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胡春華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強調“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這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對正確處理好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必將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指明前進方向。

  一、深刻認識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的重大意義(yi)

  我們(men) 黨(dang) 高度重視鄉(xiang) 村建設,黨(dang) 的十六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寬裕、鄉(xiang) 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目標和要求,黨(dang) 的十九大提出“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總要求。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強調把鄉(xiang) 村建設擺在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黨(dang) 的二十大進一步提出“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這一以貫之地體(ti) 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對鄉(xiang) 村建設規律的深刻把握,充分反映了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對建設美麗(li) 家園、過上美好生活的願景和期盼。新時代新征程,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具有深遠的曆史意義(yi) 和重大的現實意義(yi) 。

  (一)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nong) 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nong) 村。當前,與(yu) 快速推進的工業(ye) 化、城鎮化相比,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步伐還跟不上,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鄉(xiang) 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集中體(ti) 現。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是關(guan) 係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曆史性任務。新時代新征程,要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為(wei) 新起點,做好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篇大文章,補上“三農(nong) ”短板,夯實“三農(nong) ”基礎,促進農(nong) 業(ye) 全麵升級、農(nong) 村全麵進步、農(nong) 民全麵發展,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這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新的曆史方位,也是“三農(nong) ”工作新的曆史使命。

  (二)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讓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迫切需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牢記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對革命、建設、改革作出的巨大貢獻,把鄉(xiang) 村建設好,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有更多獲得感。這些年,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條件已有很大改善,鄉(xiang) 村麵貌發生煥然一新的變化。農(nong) 村不是凋敝落後的代名詞,完全可以與(yu) 城鎮一樣,建設成為(wei) 現代生活的重要承載地。2021年,我國農(nong) 村戶籍人口7.6億(yi) 人、常住人口4.98億(yi) 人,未來即便是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還將有數億(yi) 人生活在農(nong) 村,他們(men) 與(yu) 城鎮居民一樣,也向往在居住地就能過上現代生活。要順應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堅持不懈地推進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持續提高農(nong) 村生活質量、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努力將農(nong) 村打造成農(nong) 民就地過上現代生活的幸福家園。

  (三)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煥發鄉(xiang) 村文明新氣象的內(nei) 在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農(nong) 村是我國傳(chuan) 統文明的發源地,鄉(xiang) 土文化的根不能斷,農(nong) 村不能成為(wei) 荒蕪的農(nong) 村、留守的農(nong) 村、記憶中的故園。農(nong) 村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是我國農(nong) 耕文明曾長期領先於(yu) 世界的重要基因密碼,也是新時代提振農(nong) 村精氣神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城鎮化和市場經濟的衝(chong) 擊下,一些優(you) 秀傳(chuan) 統鄉(xiang) 土文化逐漸衰落凋零,一些各具特色的傳(chuan) 統村落正在加速消失,農(nong) 村高價(jia) 彩禮、人情攀比、封建迷信、厚葬薄養(yang) 、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xi) 亟待糾正治理。推進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把我國農(nong) 耕文明優(you) 秀遺產(chan) 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讓我國曆史悠久的農(nong) 耕文明在新時代展現其魅力和風采,進一步改善農(nong) 民精神風貌,提高鄉(xiang) 村社會(hui) 文明程度。

  二、準確把握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的基本內(nei) 涵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其目標任務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涉及農(nong) 村生產(chan) 生活生態各個(ge) 方麵,涵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各個(ge) 領域,既包括“物”的現代化,也包括“人”的現代化,還包括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內(nei) 涵十分豐(feng) 富,總體(ti) 上要把握好以下要求。

  (一)農(nong) 村要逐步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現在農(nong) 村生活條件已有很大改善,但離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農(nong) 村道路、供水、能源、通訊等公共基礎設施還不健全,廁所、垃圾汙水處理、村容村貌等人居環境條件還需持續改善,教育、醫療衛生、養(yang) 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需要緊緊圍繞逐步使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一目標,努力實現:農(nong) 村基本生活設施不斷完善。鄉(xiang) 村水電路氣信和物流等生活基礎設施基本配套完備,農(nong) 村住房建設質量穩步提高,生產(chan) 生活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升。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公平可及。全民覆蓋、普惠共享、城鄉(xiang) 一體(ti) 的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逐步健全,城鄉(xiang) 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紮實推進,教育、醫療、養(yang) 老等公共服務資源縣鄉(xiang) 村統籌配置、合理布局,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農(nong) 村環境生態宜居。農(nong) 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衛生廁所進一步普及,生活垃圾和汙水得到有效處理,農(nong) 村生態環境逐步好轉,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深入人心。鄉(xiang) 村風貌各具特色。村莊風貌突出鄉(xiang) 土特征、文化特質、地域特點,既個(ge) 性鮮明、富有特色又功能完備、設施完善,保留鄉(xiang) 風鄉(xiang) 韻、鄉(xiang) 景鄉(xiang) 味,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xiang) 愁。

