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黨麵對麵③: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是如何奪取的?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革命是曆史的火車頭,是推動社會(hui) 劇烈變動的根本力量。縱觀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在“順乎天而應乎人”的政權更迭中,在“一個(ge) 階級推翻另一個(ge) 階級”的暴力鬥爭(zheng) 中,革命以不可阻擋之勢,牽引著曆史車輪滾滾向前。近代以後的中國,無數革命者為(wei) 建設一個(ge) 中國人民的新社會(hui) 和新國家而奮起抗爭(zheng) 。偉(wei) 大的革命是波瀾壯闊的,但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辛亥革命“無量金錢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其結局之慘淡之黯然令人扼腕。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下,以扭轉乾坤的氣象和煥然一新的麵貌,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的征程。

  在28年轟轟烈烈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為(wei) 了幹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這件大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人民在千回百轉中尋出路,在千難萬(wan) 險中向前進,在千磨萬(wan) 擊中奪勝利,付出了無法估量的代價(jia) 、經曆了難以想象的磨難、作出了世所罕見的犧牲。這一“世界革命曆史的偉(wei) 大奇觀”,其程度之劇烈、使命之光榮、影響之深遠,在人類社會(hui) 發展史上都是絕無僅(jin) 有的。70多年後的今天,當我們(men) 回望這段蕩氣回腸、感天動地的壯闊史詩,不禁感慨係之、壯懷激烈。

革命洪流立潮頭

  工人罷工、農(nong) 民抗租、學生遊行、婦女聲援……進步力量在集結、在戰鬥,反動勢力在恐慌、在發抖。中國這片壓抑許久近乎窒息的大地震顫不已,深埋於(yu) 人民心中對帝國主義(yi) 、封建主義(yi) 的怒火一下子被點燃,以噴薄之勢迅速蔓延開來,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大革命狂潮,形成了高歌猛進、排山倒海的浩大聲勢。從(cong) 沉默中覺醒起來的人們(men) 看到,前景是那麽(me) 的光明樂(le) 觀,勝利是那麽(me) 的觸手可及。

  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的大革命,是中國近代以來社會(hui) 動員程度最深、波及範圍最廣的一場革命運動。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成立短短幾年後,為(wei) 什麽(me) 就能夠領導推動這樣規模和影響的革命運動?為(wei) 什麽(me) 革命主張就能夠得到絕大多數進步力量的擁護和認同?很重要的一條,就在於(yu) 黨(dang) 提出了反映人民共同呼聲的民主革命綱領,指明了中國革命前進的正確方向。“打倒列強,除軍(jun) 閥”這個(ge) 最大的公約數,成為(wei) 當時凝聚中華兒(er) 女凱歌向前的最強音符。

  “喚起工農(nong) 千百萬(wan) ,同心幹”。毛澤東(dong) 、鄧中夏、彭湃等一批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脫下長衫西服、換上工裝短褂,走進工廠礦山,走向田間地頭,和工人農(nong) 民打成一片,宣傳(chuan) 革命思想、傳(chuan) 播革命主張,啟發蘊藏在群眾(zhong) 之中的革命覺悟,奮起同外國資本家、封建軍(jun) 閥、土豪劣紳作堅決(jue) 鬥爭(zheng) ,在神州大地形成風雷激蕩、風馳電掣的革命狂飆。

  【黨(dang) 史一頁】

  民主革命綱領

  1922年7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製定了黨(dang) 的最低綱領和最高綱領。黨(dang) 的最低綱領是消除內(nei) 亂(luan) ,打倒軍(jun) 閥,建設國內(nei) 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yi) 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wei) 真正民主共和國。黨(dang) 的最高綱領是在最低綱領實現之後,建立勞農(nong) 專(zhuan) 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chan) 製度,漸次達到一個(ge) 共產(chan) 主義(yi) 的社會(hui) 。

  在當時的中國,列強和軍(jun) 閥“樹大根深”,要錢有錢、要槍有槍,可謂權傾(qing) 一時、一手遮天。要扳倒這個(ge) 龐大的存在,必須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才能形成最強大的正義(yi) 力量,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正是基於(yu) 此,我們(men) 黨(dang) 決(jue) 定采取積極的步驟,聯合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dang) 。國共合作後,反帝反封建偉(wei) 大鬥爭(zheng) 達到了高潮,匯聚成了大革命的滾滾洪流。

