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範微信泄密,一定要警惕這幾種心理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近年來,微信泄密問題多發頻發,需要大家在實際工作中引起警惕,並且注意加以防範。

  心理是行動的先導,從(cong) 保密管理實踐和大量泄密案例分析來看,微信泄密行為(wei) 往往源於(yu) 一些錯誤的心理認知,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捷徑心理

  有的同誌隻求工作效率,不顧保密紀律,在傳(chuan) 達上級精神和領導指示時,覺得使用微信一鍵發送、靜待回複的做法省時省力。這種心理,究其根本是把保密紀律當成了工作開展的“絆腳石”,而非保護國家安全利益和個(ge) 人前途命運的“安全繩”,表麵上便捷了工作,實則方便了敵特竊密。

  典型案例

  2020年,某單位幹部李某通過微信群傳(chuan) 達1份秘密級通知,案件發生後被處行政記過處分。李某在接受調查時坦言,其單位在外人員有十多個(ge) ,手頭上事情一多就想走“捷徑”,忽視了保密紀律,現在想來悔不當初。

【炫耀心理

  有的同誌不以保密為(wei) 責任、卻把知密當“本事”,工作中知曉了外界關(guan) 注的涉密信息,迫不及待地想在微信群“爆料”、在朋友圈發帖,明目張膽地把涉密信息“炫耀”出去。這種心理,本質上是虛榮心作祟。為(wei) 了成為(wei) 朋友眼中的“消息靈通人士”“圈裏人”,不惜把關(guan) 乎國家安全利益的秘密信息當成提升個(ge) 人影響力的資本。

  典型案例

  2017年,某領域改革方案初步確定,某單位幹部強某看到後覺得涉及圈內(nei) 好友的切身利益,就私自拍攝方案草稿,通過微信向好友通風報信,被好友發至其單位微信群,引起瘋狂轉發和熱烈討論,給改革大局造成嚴(yan) 重幹擾。

【自恕心理

  有的同誌在遇到傳(chuan) 達緊急事項或者上級催要材料時,覺得當務之急是想方設法抓緊完成任務,選擇便捷的微信聯係沒什麽(me) 問題,隻要自己的出發點是為(wei) 了工作,即使違反了保密紀律也無傷(shang) 大雅、情有可原。這種心理,本質上是沒有認清一旦發生泄密問題意味著工作歸零的道理,以致本末倒置、是非顛倒。

  典型案例

  2019年,某單位幹部廖某使用微信傳(chuan) 達1份機密級的緊急通知,在接受調查時非但沒有悔意,反而覺得自己很冤枉,稱“時間那麽(me) 緊,不用微信根本傳(chuan) 達不過來”,直到麵對調查人員“為(wei) 什麽(me) 不發動骨幹分頭傳(chuan) 達”“是泄密危害大還是傳(chuan) 達延誤危害大”的質問,才幡然醒悟、後悔不迭。

【從(cong) 眾(zhong) 心理

  有的同誌看到別人使用微信傳(chuan) 發涉密信息,覺得即使違規了,追究起來也是法不責眾(zhong) ,如果在這樣的“小事”上也規規矩矩,會(hui) 被別人看成膽小怕事。最終,自己也成為(wei) “破窗效應”的俘虜,盲目跟風違反保密紀律。這種心理,本質上是在常見的違規現象麵前喪(sang) 失了獨立思考,動搖了本就不夠牢固的保密意識,被裹挾著“集體(ti) 闖紅燈”。

  典型案例

  2021年,某單位幹部遊某值班期間收到1份秘密級通知,想起單位平時用於(yu) 交流的微信群裏常有人發送內(nei) 部信息,便盲目效仿,拍照上傳(chuan) 。案件發生後遊某對調查組說:“以前也學習(xi) 過微信泄密的通報,但總覺得身邊人這樣發了都沒事,就沒把通報當回事。”

【無知心理

  有的同誌“身在密中不知密”,認為(wei) 有些秘密信息沒什麽(me) 敏感性,發到微信上也無妨;有的同誌認為(wei) ,微信本身采用了先進的安全保密技術,隻要點對點傳(chuan) 發信息,就不會(hui) 泄密;還有的同誌認為(wei) ,自己隻是把信息發給同事,不會(hui) 擴散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事實上,互聯網向來是情報搜集的重要來源,開放的互聯網社交平台更是各國情報機構監測的重點,信息一經發布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一傳(chuan) 十、十傳(chuan) 百,傳(chuan) 播範圍完全不可控。

  典型案例

  2021年,某單位工作人員馮(feng) 某看到1份新出台的涉密政策文件後,通過微信拍照發給同事時某,並再三交代“別往外傳(chuan) ”。而時某並未遵守諾言,轉而將文件照片發給其他人,最終傳(chuan) 播鏈不斷延長、全麵失控,馮(feng) 某、時某均被嚴(yan) 肅處理。

【旁觀心理

  有的同誌遵循“事不關(guan) 己、高高掛起”的人生哲學,看到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傳(chuan) 發涉密信息,覺得若要好心提醒會(hui) 被當作多管閑事,向組織報告會(hui) 被當作“背後捅刀子”,隻要自己默默“潛水”“圍觀”,追責就找不到自己頭上,至於(yu) 泄不泄密與(yu) 己無關(guan) 。這種心理,本質上是不願得罪人的“老好人”思想,實際上既沒有履行公民保密義(yi) 務,又助長了亂(luan) 發亂(luan) 傳(chuan) 的不良風氣。

  典型案例

  2020年,某單位幹部呂某在單位微信群中傳(chuan) 發涉密信息後,先後被3個(ge) 微信群轉發,而這3個(ge) 群中近百名同事,竟沒有一人出麵提醒製止,默視涉密信息全麵擴散。最終,3個(ge) 微信群管理員都被追究相應責任。

  欲治頑疾,先除心魔。遏製微信泄密問題多發頻發勢頭,要求我們(men) 每個(ge) 人必須從(cong) 自身做起,心存戒懼,嚴(yan) 守底線,共同維護國家秘密安全。

發布時間:2022年08月03日 07:35 來源:“保密觀”微信公眾號 編輯:許建文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