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認識和把握我國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2021年12月8日)
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內(nei) 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麵臨(lin) 許多新的重大問題,需要正確認識和把握。這裏,我重點講幾個(ge) 問題。
第一個(ge) 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國之稱富者,在乎豐(feng) 民。”財富的創造和分配是各國都麵對的重大問題。一些西方國家在社會(hui) 財富不斷增長的同時長期存在貧富懸殊、兩(liang) 極分化。有的拉美國家收入不算高,但分配差距很大。在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下,既要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hui) 財富,又要防止兩(liang) 極分化,切實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過去我們(men) 是低收入水平下的平均主義(yi) ,改革開放後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同時收入差距也逐步拉大,一些財富不當聚集給經濟社會(hui) 健康運行帶來了風險挑戰。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路子應當怎麽(me) 走?我們(men) 正在進行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首先要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正確處理增長和分配關(guan) 係,把“蛋糕”切好分好。這是一個(ge) 長期的曆史過程,我們(men) 要創造條件、完善製度,穩步朝著這個(ge) 目標邁進。
要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ye) 優(you) 先導向。就業(ye) 是民生之本。要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ye) 帶動力,不斷促進就業(ye) 量的擴大和質的提升。要支持中小微企業(ye) 發展,發揮其就業(ye) 主渠道作用。要吸取一些西方國家經濟“脫實向虛”的教訓,不斷壯大實體(ti) 經濟,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ye) 崗位。要加大人力資本投入,提升教育質量,加強職業(ye) 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更好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切實防範規模性失業(ye) 風險。
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關(guan) 係,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製度安排。要堅持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要發揮再分配的調節作用,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提高精準性。要發揮好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導、支持有意願有能力的企業(ye) 和社會(hui) 群體(ti) 積極參與(yu) 公益慈善事業(ye) ,但不能搞道德綁架式“逼捐”。
要完善公共服務政策製度體(ti) 係。促進共同富裕,不能搞“福利主義(yi) ”那一套。當年一些國家搞民粹主義(yi) ,高福利養(yang) 了一批“懶人”和不勞而獲者,結果國家財政不堪重負,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長期不能自拔。福利待遇上去了就下不來了,搞超出能力的“福利主義(yi) ”是不可持續的,必然會(hui) 帶來嚴(yan) 重的經濟和政治問題!我們(men) 要堅持盡力而為(wei) 、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教育、醫療、養(yang) 老、住房等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的領域精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兜住困難群眾(zhong) 基本生活底線,不吊高胃口、不空頭許諾。
第二個(ge) 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wei) 規律。馬克思、恩格斯沒有設想社會(hui) 主義(yi) 條件下可以搞市場經濟,當然也就無法預見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如何對待資本。列寧、斯大林雖然領導了蘇聯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但當時蘇聯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ti) 製,基本上沒有遇到大規模資本問題。搞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是我們(men) 黨(dang) 的一個(ge) 偉(wei) 大創造。既然是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就必然會(hui) 產(chan) 生各種形態的資本。資本主義(yi) 社會(hui) 的資本和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的資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資本都是要追逐利潤的。“合天下之眾(zhong) 者財,理天下之財者法。”我們(men) 要探索如何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資本的積極作用,同時有效控製資本的消極作用。近年來,由於(yu) 認識不足、監管缺位,我國一些領域出現資本無序擴張,肆意操縱,牟取暴利。這就要求規範資本行為(wei) ,趨利避害,既不讓“資本大鱷”恣意妄為(wei) ,又要發揮資本作為(wei) 生產(chan) 要素的功能。這是一個(ge) 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經濟問題。
實際工作中,要抓好以下幾點。要為(wei) 資本設置“紅綠燈”。“紅綠燈”適用於(yu) 道路上行駛的所有交通工具,對待資本也一樣,各類資本都不能橫衝(chong) 直撞。要防止有些資本野蠻生長。要反壟斷、反暴利、反天價(jia) 、反惡意炒作、反不正當競爭(zheng) 。要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資本活動要依法進行。遏製資本無序擴張,不是不要資本,而是要資本有序發展。相關(guan) 法律法規不健全的要抓緊完善,已有法律法規的要嚴(yan) 格執法監管。要支持和引導資本規範健康發展。要堅持和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製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製經濟發展,促進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製經濟人士健康成長。
第三個(ge) 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初級產(chan) 品供給保障。對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大國來說,保障好初級產(chan) 品供給是一個(ge) 重大的戰略性問題。必須加強戰略謀劃,及早作出調整,確保供給安全。
要堅持節約優(you) 先。“取之有製、用之有節則裕,取之無製、用之不節則乏。”要實施全麵節約戰略,推進各領域節約行動。在生產(chan) 領域,要推進資源全麵節約、集約、循環利用,降低單位產(chan) 品能耗物耗,加快製造業(ye) 技術改造,提高投入產(chan) 出效率。在消費領域,要增強全民節約意識,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過度消費,深入開展“光盤”等糧食節約行動,廣泛開展創建綠色機關(guan) 、綠色家庭、綠色社區、綠色出行等行動。