  在當時大好的革命形勢下,可能沒有多少人能夠預料到危險正在悄悄逼近,洶湧澎湃的洪流前方漩渦在彎處聚攏、暗流在深處湧動。在帝國主義(yi) 列強的鼓動和支持下,國民黨(dang) 反動派、反動軍(jun) 閥露出了猙獰的麵目,大肆捕殺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革命群眾(zhong) ,2萬(wan) 多名黨(dang) 員、近30萬(wan) 名革命群眾(zhong) 慘死於(yu) 敵人血腥的屠刀之下,革命事業(ye) 陷入一片腥風血雨的白色恐怖之中。毛澤東(dong) 同誌後來痛心地說,“被人家一巴掌打在地上,像一籃雞蛋一樣摔在地上,摔爛很多”。由於(yu) 當時黨(dang) 內(nei) 主要領導人犯了右傾(qing) 機會(hui) 主義(yi) 錯誤,黨(dang) 和人民不能組織有效抵抗,致使大革命遭到慘重失敗。

  山以險峻成其巍峨,業(ye) 以磨難成其偉(wei) 大。革命熱情退卻之後,人們(men) 才清醒地看到,原來敵人躲在“隱秘的角落”,早已伸出難以察覺的罪惡黑手,趁我不備猛然給革命以致命一擊,妄圖把革命者斬盡殺絕。血淋淋的事實教育了幼年的共產(chan) 黨(dang) ,無數革命者沒有被嚇倒,從(cong) 地下爬起來,揩幹淨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屍首,化悲痛為(wei) 力量,重新集合到黨(dang) 的旗幟下,繼續投入新的戰鬥。

  【黨(dang) 史一頁】

  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這兩(liang) 次反革命政變是1927年國民黨(dang) 反動派發動的。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瘋狂捕殺工人和共產(chan) 黨(dang) 員,至15日上海工人300多人被殺、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蹤。7月15日,汪精衛等控製的武漢國民黨(dang) 中央召開“分共”會(hui) 議,徹底同共產(chan) 黨(dang) 決(jue) 裂,對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革命群眾(zhong) 進行大逮捕、大屠殺。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星星火種燎原勢

  南昌城頭打響第一槍,秋收起義(yi) 、瓊崖舉(ju) 事、黃麻烽火、廣州激戰、閩西鬥爭(zheng) 、渭華暴動……槍聲密集響起,硝煙四處彌漫,共產(chan) 黨(dang) 人拿起槍杆子進行英勇反擊,以城市為(wei) 中心、城鄉(xiang) 聯動的全國總暴動迅速推向沸點,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的曆史大劇不斷上演。在中國革命尋路的艱難曆程中,“槍杆子裏出政權”是黨(dang) 付出沉重代價(jia) 後的一次偉(wei) 大覺醒,自此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走上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之路。

  “進攻進攻再進攻”,退卻就是“動搖”。當時,在共產(chan) 國際錯誤思想指導下,黨(dang) 內(nei) 部分領導人認為(wei) 隻要大規模發動武裝起義(yi) 奪取大城市,就能像十月革命那樣一舉(ju) 取得革命勝利。在黨(dang) 內(nei) “左”傾(qing) 盲動錯誤的推波助瀾下,許多共產(chan) 黨(dang) 人懷著對敵人野蠻屠殺的憤恨和複仇的渴望,產(chan) 生了一種近乎拚命的強烈衝(chong) 動。事物的發展在錯誤指導思想和非理性情緒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從(cong) 一個(ge) 極端走向另一個(ge) 極端。當時敵我力量過於(yu) 懸殊,光靠一腔熱血是無濟於(yu) 事的,不切實際地盲目蠻幹,最終隻能招致更慘重的失敗。這迫使我們(men) 黨(dang) 更加冷靜地思考:中國武裝革命的正確道路在何方?

  在馬克思恩格斯的論述中,無產(chan) 階級革命的形式是暴力革命,依靠力量是工人階級,實現路徑是在大城市首先爆發,再把革命成果擴散開來,最終推翻資產(chan) 階級統治,實現無產(chan) 階級專(zhuan) 政。這一理論在以往國際共產(chan) 主義(yi) 運動中得到印證。1871年爆發的巴黎公社革命,短暫建立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ge) 無產(chan) 階級政權。1917年數萬(wan) 工人赤衛隊和革命士兵潮水般湧入聖彼得堡冬宮,贏得十月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ge)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從(cong) 理論和實踐上看,無產(chan) 階級革命“城市中心論”,似乎是不容置疑的定律。

