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黨(dang) 執政興(xing) 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jue) 中國所有問題的關(guan) 鍵。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重要論述,進一步豐(feng) 富和發展了習(xi) 近平經濟思想,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是高質量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新時代新階段的發展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必須是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wei) 突出的位置,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
高質量發展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是關(guan) 係全局的曆史性變化,是做好我國經濟工作的邏輯起點。從(cong) 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看,在經曆長期高速增長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必須通過高質量發展,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複雜、結構更合理階段演化。從(cong) 需求結構變化看,隨著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我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人民群眾(zhong) 消費需求不斷升級,日趨個(ge) 性化、多樣化,必須以高質量發展滿足人們(men) 的多樣化需求。從(cong) 國際經驗啟示看,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球100多個(ge) 中等收入經濟體(ti) 中,隻有十幾個(ge) 成為(wei) 高收入經濟體(ti) ,這些取得成功的國家和地區,就是在經曆高速增長階段後實現了經濟發展從(cong) 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我國要順利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也需要順應並遵循這一經濟規律。
高質量發展是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型增長,必定因能源、資源、環境等約束條件日趨緊張而不可持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曾經在我國發揮了很大作用,大兵團作戰加快了我國經濟發展步伐,但現在再按照過去那種粗放型發展方式來做,不僅(jin) 國內(nei) 條件不支持,國際條件也不支持,是不可持續的,不抓緊轉變,總有一天會(hui) 走進死胡同。”高質量發展不簡單以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率論英雄,而以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wei) 立足點,在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基礎上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必將促進我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hui) 建設,走出一條生產(chan) 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高質量發展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我們(men) 的目標很宏偉(wei) ,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ti) 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隨著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人民群眾(zhong) 的需要呈現更加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麵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hui) 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you) 美的環境、更豐(feng) 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這個(ge) “需要”不是一般需要,而是“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經濟發展帶來的消費需求質的變化。高質量發展聚焦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著力推進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相匹配,為(wei) 產(chan) 品和服務注入更多科技含量、文化含量,將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實現人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
高質量發展是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更為(wei) 雄厚物質基礎的必然要求。縱觀世界曆史,一個(ge) 國家要想實現富強,不僅(jin) 需要經濟總量的增長,更需要經濟質量的提升。有量無質的發展,必然是大而不強。今天,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達到114萬(wan) 億(yi) 元,穩居世界第二;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超過1.2萬(wan) 美元,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躍上了新的大台階。但也要看到,與(yu) 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要求相比,我們(men) 的發展仍有很大差距。必須通過高質量發展,提升我國科學技術、人力資源、生產(chan) 資本等要素水平,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邁向全球價(jia) 值鏈中高端,提升經濟的質量和韌性,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為(wei)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奠定更為(wei) 雄厚的物質基礎。
高質量發展是踐行習(xi) 近平經濟思想、體(ti)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立足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洞察時代變遷、準確把握發展規律,在實踐中形成並不斷豐(feng) 富發展習(xi) 近平經濟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懈探索社會(hui) 主義(yi) 經濟發展道路形成的寶貴思想結晶,是運用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指導新時代經濟發展實踐形成的重大理論成果,是新時代我國經濟工作的科學行動指南。這一重要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人民性、時代性、實踐性、開放性。
推進高質量發展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要實現經濟發展從(cong) “有沒有”轉向“好不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高質量發展,就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ti) 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wei) 第一動力、協調成為(wei) 內(nei) 生特點、綠色成為(wei) 普遍形態、開放成為(wei) 必由之路、共享成為(wei) 根本目的的發展。”
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立場是我們(men) 黨(dang) 的根本政治立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會(hui) 有正確的發展觀、現代化觀。”高質量發展必須瞄準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斷深化,必須聚焦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持續升級,必須圍繞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而謀篇布局,必須致力於(yu) 促進人的全麵發展而統籌發力。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麵建成了小康社會(hui) ,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絕對貧困問題,意氣風發向著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邁進。十年來,我國近1億(yi) 農(nong) 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5萬(wan) 元,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基本醫療保險覆蓋13.6億(yi) 人,基本養(yang) 老保險覆蓋超過10億(yi) 人。實踐證明,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原則和必然要求。
必須努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實現內(nei) 涵型增長。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關(guan) 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mai) 不來、討不來的”“如果核心元器件嚴(yan) 重依賴外國,供應鏈的‘命門’掌握在別人手裏,那就好比在別人的牆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經不起風雨,甚至會(hui) 不堪一擊”。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國家科技創新事業(ye) 提出一係列奠基之舉(ju) 、長遠之策:作出建設科技強國的重大決(jue) 策,確立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wei) 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領下,在全社會(hui) 共同努力下,我國發揮新型舉(ju) 國體(ti) 製優(you) 勢,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針對“卡脖子”問題加大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和自主創新力度,全社會(hui) 研發投入強度從(cong) 2012年的1.91%增長到2021年的2.44%,在世界知識產(chan) 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從(cong) 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二位,天宮、蛟龍、中國天眼、大飛機、北鬥等一大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湧現,我國科技事業(ye) 發生曆史性、整體(ti) 性、格局性重大變化,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不斷開辟經濟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形成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實踐證明,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義(yi) 和根本支撐。
