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甘肅省張掖市山丹培黎學校考察,了解當地職業(ye) 教育發展情況。他在聽取學校情況介紹、參觀路易·艾黎故居後,觀看了師生們(men) 正在進行的機械加工、智能家居設計等職業(ye) 技能實訓,向師生們(men) 詳細了解了專(zhuan) 業(ye) 教學、升學、就業(ye) 等方麵的情況,並勉勵同學們(men) :“職業(ye) 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wei) !”
采訪對象:王瑩,女,1984年9月生,甘肅山丹人,甘肅省山丹培黎學校行政辦公室副主任。陳海瑜,女,1982年10月生,甘肅山丹人,培黎職業(ye) 學院對外交流合作處幹部。朱加彪,男,1981年3月生,甘肅山丹人,培黎職業(ye) 學院招生就業(ye) 處幹部。曾學成,男,2002年9月生,甘肅山丹人,山丹培黎學校機電專(zhuan) 業(ye) 2017級學生,現就讀於(yu) 蘭(lan) 州現代職業(ye) 學院。錢莉,女,2002年8月生,甘肅山丹人,山丹培黎學校機電專(zhuan) 業(ye) 2017級學生,現就讀於(yu) 慶陽職業(ye) 技術學院。彭東(dong) 軍(jun) ,男,1966年5月生,甘肅山丹人,山丹培黎學校校長、培黎職業(ye) 學院院長。
采訪組:石新明 馬國鋒 李瑋 徐斌 秦濤
采訪日期:2020年9月18日
采訪地點:山丹培黎學校會(hui) 議室
采訪組:王瑩老師,您好!2019年8月20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山丹培黎學校考察,參觀了學校創辦人路易·艾黎的故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路易·艾黎與(yu) 培黎學校的故事。
王瑩:故事要從(cong) 1925年說起。那一年,28歲的新西蘭(lan) 青年路易·艾黎通過報紙了解到中國。帶著“想去看看中國的革命到底是怎麽(me) 回事”的想法,他遠渡重洋,於(yu) 1927年4月21日來到上海,從(cong) 此開始了長達60年的中國之旅。
1934年,艾黎參加上海第一個(ge) 國際馬克思主義(yi) 學習(xi) 小組,並與(yu)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建立了聯係。抗戰全麵爆發後,為(wei) 了幫助中國,艾黎和國際友人埃德加·斯諾夫婦發起倡議,並在宋慶齡等人的支持下發起“中國工業(ye) 合作協會(hui) ”(簡稱“中國工合”)。很快,“中國工合”成為(wei) 當時失業(ye) 工人和難民生產(chan) 自救、支援抗戰的一支獨特的經濟力量。
1940年9月,艾黎到陝西寶雞一帶考察。在秦嶺腳下的小鎮雙石鋪創辦了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探索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半工半讀、手腦並用的新型教育,為(wei) 中國培養(yang) 技術人才。學校取名“培黎”,既是為(wei) 了紀念職業(ye) 教育先驅約瑟夫·貝利,又寓意著為(wei) 中國的黎明培育新人。
當時學校的辦學條件非常艱苦,師生們(men) 生活學習(xi) 都是在窯洞裏,所以沒能留住“中國工合”總部派來的多位校長。1941年,英國人喬(qiao) 治·何克接任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第九任校長。
采訪組:2015年10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出訪英國時,英國女王伊麗(li) 莎白二世在白金漢宮舉(ju) 行歡迎晚宴。習(xi) 主席在祝酒詞中提到了二戰期間中英兩(liang) 國人民相互支持、休戚與(yu) 共的兩(liang) 個(ge) 動人故事,其中一個(ge) 就是喬(qiao) 治·何克積極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的故事。您能給我們(men) 講講何克校長的故事嗎?
