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6日,時任上海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來到上海師範大學考察,向教師們(men) 致以節日祝福,慰問為(wei) 救落水學生而犧牲的賀寶根烈士家屬,並在閱覽室與(yu) 同學們(men) 親(qin) 切交流。習(xi) 近平同誌強調,“人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最崇高、最有意義(yi) 的職業(ye) ”。他希望同學們(men) 紮實學好文化知識,“未來做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好老師”。
采訪對象:周鴻剛,男,1949年1月生,江蘇泰興(xing) 人,時任上海師範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薑杉,女,1986年5月生,吉林昌邑人,上海師範大學播音主持係2005級本科生,現任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chuan) 媒學院教師。陸佳也,女,1987年7月生,上海人,上海師範大學中文係2005級本科生,現任上海市鬆江區第六中學語文教師。周晛,男,1989年8月生,上海人,上海師範大學音樂(le) 學院音樂(le) 學專(zhuan) 業(ye) 2007級本科生,現任上海市靜安區萬(wan) 航渡路小學音樂(le) 教師。
采訪組:葛衛華 韓剛 傅昕源 陳重來 王俊 潘夢琳
采訪日期:2020年12月11日
采訪地點:上海師範大學生活園區黨(dang) 建服務中心
采訪組:周鴻剛書(shu) 記,您好!2007年9月6日,時任上海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來到上海師範大學視察。請您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
周鴻剛:2007年9月6日上午,在第23個(ge) 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習(xi) 書(shu) 記一行來到上海師範大學慰問視察。習(xi) 書(shu) 記首先來到學校文苑樓一樓展覽廳,參觀“日月長河,群星璀璨——上海師大教師風采展”。校長李進向習(xi) 書(shu) 記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ang) 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情況。
參觀完展覽後,習(xi) 書(shu) 記親(qin) 切看望了賀寶根烈士的夫人鄭建瑜教授和“賀寶根事跡報告團”成員。2007年暑假,賀寶根教授帶領學生在上海崇明東(dong) 灘進行野外科學考察時,為(wei) 搶救遇險的學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年僅(jin) 45歲。習(xi) 書(shu) 記來校視察時,距離賀老師離世僅(jin) 僅(jin) 一個(ge) 月,大家還沒有從(cong) 傷(shang) 心悲痛中走出來。
習(xi) 書(shu) 記握著鄭教授的手動情地說:“我在報紙上看到賀寶根老師的事跡後很受感動。作為(wei) 一名教師,把學生的生命置於(yu) 自己的生命之上,是為(wei) 人師表最極致的表現。他不僅(jin) 體(ti) 現了教師的風範,而且是全社會(hui) 學習(xi) 的榜樣,上海教育戰線和各條戰線都應學習(xi) 他的事跡。”習(xi) 書(shu) 記叮囑學校要竭盡所能安排好後續事宜。
隨後,習(xi) 書(shu) 記來到位於(yu) 文苑樓十三樓的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和上海師大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瀏覽了學校近年來的課題研究及成果。當翻看到2007年8月17日的《解放日報》刊登的關(guan) 於(yu) 蘇智良教授論述“海派文化”的相關(guan) 報道時,習(xi) 書(shu) 記饒有興(xing) 致地與(yu) 在場的蘇老師進行了熱烈交流。習(xi) 書(shu) 記興(xing) 致勃勃地拿起放大鏡,仔細觀看了學校收藏的陳寅恪先生親(qin) 筆手批的《白氏長慶集》和王國維先生親(qin) 筆手校的《一切經音義(yi) 》。他說:“我們(men) 國家有很多優(you) 秀的文化傳(chuan) 統,要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chan) ,並在前人基礎上進一步總結、傳(chuan) 承和弘揚。”習(xi) 書(shu) 記希望研究中心辦得更好,為(wei) 上海城市文化研究提供更多成果和支撐。
走出研究中心,習(xi) 書(shu) 記來到學生閱覽室,與(yu) 正在這裏看書(shu) 學習(xi) 的大學生進行了親(qin) 切交流。之後,他來到音樂(le) 學院小音樂(le) 廳,觀看了由上海師範大學萬(wan) 方交響樂(le) 團排練的交響樂(le) 《紅旗頌》,對學校的藝術教育給予了高度肯定。
