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2021年12月14日)
文化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文化強則民族強。當代中國,江山壯麗(li) ,人民豪邁,前程遠大。時代為(wei) 我國文藝繁榮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舞台。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廣大文藝工作者義(yi) 不容辭、重任在肩、大有作為(wei) 。
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以強烈的曆史主動精神,積極投身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建設,堅持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服務方向,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zheng) 鳴方針,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聚焦舉(ju) 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xing) 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在培根鑄魂上展現新擔當,在守正創新上實現新作為(wei) ,在明德修身上煥發新風貌,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文化創造,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wei) 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jia) 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這裏,我給大家提幾點希望。
第一,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心係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熱忱描繪新時代新征程的恢宏氣象。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最偉(wei) 大的夢想。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把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在這片廣袤大地上繪就了人類發展史上波瀾壯闊的壯美畫卷,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現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同時也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脈,文藝是時代的號角。古人說:“文者,貫道之器也。”新時代新征程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曆史方位。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民族複興(xing) 的時代主題,把人生追求、藝術生命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願望緊密結合起來,以文弘業(ye) 、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鑄魂,把文藝創造寫(xie) 到民族複興(xing) 的曆史上、寫(xie) 在人民奮鬥的征程中。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頑強奮鬥,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迎來了從(cong) 落後時代、跟上時代再到引領時代的偉(wei) 大跨越,創造了人類曆史上驚天地、泣鬼神的偉(wei) 大史劇。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樹立大曆史觀、大時代觀,眼納千江水、胸起百萬(wan) 兵,把握曆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wei) 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時代是中國人民在新的考驗和挑戰中創造光明未來的時代,也是中國人民拚搏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時代。“登高使人心曠,臨(lin) 流使人意遠。”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緊跟時代步伐,從(cong) 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把藝術創造向著億(yi) 萬(wan) 人民的偉(wei) 大奮鬥敞開,向著豐(feng) 富多彩的社會(hui) 生活敞開,從(cong) 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xie) 中國人民奮鬥之誌、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
第二,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守人民立場,書(shu) 寫(xie) 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詩。源於(yu) 人民、為(wei) 了人民、屬於(yu) 人民,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創作導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wei) 檢驗藝術的最高標準,創作更多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you) 秀作品,讓文藝的百花園永遠為(wei) 人民綻放。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創造者。在人民的壯闊奮鬥中,隨處躍動著創造曆史的火熱篇章,匯聚起來就是一部人民的史詩。人民是文藝之母。文學藝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yang) ,人民中有著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feng) 沛源泉。文藝要對人民創造曆史的偉(wei) 大進程給予最熱情的讚頌,對一切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奮鬥的拚搏者、一切為(wei) 人民犧牲奉獻的英雄們(men) 給予最深情的褒揚。
茅盾說過:“一個(ge) 做小說的人不但須有廣博的生活經驗,亦必須有一個(ge) 訓練過的頭腦能夠分析那複雜的社會(hui) 現象。”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說過:“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體(ti) 驗了的感情的傳(chuan) 達。”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人民是真實的、現實的、樸實的,不能用虛構的形象虛構人民,不能用調侃的態度調侃人民,更不能用醜(chou) 化的筆觸醜(chou) 化人民。廣大文藝工作者隻有深入人民群眾(zhong) 、了解人民的辛勤勞動、感知人民的喜怒哀樂(le) ,才能洞悉生活本質,才能把握時代脈動,才能領悟人民心聲,才能使文藝創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雋永的魅力。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僅(jin) 要讓人民成為(wei) 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傾(qing) 向和情感同人民融為(wei) 一體(ti) ,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時代的脈搏、生命的光彩,為(wei) 時代和人民放歌。
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典文藝形象會(hui) 成為(wei) 一個(ge) 時代文藝的重要標識。一切有追求、有本領的文藝工作者要提高閱讀生活的能力,不斷發掘更多代表時代精神的新現象新人物,以源於(yu) 生活又高於(yu) 生活的藝術創造,以現實主義(yi) 和浪漫主義(yi) 相結合的美學風格,塑造更多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的藝術形象,為(wei) 時代留下令人難忘的藝術經典。
“立文之道,惟字與(yu) 義(yi) 。”文藝隻有向上向善才能成為(wei) 時代的號角。止於(yu) 至善,方能臻於(yu) 至美。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發揚中國文藝追求向上向善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把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生動活潑體(ti) 現在文藝創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東(dong) 西表現出來,倡導健康文化風尚,摒棄畸形審美傾(qing) 向,用思想深刻、清新質樸、剛健有力的優(you) 秀作品滋養(yang) 人民的審美觀價(jia) 值觀,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來。