王瑩:喬(qiao) 治·何克是路易·艾黎最親(qin) 密的戰友,1915年出生於(yu) 英國哈本登,1937年畢業(ye) 於(yu) 牛津大學,同年來到中國。何克以美國新聞通訊社臨(lin) 時記者的身份,深入延安和晉察冀邊區采訪,撰寫(xie) 了《我看到了一個(ge) 新的中國》一書(shu) 。他以激揚的文字,真實報道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根據地人民與(yu) 侵略者英勇鬥爭(zheng) 的情形。何克所到之處,看到人們(men) 生活異常艱苦,卻全身心投入抗戰,這種精神使他肅然起敬。
1941年,何克受“中國工合”總部派遣,到雙石鋪培黎工藝學校擔任校長。他學習(xi) 延安的革命精神和八路軍(jun) 的思想作風來管理學校、教育學生,使學校迅速發展起來。1943年,日軍(jun) 侵占河南,戰爭(zheng) 的硝煙向西彌漫。學校凡事受地方當局阻撓和破壞,加之經濟來源枯竭,難以維持,瀕臨(lin) 夭折,另選校址迫在眉睫。同年8月,艾黎和英國著名科學家約瑟夫·李約瑟博士前往玉門油礦考察,途中落宿山丹。艾黎發現山丹資源豐(feng) 富、民風淳樸,在與(yu) 何克商量後,決(jue) 定選擇山丹作為(wei) 培黎學校的新校址。1944年12月至1945年3月,何克帶著60名學生,一路艱難跋涉,來到了山丹。在山丹,何克忘我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臨(lin) 終前,他寫(xie) 下這樣一行文字——“把我的一切送給培黎學校”。
2015年10月20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出訪英國時,在白金漢宮出席英國女王伊麗(li) 莎白二世舉(ju) 行的歡迎晚宴。習(xi) 主席在祝酒詞中說:“英國記者喬(qiao) 治·何克積極投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他寫(xie) 的《我看到了一個(ge) 新的中國》真實地記錄了在延安和抗日根據地的所見所聞。他不僅(jin) 撰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還曾擔任陝西雙石鋪培黎學校校長,為(wei) 帶領學生向安全地區轉移付出了年輕的生命。”“中英兩(liang) 國人民在戰火中結下的情誼永不褪色,成為(wei) 兩(liang) 國關(guan) 係的寶貴財富。”
采訪組:聽說何克校長在生命垂危之際還在翻看《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和《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王瑩:何克的枕邊一直放著《紅星照耀中國》和《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在生命垂危之際,他曾多次陷入昏迷,但隻要清醒時,他就要求艾黎為(wei) 他讀書(shu) ,艾黎就選取書(shu) 中何克作了標記的段落念給他聽。聽著聽著,何克笑了,他說:“我就是從(cong) 這裏思考很多問題的。”
“無產(chan) 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wei) 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chan) 階級,現今社會(hui) 的最下層,如果不炸毀構成官方社會(hui) 的整個(ge) 上層,就不能抬起頭來,挺起胸來。”聽到《共產(chan) 黨(dang) 宣言》中的這句話,何克深情地說:“講得多在理啊!我們(men) 的學校無疑是對這場運動的支持!”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何克仿佛要將真理的閃光盡收眼底。
1945年7月22日,在抗戰勝利的曙光即將到來之際,何克停止了心跳,年僅(jin) 30歲。艾黎將他安葬在山丹南湖附近,親(qin) 手為(wei) 他立下墓碑。
采訪組:陳海瑜老師,您好!習(xi) 總書(shu) 記考察期間,參觀了路易·艾黎故居。作為(wei) 現場的講解員,請您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