  但中國這樣一個(ge)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不可能通過占領中心城市來取得全國勝利。毛澤東(dong) 同誌在認真總結黨(dang) 革命鬥爭(zheng) 經驗後,從(cong) 中國具體(ti) 實際出發,提出必須走一條不同於(yu) 俄國革命的獨特道路。他認為(wei) ,我國城市工人數量相對少,農(nong) 民占人口絕大多數,反動統治者在農(nong) 村的控製力量比較薄弱,可以首先在農(nong) 村建立工農(nong) 武裝割據,積蓄革命力量,在條件成熟時奪取城市,最後贏得全國革命勝利。

  真理是不可戰勝的,但探尋真理的道路卻是坎坷崎嶇的。由於(yu) “農(nong) 村包圍城市”的革命理論,馬克思主義(yi) 經典作家沒有說過,也沒有現成的先例可循。共產(chan) 國際也是持反對意見的。黨(dang) 內(nei) 一些人產(chan) 生了“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問,對革命前途抱有悲觀情緒。麵對這種情況,毛澤東(dong) 同誌以偉(wei) 人的遠見卓識,寫(xie) 下《中國的紅色政權為(wei) 什麽(me) 能夠存在?》《井岡(gang) 山的鬥爭(zheng)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輝著作,深刻洞見“農(nong) 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的正確性,預見中國革命高潮即將到來。他滿懷熱情地描述中國革命的曙光,“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yu) 高山之巔遠看東(dong) 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yu) 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ge) 嬰兒(er) ”。

  在正確革命理論的指引下,以毛澤東(dong) 同誌開辟的井岡(gang) 山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為(wei) 發端,各地革命根據地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紅軍(jun) 力量不斷壯大。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lin) 時中央政府和中央革命軍(jun) 事委員會(hui) 。到中央蘇區1933年3月取得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全國形成10餘(yu) 塊農(nong) 村革命根據地,建立4個(ge) 省級和60多個(ge) 縣級蘇維埃政權,紅軍(jun) 發展到12萬(wan) 多人,黨(dang) 員人數超過13萬(wan) 。

  黨(dang) 的革命事業(ye) 不斷發展,引起了國民黨(dang) 統治集團的極大震驚,緊急調集上百萬(wan) 軍(jun) 隊,以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為(wei) 中心,向革命根據地發起規模空前的進攻,企圖將紅色政權一舉(ju) 殲滅。由於(yu) 當時黨(dang) 的主要領導人犯了“左”傾(qing) 教條主義(yi) 錯誤,反“圍剿”鬥爭(zheng) 遭遇重大失敗。為(wei) 了保存革命力量,黨(dang) 帶領紅軍(jun) 不得不進行戰略轉移,開啟艱苦卓絕的漫漫長征,使中國革命之路在曆經磨難之後展現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黨(dang) 史一頁】

  第五次反“圍剿”

  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調集100萬(wan) 軍(jun) 隊、200多架飛機,采用“三分軍(jun) 事,七分政治”的方針,向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五次“圍剿”。在王明“左”傾(qing) 教條主義(yi) 錯誤的影響下,中央紅軍(jun)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中央紅軍(jun) 主力被迫放棄中央革命根據地,突圍轉移,開始長征。

抗擊日寇顯砥柱

  日本,在古代一直是中國東(dong) 邊的“蕞爾小國”。但就是這樣一個(ge) “明治維新”後發跡的島國,趁中華民族陷入衰落之際,持續發動侵略戰爭(zheng) ,不斷侵食我國國土。甲午戰爭(zheng) 占我台灣、日俄戰爭(zheng) 貽害東(dong) 北、對德宣戰強占青島、策動事變建立偽(wei) 滿、挑起事端染指華北、七七事變全麵侵華……通過這一連串操作,妄圖“以蛇吞象”,占領全中國,進而實現征服亞(ya) 洲、稱霸世界的野心。

  長城內(nei) 外、大江南北,到處燃起抗日的烽火,中華大地掀起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反侵略戰爭(zheng) 。中華兒(er) 女同仇敵愾、眾(zhong) 誌成城,為(wei) 國家生存而戰,為(wei) 民族複興(xing) 而戰,為(wei) 人類正義(yi) 而戰,正麵戰場節節抵抗,敵後戰場步步深入,形成陷敵人於(yu) 汪洋大海的包圍之勢,社會(hui) 動員之廣泛、民族覺醒之深刻、戰鬥意誌之頑強、必勝信念之堅定,都達到空前的高度。抗擊侵略、救亡圖存,成為(wei) 全體(ti) 中國人民的共同意誌和行動。在波瀾壯闊的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最堅定的態度、最堅決(jue) 的意誌、最勇敢的鬥爭(zheng) ,成為(wei) 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

