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來到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視察。他觀摩榮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jun) 、2009亞(ya) 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jun) 的獲獎作品演示,與(yu) 學生代表座談,三次點讚同學們(men) 設計製作的機器人和機器人大賽活動,勉勵同學們(men) “把勵誌成才與(yu) 銘記責任緊密結合起來,是大學生正確的人生選擇”。
采訪對象:陳定,男,1986年12月生,湖南邵陽人,2005年至2011年本碩均就讀於(yu)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現任中國船舶工業(ye) 係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國家高新工程某型號副總師。王銳,女,1987年1月生,黑龍江哈爾濱人,2004年至2015年本碩博均就讀於(yu)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現任內(nei) 蒙古乾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健,男,1982年9月生,吉林鎮賚人,2003年至2016年本碩博均就讀於(yu)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環境科學與(yu) 工程學院,現為(wei) 東(dong) 北電力大學環境工程專(zhuan) 業(ye) 教師。黃陸軍(jun) ,男,1983年3月生,安徽界首人,2004年至2015年本碩博均就讀於(yu)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現任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學院副院長。劉峰,男,1986年10月生,江蘇泰州人,2005年至2011年本碩均就讀於(yu) 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航天學院,現任中廣核研究院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師。王旭,男,1979年12月生,北京人,現任北京科技大學機器人工程實踐基地主任,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組委會(hui) 秘書(shu) 處負責人。
采訪組:石新明 薑長寶 譚玉磊 冉立澤 王歡 章東(dong) 輝
采訪日期:2020年6月10日
采訪地點: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會(hui) 議室
采訪組:陳定同誌,您好!2009年9月23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來到哈爾濱工業(ye) 大學視察,觀摩榮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jun) 、2009亞(ya) 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jun) 的獲獎作品演示,並點讚同學們(men) 設計製作的機器人和機器人大賽活動。請您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
陳定:機器人是哈工大的一張名片。得知習(xi) 主席要來校視察的消息,我們(men) 在學生活動中心一樓大廳增設了幾個(ge) 機器人展示區域,有迎賓機器人、表演機器人、工業(ye) 機器人,還有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多指靈巧手機器人。但最引人注目的,當數我們(men) 剛剛斬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和亞(ya) 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雙料冠軍(jun) 的獲獎作品。
在機器人實物展區,我們(men) 搭建了一個(ge) 接近比賽場地的展示台,約占大廳麵積的四分之一。場地顏色鮮豔,機器人科技感十足,整體(ti) 非常漂亮。當時,隊員們(men) 操作著機器人模擬開展比賽,線控機器人與(yu) 自動機器人緊密協作,上轎、爬山、過林、敲鼓,伴隨著周圍同學們(men) 此起彼伏的歡呼聲,場麵緊張而刺激。
習(xi) 主席進入大廳後,很快就來到了展示區域。我和尉成果、肖滔同學一起操作機器人,機器人密切配合,精準停轎,平穩爬坡,三台機器人穿過樹林時轎子甩出流暢的弧度。習(xi) 主席在我們(men) 的場地駐足觀看,當看到兩(liang) 個(ge) 機器人如行雲(yun) 流水般打起太極拳時,他一邊鼓掌,一邊笑著對身旁的王樹國校長說:“機器人也能打太極拳!”王校長介紹說,這些機器人都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製作完成的。習(xi) 主席當即對同學們(men) 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表示讚賞,對學校以機器人大賽這種形式培養(yang) 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做法表示肯定。作為(wei) 機器人隊的隊長,我當時站在機器人旁邊,第一次以欣賞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觀看機器人表演,內(nei) 心非常激動。
采訪組:機器人演示之後,聽說您代表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參加了以“銘記責任,勵誌成才”為(wei) 主題的學生代表座談會(hui) ,並向習(xi) 主席進行了匯報。請您回憶一下當時匯報的主要內(nei) 容。
陳定:座談會(hui) 上,我向習(xi) 主席匯報了哈工大“本—碩—博”聯盟體(ti) 的培養(yang) 模式。我從(cong) 大二開始參加機器人比賽,在師兄們(men) 的言傳(chuan) 身教下,一步步成長為(wei) 隊長,並和隊友們(men) 攻堅克難奪得國內(nei) 賽、國際賽冠軍(jun) 。關(guan) 於(yu) 比賽,我重點向習(xi) 主席匯報了兩(liang) 個(ge) 場景:在北京奪冠後,麵對中央電視台的鏡頭,我們(men) 高喊校訓“規格嚴(yan) 格,功夫到家”;在日本奪冠後,麵對日本NHK電視台的采訪,我們(men) 高呼:“中國,我愛你!”
