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鎮原縣屬於(yu) 陝甘寧革命老區,位於(yu) 黃土高原的溝壑之間,由於(yu) 區位偏僻、交通不便、幹旱缺水,長期是國家級貧困縣,2020年底才宣布“摘帽”脫貧,是甘肅省最後一個(ge) 脫貧的縣。曾在這裏多年擔任“一把手”的李崇暄,2021年3月被甘肅省紀委監委立案審查調查。
李崇暄(甘肅省鎮原縣委原書(shu) 記):縣“一把手”的話,我覺得權力還是比較大的,找的人也多,說好話恭維的人也多,確實還是自己思想不過關(guan) ,價(jia) 值觀、世界觀出現了問題。
李崇暄,從(cong) 2009年到2020年曆任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縣長、縣委書(shu) 記。為(wei) 破解“一把手”監督難問題,近年來甘肅省多措並舉(ju) ,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督,強調上級“一把手”必須抓好下級“一把手”,加強紀檢監察專(zhuan) 責監督,在日常監督、信訪舉(ju) 報、巡視巡察、審查調查中,緊盯“一把手”,切實把“一把手”監督落到實處。在這個(ge) 過程中,從(cong) 多條渠道都收到有關(guan) 李崇暄的問題反映,省紀委監委就此三次對他進行了談話函詢。
員正(甘肅省紀委監委工作人員):省一級對這個(ge) 層麵的領導幹部的關(guan) 注,包括平時的監督就比較多了,所以從(cong) 中發現的問題線索、案件線索也比較多,對他的有關(guan) 問題,違紀違規等一些問題線索進行了約談包括函詢,但是可惜的是李崇暄還是自以為(wei) 是,執迷不悟,隱瞞、欺騙組織,沒有珍惜自我投案、主動向組織說明問題的這麽(me) 一個(ge) 機會(hui) 。
李崇暄對於(yu) 三次談話函詢的問題都予以否認,但省紀委監委並沒有就此止步,經綜合研判認為(wei) 有必要對他啟動初步核查,經初核發現了更多違紀違法問題和相關(guan) 證據,最終將他留置。
柳宜君(甘肅省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後來經過我們(men) 立案審查調查,實際上三次談話函詢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查證屬實的。他的主要違紀違法和受賄事實,都是發生在鎮原縣任黨(dang) 政“一把手”期間的。
李崇暄主政鎮原的十多年,正值國家和省級扶持力度逐年加大、縣域經濟發展加速的時期,本應抓住幹事創業(ye) 的大好時機,帶領幹部群眾(zhong) 謀劃發展、擺脫貧困,然而,他重點謀劃的卻是自己和親(qin) 屬的利益。他上任後主抓的首個(ge) 重大工程,是新建鎮原第二中學,這也就成為(wei) 了他首個(ge) 收受巨額賄賂的項目。請托他的人是另一個(ge) 縣級“一把手”,華池縣縣長張萬(wan) 福,他也於(yu) 2017年被查處。
李崇暄:張萬(wan) 福是鎮原人,我正好到鎮原當了縣長,他到華池當縣長,明確提出來要關(guan) 照他弟弟進一步發展,然後說了一些具體(ti) 的縣裏大的工程。
和李崇暄打過招呼後,張萬(wan) 福的弟弟張萬(wan) 壽很快就帶著一個(ge) 水果包裝箱登門拜訪李崇暄,裏麵不是水果,而是一百萬(wan) 元現金。
張萬(wan) 壽(張萬(wan) 福弟弟):他說他知道了,你隻管直接報名就對了。我報名就中標了。
李崇暄:就是給主管部門或者分管的副職安排,一個(ge) 電話就是這樣子,一般情況下縣長跟部門打了招呼都能競爭(zheng) 上。
鎮原二中項目僅(jin) 僅(jin) 是個(ge) 開端,事實上,李崇暄和張萬(wan) 福商定了一個(ge) 長遠“合作”計劃。李崇暄也有個(ge) 弟弟,名叫李崇剛,也向哥哥提出想做點工程。於(yu) 是李崇暄兄弟和張萬(wan) 福兄弟結成了一張特殊的利益網,兩(liang) 個(ge) “一把手”在各自轄區內(nei) 相互“關(guan) 照”,幫對方的弟弟承攬工程。張萬(wan) 福的弟弟剛拿到鎮原二中項目,李崇暄的弟弟就拿到了華池縣職業(ye) 中專(zhuan) 綜合實驗樓項目;這邊張萬(wan) 福的弟弟中標了鎮原縣一條城市道路建設項目,那邊李崇暄的弟弟就中標了華池縣一個(ge) 職工安居樓項目。雙方你來我往,通過這種“異地交換”避人耳目。
李崇剛(李崇暄弟弟):在鎮原這邊幹項目的話,社會(hui) 反響比較大,不太好,當時這樣考慮的,到那邊幹目標比較小一點。
然而,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兩(liang) 個(ge) 縣“一把手”互相照顧對方弟弟的事情,不久就傳(chuan) 了出去,釋放出的惡劣影響是可想而知的。
張創奇(涉案商人):華池我有幾個(ge) 朋友,就說是(李崇暄)他弟弟在華池幹著呢,張萬(wan) 福的弟弟是在鎮原幹著呢。有的人心裏想,咱沒有那個(ge) 哥對不對,沒有熟人沒有關(guan) 係你就拿不上(工程)。
