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78歲的路生梅就在佳縣人民醫院的診室中忙碌起來,耐心地問診,認真開處方,安撫哭鬧的患兒(er) ,叮囑家長各種注意事項……盡管已年近八旬,作為(wei) 一名兒(er) 科醫生,路生梅每周的三次義(yi) 診依然雷打不動。“患者需要我,我身體(ti) 還很健康,還能繼續為(wei) 他們(men) 服務。”她說。因為(wei) “被需要”,路生梅在陝北紮下了根,一待就是半個(ge) 多世紀。
路生梅在陝西佳縣人民醫院“路生梅診室”為(wei) 患兒(er) 診斷病情(2022年9月17日攝)。
1968年,北京姑娘路生梅大學畢業(ye) 後隻身來到陝西省榆林市佳縣從(cong) 醫。佳縣位於(yu) 黃土高原和毛烏(wu) 素沙漠交界處,溝壑縱橫、環境惡劣。當地醫療條件十分落後,兩(liang) 排牆皮脫落的舊窯洞就是縣醫院。看到這裏群眾(zhong) 缺醫少藥,路生梅許下承諾——“為(wei) 黨(dang) 工作50年,為(wei) 佳縣人民服務50年”。
路生梅的專(zhuan) 業(ye) 是兒(er) 科學,但是那時的佳縣醫院沒有分科。為(wei) 了不讓患者失望,路生梅在工作之餘(yu) 抓緊一切時間和機會(hui) 學習(xi) 各種醫學知識。白天坐診、出診,夜晚在油燈下看書(shu) 、記筆記成為(wei) 她生活的常態。
“除了內(nei) 外科、兒(er) 科,我還學會(hui) 了婦產(chan) 科、皮膚科技術。不少老鄉(xiang) 習(xi) 慣看中醫,我又自學了針灸。”就這樣,“準專(zhuan) 科醫生”變成了“十八般武藝皆通”的全科醫生。
陝北地區山連山、溝套溝,過去交通不發達,許多群眾(zhong) 就醫不便。為(wei) 了讓群眾(zhong) 能及時看病,路生梅常常需要出診。一個(ge) 大雪紛飛的早晨,路生梅跟著老鄉(xiang) 到離城十幾裏的崔家畔出診。當時她穿的是北京帶來的塑料底棉鞋,在雪地裏走幾步就摔一跤。老鄉(xiang) 看著實在不忍,勸路生梅回去,說他隔天背孩子再來醫院就診。路生梅沒有答應,繼續往前走,在臨(lin) 近村子的下坡路上,她索性就半躺著滑了下去,到了病人家裏時幾乎變成了一個(ge) 泥人。
“當時心裏隻想著有個(ge) 孩子還在等著我,時間就是生命,我必須前行。”路生梅說,經診斷,孩子患的是麻疹肺炎。村子裏竟有5個(ge) 類似症狀的孩子,她一連搶救了三個(ge) 孩子。為(wei) 防止病情蔓延,路生梅在村裏人的幫助下把5個(ge) 病兒(er) 集中在一起治療,不到一周,所有的孩子都痊愈了。
1983年,佳縣人民醫院首設兒(er) 科,路生梅成為(wei) 首任兒(er) 科主任。多年來,不是沒有機會(hui) 去條件更好的大城市,她卻從(cong) 沒想過離開。她紮根黃土高原54年,不僅(jin) 為(wei) 眾(zhong) 多患者解除痛苦,還致力於(yu) 提升當地醫療水平。
1999年,路生梅退休了,她仍然選擇在佳縣為(wei) 患者免費義(yi) 診。“國家已經給了我退休工資,我不缺錢,不能再拿另一份錢。”她說。除了在佳縣人民醫院、佳縣中醫院輪流坐診,路生梅的住址很多人都知道,有的病人白天上班,下班才會(hui) 上門谘詢,路大夫也悉心接待。
“退而不休”的路大夫依然是佳縣兒(er) 科的“定海神針”。“醫生們(men) 遇上什麽(me) 棘手的問題,都會(hui) 找路大夫谘詢。有時候遇到疑難雜症,我們(men) 還會(hui) 把病人帶到路醫生家裏去。一方麵盡快給病人解決(jue) 問題,一方麵我們(men) 也及時學習(xi) ,路醫生從(cong) 不推辭。”佳縣人民醫院現任兒(er) 科主任武豔說,“老話說見賢思齊,有路醫生這樣的榜樣、這樣的老師,我們(men) 就有信心,有力量。”
路生梅說,當選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自己在激動之餘(yu) 還有一絲(si) 忐忑,“我會(hui) 以此次使命為(wei) 一個(ge) 新的起點,不斷提升自己的業(ye) 務能力,更好地為(wei) 患者服務,回報社會(hui) ,回報大家對我的認可。”
(內(nei) 容整理自央視、新華社)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