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海南省三亞(ya) 市先後考察了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三亞(ya) 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種業(ye) 創新、發展海洋科技等情況。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學技術解決(jue) 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強創新這個(ge) 第一動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深入科技創新前沿陣地考察調研,多次用鮮活的比喻闡明科技創新的重大戰略意義(yi) 。
“這個(ge) “金扁擔”,我就理解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講過這樣一個(ge) 故事。當年,他餓著肚子問周圍的老百姓,你們(men) 覺得過什麽(me) 樣的日子最好,具體(ti) 目標是什麽(me) ?你們(men) 再努一把力,大膽想想還有什麽(me) 更高的境界。“他們(men) 的回答是——將來上山幹活就挑著金扁擔呐!”“這個(ge) “金扁擔”,我就理解為(wei) 農(nong) 業(ye) 現代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語含真情。
“解決(jue) 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金扁擔”一頭擔著農(nong) 民的“錢袋子”,一頭擔著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農(nong) 業(ye) 現代化,種子是基礎,“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ge) 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ge) 奇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下決(jue) 心把民族種業(ye) 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優(you) 良品種,從(cong) 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這次在海南考察期間,總書(shu) 記專(zhuan) 程來到崖州灣種子實驗室。成立於(yu) 2021年5月的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作為(wei) 三亞(ya) 崖州灣科技城搭建的公共科研平台,依托和服務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正以種子創新和種業(ye) 發展為(wei) 導向,助力我國種業(ye) 高質量創新發展。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科技成果隻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cong) 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jia) 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2020年9月的科學家座談會(hui) 上,總書(shu) 記指出,“加快科技創新是實現人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為(wei) 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須推出更多涉及民生的科技創新成果”。正是在這個(ge) 場合,總書(shu) 記對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提出了“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的新要求。“十三五”時期,我國在民生科技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一體(ti) 化全身正電子發射/磁共振成像裝備、無人植物工廠水稻育種加速器等麵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創新成果不斷亮相,應用於(yu) 美好生活。
“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杆,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
2014年6月,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hui) 、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杆,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當代科技發展曆程充分證明了這個(ge) 過程。”
科技創新,讓深海不再神秘。2018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海南三亞(ya) 考察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yu) 工程研究所,了解我國首次在馬裏亞(ya) 納海溝開展萬(wan) 米級海底探測情況,並興(xing) 致勃勃走進深海探測裝備展示區察看各種深海深潛高技術裝備。
科技創新,讓太空不再遙遠。就在上個(ge) 月,“天宮課堂”第二課在中國空間站開講,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講了又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課。170餘(yu) 天的太空飛行中,3名航天員在地麵科技人員支持下,開展了多項科學技術試驗與(yu) 應用項目,創下了許多“首次”“之最”。
“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眼全局、麵向未來,作出“必須把創新作為(wei) 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重大戰略抉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命門”“牛鼻子”“國之重器”“定海神針”“不二法器”……如今,我國已經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科技創新在黨(dang) 和國家發展全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創新成果應惠及全球,而不應成為(wei) 埋在山洞裏的寶藏”
2019年11月,習(xi) 近平主席會(hui) 見出席2019年“創新經濟論壇”外方代表時指出,“沒有一個(ge) 國家可以成為(wei) 獨立的創新中心,或獨享創新成果。創新成果應惠及全球,而不應成為(wei) 埋在山洞裏的寶藏。”
已經在全球100多個(ge) 國家推廣的菌草技術,就是一份走出山洞的耀眼寶藏。在習(xi) 近平同誌的長期關(guan) 心下,“以草代木”的菌草技術從(cong) 福建走出中國,走向世界,為(wei) 促進當地發展和人民福祉發揮了重要作用,受到發展中國家普遍歡迎。
“中國願同有關(guan) 各方一道,繼續為(wei) 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使菌草技術成為(wei) 造福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幸福草”!”去年9月,習(xi) 近平主席在致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論壇賀信中指出。
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麵臨(lin) 的國內(nei) 外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在激烈的國際競爭(zheng) 麵前,在單邊主義(yi) 、保護主義(yi) 上升的大背景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謀遠慮:“科技成果應該造福全人類,而不應該成為(wei) 限製、遏製其他國家發展的手段。”
中國的科技創新,不是單打獨鬥,也不是孤芳自賞。“以科技創新推動可持續發展成為(wei) 破解各國關(guan) 心的一些重要全球性問題的必由之路。”“我們(men) 擴大科技領域開放合作,積極參與(yu) 解決(jue) 人類麵臨(lin) 的重大挑戰,努力推動科技創新成果惠及更多國家和人民。”……中國科技創新傳(chuan) 遞出中國智慧、貢獻了中國方案,正促進各國互惠共享,團結合作,共同創造美好的未來,向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不斷邁進。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