按照會(hui) 前計劃,我匯報的時間是三分鍾,沒有點評環節。習(xi) 主席聽完我的匯報後顯得特別高興(xing) ,他主動聊起自己“上山下鄉(xiang) ”的事,說大學生要不怕吃苦,所有的成績都是背後夜以繼日的努力沉澱出來的。他肯定了哈工大這一教育模式,肯定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這一育人平台,並親(qin) 切地稱呼我為(wei) “小機器人”,鼓勵我獻身國防,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這次向習(xi) 主席匯報的經曆,可以說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2009年8月22日,我們(men) 在東(dong) 京奪冠。在慶功晚宴上,東(dong) 京工業(ye) 大學向我拋出了“橄欖枝”。接下來的一個(ge) 月,我一直猶豫要不要去日本留學,畢竟東(dong) 京工業(ye) 大學的機器人研究水平是有目共睹的。聽了習(xi) 主席的教誨,我的人生道路好像突然變得特別清晰,我這個(ge) “小機器人”注定就是要獻身國防。
采訪組:王銳、張健、黃陸軍(jun) 、劉峰同誌,你們(men) 好!當年你們(men) 作為(wei) 優(you) 秀學生代表參加了“銘記責任,勵誌成才”主題座談會(hui) 並發言,請簡要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及匯報發言的主要內(nei) 容。
王銳:當時,我就坐在習(xi) 主席旁邊,剛開始特別緊張,說話的聲音都有些微微顫抖。但當我看到習(xi) 主席麵帶微笑親(qin) 切地和大家打招呼時,瞬間就不覺得那麽(me) 緊張了。
我向習(xi) 主席匯報了自己所在的本科班級自強不息、追求卓越的奮鬥事跡。我們(men) 班共有28名同學,其中17名同學家庭經濟困難,但大家通過勤工儉(jian) 學,自立自強,不僅(jin) 沒有耽誤學業(ye) ,整體(ti) 學業(ye) 成績和就業(ye) 情況都比較好,班級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也特別強。我們(men) 班還被評為(wei) “全國三好班級標兵”。
在我匯報的過程中,習(xi) 主席不時點頭回應,還與(yu) 我們(men) 分享了他在梁家河當知青時白天勞動、晚上看書(shu) 的經曆。他說,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多吃點兒(er) 苦頭、多經曆些磨難,這樣才能實現人生的“脫胎換骨”,達到勵誌成才的效果。他還向大家推薦了《平凡的世界》等圖書(shu) ,勉勵我們(men) 要多讀書(shu) 、讀好書(shu) 。
習(xi) 主席說,將來畢業(ye) 後,你們(men) 會(hui) 麵臨(lin) 更多選擇,希望同學們(men) 都能有與(yu) 時俱進的就業(ye) 觀,更多地考慮麵向基層,到實踐中去積累經驗,增長才幹。參加工作後遇到困難了怎麽(me) 辦?是打退堂鼓呢,還是勇往直前?他希望每一位有誌青年都能銘記責任,一往無前,追求高尚。
張健:習(xi) 主席走進會(hui) 議室的時候,熱情地與(yu) 每位同學親(qin) 切握手,一點兒(er) 架子都沒有。我感覺他的手厚重、溫暖、有力。
我向習(xi) 主席匯報了自己參加義(yi) 務獻血的經曆。2003年,在一次義(yi) 務獻血活動中,我得知自己的血型是非常稀有的RH陰性B型血(俗稱“熊貓血”)。從(cong) 那時起,我便毅然決(jue) 定要通過獻血來幫助別人、回報社會(hui) 。在六年時間裏,我獻血十幾次,累計獻血小板24個(ge) 治療量和1000毫升全血。