陳海瑜:習(xi) 總書(shu) 記到達路易·艾黎故居後,先是參觀了解了鄧小平等老一輩國家領導人與(yu) 艾黎的偉(wei) 大友誼及對他的評價(jia) 。在展櫃中,總書(shu) 記看到了學校珍藏的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給學校發來的賀信、賀電和賀卡。其中有習(xi) 仲勳同誌同意擔任山丹培黎學校名譽校長的複信、艾黎故居落成時的賀電,還有總書(shu) 記擔任福建省省長期間發給學校的賀卡和致學校60周年校慶的賀信。當總書(shu) 記看到自己在2000年新年之際給學校發來的賀卡時,他麵露微笑,仔細端詳。
在艾黎視察“中國工合”的照片前,總書(shu) 記駐足問道:“‘黃魚車’是什麽(me) ?”我回答道:“‘黃魚車’是舊社會(hui) 沒有正規營運手續而從(cong) 事營運的機動車,車上往往載的都是難民,非常擁擠。遇到關(guan) 卡,大家要先下車,步行一段再上車。有時一段路要這樣折騰很多次,才能到達目的地。”
在講到彭德懷同誌親(qin) 筆出具的要求當地駐軍(jun) 和過境部隊對學校予以保護的證明信時,總書(shu) 記說:“這封信就是告訴大家,這所學校是為(wei) 黨(dang) 和人民作出過貢獻的,應當保護起來。”在北麵展廳(客廳、臥室、餐廳)的臥室,總書(shu) 記說:“這是咱們(men) 大西北的炕。”
采訪組:朱加彪老師,您好!習(xi) 總書(shu) 記在學校的實訓教學樓觀看了師生們(men) 正在進行的機械加工、智能家居設計等職業(ye) 技能實訓,並向師生們(men) 詳細了解了專(zhuan) 業(ye) 教學、升學、就業(ye) 等方麵的情況。請您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朱加彪:見到總書(shu) 記的那一刻,我感覺就像看到一位親(qin) 切、慈祥的長者、父輩。總書(shu) 記與(yu) 在場的所有師生一一握手,並通過所穿工服判斷大家的身份,說“你是老師”,“你是學生”……
我向總書(shu) 記介紹了學校機械加工實訓室的建設情況和學生們(men) 的實訓情況。總書(shu) 記說:“培黎學校所處西北地區,發展相對滯後,希望老師們(men) 能夠克服困難,努力工作,為(wei) 西北的經濟社會(hui) 發展培養(yang) 更多的技能型人才。”
總書(shu) 記問道:“你是哪個(ge) 專(zhuan) 業(ye) 的老師?當老師多長時間了?”
我回答說:“我是機械專(zhuan) 業(ye) 的老師,是2007年從(cong) 企業(ye) 考入學校當老師的,現在已經12年了。”
總書(shu) 記又問:“學生畢業(ye) 後能夠直接上崗嗎?”
我說:“我們(men) 的學生經過三年的學習(xi) ,可以適應企業(ye) 崗位能力的需要。”
總書(shu) 記對培黎學校的考察指導,使我更加堅定了從(cong) 事職業(ye) 教育的決(jue) 心。我將努力提高自身專(zhuan) 業(ye) 技能,更新專(zhuan) 業(ye) 知識,緊跟時代發展,做一名合格的新時代職業(ye) 學校教師。
采訪組:曾學成、錢莉同學,你們(men) 好!聽說在實訓樓,習(xi) 總書(shu) 記和你們(men) 進行了麵對麵交流,請與(yu) 我們(men) 分享一下當時的情景。
曾學成:當時總書(shu) 記問我是幾年級的學生、學的專(zhuan) 業(ye) 都有哪些科目,還問我畢業(ye) 後的打算。我回答說,我是二年級學生,我們(men) 專(zhuan) 業(ye) 有電工、焊工、車工;有機會(hui) 我會(hui) 繼續上高職院校深造,沒有機會(hui) 我會(hui) 選擇就業(ye) ,進一步提高專(zhuan) 業(ye) 技能,成為(wei) 像董禮濤那樣的大國工匠,為(wei) 國家作一份貢獻。我當時非常激動,但總書(shu) 記就像長輩一樣和藹可親(qin) ,消除了我的緊張感。
錢莉:我覺得總書(shu) 記和藹、親(qin) 切、慈祥。總書(shu) 記問我:“喜歡不喜歡這個(ge) 學校?”我回答:“我很喜歡我們(men) 的學校!”總書(shu) 記還說,你們(men) 學校大有前途。我對總書(shu) 記說的“職業(ye) 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wei) ”這句話印象非常深刻,也對自己的前途抱有很大期望。我要好好學習(xi) ,以後做一個(ge) 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
我是機電專(zhuan) 業(ye) 2017級的學生,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就業(ye) 範圍很廣,很好就業(ye) 。未來如果有機會(hui) 的話,我想繼續深造,當一名技師。有些人或多或少對中等職業(ye) 教育存有一些偏見,但我不那樣認為(wei) 。我覺得,在職業(ye) 學校不僅(jin) 可以學習(xi) 文化知識,還可以學習(xi) 專(zhuan) 業(ye) 技能,能很好地發揮自己的長處。
