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法治軌道上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孟祥鋒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既凸顯了法治建設事關(guan) 根本的戰略地位,又明確了法治建設服務保障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的戰略任務。落實這一要求,要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習(xi) 近平法治思想,堅持黨(dang) 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保駕護航。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全麵依法治國

  法治興(xing) 則國興(xing) ,法治強則國強。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須厲行法治,深入推進全麵依法治國,使黨(dang) 和國家各項事業(ye) 始終在法治軌道上運行。

  第一,全麵依法治國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偉(wei) 大實踐的基本經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同我們(men) 不斷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有著十分緊密的關(guan) 係。回顧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的發展曆程,總體(ti) 上高度重視法治,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在法治的有力保障下不斷前進,同時也有“文革”時期法製被嚴(yan) 重破壞、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遭受嚴(yan) 重挫折的沉痛教訓。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guan) 係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關(guan) 係人民幸福安康,關(guan) 係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正反兩(liang) 方麵經驗表明,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隻有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才能行穩致遠,什麽(me) 時候厲行法治,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就能順利發展,什麽(me) 時候法治不彰,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就會(hui) 停滯不前。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全局和戰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厲行法治,明確提出全麵依法治國並將其納入“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采取一係列重要舉(ju) 措,推動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新征程上,奪取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勝利,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hui) 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第二,全麵依法治國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固根本,就是通過憲法法律堅持和完善根本製度、基本製度、重要製度,搭建起黨(dang) 治國理政的“四梁八柱”,築牢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根基。穩預期,就是運用法律製度有效統籌社會(hui) 力量、平衡社會(hui) 利益、調節社會(hui) 關(guan) 係、規範社會(hui) 行為(wei) 、化解社會(hui) 矛盾,保證經濟社會(hui) 活動的穩定性、確定性、可預期性。利長遠,就是堅持為(wei) 子孫後代計、為(wei) 長遠發展謀來製定和實施法律,保障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持續發展、不斷進步。在“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中,全麵依法治國是服務保障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一項戰略舉(ju) 措;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部署中,加強法治建設是一項重點任務;在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中,建成法治國家是一項重要內(nei) 容。這些表明,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必然要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保障作用,以法治建設促進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以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有力保障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

  第三,全麵依法治國是提高黨(dang) 治國理政水平的重要途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法治是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在黨(dang) 治國理政的多種方式中,法治是最基本、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堅持全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切實保障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和人民權利,是我國國家製度和國家治理體(ti) 係的一大顯著優(you) 勢。隻有全麵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ti) 係的係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hui) 共識、形成推進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的強大合力。新征程上,必須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提高黨(dang) 治國理政水平,把製度優(you) 勢更好地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為(wei) 實現黨(dang) 和國家長治久安、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法治保障。

  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指導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在領導推進新時代全麵依法治國的偉(wei) 大實踐中創造性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習(xi) 近平法治思想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yi) 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理論的重大創新發展,是新時代全麵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新征程上,推進法治建設要以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為(wei) 指導,認真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加強謀劃和設計,書(shu) 寫(xie) 法治中國建設新篇章。

  第一,堅持在黨(dang) 的領導下謀劃推進法治建設。黨(dang) 的領導是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最根本的保證。在全麵依法治國各項工作中落實和體(ti) 現黨(dang) 的領導,是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建設的根本政治原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黨(dang) 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之魂,是我們(men) 的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yi) 國家的法治最大的區別。離開了黨(dang) 的領導,全麵依法治國就難以有效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就建不起來。新征程上,要始終堅持黨(dang) 對法治建設的領導,特別是要加強黨(dang) 中央對全麵依法治國的集中統一領導,健全黨(dang) 領導法治建設的體(ti) 製機製,切實做到法治建設方向由黨(dang) 指引,法治建設基本原則由黨(dang) 確定,法治建設決(jue) 策部署由黨(dang) 作出,法治工作推進由黨(dang) 統領。堅持黨(dang) 對法治建設的領導,最重要的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ti) 體(ti) 現,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唯一正確的道路。新征程上,對於(yu) 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這個(ge) 根本問題,我們(men) 必須旗幟鮮明、堅定自信,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zhuan) 政的國體(ti) 和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政體(ti) 不動搖,決(jue) 不能照搬照抄別國模式和做法,決(jue) 不能被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帶偏方向。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是一條康莊大道,必將越走越寬廣。

  第二,緊扣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謀劃推進法治建設。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國家和法等上層建築是經濟基礎的集中反映,並在一定條件下對經濟基礎起反作用。新征程上,黨(dang) 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加強法治建設要把服務和保障這一中心任務作為(wei) 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深刻把握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對法治建設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遵循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洞察社會(hui) 治理邏輯,把準時代脈搏,科學設計製度,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you) 勢,以良法善治引領和推動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要積極回應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法治需求,著眼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feng) 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等深化法治領域改革,進一步強化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法治保障。

