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既是全麵體(ti) 現工作成績的主要方式,也是領導和上級部門了解掌握情況、用以輔助決(jue) 策的重要依據。隻有掌握一定技巧,才能寫(xie) 出有思想、有特色、有亮點的精品。
選“材”
選“材”,就是精心選用素材。起草總結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大量搜集材料、了解實際情況、掌握支撐論據,在最短的時間內(nei) 收集到豐(feng) 富、準確、具有代表性的第一手素材。
堅持廣收博取。總結的素材來源有很多,有的是從(cong) 各有關(guan) 職能部門收集而來的,有的是從(cong) 工作調研中挖掘得來的,有的是從(cong) 各類文件、會(hui) 議精神、經驗信息當中摘取出來的。無論從(cong) 什麽(me) 渠道獲取素材,都務必求全,以全麵的素材來全麵展示工作情況。
比如,寫(xie) 年度工作總結不能遺漏幾大領域的任何一個(ge) 方麵內(nei) 容,寫(xie)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總結不能忽視關(guan) 鍵環節、重要步驟和亮點工作。
堅持去粗取精。要把海量素材進行合理、精細地歸類整理,從(cong) 中篩選出最具代表性的素材。數據和事例要精選,描述要繁簡得當,有特色的素材可以多采用一些,一般性的素材要簡明扼要,既不能一味追求精練而削足適履,又不能一味追求完整而麵麵俱到。多數情況下,一項工作、一個(ge) 活動肯定會(hui) 有不少成果,如果都作為(wei) 素材,就容易造成“哪一樣都想說,哪一樣也說不透”,隻有從(cong) 中挑出最典型的素材,才能讓人眼前一亮。
加“料”
加“料”,就是加工潤色、提煉升華。一方麵,必須客觀準確把握工作,不能誇大、失真;另一方麵,必須適當潤色、提高質量,防止記成“流水賬”。
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要如實表述工作情況,正確反映客觀事實,所列舉(ju) 的事例和數據必須完全可靠、準確無誤,必要時應當反複核實查對。
比如,撰寫(xie) 述職報告,總結工作成績時,需要用翔實的事例和數據來支撐;指出存在不足時,需要客觀剖析、直奔主題、一針見血。
適度“調味增色”。要通過內(nei) 容上的把控、觀點上的凝練、文字上的推敲,把材料加工得更加符合總結需要,更有“滋味”和“嚼勁”,使其既體(ti) 現上級精神又切合當地工作實際,既源於(yu) 實踐又高於(yu) 實踐,既引經據典又有具體(ti) 實例,最終起到輔助決(jue) 策的重要作用。
做到“目標導向”。要準確把握總結的意義(yi) ,弄明白為(wei) 什麽(me) 要總結、向誰作總結、在什麽(me) 場合作總結,緊緊圍繞這一導向來加工材料,使總結更好地展現情況、回應關(guan) 切。
比如,撰寫(xie) 典型經驗類總結,必須在準確領會(hui) 上級精神、把握基層情況的基礎上,緊緊聚焦問題及經驗來加工材料,既要體(ti) 現政治站位,又要務實接地氣,力爭(zheng) 總結得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
匯“總”
匯“總”就是做到聚沙成塔、形神合一。這樣才能使總結站得住腳,達到總結成績、查找不足、指導和推動下一步工作的目的。
“抓住主線”。就是研究透工作定位,把握準總結的方向。一個(ge) 領域的工作或者一個(ge) 專(zhuan) 項工作,幹得到底怎麽(me) 樣,應當給予什麽(me) 樣的定位,是寫(xie) 好總結的關(guan) 鍵。如果起草者對此沒有準確把握,就很難把總結寫(xie) 出水平。
比如,起草一個(ge) 專(zhuan) 項工作的總結,必須對此項工作進行深入研究,弄清楚哪些是主流主線,有什麽(me) 突出成績和特色做法,哪些是存在的問題,然後再進行總結。
“搭好框架”。通過組合構建,實現結構明晰、邏輯嚴(yan) 密。把加工過的材料以先分後總的思路有機組合起來,把所有的工作成果有條理、有重點地呈現出來。要處理好局部和整體(ti) 的關(guan) 係,將各個(ge) 方麵、各個(ge) 部分緊密聯係在一起,像搭積木一樣地“層層疊塔”。
比如,總結某個(ge) 地區工作情況,要在綜合經濟社會(hui) 各方麵具體(ti) 情況的基礎上,用邏輯語言的“線”把所有工作成果穿起來,體(ti) 現出整體(ti) 性的發展方向和特點,而不是僅(jin) 僅(jin) 把材料簡單地堆砌在一起。
“立體(ti) 豐(feng) 滿”。就是要讓總結有血有肉,做到枝繁葉茂。總結成績時,要把素材歸納提煉出幾個(ge) 方麵,從(cong) 不同角度切入,概括地、評價(jia) 式地講清楚是怎麽(me) 做的、效果如何好、經驗為(wei) 什麽(me) 值得總結;總結問題時,要分類概括出存在什麽(me) 突出問題、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這些問題、經驗教訓是什麽(me) 。這樣有利於(yu) 拓展總結的寬度,也為(wei) 提出下一步措施打好基礎。
善“結”
善“結”,就是提煉結論,做到觀點鮮明、見解獨到。點睛的觀點是一份總結的深度、分量和質量之所在。
比如,黨(dang) 代會(hui) 、兩(liang) 會(hui) 等報告中總結一個(ge) 階段的整體(ti) 性工作時,必須總結到位,說到點子上、說出特色來,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深度,其水平就體(ti) 現在“出思想”“出經驗”上。
重分析。就是透過各類信息找到問題的本質所在。總結工作時概述基本情況是必要的,但好的總結重點應放在“分析”上。離開透徹的分析,再怎樣花力氣也難以總結出亮點、總結出經驗。
比如,每年召開的經濟工作會(hui) 議,無論是總結一年經濟工作,還是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都要用到邊總結邊分析的方法,正所謂“鞭辟入裏細推敲,入木三分見真功”,以詳細深入的分析來把握大局、洞悉形勢,才能亮明觀點、指引方向。
出結論。要從(cong) 各類素材中反複體(ti) 悟,得出新的啟發,更進一步更深一層歸納提煉出獨特的體(ti) 悟和認識,用觀點來帶動材料,讓材料為(wei) 觀點服務。一般來講,“出結論”是總結中最費精力的環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琢磨、反複推敲。
比如,對於(yu) 各類專(zhuan) 題總結,起草時必須注重挖掘和剖析深層次的道理,隻有在全麵總結工作情況的基礎上寫(xie) 出規律性認識、得出深層次結論,才稱得上是有“含金量”的總結。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