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往知來,跟著總書記學曆史丨從一座紀念館看克敵製勝法寶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解放戰爭(zheng) 中有一場戰役,標誌著“中國人民革命的軍(jun) 事形勢達到一個(ge) 新的轉折點”。這就是遼沈戰役。

  8月16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遼沈戰役紀念館,回顧東(dong) 北解放戰爭(zheng) 曆史和遼沈戰役勝利進程。讓我們(men) 跟隨總書(shu) 記的腳步,探尋這場“轉折之戰”的製勝密碼。

  戰略決(jue) 戰 揭幕之戰

  1948年,在東(dong) 北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拉開了關(guan) 乎中國前途命運的戰略決(jue) 戰的序幕。

  對於(yu) 東(dong) 北的戰略作用,毛澤東(dong) 同誌曾在黨(dang) 的七大上作過這樣的表述:“如果我們(men) 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diu) 了,隻要我們(men) 有了東(dong) 北,那麽(me) 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1948年9月12日,遼沈戰役在東(dong) 北門戶錦州打響。遼沈戰役能不能勝利,關(guan) 鍵在錦州,錦州能不能攻克,關(guan) 鍵在塔山。塔山阻擊戰是遼沈戰役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最為(wei) 殘酷的一場陣地防禦戰。

  在這個(ge) 無塔也無山,隻有百餘(yu) 人的小村莊,我軍(jun) 以8個(ge) 師抵擋國民黨(dang) 11個(ge) 師的海陸空立體(ti) 進攻。堅守塔山的解放軍(jun) 官兵,從(cong) 進入陣地的那一刻起,就沒有準備活著下來。

△遼寧錦州,遼沈戰役紀念館。

  已故軍(jun) 旅作家高玉寶當時是一名通信員,戰鬥最激烈時,團長讓他去九連送達“六號陣地沒人了,九連要趕快上”的命令。九連官兵正在吃飯,接到任務後,指導員手拿吃了一半的高粱餅子,對全連官兵說:“同誌們(men) ,大家要吃飽,這是我們(men) 一生中最後一頓飯了。”不到一天,九連同誌也全部犧牲了。此後幾十年中,高玉寶時常惦念:“也不知道九連的弟兄們(men) ,最後一頓飯吃飽了沒有?”

  東(dong) 北野戰軍(jun) 第四縱隊在塔山浴血奮戰六晝夜,粉碎了國民黨(dang) 軍(jun) 增援錦州的圖謀,成為(wei) 戰爭(zheng) 史上的經典戰例。

  遼沈戰役曆時50餘(yu) 天,以解放東(dong) 北全境而告終。遼沈戰役勝利後,解放軍(jun) 的總兵力增加到310萬(wan) 人,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的總兵力下降到290萬(wan) 人。中國人民革命的軍(jun) 事形勢達到一個(ge) 新的轉折點。

  得人心者得天下

  父送子,妻送夫,兄弟爭(zheng) 先上戰場。

  在廣闊的東(dong) 北戰場上,有許多這樣的感人事例。延邊朝鮮族特等烈屬模範李玉今,在參軍(jun) 熱潮中先後送4位親(qin) 人入伍。在她的積極帶動下,大批青年踴躍投身革命。

  在塔山阻擊戰中,為(wei) 幫助部隊構築工事,塔山村周圍群眾(zhong) 紛紛卸下自家門板,有的連炕沿、櫃蓋也都拆了下來。他們(men) 還冒著紛飛的炮火,修築交通壕、搶救運轉傷(shang) 員、送水送飯。群眾(zhong) 說:“部隊需要什麽(me) ,我們(men) 就支援什麽(me) 。”

  △遼沈戰役紀念館中的“塔山英雄樹”。它本是塔山地區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榆樹,當地地勢平坦,戰士們(men) 就是以這棵大樹作為(wei) 掩體(ti) ,擊退了國民黨(dang) 軍(jun) 的一次次進攻。如今,這棵“英雄樹”上布滿了彈孔和燒痕。

  據統計,遼沈戰役中共出動民工183萬(wan) 人,擔架13.7萬(wan) 副,搶修公路2185公裏,籌集運送糧食5.5萬(wan) 噸。軍(jun) 民團結,魚水情深,充分顯示了人民戰爭(zheng) 的偉(wei) 力。

  戰場上,國共雙方也形成鮮明對比。解放軍(jun) 指揮員帶頭衝(chong) 鋒陷陣,士兵們(men) 身前總是傳(chuan) 來“跟我上”的鏗鏘話語;而國民黨(dang) 軍(jun) 的身後,卻是督戰隊的舉(ju) 槍催促“給我上”。

  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有了民心所向、民意所歸、民力所聚,人民軍(jun) 隊就能無往而不勝、無敵於(yu) 天下。

  “不吃老百姓一個(ge) 蘋果”

  錦州地區盛產(chan) 蘋果,遼沈戰役錦州攻堅戰前夕,正是瓜果飄香時。東(dong) 北野戰軍(jun) 要求部隊“保證不吃老百姓一個(ge) 蘋果,無論是掛在樹上的、收獲在家裏的、掉在地上的,都不要吃,這是一條紀律,要堅決(jue) 做到”。解放軍(jun) 戰士們(men) 嚴(yan) 守紀律,無論是路過還是借住在老鄉(xiang) 家,無論如何饑渴難耐,都自覺地不吃不拿一個(ge) 蘋果。

  毛澤東(dong) 同誌後來從(cong) 電報中得知此事,很受感動。新中國成立後,他屢次提及“不吃老百姓一個(ge) 蘋果”的故事,將其作為(wei) 黨(dang) 風建設的典型範例。

  從(cong) “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關(guan) 於(yu) 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係群眾(zhong) 的中央八項規定,一代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嚴(yan) 明的紀律、優(you) 良的作風。

  曆史告訴我們(men) ,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指出,一支軍(jun) 隊的力量,不僅(jin) 要看其人數,不僅(jin) 要看其武器裝備,還要看其紀律性。人民軍(jun) 隊必須用鐵的紀律凝聚鐵的意誌、錘煉鐵的作風、鍛造鐵的隊伍。

△遼沈戰役紀念館,英烈館。

  戰爭(zheng) 的硝煙已經散去,曆史應當為(wei) 人民所銘記。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次次走進紀念館,回望曆史,緬懷英烈。麵向未來,我們(men) 必須從(cong) 曆史中獲得啟迪,從(cong) 曆史經驗中提煉出克敵製勝的法寶。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17日 13:54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