製度,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製度,健全碳排放權交易製度。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含綠量”,降低“含碳量”。
(三)深入推進環境汙染防治。當前,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從(cong) 量變到質變的拐點還沒有到來。要堅持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加強汙染物協同控製,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推動重要江河湖庫生態保護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ti) 。強化陸海統籌,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加強土壤汙染源頭防控,開展新汙染物治理。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xiang) 人居環境整治。
(四)切實維護生態環境安全。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要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為(wei) 重點,加快實施重要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推進以國家公園為(wei) 主體(ti) 的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建設,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加強生物安全管理,防治外來物種侵害,提升生態係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嚴(yan) 密防控環境風險,緊盯危險廢物、尾礦庫、化學品等高風險領域,強化環境風險預警防控與(yu) 應急。實行最嚴(yan) 格的安全標準和監管措施,確保核與(yu) 輻射安全萬(wan) 無一失。
(五)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ti) 係。生態環境治理體(ti) 係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nei) 容,也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推進的基礎支撐。要深入推進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壓實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全麵實行排汙許可製,加快構建以排汙許可製為(wei) 核心的固定汙染源執法監管體(ti) 係,推動落實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jia) 格政策和標準體(ti) 係,健全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係,建立健全生態產(chan) 品價(jia) 值實現機製,完善生態保護補償(chang) 製度,讓保護修複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jia) 。
(六)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要積極對外宣介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讓生態文明中國理念、中國方案、中國行動走向世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維護以聯合國為(wei) 核心的國際體(ti) 係,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yi)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主動承擔與(yu) 我國國情、發展階段和能力相適應的國際義(yi) 務,堅決(jue) 維護我國發展權益。積極推動綠色“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化南南合作以及周邊國家合作,共同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