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方勤:傳承新時代考古人的責任與擔當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987年至1990年,考古學家嚴(yan) 文明主持發掘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一處年代距今約5000年的長江中遊規模最大的聚落被緩緩揭開麵紗。

  1990年初,石家河遺址中的125萬(wan) 平方米的大型城址被確認,成為(wei) 該遺址考古學意義(yi) 上的飛躍,也進一步豐(feng) 富了嚴(yan) 文明所提出的文明進程“重瓣花朵”論。

  也正是那一年,一名20歲的北京大學考古專(zhuan) 業(ye) 學生暗暗下定決(jue) 心,要為(wei) 中國的文物考古事業(ye) 奉獻一生,並在此後的人生中不斷踐行與(yu) 兌(dui) 現這一諾言。

  他是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一位常年活躍在田野的考古工作者,一位武漢戰“疫”期間的國寶“守門人”,一位介紹中國禮樂(le) 文明的文化使者。

方勤在湖北省博物館內(nei) (2022年9月19日攝)。

方勤在湖北省博物館內(nei) (2022年9月19日攝)。

  回憶起當年實習(xi) 的一幕幕,方勤依然記憶深刻:“在譚家嶺進行發掘的時候,嚴(yan) 文明先生帶領趙輝、張弛先生一起確認了125萬(wan) 平方米的城址和大型聚落。我非常有幸參與(yu) 和見證了這一時刻,也堅定了我從(cong) 事文物考古工作的初心。”

  湖北省博物館是我國重要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機構,館藏文物24萬(wan) 餘(yu) 件,曾侯乙編鍾及青銅尊盤、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等文物享譽海內(nei) 外。

  20世紀70年代,“國寶”曾侯乙編鍾的出土發現引發了業(ye) 界對於(yu) “曾國之謎”的探尋。在前輩的研究基礎上,10餘(yu) 年來,方勤組織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等係列考古,接續“挖”出一個(ge) 曾國。去年底,“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國”常設主題展在湖北省博物館新館與(yu) 觀眾(zhong) 見麵,近500件文物串珠成線,娓娓道來未被史書(shu) 所記載的曾國700餘(yu) 年曆史文化。

  在方勤的帶領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博物館在考古發掘研究、展覽展示、傳(chuan) 承弘揚等方麵碩果累累。方勤帶隊遠赴俄羅斯、意大利等地舉(ju) 辦展覽,介紹中國禮樂(le) 文明;持續挖掘荊楚文化內(nei) 涵;10年間,湖北9個(ge) 項目獲得“十大”或“六大”全國考古界最高獎項。

  回望2020年初,武漢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為(wei) 國寶的“守門人”,方勤和75名“戰友”一起,在湖北省博物館封閉值守80餘(yu) 天,24小時輪班,最終保護了全館文物萬(wan) 無一失。

  兩(liang) 年來,全球疫情帶來出行和遊覽方式的改變,讓文博界的有識之士開始深度探索“博物館+”的未來方向。“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文物工作,我們(men) 應深挖館藏文物內(nei) 涵,讓博物館+文創、+旅遊、+教育,把博物館熱融入當代生活。”方勤說。

  多次亮相《國家寶藏》《考古公開課》等科普性節目,方勤頻頻走進公眾(zhong) 視野。“如果把我們(men) 看作是文化推廣的一個(ge) 符號或使者,在向公眾(zhong) 尤其是青少年推廣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時發揮一定作用,這樣的‘網紅’值得去做。”方勤說。

  近年來,方勤先後獲評2020年“最美文物安全守護人”、文化名家暨“四個(ge) 一批”人才、第六屆全國傑出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得知自己當選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他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博物館和考古工作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文化自信’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身處這個(ge) 好時代,我倍加珍惜,理應履職盡責,為(wei) 建設文化強國貢獻力量。”

(內(nei) 容整理自央視、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2年10月04日 16:32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