采訪組:彭東(dong) 軍(jun) 校長,您好!習(xi) 總書(shu) 記多年來一直牽掛著學校的發展,聽說學校的多媒體(ti) 教室就是在總書(shu) 記的關(guan) 心下建立起來的。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彭東(dong) 軍(jun) :習(xi) 總書(shu) 記從(cong) 實訓樓出來後,來到學校的多媒體(ti) 教室。當聽到我介紹說“這就是在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懷下建起的多媒體(ti) 教室”時,總書(shu) 記微笑著回應道:“這是千裏送鵝毛,但對西部地區的職業(ye) 教育而言,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
一直以來,習(xi) 近平同誌與(yu) 山丹培黎學校情意相連,不斷為(wei) 學校送來祝福和關(guan) 懷。1999年12月,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建工作時,就曾倡議愛心人士為(wei) 學校捐款35萬(wan) 元。2000年元旦,習(xi) 近平同誌給學校寄來賀卡,向全校師生致以新年的祝願。2002年,學校舉(ju) 行紀念路易·艾黎誕辰105周年暨慶祝建校60周年活動,習(xi) 近平同誌發來賀信,勉勵師生“在新世紀不斷取得新成就、實現新發展”。
采訪組:習(xi) 總書(shu) 記在參觀校史展覽時,詳細了解了20世紀40年代培黎學校的曆史沿革及辦學成果。請您為(wei) 我們(men) 介紹一下相關(guan) 情況。
彭東(dong) 軍(jun) :總書(shu) 記參觀校史展覽時問道:“當時學校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什麽(me) ?”我回答說:“大部分資金都來源於(yu) 國際援助。”
學校創辦之初,按照農(nong) 、工、牧三位一體(ti) 的原則,興(xing) 建了農(nong) 場、牧場、紡織、陶瓷等二十多個(ge) 與(yu) 山丹經濟緊密聯係又服務於(yu) 教育實習(xi) 的小型工廠。那個(ge) 年代物資匱乏,學校缺少許多東(dong) 西,所以學校缺什麽(me) 就辦什麽(me) 專(zhuan) 業(ye) ,這樣生產(chan) 出來的產(chan) 品不僅(jin) 可以滿足學校的需要,剩餘(yu) 產(chan) 品還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賣,用來補貼學校。
當時,艾黎帶著師生們(men) 墾荒地、開礦山,給山丹乃至河西帶來了許多“第一”:第一所西醫醫院(何克去世後,艾黎決(jue) 心在山丹建一所西醫醫院,名叫“沙漠醫院”)、第一輛汽車、第一台拖拉機、第一盞電燈,還有河西最大的汽車運輸隊、最早的機械化農(nong) 場和半自動化煤窯。在艾黎精神的感召下,來自英、美、德、新西蘭(lan) 、澳等國的24名外籍教師、專(zhuan) 家、技師來校支援,一時間學校聲名遠播,成為(wei) 河西走廊上一顆耀眼的明珠。
采訪組:請您介紹一下山丹培黎學校在新中國成立後的辦學情況。
彭東(dong) 軍(jun) :1949年解放大西北時,學校組織20輛汽車運送解放軍(jun) 部隊,為(wei) 解放玉門油田及山丹軍(jun) 馬場作出了積極貢獻,受到第一野戰軍(jun) 司令員彭德懷的高度讚賞。彭德懷同誌還親(qin) 筆出具證明信,要求當地駐軍(jun) 和過境部隊對學校予以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山丹培黎學校培養(yang) 的學生奔赴祖國建設第一線,成為(wei) 各條戰線上的技術骨幹。新中國第一批石油技術人才,不少是從(cong) 培黎學校走出去的。原石油部部長康世恩曾感慨地說:“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哪裏有石油哪裏就有培黎人。”
1953年,應周恩來總理邀請,艾黎定居北京,學校遷至蘭(lan) 州,更名為(wei) “蘭(lan) 州石油技工學校”。但艾黎情係山丹,一直視山丹為(wei) 第二故鄉(xiang) ,一直記掛著山丹那個(ge) 曾經熠熠生輝的培黎學校。艾黎曾說:“在山丹與(yu) 青少年一起學習(xi) 勞動的歲月,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生活最豐(feng) 富多彩的年代。”艾黎定居北京後,曾六次重訪山丹,重溫山丹帶給他的歡樂(le) 和慰藉。