張創奇是鎮原縣做工程的老板之一,聽說這件事後,他開始托關(guan) 係向李崇暄行賄多次,共計185萬(wan) 元,也拿到了濱河路建設、教育局大樓等多個(ge) 工程。
從(cong) 2009年到2013年是李崇暄收受賄賂的高峰期,當時鎮原縣河道治理、水利建設、安居工程、汽車客運站、城鄉(xiang) 道路等多個(ge) 政府投資類項目中,他都打招呼、下指令,強行幹預,使得正常決(jue) 策和招投標程序被架空。他權力任性的背後,也反映出當時對“一把手”監督的嚴(yan) 重缺失。
員正:他自身獨斷專(zhuan) 行、監督缺失、班子成員提醒不到位,造成了他在當地飛揚跋扈。一是決(jue) 策“一言堂”,破壞民主集中製,獨斷專(zhuan) 行,個(ge) 人拍板。二是用人“一句話”,違反組織人事紀律,任人唯親(qin) 、任人唯錢。三是花錢“一支筆”,隨意揮霍公款,公私不分,損公肥私。四是項目“一把抓”,在項目的審批上大搞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利益輸送。
“一把手”如果失去監督製約,帶來的惡果是方方麵麵的。李崇暄靠“一言堂”推進的一些項目,不顧實際情況,不聽民聲民意,給當地造成了嚴(yan) 重的資金浪費和經濟損失,也直接侵害了群眾(zhong) 利益,全縣大規模蘋果栽植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當地村民:就剩這幾棵了。
記者:就這幾棵了。
當地村民:嗯,剩這麽(me) 幾棵。
記者:葉子上都是眼兒(er) 啊,這是什麽(me) ?
當地村民:這都是葉子上結了蟲了嘛,蟲吃成窟窿了,差不多都成網網了。
記者:那果長不大,和這有關(guan) 係嗎?
當地村民:肯定有關(guan) 係嘛,蟲子們(men) 一吃,把水分都吸收走了嘛,長得奇形怪狀的。
記者:這還會(hui) 再長大嗎?
當地村民:這就長不了多大點兒(er) 了,大山楂那麽(me) 大就差不多了。
2009年到2013年,李崇暄在全縣強行連片推進蘋果栽植項目,甚至一些地方迫使農(nong) 民鏟除小麥青苗改種蘋果。轟轟烈烈大規模栽種後,沒有後續跟蹤管理和技術扶持,農(nong) 戶遭遇病蟲害、技術不足、水源缺乏等種種困難,致使全縣投資一千多萬(wan) 元栽下的八萬(wan) 多畝(mu) 蘋果樹,砍的砍、燒的燒,如今隻剩不到十分之一,曾經連片栽植的村莊如今隻剩下零星幾棵蘋果樹。
李崇暄:這個(ge) 是政績觀發生了偏離,不正確、隻唯上不唯實。搞觀摩示範點要連片集中,在這樣一種錯誤的導向之下,做出了損害老百姓利益的行為(wei) 。
位於(yu) 開邊鎮的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是另一個(ge) 失敗的“政績工程”。2012年,李崇暄拍板選址在這裏興(xing) 建這一項目,首先考慮的是方便上級領導檢查。
柳宜君:為(wei) 什麽(me) 說政績工程呢?這個(ge) 地方地處鎮原縣的一個(ge) 交通要道,他當初考慮就是上級檢查路過的時候都能看得見。
在建設標準上,李崇暄脫離當地實際追求大規模、高標準,在公路沿線流轉土地500畝(mu) ,投入財政資金近1000萬(wan) 元,新建兩(liang) 百多座溫室和鋼架大棚。結果建成後,很少有人來承包經營,隻能強壓給鎮政府和村委會(hui) 接手維持,供上級檢查。到如今,園區蒿草叢(cong) 生,大部分設施破敗閑置,好好的土地長年荒廢,讓當地農(nong) 戶們(men) 看在眼裏,疼在心裏。
當地村民:2017年以後,這個(ge) 攤子基本是這樣子了,成了個(ge) 爛攤子,租金也不好好給了。
當地村民:這原來都是豐(feng) 水地、水澆地,原來我們(men) 這地種小麥,六七百斤小麥還是有保證的。現在就是荒著,那咋能不心疼呢。這地我們(men) 種了多少年了,再心疼也沒辦法,有啥辦法呢?
“一把手”一旦蛻變成為(wei) “一霸手”,必然導致濫用權力,損害黨(dang) 和人民的利益,這已經被無數案例反複證明。必須清醒地看到,“一把手”監督仍然是監督工作的難點,紀檢監察機關(guan) 必須把它作為(wei) 政治監督的重中之重,強化責任追究,持續釋放有責必問、執紀必嚴(yan) 的強烈信號。
鄒開紅:我們(men) 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決(jue) 策部署,要健全黨(dang) 和國家監督體(ti) 係,突出對“關(guan) 鍵少數”的有效監督,強化對領導幹部的政治監督,督促各級“一把手”和領導班子成員擁護“兩(liang) 個(ge) 確立”,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綜編自央視、央視網)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