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如何理解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個(ge) 重要論斷,從(cong) 中國和世界關(guan) 係的角度,深刻揭示了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nei) 涵和重要特征。對此,可從(cong) 以下3個(ge) 方麵來理解。
第一,這是源於(yu) 中華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和而不同”是中華文化的內(nei) 在特質。中華民族自古講究“和為(wei) 貴”,遵奉“和合”理念,對和平、和睦、和諧的追求深深植根於(yu) 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曆史上,中華民族對外戰略基本上都采取守勢,即使是國勢最盛時期也是開放吸納而非開疆拓土,目的是保境安民、以包容求強大。1840年鴉片戰爭(zheng) 後,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爭(zheng) 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消除戰爭(zheng) 、實現和平,成為(wei) 中國人民最迫切、最強烈的願望。經過長期不懈奮鬥,直到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我們(men) 才擁有了建設自己國家、創造美好生活的和平環境。這一段被侵略、被奴役的曆史記憶,讓我們(men) 更加深刻懂得和平的珍貴,因而絕不會(hui) 把自身曾遭遇的苦難強加於(yu) 他人。中國人民怕的就是動蕩,求的就是穩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正是這種持久的追求和深沉的期盼構成了中國通過走和平發展道路實現現代化的不竭動力。
第二,這是源於(yu) 對實現中國發展目標條件的深刻認知。國情決(jue) 定道路取向。從(cong) 新民主主義(yi) 革命時期到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建設時期,從(cong) 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在探索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民族複興(xing) 的不同階段,走和平發展道路、維護和平穩定的發展環境,始終是黨(dang) 領導人民完成不同時期曆史任務,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現實需要。特別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向世界展現了負責任大國形象,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同時,必須清醒看到,我國仍處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如期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讓有14億(yi) 多人口的中國整體(ti) 邁入現代化行列,規模和難度都世所罕見,必須毫不動搖地長期奮鬥、持續發展。因此,繼續營造一個(ge) 和平的外部環境,對實現中國的現代化目標至關(guan) 重要。這就要求我們(men) 立足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努力營造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
第三,這是源於(yu) 對世界發展大勢的準確把握。一個(ge) 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實現繁榮富強,必須主動順應世界發展大勢。曾經作為(wei) 現代化先行者的“西方式現代化”,其本質是資本主義(yi) 現代化,是通過戰爭(zheng) 、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了深重苦難。這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現代化老路,必須堅決(jue) 摒棄。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仍是時代潮流,世界各國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長期以來,我們(men) 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走出了一條通過合作共贏實現共同發展、和平發展的現代化道路。這條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打破了“國強必霸”的大國崛起傳(chuan) 統模式,提供了實現現代化的全新選擇、全新方案。
總起來說,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中國人民從(cong) 對曆史、現實、未來的綜合判斷中得出的科學結論,是曆史自信、道路自信和實踐自覺的有機統一。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定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高舉(ju) 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堅持弘揚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動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在堅定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發展中謀求自身發展,又以自身發展更好維護世界和平與(yu) 發展,推動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