1984年12月,艾黎鄭重地向前來北京為(wei) 他祝壽的甘肅省黨(dang) 政領導提出“在山丹重建學校”的想法。1985年,山丹培黎農(nong) 林牧學校恢複重建。1987年4月21日,是艾黎來華工作60周年紀念日。這一天,重建後的甘肅省山丹培黎農(nong) 林牧學校正式開學,艾黎晚年的心願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終於(yu) 變成了現實。90歲高齡的艾黎很想參加開學典禮,但他的身體(ti) 狀況已不允許。當天,他在北京的寓所裏興(xing) 奮不已,還為(wei) 開學慶典發來熱情洋溢的賀電。賀電說:“為(wei) 了今天,我將我全部的愛和祝賀送給你們(men) 每個(ge) 人,每一個(ge) 工作人員和每個(ge) 新學生。”1994年,學校更名為(wei) “甘肅省山丹培黎學校”。
采訪組:聽說習(xi) 總書(shu) 記在參觀校史展覽時,曾在老一輩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dong) 、周恩來、鄧小平、習(xi) 仲勳與(yu) 路易·艾黎親(qin) 切交談的照片前駐足良久。請簡要介紹一下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與(yu) 艾黎結下的偉(wei) 大友誼。
彭東(dong) 軍(jun) :艾黎在中國長達60年的奮鬥經曆堪稱傳(chuan) 奇。他在中國人民最苦難的時刻來到中國,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中國人民。他的故事映照出半個(ge) 多世紀以來的中國革命圖景,濃縮了所有對華友好人士的卓越與(yu) 偉(wei) 大。
路易·艾黎發起“中國工合”,生產(chan) 了大量軍(jun) 需民用產(chan) 品,在中國抗日救亡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曾受到毛澤東(dong) 、周恩來等人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並先後兩(liang) 次受到毛澤東(dong) 主席的接見。
1977年12月2日,在路易·艾黎80壽辰宴會(hui) 上,鄧小平同誌代表中國政府給予艾黎高度評價(jia) :“為(wei) 中國革命事業(ye) 盡力的國際朋友有千千萬(wan) 萬(wan) ,像艾黎同誌那樣50年如一日,在我們(men) 艱難困苦的時期,在我們(men) 創業(ye) 的時期,在我們(men) 勝利以後,始終如一地為(wei) 中國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這是不容易的,所以他受到中國人民理所當然的尊敬。”艾黎去世後,鄧小平同誌親(qin) 筆題詞:“偉(wei) 大的國際主義(yi) 戰士永垂不朽!”
2014年11月21日,習(xi) 近平主席訪問新西蘭(lan) 。在出席新西蘭(lan) 各界舉(ju) 行的招待會(hui) 上,他說:“新西蘭(lan) 友人路易·艾黎先生1927年遠赴中國,將畢生獻給了中國民族獨立和國家建設事業(ye) 。”
2017年4月20日,在路易·艾黎120周年誕辰前夕,習(xi) 近平主席給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hui) 、北京培黎職業(ye) 學院回信。習(xi) 主席在信中寫(xie) 道:“艾黎與(yu) 中國人民風雨同舟,在華工作生活60年,為(wei) 中國人民和新西蘭(lan) 人民架起了友誼之橋。他和宋慶齡、斯諾等發起成立的工合國際,為(wei) 支援中國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你們(men) 發揚傳(chuan) 承艾老‘努力幹,一起幹’的工合精神,積極開展國際文化交流,譜寫(xie) 國際友誼新篇章,為(wei)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作出新的貢獻。”
采訪組:20世紀80年代,培黎學校恢複重建,習(xi) 仲勳同誌應邀擔任學校名譽校長。請與(yu) 我們(men) 分享一下這背後的故事。