  東(dong) 北告急、華北告急、中華民族告急……在日本鐵蹄加緊踐踏我國國土、民族危機空前深重的關(guan) 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率先高舉(ju) 武裝抗日旗幟。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我們(men) 黨(dang) 就發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日本帝國主義(yi) 強暴占領東(dong) 三省事件宣言》,揭露日本帝國主義(yi) 的險惡用心是“使中國完全變成它的殖民地”。麵對日本侵略不斷加劇、國土日漸淪喪(sang) 的嚴(yan) 峻形勢,我們(men) 黨(dang) 先後發表“八一宣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廣泛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號召全民族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這對挺起中華民族脊梁、喚起中華兒(er) 女鬥誌起到了精神引領作用,與(yu) 國民黨(dang) 當局一度奉行“不抵抗主義(yi) ”形成鮮明對照。

  內(nei) 戰還是救亡、反蔣還是聯蔣、敵對還是合作……大敵當前、國難當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民族大義(yi) 為(wei) 重,捐棄前嫌、團結抗日,主張停止內(nei) 戰、一致對外,倡導、建立和維護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極力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jue) 、促使國民黨(dang) 改變“攘外必先安內(nei) ”的方針,推動國共兩(liang) 黨(dang) 重新合作、改編紅軍(jun) 番號加入國民革命軍(jun) 序列、動員全國民眾(zhong) 共禦外敵……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全麵抗戰的號召下,海內(nei) 外華夏兒(er) 女勠力同心、共赴國難,築起了中華民族打擊日本侵略者的鋼鐵長城。

  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針對消極悲觀的“亡國論”和盲目樂(le) 觀的“速勝論”,毛澤東(dong) 同誌在深入分析時代特征和中日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抗日戰爭(zheng) 是持久戰、最後勝利屬於(yu) 中國人民的科學論斷,認為(wei) 這場戰爭(zheng) 必須經過戰略防禦、戰略相持、戰略反攻3個(ge) 階段,在此過程中人民軍(jun) 隊在敵後戰場可以發揮遊擊戰、運動戰的優(you) 勢。持久戰的戰略方針,指明了中國抗日戰爭(zheng) 的正確方向,堅定了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和決(jue) 心。

  白山黑水顯英豪、平型關(guan) 下破神話、百團大戰壯國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抗日軍(jun) 民始終是堅持抗戰的中堅力量。楊靖宇、趙尚誌、左權、彭雪楓等殉國將領,八路軍(jun) “狼牙山五壯士”、新四軍(jun) “劉老莊連”、東(dong) 北抗聯八位女戰士等英雄群體(ti) ,為(wei) 抗戰勝利流盡最後一滴血。據不完全統計,八路軍(jun) 、新四軍(jun) 、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對敵作戰12.5萬(wan) 餘(yu) 次,戰略相持階段在敵後戰場抗擊著約60%的侵華日軍(jun) 和95%的偽(wei) 軍(jun) ,形成對日軍(jun) 占領城鎮和交通線的反包圍態勢,敵後戰場逐漸成為(wei)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的主戰場,為(wei) 奪取全民族抗戰勝利發揮了決(jue) 定性作用。

解放戰場凱歌旋

  1946年6月,解放戰爭(zheng) 剛剛開始時,國民黨(dang) 總兵力約430萬(wan) 人、正規軍(jun) 約200萬(wan) 人,人民解放軍(jun) 總兵力約127萬(wan) 人、野戰軍(jun) 61萬(wan) 人,雙方力量對比懸殊。1948年9月,解放戰爭(zheng) 戰略決(jue) 戰前,國民黨(dang) 總兵力減少為(wei) 365萬(wan) 人、一線兵力僅(jin) 為(wei) 174萬(wan) 人,人民解放軍(jun) 發展到280萬(wan) 人、野戰軍(jun) 增加到149萬(wan) 人,彼此不相上下。短短兩(liang) 年多,到底發生了什麽(me) ,讓國共力量對比有如此大的改變?這似乎是頃刻間發生的,但一切都有跡可循。