采訪組:薑杉老師,您好!聽說您以學生講解員的身份,陪同習(xi) 近平同誌參觀了學校優(you) 秀教師風采展。請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薑杉:習(xi) 書(shu) 記一走進文苑樓展廳,就微笑著主動伸出手與(yu) 我握手問好,還詢問了我的年級和專(zhuan) 業(ye) ,十分和藹,使當時還是學生的我受到莫大的鼓舞。
從(cong) 我知道要為(wei) 習(xi) 書(shu) 記講解優(you) 秀教師風采展,到熟練掌握兩(liang) 萬(wan) 餘(yu) 字的講解稿,隻有不到十天的準備時間。一開始,我還是非常緊張的,但不知為(wei) 什麽(me) ,就在習(xi) 書(shu) 記與(yu) 我握手的瞬間,我的內(nei) 心突然平靜下來,緊張感很快就消失了。
習(xi) 書(shu) 記一邊仔細觀看展覽資料,一邊認真傾(qing) 聽我的講解,還不時對優(you) 秀教師們(men) 的先進事跡點頭稱讚。在姚明親(qin) 筆簽名的籃球實物展台前,當得知姚明親(qin) 切地稱師大體(ti) 育係教師李震中為(wei) “祖師爺”時,習(xi) 書(shu) 記笑著說:“原來姚明的籃球老師在上海師大!”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習(xi) 書(shu) 記在參觀全程表現出來的專(zhuan) 注神情和謙遜態度。習(xi) 書(shu) 記的參觀不是走過場,而是真聽、真看、真感受。他對作為(wei) 學生的我友好熱情,非常顧及我的感受,給了我極大的自信與(yu) 力量。
如今,我已是一名光榮的大學教師,當年習(xi) 書(shu) 記謙遜溫和的態度一直影響著我,而我也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體(ti) 會(hui) 著“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快樂(le) 。
采訪組:陸佳也老師,您好!習(xi) 近平同誌在視察期間,特意來到學校文苑樓一樓文科閱覽室,看望正在這裏自習(xi) 的同學們(men) 。聽說您也在現場,請問您還記得習(xi) 近平同誌當時與(yu) 大家聊了些什麽(me) 嗎?
陸佳也:記得,當時的情景至今曆曆在目。那天,我們(men) 宿舍的六個(ge) 女生一如往常地來到文苑樓一樓閱覽室自習(xi) 看書(shu) 。當時,我們(men) 找了一張靠門口的大桌子坐下。在幽靜古樸的閱覽室裏,對著專(zhuan) 業(ye) 書(shu) 籍,我們(men) 做著筆記。那段時間,我們(men) 正在學習(xi) “中國古代文學史”。
習(xi) 書(shu) 記微笑著走進閱覽室,和藹地問我們(men) :“你們(men) 是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得知我們(men) 都是中文師範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時,他親(qin) 切地對我們(men) 說:“人民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最崇高、最有意義(yi) 的職業(ye) 。作為(wei) 培養(yang) 人民教師的搖籃,上海師範大學要以對黨(dang) 的事業(ye) 高度負責的精神去培養(yang) 未來的教師。”“中華傳(chuan) 統文化博大精深,要學好學紮實這些文化知識,未來做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好老師!”習(xi) 書(shu) 記勉勵我們(men) 努力學習(xi) ,將來成為(wei) 學生愛戴、人民滿意的好教師。
那次與(yu) 習(xi) 書(shu) 記近距離的短暫接觸,一直激勵著我在專(zhuan) 業(ye) 化道路上不斷前行。2009年畢業(ye) 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家鄉(xiang) ——被譽為(wei) “上海之根”的鬆江,成為(wei) 一所郊區中學的語文教師。這些年,我就像海綿一樣汲取著優(you) 秀老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不斷學習(xi) 著教育教學的理論知識,向著一名“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好老師”的目標邁進。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習(xi) 總書(shu) 記強調的“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e) ”,“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用愛教育,用心傾(qing) 聽”的深刻內(nei) 涵。在新時代,我一定用耐心、愛心、真心對待每一個(ge) 孩子,爭(zheng) 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采訪組:周晛老師,您好!習(xi) 近平同誌在視察期間,專(zhuan) 程觀看了萬(wan) 方青年交響樂(le) 團的排練。您當時是樂(le) 團的一名成員,請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周晛:萬(wan) 方青年交響樂(le) 團是上海大學生樂(le) 團中水平較高的一個(ge) 樂(le) 團,當時我們(men) 正在音樂(le) 學院的小音樂(le) 廳排練,曲目是呂其明先生創作並改編的交響樂(le) 《紅旗頌》。