必須著力補短板強弱項促進協調發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從(cong) 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突出問題出發,我們(men) 要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xiang) 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瞻遠矚、科學謀劃,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推出一係列大手筆大方略,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wei) 重點,加快打造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梯隊;以“江河戰略”為(wei) 牽引,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推動形成優(you) 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繪製出一幅聯動東(dong) 中西、協調南北方的中國經濟新版圖。把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作為(wei) 新時代做好“三農(nong) ”工作總抓手,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人才振興(xing) 、文化振興(xing) 、生態振興(xing) 、組織振興(xing) ,持續縮小城鄉(xiang) 發展差距。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liang) 手抓,堅持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用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實踐證明,下好高質量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製勝要訣。
必須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是關(guan) 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圍繞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係列重要論斷,形成了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成為(wei)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識和行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與(yu) 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實踐表明,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必然要求。“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進入了以降碳為(wei) 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guan) 鍵時期,要在綠色低碳發展中讓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更加鮮明。
必須堅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適應我國發展新階段要求、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必然選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狂風暴雨、驚濤駭浪中,增強我們(men) 的生存力、競爭(zheng) 力、發展力、持續力,確保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不被遲滯甚至中斷。”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關(guan) 鍵在於(yu) 暢通經濟循環,尤其要實現供給側(ce) 有效暢通,這就要求我們(men) 必須堅持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一場關(guan) 係全局、關(guan) 係長遠的攻堅戰,必須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管總的要求。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重在暢通國內(nei) 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擴大內(nei) 需為(wei) 戰略基點,堅持需求側(ce) 管理和供給側(ce) 改革並重,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高水平動態平衡。同時,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nei) 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要堅持在更高水平上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使國內(nei) 循環和國際循環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促進同各國互利共贏、共同繁榮發展。
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實現新的更大發展的關(guan) 鍵時期。我們(men) 要增強機遇意識、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於(yu) 開頂風船,善於(yu) 化危為(wei) 機,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論述,為(wei) 我們(men) 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開創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新局麵提供了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指引我們(men) 準確把握曆史大勢,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在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中鑄就新的輝煌、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用全麵、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麵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我們(men) 瞄準關(guan) 鍵核心技術解決(jue) “卡脖子”問題,基礎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努力向著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邁進;我們(men) 實施強鏈補鏈行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不斷增強,為(wei) 製造業(ye) 邁向中高端築基賦能;我們(men) 積極塑造多元化的外貿格局,與(yu) 東(dong) 盟、歐洲、非洲等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更加緊密。麵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衝(chong) 擊,我們(men) 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製體(ti) 係,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ti) 係,打牢公共衛生的“安全補丁”,最大程度守護好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堅定不移抓機遇、應變局,打好化險為(wei) 夷、化危為(wei) 機的戰略主動戰,在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中不斷育新機、開新局。
統籌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發展和安全,如一體(ti) 之兩(liang) 翼、驅動之雙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進入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的內(nei) 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們(men) 將麵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必須做好應對一係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途徑”“資本的特性和行為(wei) 規律”“初級產(chan) 品供給保障”“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碳達峰碳中和”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隻有高水平安全才有條件實現高質量發展,隻有高質量發展才有可能保障高水平安全。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保障。越是麵臨(lin) 複雜情況,越是處於(yu) 關(guan) 鍵時期,越要常懷遠慮、居安思危,樹立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提升鬥爭(zheng) 本領,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防止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發生,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
把握住高質量發展的時與(yu) 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時與(yu) 勢在我們(men) 一邊,這是我們(men) 定力和底氣所在,也是我們(men) 的決(jue) 心和信心所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曆史進程。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觀大勢、定大局、謀大事,把中國經濟發展放到曆史長河、時代大潮和全球視野中來觀察和謀劃,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科技自立自強謀強國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以區域大戰略謀協調發展新優(you) 勢,以布局重大工程謀深根固本新優(you) 勢,以綠水青山謀永續發展新優(you) 勢,以構建新發展格局謀戰略主動新優(you) 勢,為(wei) 實現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men) 要樹立正確的曆史觀、大局觀和角色觀,準確把握發展之機,牢牢掌握發展主動,在把握好高質量發展的時與(yu) 勢中贏得主動、贏得優(you) 勢、贏得未來。
堅持高質量發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曆史發展的大趨勢。《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黨(dang) 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黨(dang) 的十九大作出新時代“兩(liang) 步走”戰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宏偉(wei) 目標,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要不斷掌握新技術,滿足人民新需要,不斷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chan) 力,實現經濟由大到強的跨越,以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各項事業(ye) 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周圍,全麵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切實把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強大治理效能,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不斷為(wei) 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