  領導效力大相徑庭。戰爭(zheng) 是政治的最高表現形式,也是對交戰雙方政治領導力的集中檢驗。我們(men) 黨(dang) 經過長期的思想政治建設,全黨(dang) 全軍(jun) 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達到空前團結統一,黨(dang) 中央一聲令下,人民解放軍(jun) 將士令行禁止,毛主席“指到哪兒(er) 打到哪兒(er) ”。反觀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看似陣仗很大、人多勢眾(zhong) ,實則派係林立、各懷鬼胎,打起仗來陽奉陰違、敷衍塞責,關(guan) 鍵時刻各自算計、明哲保身,老蔣“急得上躥下跳也無濟於(yu) 事”。“一塊整鋼”對決(jue) “一盤散沙”,勝敗早已注定。

  民心向背顯而易見。1949年五一勞動節,毛澤東(dong) 同誌和柳亞(ya) 子泛舟頤和園昆明湖上有一段坦誠的對話。柳亞(ya) 子說,沒有想到勝利會(hui) 這麽(me) 快,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麽(me) 妙計。毛澤東(dong) 同誌答道,打仗沒有什麽(me) 妙計,人民的支持是最大的妙計。我們(men) 黨(dang) 打江山、求解放,為(wei) 的是讓人民脫離苦海、過上好日子。一曲民間小調“最後一碗米送去做軍(jun) 糧,最後一尺布送去做軍(jun) 裝,最後一件老棉襖蓋在擔架上,最後一個(ge) 親(qin) 骨肉送去上戰場”,唱出了人民對共產(chan) 黨(dang) 的擁護,人民成為(wei) 堅定支持我們(men) 黨(dang) 的“鐵粉”。而國民黨(dang) 代表的是少數官僚資產(chan) 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利益,站在廣大人民的對立麵,民心盡失、民意盡損,遲早都是要垮台的。

  戰略決(jue) 策高下立判。“運籌帷幄之中,決(jue) 勝千裏之外。”戰略問題,曆來是軍(jun) 事勝負的根本因素,是古今中外兵家研究的重大問題。被稱為(wei) 西方“戰略學聖經”的克勞塞維茨《戰爭(zheng) 論》認為(wei) ,要贏得以少勝多的戰爭(zheng) ,必須集中優(you) 勢兵力在局部形成以多勝少的態勢,從(cong) 而實現各個(ge) 擊破的戰略意圖。解放戰爭(zheng) 中,人民解放軍(jun) 集中優(you) 勢兵力,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1947年,劉鄧大軍(jun) 千裏躍進大別山,一舉(ju) 插進敵人的心髒,整個(ge) 打亂(luan) 了國民黨(dang) 軍(jun) 隊的部署,達到了“一招落子全盤活”的戰略效果,贏得整個(ge) 戰局的主動,堪稱解放戰爭(zheng) 史上的“神來之筆”。

  【黨(dang) 史一頁】

  三大戰役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同國民黨(dang) 軍(jun) 隊進行戰略決(jue) 戰,發動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遼沈戰役從(cong) 1948年9月開始,東(dong) 北野戰軍(jun) 和地方武裝103萬(wan) 人曆時52天解放東(dong) 北全境。淮海戰役從(cong) 1948年11月開始,華東(dong) 野戰軍(jun) 、中原野戰軍(jun) 以及部分地方武裝共60餘(yu) 萬(wan) 人經過66天,解放長江以北的華東(dong) 、中原地區。平津戰役從(cong) 1948年11月開始,東(dong) 北野戰軍(jun) 和華北軍(jun) 區第二、第三兵團以及華北、東(dong) 北軍(jun) 區地方部隊共100萬(wan) 人曆時64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

  曆史大勢總是站在正確的一邊,偉(wei) 大事變轉折點的到來就是那麽(me) 迅捷。由此,蔣介石反革命統治不可逆轉地走向毀滅。我們(men) 黨(dang) 發起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以摧枯拉朽之勢向中南、西北、西南勝利進軍(jun) ,徹底打倒了蔣家王朝,奪取了解放戰爭(zheng) 的偉(wei) 大勝利。

  革命,隻有革命,才能徹底讓中國從(cong) 近代百年屈辱中解脫出來,才能成功開啟中國走向新社會(hui) 的大門。舊製度的罪惡有多麽(me) 滔天,摧毀舊製度的社會(hui) 革命就有多麽(me) 劇烈;舊中國的苦難有多麽(me) 深重,推翻舊中國的政治力量就有多麽(me) 偉(wei) 大。曆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以改天換地的卓越功勳,無愧於(yu) 曆史和人民的選擇。

  【深度閱讀】

  1.《關(guan) 於(yu) 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2.《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簡史》,人民出版社、中共黨(dang) 史出版社2021年版。

百年大黨(dang) 麵對麵

百年大黨(dang) 麵對麵

發布時間:2022年05月25日 07:5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