聽完我的匯報,習(xi) 主席親(qin) 切地對我說:“你要多注意身體(ti) !”他的話特別溫暖人心,讓我非常感動。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座談中有位同學根據切身體(ti) 會(hui) ,說出“深入基層,尤其是了解了中國的農(nong) 村就是了解了中國的基本國情”這樣的感悟。習(xi) 主席對此表示讚同,他說:“這一點我本人有深刻的體(ti) 會(hui) 。我雖然出生在城裏,但在‘文化大革命’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ang) ’的大潮中去了農(nong) 村,並且一去就是七年。這在當時雖說是毫無選擇,但給我的感受卻是‘脫胎換骨’。”這時,時任省長栗戰書(shu) 笑著接過話茬:“我給同學們(men) 介紹一下,咱們(men) 習(xi) 副主席當年是在陝北黃土高原最偏僻的小山村之一,從(cong) 農(nong) 民做起,還做過大隊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這時,習(xi) 主席向同學們(men) 提起老前輩們(men) 當年鼓勵自己的話:“你到農(nong) 村去是對的。抗日戰爭(zheng) 時期,我們(men) 到農(nong) 村是去找根據地找群眾(zhong) ,你們(men) 現在有些年輕人要躲群眾(zhong) ,這怎麽(me) 行呢?”
黃陸軍(jun) :我當時正在讀博士,是現場最後一個(ge) 發言的學生。我向習(xi) 主席匯報了自己在複合材料領域刻苦攻關(guan) 並得到國際認可的事跡。
在我匯報結束後,習(xi) 主席站起來即興(xing) 發表了講話。當看到會(hui) 議室門外圍著很多學生時,他說:“同學們(men) 都進來,站在後麵。”同學們(men) 站著聽,他就站著講,這個(ge) 細節留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習(xi) 主席高度肯定了哈工大的辦學成績,為(wei) 大學生設計製作的機器人點讚,為(wei) 這次座談會(hui) 的主題點讚。
習(xi) 主席說:“很高興(xing) 能夠到哈爾濱工業(ye) 大學來看一看,也很高興(xing) 和同學們(men) 見見麵。今天我們(men) 是慕名而來,哈工大赫赫有名,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創新成果多,是國家重點大學。學校從(cong) 建校以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培養(yang) 了一批又一批傑出的科技人才,為(wei) 我們(men) 國家作出了突出的貢獻。我們(men) 剛才參觀了學校的實驗室,體(ti) 驗到了學校的學術氛圍和學習(xi) 環境。同學們(men) ,你們(men) 從(cong) 祖國的四麵八方來到哈工大上學,能有這樣的一個(ge) 非常優(you) 越的學習(xi) 成才環境,我為(wei) 你們(men) 感到高興(xing) 。我們(men) 剛才在外麵看到的機器人表演,就是同學們(men) 才華的展現。”
習(xi) 主席說:“此次‘銘記責任,勵誌成才’座談會(hui) ,主題選得很好!幾位同學精彩的發言,讓大家頗受感動。”“大學生是祖國美好的未來,光明的未來。沒有年輕人就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毛主席講,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xing) 旺時期,好像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men) 身上。我們(men) 都曾經當過早上八九點鍾的太陽,現在民族的希望更在於(yu) 你們(men) 。”