  第三,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謀劃推進法治建設。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必須把體(ti) 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麵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必須牢牢把握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這一法治價(jia) 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zhong) 在每一項法律製度、每一個(ge) 執法決(jue) 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yi) 。新征程上,法治建設要緊緊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價(jia) 值追求來展開,切實營造更加公平的社會(hui) 環境,更好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強人權法治保障,加大關(guan) 係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一切合法權益。

  第四,堅持以係統觀念謀劃推進法治建設。全麵依法治國是一個(ge) 係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ti) 謀劃,更加注重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新征程上,堅持以係統觀念謀劃推進法治建設,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進一步健全黨(dang) 依法執政的體(ti) 製機製,全麵提升各級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hui) 一體(ti) 建設,把法治政府建設作為(wei) 法治國家建設的主體(ti) ,把法治社會(hui) 建設作為(wei) 法治國家建設的基礎,以更大力度、更實舉(ju) 措推進;堅持全麵推進科學立法、嚴(yan) 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動法治鏈條各環節相互貫通、相互促進;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與(yu) 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以提高各項工作法治化水平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實踐每向前推進一步,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建設就要跟進一步。新征程上,謀劃和推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要把法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推動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牢牢錨定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任務。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體(ti) 係、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全麵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ge) 總目標紮實推進。要完善以憲法為(wei) 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加強重點領域、新興(xing) 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統籌推進國內(nei) 法治和涉外法治,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統籌立改廢釋纂。紮實推進依法行政,轉變政府職能,優(you) 化政府職責體(ti) 係和組織結構,建設法治政府。嚴(yan) 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體(ti) 製綜合配套改革,全麵準確落實司法責任製,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hui) 主義(yi) 司法製度。加快構建係統完備、規範高效的執法司法製約監督體(ti) 係,加強對立法權、執法權、監察權、司法權的監督。要加快建設法治社會(hui) ,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精神,傳(chuan) 承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法律文化,引導全體(ti) 人民做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深入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發揮領導幹部示範帶頭作用,提升社會(hui) 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二,把法治建設貫穿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過程各方麵。經濟社會(hui) 發展內(nei) 生法治需求,必須把法治建設同經濟社會(hui) 發展貫通起來,使兩(liang) 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要把全麵深化改革與(yu) 加強法治建設統籌好,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著力夯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的法治支撐,不斷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法律製度,大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健全人民當家作主製度體(ti) 係,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融入法治建設,依法加強和創新社會(hui) 治理,加大民生領域執法司法保障力度,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最嚴(yan) 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第三,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幹事創業(ye) 、管人治權。厲行法治的目的,不在於(yu) 捆住人們(men) 的手腳,讓人們(men) 幹不了事、幹不成事,而在於(yu) 規範人們(men) 的行為(wei) ,讓人們(men) 能以正確方式幹好事、幹成事,特別是要保證行使公權力的主體(ti) 依法履職盡責、激勵黨(dang) 員幹部積極幹事創業(ye) 。要加強立法、執法、司法、法律服務、法學研究等領域法治人才隊伍建設,為(wei) 全麵依法治國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撐。著重提高國家工作人員特別是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帶動和促進全社會(hui) 弘揚法治意識、養(yang) 成依法辦事習(xi) 慣。各級黨(dang) 組織要教育引導黨(dang) 員領導幹部帶頭學深悟透習(xi) 近平法治思想,自覺尊崇法治、敬畏法律,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麵前人人平等、職權法定等基本法治觀念,善於(yu) 用法治思維和法治規則想問題、作決(jue) 策、辦事情;帶頭學習(xi) 法律、了解法律,弄明白什麽(me) 事能幹、什麽(me) 事不能幹、權力該怎麽(me) 行使,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帶頭遵紀守法、維護法治,心中高懸法律明鏡,手中緊握法律戒尺,積極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jue) 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帶頭用製度管權管事管人,在法定職權範圍內(nei) 行使權力,堅決(jue) 杜絕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第四,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jue) 重大矛盾。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可能輕輕鬆鬆,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也不可能一帆風順。實踐證明,運用法治方式應對風險挑戰、解決(jue) 矛盾問題,成本更低、效果更好,往往更能實現標本兼治。新征程上,我國發展麵臨(lin) 新的戰略機遇、新的戰略任務、新的戰略階段、新的戰略要求、新的戰略環境,需要應對的風險挑戰、需要解決(jue) 的矛盾和問題比以往更加錯綜複雜,要求我們(men) 更加重視運用法治力量、堅持依法辦事。要強化底線思維,著力健全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隱患的法律製度,切實提升依法應對重大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堅持以總體(ti) 國家安全觀為(wei) 指導,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法治建設,築牢國家安全法治屏障。深入總結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依法防控的成功經驗,完善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治、突發事件應對等危機管控處置的法律製度,不斷提升對各類風險的預警防範化解能力。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綜合運用立法、執法、司法等手段開展涉外鬥爭(zheng) ,堅決(jue) 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題網站

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題網站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25日 07:35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