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風采丨張黎明:創新使工作更快樂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一個(ge) 移動充電槍覆蓋6個(ge) 車位,如果安裝5個(ge) ,就能覆蓋30個(ge) 車位。”在創新工作室,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國家電網天津電力濱海供電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同兩(liang) 名工程技術人員圍坐一起熱烈討論,身旁的一疊紙上畫滿了設計草圖。

  討論間隙,張黎明向記者介紹他最新的創意——“移動共享充電樁”。

  “開展電力誌願服務時,我發現基層對充電樁的需求越來越大,便想到設置固定充電樁,再配上可移動的充電槍,盡可能滿足更多老百姓綠色出行需求。”

  “努力在創新的道路上,取得更多高層次智能化成果。”在創新工作室顯眼位置,懸掛著張黎明寫(xie) 的這句話。這是他30多年如一日矢誌創新、銳意進取的真實寫(xie) 照。

張黎明和同事在調試第四代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2022年9月8日攝)。

張黎明和同事在調試第四代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2022年9月8日攝)。

  張黎明說,從(cong) 他工作第一天起,師傅就反複叮囑,“搶修工作,‘搶’的是時間,‘修’的是技術”。長期實踐中,張黎明練就了電力搶修的“火眼金睛”,可以根據停電範圍、天氣情況和線路狀況等,迅速準確判斷出故障成因、確認故障點,為(wei) 及時恢複送電爭(zheng) 取寶貴時間。

  器物有形,匠心無界。

  高壓刀閘新型防護裝置、可摘取式低壓刀閘……今年8月舉(ju) 辦的世界職業(ye) 技術教育發展大會(hui) 上,張黎明攜這些年的創新成果參展,向世界展示中國工人智慧。“雖然我隻是中專(zhuan) 學曆,但隻要樹立終身學習(xi) 的信念,一樣能取得成績。”張黎明說。

  創新工作室擺放著張黎明帶隊研發的“拳頭產(chan) 品”——第四代配網帶電作業(ye) 機器人。盡管我國已經實現機器代替工人開展高空帶電作業(ye) ,可搶修工人還需要進行高空輔助。瞄準更智慧、更輕便的目標,前幾年,張黎明反複試驗修改,第四代機器人終於(yu) 問世並實現產(chan) 業(ye) 化,推廣到20個(ge) 省份。

  “工作是快樂(le) 的,創新使工作更快樂(le) 。”張黎明時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並勉勵更多年輕人創新。

  目前,張黎明的創新陣地已成為(wei) 培育創新人才的基地,帶領63個(ge) 創新工作室、2000餘(yu) 名“電力創客”“藍領創客”取得了豐(feng) 碩成果。以張黎明名字命名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已發展成為(wei) 由30個(ge) 分隊、400多名隊員組成的常態化社會(hui) 誌願服務組織,被評為(wei) “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

  這幾年,張黎明始終奔波在急難險重一線。2021年初,河北省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反複,張黎明主動請纓,帶領17名隊員成立“抗疫保電突擊隊”,星夜奔赴河北;去年7月,他又前往河南支援抗汛。

  “能夠當選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光榮而神聖。”張黎明說,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離不開創新,要堅持以“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jun) ”為(wei) 奮鬥目標,立足工作崗位,堅定不移走好創新之路。

  “我將繼續紮根一線,為(wei) 不斷推動自主創新盡力,為(wei) 創造美好生活充電。”張黎明說。

(內(nei) 容整理自央視、新華社)

二十大代表風采

二十大代表風采

發布時間:2022年09月26日 16:32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