習(xi) 主席在講話中勉勵我們(men) “要主動將自身發展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成就國家和民族的希望”,這讓我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激勵我為(wei) 國家發展和民族複興(xing) 貢獻力量。
多年來,我始終銘記習(xi) 主席的囑托,解決(jue) 了粉末冶金鈦基複合材料脆性大的國際性瓶頸問題,解決(jue) 了100kg網狀結構鈦基複合材料坯錠穩定製備、600℃—800℃無合適輕質耐熱高強韌金屬結構材料可選等一係列難題。2018年我入選國家“優(you) 青”,2020年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培養(yang) 出一批以寶鋼教育基金優(you) 秀學生特等獎獲得者為(wei) 代表的拔尖創新人才。
回憶那次座談,有一個(ge) 畫麵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那就是在座談會(hui) 結束時,看到習(xi) 主席這麽(me) 親(qin) 切,大家不禁萌生出與(yu) 習(xi) 主席合影的念頭。不知誰說了句:“習(xi) 主席,您可以和我們(men) 合張影嗎?”習(xi) 主席爽快地答應了,轉過身走到同學們(men) 中間,與(yu) 我們(men) 共同記錄下了難忘而美好的時刻。這張照片一直擺放在我的實驗室裏,陪伴、激勵著我在教育和創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劉峰:我當時坐在習(xi) 主席對麵。受邀參加這次座談會(hui) ,是因為(wei) 在2008年3月,我和同學何曉波冒著生命危險在鬆花江救出兩(liang) 名掉入冰窟的女童。當年,我倆(lia) 被教育部評為(wei) “全國見義(yi) 勇為(wei) 優(you) 秀大學生”。
座談會(hui) 快要結束時,習(xi) 主席語重心長地說:“希望同學們(men) 一定不負年華,把握青春。既然來學校上學,首先還是要刻苦學習(xi) 、敏於(yu) 求學、打牢基礎。在學校這幾年,畢竟可以專(zhuan) 門係統地學習(xi) ,可以有一個(ge) 優(you) 秀的群體(ti) 來共同探討學習(xi) 。在學校學習(xi) 的過程也是個(ge) 曆練成長的過程,同學們(men) 一定要注意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全麵提高綜合素質,將來真正成為(wei) 知識豐(feng) 富、能力卓越、品德高尚的合格大學生,並且要以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而奉獻的誌向來實現我們(men) 自身的價(jia) 值。”
習(xi) 主席最後說:“國慶節、中秋節即將到來,在這裏,向我們(men) 的同學們(men) 、學校的廣大師生員工,向你們(men) 表示節日的祝賀和問候,祝大家身體(ti) 健康、工作學業(ye) 順利!祝大家家庭幸福、生活愉快!”
座談會(hui) 結束後,習(xi) 主席同前來送行、久久不肯散去的師生們(men) 一一握手。
有一個(ge) 細節令我記憶尤為(wei) 深刻。當習(xi) 主席即將乘車離開學校時,老師和同學們(men) 的情緒都十分激動。現場有幾位清掃員阿姨也跟大家一樣,激動地鼓掌歡送習(xi) 主席。讓我沒想到的是,當時已經快要上車的習(xi) 主席突然又走了回來,向站在門口的清掃員走了過去。幾位清掃員一邊鼓掌歡迎習(xi) 主席,一邊不由自主地向後退了幾步。
習(xi) 主席快步上前,主動伸出手同幾位清掃員一一握手,並親(qin) 切地對她們(men) 說:“你們(men) 也是辛勤的園丁,我向你們(men) 表示節日的祝賀和問候!”