  (二)農(nong) 村要創造更多農(nong) 民就地就近就業(ye) 機會(hui) 。現在越來越多農(nong) 民選擇離土不離鄉(xiang) ,在縣域內(nei) 就近就地就業(ye) 。2021年農(nong) 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有1.62億(yi) 農(nong) 民工在縣域內(nei) 就業(ye) ,占全國2.93億(yi) 農(nong) 民工總數的55%。需要全麵拓寬鄉(xiang) 村發展空間,增加縣域就業(ye) 容量,帶動更多農(nong) 民實現就地就近就業(ye) 增收,努力實現:鄉(xiang) 村就業(ye) 更加充分。農(nong) 業(ye) 多種功能、鄉(xiang) 村多元價(jia) 值得到有效開發,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更多就近、穩定的就業(ye) 崗位,農(nong) 村勞動力穩定外出務工就業(ye) ,農(nong) 民生產(chan) 經營能力、就業(ye) 技能和質量顯著提高。農(nong) 民增收渠道更加多元。農(nong) 民增收長效機製進一步健全,農(nong) 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縮小。鄉(xiang) 村發展空間更加廣闊。農(nong) 村營商環境顯著改善,政策支持和服務保障不斷強化,各類人才留鄉(xiang) 返鄉(xiang) 入鄉(xiang) 就業(ye) 創業(ye) ,成為(wei) 帶動鄉(xiang) 村發展的主力軍(jun) 。

  (三)農(nong) 村要保持積極向上的文明風尚和安定祥和的社會(hui) 環境。鄉(xiang) 村不僅(jin) 要塑形,更要鑄魂;不僅(jin) 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能僅(jin) 盯著經濟發展和物質生活改善,忽視鄉(xiang) 村治理和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需要在加強“硬件”建設的同時,更加注重在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軟件”上下功夫,努力實現:鄉(xiang) 村治理效能顯著加強。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進一步抓實建強,黨(dang) 組織領導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不斷健全,鄉(xiang) 村善治水平顯著提高。鄉(xiang) 風文明程度明顯提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深入人心,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繁榮發展,農(nong) 村移風易俗取得紮實進展,農(nong) 民精神風貌全麵提振,良好社會(hui) 風尚蔚然成風。農(nong) 村社會(hui) 保持穩定安寧。農(nong) 村各類矛盾糾紛有效化解,平安鄉(xiang) 村建設紮實推進,農(nong) 村社會(hui) 環境始終保持穩定。

  (四)城市和鄉(xiang) 村要各美其美、協調發展。現代化進程中城的比重上升、鄉(xiang) 的比重下降是客觀規律,但城鄉(xiang) 將長期共生並存也是客觀規律。需要強化以工補農(nong) 、以城帶鄉(xiang) ,加快形成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努力實現:農(nong) 民在城鄉(xiang) 之間可進可退、自由流動。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紮實推進,城市基本公共服務逐步向常住人口全覆蓋,進城落戶農(nong) 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ti) 收益分配權得到有效保護。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更加完善。城鄉(xiang) 要素自由流動製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鄉(xiang) 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斷縮小,以縣城為(wei) 重要載體(ti) 的城鎮化紮實推進,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取得顯著進展。