第三,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守正創新,用跟上時代的精品力作開拓文藝新境界。衡量一個(ge) 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衡量文學家、藝術家的人生價(jia) 值也要看作品。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精益求精、勇於(yu) 創新,努力創作無愧於(yu) 我們(men) 這個(ge) 偉(wei) 大民族、偉(wei) 大時代的優(you) 秀作品。
古往今來,優(you) 秀文藝作品必然是思想內(nei) 容和藝術表達有機統一的結果。正所謂“理辯則氣直,氣直則辭盛,辭盛則文工”。隻有把美的價(jia) 值注入美的藝術之中,作品才有靈魂,思想和藝術才能相得益彰,作品才能傳(chuan) 之久遠。要把提高質量作為(wei) 文藝作品的生命線,內(nei) 容選材要嚴(yan) 、思想開掘要深、藝術創造要精,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內(nei) 涵、藝術價(jia) 值。
創新是文藝的生命。作家柳青說,“一個(ge) 寫(xie) 作者,當他完全擺脫模仿的時候,他才開始成為(wei) 真正的作家”,“每一個(ge) 時代的文學,都有新的寫(xie) 法”。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學習(xi) 前人的禮敬之心,更要有超越前人的競勝之心,增強自我突破的勇氣,抵製照搬跟風、克隆山寨,邁向更加廣闊的創作天地。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當代中國文藝的根基,也是文藝創新的寶藏。中國文化曆來推崇“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要挖掘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jia) 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故步自封、陳陳相因談不上傳(chuan) 承,割斷血脈、憑空虛造不能算創新。要把握傳(chuan) 承和創新的關(guan) 係,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為(wei) 文藝創新的重要源泉。
今天,各種藝術門類互融互通,各種表現形式交叉融合,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藝形式創新,拓寬了文藝空間。我們(men) 必須明白一個(ge) 道理,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wei) 內(nei) 容服務的。科技發展、技術革新可以帶來新的藝術表達和渲染方式,但藝術的豐(feng) 盈始終有賴於(yu) 生活。要正確運用新的技術、新的手段,激發創意靈感、豐(feng) 富文化內(nei) 涵、表達思想情感,使文藝創作呈現更有內(nei) 涵、更有潛力的新境界。
第四,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中國人民曆來具有深厚的天下情懷,當代中國文藝要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人類。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負,承百代之流,會(hui) 當今之變,創作更多彰顯中國審美旨趣、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jia) 值追求的優(you) 秀作品。
各國人民的處境和命運千差萬(wan) 別,但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為(wei) 改變命運的不屈奮鬥是一致的,也是最容易引起共鳴的。馬克思說:“凡是民族作為(wei) 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們(men) 為(wei) 人類社會(hui) 而做的事情。”在艱苦卓絕的奮鬥中,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決(jue) 心和意誌,以前所未有的智慧和力量,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大幅提高了中國文化軟實力。國際社會(hui) 希望解碼中國的發展道路和成功秘訣,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變遷和心靈世界。
以文化人,更能凝結心靈;以藝通心,更易溝通世界。廣大文藝工作者要立足中國大地,講好中國故事,以更為(wei) 深邃的視野、更為(wei) 博大的胸懷、更為(wei) 自信的態度,擇取最能代表中國變革和中國精神的題材,進行藝術表現,塑造更多為(wei) 世界所認知的中華文化形象,努力展示一個(ge) 生動立體(ti) 的中國,為(wei)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譜寫(xie) 新篇章。
文藝的民族特性體(ti) 現了一個(ge) 民族的文化辨識度。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同世界各國文學家、藝術家開展交流。要重視發展民族化的藝術內(nei) 容和形式,繼承發揚民族民間文學藝術傳(chuan) 統,拓展風格流派、形式樣式,在世界文學藝術領域鮮明確立中國氣派、中國風範。
第五,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弘揚正道,在追求德藝雙馨中成就人生價(jia) 值。“誌高則言潔,誌大則辭弘,誌遠則旨永。”文藝承擔著成風化人的職責。廣大文藝工作者要把個(ge) 人的道德修養(yang) 、社會(hui) 形象與(yu) 作品的社會(hui) 效果統一起來,堅守藝術理想,追求德藝雙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質兼美的作品,為(wei) 曆史存正氣、為(wei) 世人弘美德、為(wei) 自身留清名。
立德樹人的人,必先立己;鑄魂培根的人,必先鑄己。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經久不衰的經典,都體(ti) 現了文學家、藝術家襟懷和學識的貫通、道德和才情的交融、人品和藝品的統一。正所謂“為(wei) 世用者,百篇無害;不為(wei) 用者,一章無補”。
文藝創作是艱辛的創造性工作。練就高超藝術水平非朝夕之功,需要專(zhuan) 心致誌、朝乾夕惕、久久為(wei) 功。如果隻想走捷徑、求速成、逐虛名,幻想一夜成名,追逐一夜暴富,最終隻能是過眼雲(yun) 煙。文藝要通俗,但決(jue) 不能庸俗、低俗、媚俗。文藝要生活,但決(jue) 不能成為(wei) 不良風氣的製造者、跟風者、鼓吹者。文藝要創新,但決(jue) 不能搞光怪陸離、荒腔走板的東(dong) 西。文藝要效益,但決(jue) 不能沾染銅臭氣、當市場的奴隸。創作要靠心血,表演要靠實力,形象要靠塑造,效益要靠品質,名聲要靠德藝。低格調的搞笑,無底線的放縱,博眼球的娛樂(le) ,不知止的欲望,對文藝有百害而無一利!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心懷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zhuan) 業(ye) 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
文藝工作者的自身修養(yang) 不隻是個(ge) 人私事,文藝行風的好壞會(hui) 影響整個(ge) 文化領域乃至社會(hui) 生活的生態。文學家、藝術家是有社會(hui) 影響力的,一舉(ju) 一動都會(hui) 對社會(hui) 產(chan) 生影響。大家要珍惜自己的社會(hui) 影響,認真嚴(yan) 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hui) 效果。一個(ge) 文藝工作者如果品行不端,人民不會(hui) 接受,時代也不會(hui) 接受!不自重就得不到尊重!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自覺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自覺抵製拜金主義(yi) 、享樂(le) 主義(yi) 、極端個(ge) 人主義(yi)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要有“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wei) 孺子牛”的精神,歌頌真善美、針砭假惡醜(chou) 。對正能量要敢寫(xie) 敢歌,理直氣壯,正大光明。對醜(chou) 惡事要敢怒敢批,大義(yi) 凜然,威武不屈。要弘揚行風藝德,樹立文藝界良好社會(hui) 形象,營造自尊自愛、互學互鑒、天朗氣清的行業(ye) 風氣。
※這是習(xi) 近平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hui) 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中國作家協會(hui) 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開幕式上講話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