當天,習(xi) 書(shu) 記先是坐到樂(le) 團對麵的觀眾(zhong) 席觀看同學們(men) 的排練。作為(wei) 樂(le) 團中年齡最小的一名新生成員,我負責小號聲部。剛開始,我感到非常緊張。在翻譜間隙,我看到習(xi) 書(shu) 記正在十分投入地傾(qing) 聽,還不時地跟著節奏用手打著節拍,神情愉悅。
趁著樂(le) 曲演奏進入舒緩階段,習(xi) 書(shu) 記示意隨行的同誌一起坐到了離我僅(jin) 一排之隔的樂(le) 隊成員中間。相信所有樂(le) 隊成員都像我一樣,因為(wei) 習(xi) 書(shu) 記的這一舉(ju) 動而消除了內(nei) 心的緊張感,整個(ge) 身心都融入交響樂(le) 的旋律中。樂(le) 曲演奏完畢後,樂(le) 隊全體(ti) 成員起身致意,習(xi) 書(shu) 記向所有成員頻頻點頭表示肯定。
習(xi) 書(shu) 記視察時,我還是一名入校不久的音樂(le) 師範專(zhuan) 業(ye) 大一新生。第一次在市領導麵前表演,尤其是看到習(xi) 書(shu) 記對樂(le) 團成員親(qin) 切肯定的那一幕,對我來說是一種鼓勵,更是一股動力。畢業(ye) 後,我如願走上講台,成為(wei) 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主要做音樂(le) 教學工作。每次教唱一首歌、組織一場樂(le) 隊排練,我都會(hui) 俯下身來對學生耐心指導,像習(xi) 書(shu) 記那樣給學生們(men) 一個(ge) 大大的鼓勵,激發他們(men) 的熱情和信心。
2014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說:“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men) 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men) 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多年來,這句話一直激勵著我以更高的標準做好音樂(le) 教育工作。
采訪組:周書(shu) 記,習(xi) 近平同誌在上海工作期間,非常重視上海的文化建設。請您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周鴻剛:習(xi) 近平同誌確實非常重視文化建設。他擔任上海市委書(shu) 記後,首次在公眾(zhong) 場合亮相就是去瞻仰中共“一大”“二大”會(hui) 址。他到我們(men) 師大視察時,也提到了要把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發揚好、繼承好。作為(wei) 黨(dang) 的誕生地——上海,我們(men) 必須要承擔起這樣一份責任,挖掘好紅色文化。
2007年5月,在上海市第九次黨(dang) 代會(hui) 上,習(xi) 書(shu) 記在代表市委所作的報告中提出要大力塑造“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當年他到上海師範大學視察時,提到要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重視海派文化,給我們(men) 留下了深刻印象。按照習(xi) 書(shu) 記的囑托和要求,上海師範大學在“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的過程中,更加注重文化育人、以文化人。2020年出版的《初心之地——上海紅色革命紀念地全紀錄》一書(shu) ,就是蘇智良教授帶領上海師範大學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團隊曆時十年,對上海革命史深入研究、對上海紅色曆史細致調研的成果,很好地推動了紅色遺址的研究與(yu) 保護。我們(men) 在上海師大舉(ju) 辦海派文化發展圖片展,召開江南文化國際論壇,努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講好中國故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hui) 上強調:“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xing) 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一個(ge) 民族的複興(xing) 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傳(chuan) 承創新是高校肩負的重要使命,每個(ge) 師大人都要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積極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努力培養(yang) 擔當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時代新人。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