  三、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的重點任務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對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進行了全麵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從(cong) 政治高度和全局高度,抓緊抓好重點任務落實落地,推動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構建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產(chan) 業(ye) 是發展的根基。鄉(xiang) 村“五大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第一位的。隻有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了,才能讓農(nong) 業(ye) 經營有效益、成為(wei) 有奔頭的產(chan) 業(ye) ,才能讓農(nong) 民增收致富、成為(wei) 有吸引力的職業(ye) ,才能讓農(nong) 村留得住人、成為(wei) 安居樂(le) 業(ye) 的美麗(li) 家園。要做大做強種養(yang) 業(ye) 。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大力推進農(nong) 業(ye) 強國建設,全麵落實好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不斷提高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保障水平。要促進農(nong) 村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依托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資源,發展鄉(xiang) 村二三產(chan) 業(ye) ,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向深度和廣度進軍(jun) ,提高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zheng) 力。要樹立帶動農(nong) 民就業(ye) 、促進農(nong) 民增收的發展導向。立足整個(ge) 縣域統籌規劃產(chan) 業(ye) 發展,充分發揮各類產(chan) 業(ye) 園區帶動作用,科學布局生產(chan) 、加工、銷售、消費等環節,把產(chan) 業(ye) 增值環節更多留在農(nong) 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nong) 民。要完善聯農(nong) 帶農(nong) 機製。正確把握工商資本在發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中的作用定位,設置好“紅綠燈”,加強全過程監管,引導工商資本發揮自身優(you) 勢,形成與(yu) 農(nong) 戶產(chan) 業(ye) 鏈上優(you) 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格局,帶動農(nong) 民致富增收。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鞏固脫貧成果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前提,不僅(jin) 要鞏固下來,還要有進一步的發展,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上一層樓。要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強化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製落實,及時發現、及時預警、及時幹預,把風險消除在萌芽狀態,防止出現整鄉(xiang) 鎮返貧,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的偉(wei) 大成就。要更多依靠發展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把增加脫貧群眾(zhong) 收入作為(wei) 根本措施,把促進脫貧縣加快發展作為(wei) 主攻方向,統籌整合各類資源補短板、促發展,確保兜底保障水平穩步提高,確保“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水平持續鞏固提升,不斷縮小收入差距、發展差距。要健全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長效化幫扶機製。健全完善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製度,強化救助資源整合,實施分層分類幫扶救助,築牢兜底保障網,提高農(nong) 村低收入人口抗風險能力。加大對鄉(xiang) 村振興(xing) 重點幫扶縣等欠發達地區支持力度,健全支持政策體(ti) 係,形成相互促進、優(you) 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三)紮實穩妥實施鄉(xiang) 村建設行動。以滿足農(nong) 民群眾(zhong) 美好生活需要為(wei) 引領,重點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要推進農(nong) 村基礎設施現代化建設。繼續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nong) 村,統籌推進城鄉(xiang) 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紮實推進農(nong) 村道路、供水保障、清潔能源、農(nong) 房質量安全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保鮮和冷鏈物流、防汛抗旱、數字鄉(xiang) 村等設施建設,優(you) 先安排既方便生活又促進生產(chan) 的建設項目。要堅持不懈改善農(nong) 村人居環境。因地製宜推進農(nong) 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生活汙水治理,深入推進村莊綠化美化亮化。立足鄉(xiang) 土特征、地域特點和民族特色提升村莊風貌,注重保護傳(chuan) 統村落和特色民居,傳(chuan) 承好曆史記憶,把挖掘原生態村居風貌和引入現代元素結合起來,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防止機械照搬城鎮建設那一套,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要促進農(nong) 村基本公共服務提質增效。加快填平補齊農(nong) 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hui) 保障、養(yang) 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務短板,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適應農(nong) 村人口結構和社會(hui) 形態變化,加大縣鄉(xiang) 村公共服務資源投入和統籌配置力度,推動形成縣鄉(xiang) 村功能銜接互補、分級解決(jue) 不同問題的一體(ti) 化發展格局,促進縣域內(nei) 基本公共服務體(ti) 係持續健康發展。需要強調的是,鄉(xiang) 村建設主要是解決(jue) “有新房沒新村、有新村沒新貌”問題,不是要另起爐灶搞新村建設,更不能違背農(nong) 民意願搞大規模村莊撤並、趕農(nong) 民上樓。

  (四)加強和改進鄉(xiang) 村治理。鄉(xiang) 村治理事關(guan) 黨(dang) 在農(nong) 村的執政根基和農(nong) 村社會(hui) 穩定安寧。必須以保障和改善農(nong) 村民生為(wei) 優(you) 先方向,樹立係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理念,不斷提高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發揮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在鄉(xiang) 村治理中的領導作用。堅定不移地加強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全麵提升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戰鬥力。旗幟鮮明地堅持和加強基層黨(dang) 組織對各類鄉(xiang) 村組織的領導,健全黨(dang) 組織領導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shu) 記和工作隊,把群眾(zhong) 緊密團結在黨(dang) 的周圍。要健全縣鄉(xiang) 村三級治理體(ti) 係功能。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工作導向,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發揮縣級在鄉(xiang) 村治理中領導指揮和統籌協調作用,強化縣級黨(dang) 委抓鄉(xiang) 促村職責。整合鄉(xiang) 鎮審批、服務、執法等各方麵力量,提高為(wei) 農(nong) 服務能力。更好發揮村級組織基礎作用,增強村級組織聯係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能力。要創新鄉(xiang) 村治理方式方法。綜合運用傳(chuan) 統治理資源和現代治理手段,推廣應用積分製、清單製、數字化等治理方式,推行鄉(xiang) 村網格化管理、數字化賦能、精細化服務。