彭東(dong) 軍(jun) :參觀校史展覽時,習(xi) 總書(shu) 記在展板前凝視著習(xi) 仲勳同誌的照片佇(zhu) 立良久,他問道:“我的父親(qin) 是什麽(me) 時候擔任學校名譽校長的?”我回答說:“習(xi) 老是1988年4月擔任名譽校長的。”
20世紀80年代,習(xi) 仲勳同誌經常與(yu) 艾黎見麵。同在大西北工作過的經曆,讓他們(men) 有著天然的親(qin) 近感。習(xi) 仲勳同誌經常聽取艾黎對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建議和思考,與(yu) 他探討職業(ye) 教育、文化建設等工作,並多次代表黨(dang) 中央為(wei) 他祝壽。1987年12月2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副委員長習(xi) 仲勳等代表中國人民向艾黎祝賀九十壽辰。在輕鬆歡快的氣氛中,艾黎提出請習(xi) 仲勳同誌擔任恢複重建的新培黎的名譽校長,習(xi) 仲勳同誌愉快地答應了。
因為(wei) 艾黎,山丹培黎學校——這所遠在西北偏僻小縣城的學校,承載著黨(dang) 和國家領導人的希冀與(yu) 關(guan) 愛。1988年4月22日,在學校恢複重建一周年之際,習(xi) 仲勳同誌親(qin) 筆回信,欣然同意擔任山丹培黎學校名譽校長,並表示將盡力為(wei) 學校的發展作出貢獻。1989年10月25日,學校舉(ju) 行艾黎故居落成典禮,習(xi) 仲勳同誌給學校發來賀電,勉勵學校“努力為(wei) 國家培養(yang) 優(you) 秀人才,在社會(hui) 主義(yi) 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中作出更多的貢獻”。1998年3月15日,習(xi) 仲勳同誌為(wei) 學校親(qin) 筆題詞“發揚艾黎艱苦奮鬥精神”。習(xi) 仲勳同誌情係培黎,擔任山丹培黎學校名譽校長長達14年。
采訪組:王瑩老師,請您回憶一下習(xi) 總書(shu) 記離開學校時的情景。
王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臨(lin) 山丹培黎學校考察的這一天,對於(yu) 所有培黎人來說都是一個(ge) 無比興(xing) 奮的日子。當習(xi) 總書(shu) 記從(cong) 多媒體(ti) 教室走出來時,師生們(men) 歡呼雀躍,激動地連聲呼喊:“總書(shu) 記好!”“總書(shu) 記好!”總書(shu) 記親(qin) 切地向大家揮手致意,微笑著與(yu) 大家握手,握手時還真誠地注視著我們(men) 每個(ge) 人。
我們(men) 高唱校歌與(yu) 總書(shu) 記道別:“我們(men) 生活,我們(men) 學習(xi) ,我們(men) 生活學習(xi) 在培黎。”一句句真誠的“總書(shu) 記,培黎師生感謝您”,深深地感染著總書(shu) 記。總書(shu) 記停下腳步,即興(xing) 發表了講話。我們(men) 圍攏在總書(shu) 記身邊,聆聽殷殷教導,內(nei) 心激情澎湃!
總書(shu) 記說:“路易·艾黎是偉(wei) 大的國際友人,我們(men) 老一輩革命家、領導人都跟他建立了這種親(qin) 密關(guan) 係,支持他的事業(ye) ……當年,我的父親(qin) 也是欣然受邀,做山丹培黎學校的名譽校長。實際上也就是我父親(qin) 他有這一番心意,這裏也需要,找到了我,所以當時就給學校提供了一些電腦,做了點兒(er) 事。當然,我們(men) 這些都是千裏送鵝毛,微不足道的。”
在談到職業(ye) 教育時,總書(shu) 記說:“我國經濟要靠實體(ti) 經濟作支撐,這就需要大量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需要大批大國工匠。職業(ye) 教育前景廣闊,大有可為(wei)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希望你們(men) 繼承優(you) 良傳(chuan) 統,與(yu) 時俱進……我支持你們(men) !”
總書(shu) 記的到來讓培黎師生感動不已,總書(shu) 記的關(guan) 懷為(wei) 培黎事業(ye) 發展注入了強大精神力量!我們(men) 簇擁著總書(shu) 記走到汽車前,許多師生激動得流下了不舍的淚水。總書(shu) 記再次與(yu) 大家握手道別,飽含著濃濃的關(guan) 切。我們(men) 目送總書(shu) 記的汽車緩緩駛出校園,久久不願散去……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