采訪組:陳定同誌,您剛才講到習(xi) 主席在座談會(hui) 上親(qin) 切地稱呼您為(wei) “小機器人”,並鼓勵您獻身國防。請問您後來是如何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陳定:習(xi) 主席在座談會(hui) 上說:“當代大學生如今有更多的選擇,可以追求現實的,也可以追求理想的,該怎樣選擇呢?就像剛剛義(yi) 務捐獻‘熊貓血’的張健同學在發言中說的那樣,人要有崇高的追求,那種覺悟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會(hui) 為(wei) 大家的選擇起到很大的作用。”
習(xi) 主席語重心長地對我們(men) 說,每個(ge) 人的成長過程,都要主動將自身發展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這也是每一個(ge) 大學生都應該有的人生選擇。很多老一輩的革命家、科學家,他們(men) 為(wei) 了救國救民,奮發讀書(shu) 。這樣的典型事例,不勝枚舉(ju) 。大學生們(men) 應該見賢思齊,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大學生一定要有一個(ge) 人生目標,要有遠大的誌向,最終成為(wei) 對社會(hui) 有用之才,成為(wei) 社會(hui) 的棟梁,成為(wei) 國家和民族的希望。
遵循習(xi) 主席的教誨,我在碩士畢業(ye) 後,選擇到國防軍(jun) 工單位——中國船舶工業(ye) 係統工程研究院工作。在這裏,一群充滿激情的年輕科技工作者從(cong) 事著海軍(jun) 最新裝備係統的研製工作,我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我將機器人專(zhuan) 業(ye) 知識跟海軍(jun) 裝備現代化轉型緊密結合,技術攻關(guan) 的經驗體(ti) 會(hui) 與(yu) 科研工作如出一轍,隻是將以前提升機器人速度的目標變成了提升部隊戰鬥力,以前為(wei) 校爭(zheng) 光的目標變成了保家衛國。
十年來,我從(cong) 一名助理工程師成長為(wei) 國家高新工程某型號副總師,擔任研究室副主任,帶領著一支年輕團隊踐行著當年對習(xi) 主席的承諾。這一切跟學生時代設計製作機器人的經曆是那麽(me) 相似,我憧憬著有一天能在海軍(jun) 領域作出更大的成績,也能再次跟習(xi) 主席說一聲:“‘小機器人’沒有讓您失望!”
采訪組:王旭老師,您好!習(xi) 主席視察哈工大時點讚的學生設計製作的機器人,曾在2009亞(ya) 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榮獲冠軍(jun) 。您作為(wei) 這項大賽組委會(hui) 秘書(shu) 處負責人,請為(wei) 我們(men) 簡要介紹一下大賽情況。
王旭:亞(ya) 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是由亞(ya) 洲-太平洋廣播聯盟在2002年發起的一個(ge) 國際性大學生機器人競賽活動,每年一屆,由亞(ya) 廣聯成員國輪流主辦。比賽每年推出一個(ge) 新主題,由主辦國根據本國曆史文化特點製定比賽內(nei) 容和規則,參賽者需要自行製作機器人,完成規則設置的任務。中國廣播電視機構作為(wei) 亞(ya) 廣聯的正式成員,從(cong) 2002年開始在國內(nei) 舉(ju) 辦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選拔冠軍(jun) 隊代表中國參加這項國際比賽。至今中國(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代表隊在亞(ya) 太國際賽總決(jue) 賽中先後榮獲六次冠軍(jun) 、七次亞(ya) 軍(jun) 、三次季軍(jun) 。目前,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由共青團中央聯合深圳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共同舉(ju) 辦。賽事自舉(ju) 辦以來,經曆了二十年的發展,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宗光華、北京理工大學陸際聯、北京科技大學郗安民等一批機器人領域著名專(zhuan) 家的指導下,吸引了國內(nei) 二百多所理工科高校參加,凝聚了一群優(you) 秀學生和指導教師。他們(men) 亦師亦友、共同實踐,深入進行團隊式、探究式教學的探索,為(wei) 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培養(yang) 了一大批卓越工程師和優(you) 秀企業(ye) 家。
采訪組:陳定同誌,哈工大競技機器人隊榮獲第八屆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jun) 、2009亞(ya) 太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軍(jun) 是非常不容易的。作為(wei) 冠軍(jun) 隊的隊長,您有什麽(me) 經驗與(yu) 我們(men) 分享嗎?