要增強國內(nei) 資源生產(chan) 保障能力。要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提高海洋資源、礦產(chan) 資源開發保護水平。要明確重要能源資源國內(nei) 生產(chan) 自給的戰略底線,發揮國有企業(ye) 支撐托底作用,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采技術開發應用。要加強國家戰略物資儲(chu) 備製度建設,在關(guan) 鍵時刻發揮保底線的調節作用。要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擴大國內(nei) 固體(ti) 廢棄物的使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
要優(you) 化海外資源保障能力。要以互利共贏的方式充分利用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在有效防範對外投資風險的前提下加強同有關(guan) 國家的能源資源合作,擴大海外優(you) 質資源權益。
這裏,我要特別強調農(nong) 產(chan) 品供給安全問題。從(cong) 最新的國土調查結果看,耕地麵積還在減少,一些地方的基本農(nong) 田不種糧食種果樹,或者其他高附加值作物。我反複講,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men) 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要把提高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續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深入實施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提高農(nong) 機裝備水平,保障種糧農(nong) 民合理收益,確保口糧絕對安全、穀物基本自給,提高油料、大豆產(chan) 能和自給率。
第四個(ge) 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有效應對了亞(ya) 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驗。現在,我國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隱患很多,但總體(ti) 可控。要堅持底線思維。古人說:“禍幾始作,當杜其萌;疾證方形,當絕其根。”我們(men) 要發揮好黨(dang) 的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勢,見微知著,抓早抓小,著力避免發生重大風險或危機。
前一階段,我們(men) 有效處置了影子銀行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同時,也要看到,新的風險仍在發生,“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不斷。分析這些現象,有幾個(ge) 重要原因。一是長期累積的結果。“三期疊加”影響還沒有結束,前期風險仍要消化。二是監管能力和製度缺陷。對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問題嚴(yan) 重失察,金融監管能力和水平不適應。對地方債(zhai) 務管理鬆弛,有的地方變相違規舉(ju) 債(zhai) ,債(zhai) 務負擔持續增加。三是借債(zhai) 人野蠻行為(wei) 。一些大企業(ye) 盲目衝(chong) 動,非理性多元化擴張,過度依賴金融杠杆,產(chan) 業(ye) 資本過度進入金融行業(ye) 。一些股東(dong) 和實際控製人違法違規經營管理金融企業(ye) ,存在內(nei) 部人控製、大股東(dong) 操縱,財務造假,大肆挪用資金。四是官商勾結和腐敗行為(wei) 。一些金融機構負責人和政府官員失職瀆職、貪汙腐敗、中飽私囊,慷國家之慨,造成重大損失。五是經濟周期變化。經濟增速下行使原本隱藏的各類風險水落石出,局部風險引發係統風險的概率加大,以企業(ye) 資不抵債(zhai) 為(wei) 特征的風險突出。
下一步,要繼續按照穩定大局、統籌協調、分類施策、精準拆彈的基本方針,抓好風險處置工作。要依法合規,加強金融法治建設,探索建立定期修法製度。要壓實責任,“誰家孩子誰抱”,壓實地方黨(dang) 政同責,負責屬地維穩和化解風險;壓實金融監管、行業(ye) 主管、紀檢監察等部門責任,按照各自職責推動風險化解;壓實企業(ye) 自救主體(ti) 責任,製定可行的風險化解方案。要強化能力建設,提升監管科技水平,補齊監管短板,加強金融監管幹部隊伍建設。要有充足資源,抓緊設立金融穩定保障基金,發揮存款保險製度和行業(ye) 保障基金在風險處置中的作用,研究製定促進金融機構兼並收購和化解不良資產(chan) 的支持政策。地方要主動盤活存量資產(chan) ,化解風險。企業(ye) 股東(dong) 要首先承擔風險損失,直至股本清零。要各方廣泛配合,金融業(ye) 建立一體(ti) 化風險處置機製,充分授權,統籌協調,提高跨市場跨行業(ye) 統籌應對能力。
對一些房地產(chan) 企業(ye) 的風險要格外重視。各地要切實擔起責任、強化監管,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保持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第五個(ge) 問題:正確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是黨(dang) 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jue) 策,是我們(men) 對國際社會(hui) 的莊嚴(yan) 承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近來在實際工作中出現一些問題,有的搞“碳衝(chong) 鋒”,有的搞“一刀切”、運動式“減碳”,甚至出現“拉閘限電”現象,這些都不符合黨(dang) 中央要求。綠色低碳發展是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轉型的複雜工程和長期任務,能源結構、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脫離實際。如果傳(chuan) 統能源逐步退出不是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就會(hui) 對經濟發展和社會(hui) 穩定造成衝(chong) 擊。減汙降碳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先立後破、通盤謀劃。
我在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第九次會(hui) 議上對“雙碳”工作作了全麵部署,強調要堅持全國統籌、節約優(you) 先、雙輪驅動、內(nei) 外暢通、防範風險的原則。黨(dang) 中央已經出台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批準了碳達峰行動方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定不移,但不可能畢其功於(yu) 一役,要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要立足國情,以煤為(wei) 主是我們(men) 的基本國情,實現碳達峰必須立足這個(ge) 實際。在抓好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同時,加快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發展可再生能源,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you) 化組合,增加新能源消納能力。要狠抓綠色低碳技術攻關(guan) ,加快先進技術推廣應用。要科學考核,完善能耗“雙控”製度,創造條件盡早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加快形成減汙降碳的激勵約束機製。各地區各有關(guan) 部門要統籌做好“雙控”、“雙碳”工作,防止簡單層層分解。要確保能源供應,實現多目標平衡,多渠道增加能源供應,大企業(ye) 特別是國有企業(ye) 要帶頭保供穩價(jia) ,決(jue) 不允許再次發生大麵積“拉閘限電”這類重大事件。要深入推動能源革命,促進能源消費、供給、技術、體(ti) 製改革,加強國際合作,加快建設能源強國。
※這是習(xi) 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講話的一部分。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