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年,“趕考”路上的紅色足跡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遼寧錦州,東(dong) 北咽喉,遼沈戰役紀念館坐落於(yu) 此。2022年8月16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考察,回顧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曆史和遼沈戰役勝利進程。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打響,曆經52天浴血奮戰,東(dong) 北全境解放,中國人民革命的軍(jun) 事形勢達到一個(ge) 新的轉折點。

  遼沈戰役期間,翠岩山腳下的東(dong) 北野戰軍(jun) 錦州前線指揮所與(yu) 太行山東(dong) 麓的西柏坡往來電報近百封。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指揮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並由此出發“進京趕考”。2013年7月,總書(shu) 記到西柏坡重走“進京趕考”之路,指出黨(dang) 麵臨(lin) 的“趕考”遠未結束。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到地方考察,都要瞻仰對我們(men) 黨(dang) 具有重大曆史意義(yi) 的革命聖地、紅色舊址、革命曆史紀念場所,主要的基本上都走到了。”紅色足跡追尋紅色記憶,紅色土地厚植紅色底蘊,紅色光芒映照新的趕考之路,初心如磐、步履堅實。

用好紅色資源

  不忘來時路,方能走好趕考路。紅色資源是我們(men) 黨(dang) 艱辛而輝煌奮鬥曆程的見證。

  上海黨(dang) 的一大會(hui) 址、嘉興(xing) 南湖紅船,我們(men) 黨(dang) 夢想起航的地方。黨(dang) 的十九大閉幕僅(jin) 一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專(zhuan) 程趕赴“我們(men) 黨(dang) 的根脈”,回顧建黨(dang) 曆史,重溫入黨(dang) 誓詞。

  放眼我國960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廣袤大地,紅色資源星羅棋布,勾勒出我們(men) 黨(dang) 星火燎原的漫漫征途。

  安徽金寨縣革命博物館、湖南汝城縣“半條被子的溫暖”專(zhuan) 題陳列館、廣西全州縣紅軍(jun) 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dang) 史館、烈士陵園等是黨(dang) 和國家紅色基因庫。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總書(shu) 記駐足凝視,“要用好這樣的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chuan) 。”

  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是全黨(dang) 全社會(hui) 的共同責任。當前,3.6萬(wan) 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100多萬(wan) 件/套國有館藏革命文物摸清家底,全國各地公布完成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37個(ge)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覆蓋全國。

  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wei) 大夢想,“初心和使命是我們(men)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不竭動力”。

賡續紅色血脈

  紅色血脈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政治本色的集中體(ti) 現,是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精神力量源泉。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表示:“每到井岡(gang) 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聖地,都是一種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

  黨(dang) 的每一段革命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從(cong)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到“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hui) 熄滅。

  2019年9月,總書(shu) 記河南考察第一站前往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我每次到革命老區考察調研,都去瞻仰革命曆史紀念場所,就是要告誡全黨(dang) 同誌不能忘記紅色政權是怎麽(me) 來的、新中國是怎麽(me) 來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麽(me) 來的,就是要宣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將始終高舉(ju) 紅色的旗幟,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把先輩們(men) 開創的事業(ye) 不斷推向前進。”

  紅色地標緬懷革命先烈,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坐標。

  井岡(gang) 山,中國革命的搖籃。2016年2月,總書(shu) 記瞻仰井岡(gang) 山革命烈士陵園時強調:“我們(men) 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們(men) 永遠懷念他們(men) 、牢記他們(men) ,傳(chuan) 承好他們(men) 的紅色基因。”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回望黨(dang) 領導的革命隊伍,從(cong) 1921年到1949年,有名可查的烈士就達370多萬(wan) 人。

  趕考還在繼續,答卷正當其時,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

振興(xing) 紅色土地

  紅色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紅色土地成就了革命戰爭(zheng) 年代的人間正道,也鋪就著通往複興(xing) 夢想的康莊大道。

  “老區和老區人民,為(wei) 我們(men) 黨(dang) 領導的中國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永遠不要忘記老區,永遠不要忘記老區人民。

  “我這次來的目的,就是慰問革命老區群眾(zhong) 。”2012年12月,氣溫低至零下十幾攝氏度,總書(shu) 記前往河北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踏著皚皚殘雪走進困難群眾(zhong) 家中看望。

  2015年2月,總書(shu) 記在中國延安幹部學院主持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hui) 。他指出,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老區發展和老區人民生活改善時刻放在心上,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加快老區發展步伐,讓老區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日子,確保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

  “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莊嚴(yan) 承諾”。走好黨(dang) 的趕考路,鋪好老區人民的致富路。2020年底,革命老區中的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與(yu) 全國同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發展紅色旅遊、傳(chuan) 播紅色文化、擦亮紅色底色……山鄉(xiang) 巨變,老區新貌。2021年,20個(ge) 革命老區重點城市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超4萬(wan) 億(yi) 元。

  “把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打下的紅色江山守護好、建設好,努力創造不負革命先輩期望、無愧於(yu) 曆史和人民的新業(ye) 績。”歲月作筆,振興(xing) 發展的時代畫卷正在紅色土地上徐徐鋪展。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在遼寧考察調研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18日 09:35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