陳定:我在大二時開始參加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從(cong) 保障工作做起,學習(xi) 手工、建模、編程,但那年我們(men) 止步於(yu) 小組賽,流下了遺憾的淚水。“這讓我們(men) 不甘心啊!”賽後,我一直在思考:想要取得好成績,我和團隊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大三的時候,我拉著幾個(ge) 隊員暫時離開了機器人隊,不斷參加各種機械創新大賽、電子設計大賽。通過這些比賽,我們(men) 認識了更多誌同道合的同學,也進一步提升了自己“光—機—電—液”的技術水平。一年後,帶著一張張鮮豔的獎狀,還有結識的各個(ge) 學院的專(zhuan) 業(ye) 尖子,我們(men) 重返機器人隊。全國機械創新大賽一等獎、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全國數字建模大賽一等獎,這些榮譽我們(men) 已經斬獲,但我們(men) 還有一個(ge) 共同的夢想,那就是奪取第八屆全國機器人大賽的冠軍(jun) ,並在日本舉(ju) 行的國際賽上代表中國獲得冠軍(jun) 。
作為(wei) 隊長,我和大家擬定了幾條建隊方針:一是隊員必須已取得保送研究生的資格,以保證有充足的精力參加比賽;二是隊員必須擁有其他類似比賽的經曆,以縮短培養(yang) 周期;三是大賽備戰必須遠離主校區,以減少幹擾。就這樣,12名各有所長的大四學生組成了哈工大機器人隊的核心。之後團隊來到基礎學部,封閉式備賽一年,突破陀螺儀(yi) 技術實現快速定位,攻克激光雷達技術實現末端糾偏,全身心投入比賽,把每一個(ge) 細節都做到完美,最終收獲國內(nei) 賽、國際賽冠軍(jun) 。
采訪組:王旭老師,聽說參加過機器人大賽的同學中,湧現出一大批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的創新創業(ye) 拔尖人才,能否為(wei) 我們(men) 介紹一下?
王旭:是的,其中最突出的是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的汪滔。當時還在香港科技大學讀書(shu) 的他,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liang) 年參加了這項比賽,獲得了中國香港地區冠軍(jun) 、亞(ya) 太國際賽季軍(jun) 。2006年,汪滔創辦了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大疆追求極致、實幹純粹的做事風格,同機器人大賽的青年工程師文化可以說是一脈相承。
大賽專(zhuan) 家委員會(hui) 主任宗光華教授曾牽頭組織過一次調研,截至2019年年底,大賽參賽隊員畢業(ye) 後,創辦的智能硬件領域企業(ye) 達160餘(yu) 家,參與(yu) 創業(ye) 者約600人,安置就業(ye) 者約16000人。大疆創新、李群自動化、深圳樂(le) 行天下、北京極智嘉、深圳斯坦德、鬆靈機器人、因時科技、普渡科技等企業(ye) 的創始人或CTO都曾是機器人大賽的骨幹隊員。當然,還有更多的像陳定這樣的重大工程總師、前沿科技領域的學者專(zhuan) 家。
這項比賽任務難度大、複雜程度高、準備周期長,參賽學校需要組建一個(ge) 大團隊,從(cong) 設計、製作、調試,到改進、訓練,是一個(ge) 完整的工程實踐過程。除了技術上的分工,還需要在進度控製、財務、物資、宣傳(chuan) 等非技術領域進行統籌協作。這些環節對培養(yang) 學生的複雜工程認知、係統思維、團隊協作、項目管理等綜合素質都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學生團隊在一起解決(jue) 問題、深度磨合、協作拚搏,塑造了精神、提高了技能、建立了信任,訓練出包括設計、工程、係統管理等方麵的綜合思維能力,再走上創新創業(ye) 道路就能有更高的成功率。這就是機器人大賽能培養(yang) 拔尖人才的主要原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非常關(guan) 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的培養(yang) ,未來我們(men) 將在團中央的領導下,把這個(ge) 拔尖人才培養(yang) 平台繼續做好、做精、做實,不斷深入研究工程實踐創新人才培養(yang) 模式,為(wei) 中國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培養(yang) 出更多拔尖人才。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