  (五)加強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相對城市滯後,主要在於(yu) 適應農(nong) 民群眾(zhong) 特點的載體(ti) 平台少。要創新農(nong) 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方法。積極探索統籌推進城鄉(xiang) 精神文明融合發展的具體(ti) 方式,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加強農(nong) 民思想教育和引導,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xiang) 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要加強農(nong) 村公共文化陣地建設。結合農(nong) 村受眾(zhong) 和對象,增加更多具有農(nong) 耕農(nong) 趣農(nong) 味、充滿正能量、形式多樣接地氣、深受農(nong) 民歡迎的文化產(chan) 品供給。要深入推動農(nong) 村移風易俗。明確頂層設計和係統謀劃,找準實際推動的具體(ti) 抓手和載體(ti) ,劃清傳(chuan) 統禮俗和陳規陋習(xi) 的界限,旗幟鮮明地反對天價(jia) 彩禮、反對鋪張浪費、反對婚喪(sang) 大操大辦、抵製封建迷信,引導農(nong) 民群眾(zhong) 改變陳規陋習(xi) 、樹立文明新風。

  (六)加快縣域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與(yu) 大中城市相比,在縣域範圍內(nei) 打破城鄉(xiang) 分割格局,率先實現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成本更低、更具現實可行性。要推動形成縣鄉(xiang) 村統籌發展的格局。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加大縣鄉(xiang) 村統籌發展力度,強化產(chan) 業(ye) 、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縣域內(nei) 統籌布局,持續推進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要素配置合理化、城鄉(xiang) 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xiang) 產(chan) 業(ye) 發展融合化。要加快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加強統籌謀劃和頂層設計,推動在縣域內(nei) 基本實現城鄉(xiang) 一體(ti) 的就業(ye) 、教育、醫療、養(yang) 老、住房等政策體(ti) 係,逐步在縣域內(nei) 打破城鄉(xiang) 的界限,淡化市民農(nong) 民概念,推動形成農(nong) 民在工農(nong) 之間自主選擇、自由轉換,在城鄉(xiang) 之間雙向流動、進退有據的生產(chan) 生活形態,把縣域打造成連接工農(nong) 、融合城鄉(xiang) 的重要紐帶。

  (七)健全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建設推進機製。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是一項長期任務、係統工程,必須穩紮穩打、久久為(wei) 功,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件接著一件抓,不可一蹴而就、急於(yu) 求成。要堅持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農(nong) 民而建。堅持數量服從(cong) 質量、進度服從(cong) 實效,求好不求快,真正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讓農(nong) 民群眾(zhong) 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農(nong) 民參與(yu) 的實施機製。充分發揮農(nong) 民主體(ti) 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政府要切實提供好基本公共服務,做好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公共設施建設等,農(nong) 民應該幹的事、能幹的事就交給農(nong) 民去幹,健全農(nong) 民參與(yu) 規劃建設和運行管護的機製。要切實加強和改進工作作風。我國農(nong) 村地域遼闊,各地情況千差萬(wan) 別、社會(hui) 風俗習(xi) 慣不同,再加上農(nong) 村工作直接為(wei) 農(nong) 民服務,隨時接受農(nong) 民檢驗,來不得半點虛假。必須從(cong) 實際出發,求真務實、尊重規律,緊密結合實際謀劃和推進,堅決(jue) 防止和反對各種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堅定維護農(nong) 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以優(you) 良作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意義(yi) 重大、任務艱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進一步學懂弄通做實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深刻領悟“兩(liang) 個(ge) 確立”的決(jue) 定性意義(yi) ,堅定不移維護習(xi) 近平同誌黨(dang) 中央的核心、全黨(dang) 的核心地位,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進一步強化做好新時代新征程“三農(nong) ”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奮力開創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局麵,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作出新的曆史貢獻。

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題網站

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專(zhuan) 題網站

發布時間:2022年11月15日 08:1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