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書記勉勵我們“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三十六)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同誌在上海工作的七個(ge) 多月時間裏,先後五次到同濟大學調研指導,看望師生員工。2007年5月20日,時任上海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同濟大學百年慶典大會(hui) 上勉勵同濟學子:“堅持做到實現自身價(jia) 值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相統一,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相統一,學習(xi) 書(shu) 本知識和投身社會(hui) 實踐相統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譜寫(xie) 壯麗(li) 的青春之歌。”

  采訪對象:席治夏,男,1984年3月生,河南禹州人,同濟大學材料科學與(yu) 工程專(zhuan) 業(ye) 2002級本科生,現任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動力總成部副部長。劉揚明,男,1987年9月生,湖南長沙人,同濟大學能源動力專(zhuan) 業(ye) 2006級本科生,2007年轉入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現任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結構院高級工程師。楊滿,男,1987年2月生,河南洛陽人,同濟大學經濟與(yu) 管理學院市場營銷專(zhuan) 業(ye) 2005級本科生,現任同濟大學黨(dang) 委辦公室主任科員。

  采訪組:羅棟緯 石新明 劉潤 王麗(li) 莉

  采訪日期:2021年1月26日

  采訪地點:同濟大學四平路校區瑞安樓多功能會(hui) 議廳

  采訪組:席治夏同誌,您好!習(xi) 近平同誌在上海工作期間,先後五次到同濟大學調研指導、出席重要活動。請簡要介紹一下您見到習(xi) 近平同誌的情景。

  席治夏:2007年3月,習(xi) 近平同誌調到上海工作,恰逢同濟大學百年校慶。他在上海工作的七個(ge) 多月時間裏,先後五次到同濟大學調研指導,視察學校教學科研情況,看望師生員工,出席同濟大學百年慶典。當時我擔任同濟大學學生會(hui) 主席,得以有機會(hui) 三次見到習(xi) 書(shu) 記。

  第一次見麵是在2007年5月10日,那天是“李嵐清篆刻藝術展”在同濟大學開幕。當時,習(xi) 書(shu) 記剛剛調到上海工作一個(ge) 多月,我們(men) 對這位從(cong) 浙江來的新市委書(shu) 記很好奇。印象最深的是,他在致辭中講道:“作為(wei) 理工科的大學生,不應該隻局限於(yu) 學習(xi) 專(zhuan) 業(ye) 及書(shu) 本知識,傳(chuan) 統文化及文史哲類知識也應該掌握。”

  第二次見麵是在5月14日,習(xi) 書(shu) 記陪同溫家寶總理到同濟大學考察,參觀大學生創新成果展覽。他們(men) 參觀了汙水淨化裝置,鼓勵大家完成科研工作,盡早開啟工業(ye) 化生產(chan) 。溫總理和習(xi) 書(shu) 記當時還分別端起一杯淨化後的水一飲而盡,大家深受鼓舞。

  第三次見麵是在5月20日,習(xi) 書(shu) 記出席我校建校100周年慶典並致辭。他說,同濟大學是中歐文化的紐帶和橋梁。我當時即將完成本科學業(ye) ,赴歐洲求學。聆聽習(xi) 書(shu) 記的講話後,我暗自下定決(jue) 心,學業(ye) 結束後,一定按照習(xi) 書(shu) 記的教誨,把人生的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

  從(cong) 同濟大學畢業(ye) 後,我赴意大利留學,參加了留意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hui) ,任副主席、秘書(shu) 長。2011年,時任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訪問意大利,我作為(wei) 學生學者代表,在羅馬又一次見到習(xi) 主席,聆聽他對海外學子的殷殷囑托:“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饑餓和貧困,三不折騰他國。”這是習(xi) 近平外交思想的生動寫(xie) 照,話風樸實生動,我們(men) 一下就聽懂了。習(xi) 主席還勉勵我們(men) 在學習(xi) 、科研之餘(yu) ,要注意融入當地社會(hui) ,推動中意兩(liang) 國間的友好交流。

  采訪組:劉揚明、楊滿同誌,你們(men) 好!2007年5月20日,習(xi) 近平同誌出席同濟大學建校100周年慶典並致辭。請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劉揚明:慶典大會(hui) 可謂盛況空前,一座難求。當天上午10點,同濟大學建校100周年慶典大會(hui) 在學校大禮堂隆重召開。同濟大學大禮堂是上海高校最大的禮堂,可容納約3000人。禮堂內(nei) 氣勢恢宏的拱形屋蓋結構,與(yu) 象征同濟精神的“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長條橫幅交相輝映,大會(hui) 在莊嚴(yan) 的國歌聲中拉開序幕。

  在校友互動環節,20歲到90歲之間各個(ge) 年齡段的校友代表同時登台,慶賀同濟百年華誕。從(cong) 風華正茂的青年到耄耋之年的老者,新老同濟人共聚一堂,分享各自的同濟記憶。

  習(xi) 書(shu) 記在致辭中用“三個(ge) 統一”對同濟學子提出殷切希望:“堅持做到實現自身價(jia) 值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相統一,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相統一,學習(xi) 書(shu) 本知識和投身社會(hui) 實踐相統一,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譜寫(xie) 壯麗(li) 的青春之歌。”習(xi) 書(shu) 記的諄諄教誨,幫助我們(men) 明白了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應該如何來走,明白了自己當時的大學生活應該如何來過。

  楊滿:大會(hui) 當天,主席台上方高高懸掛的“慶祝同濟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hui) ”的巨型橫幅十分醒目,紅色的主席台背景上鑲嵌著同濟大學百年校慶的logo和“同舟共濟 繼往開來”八個(ge) 大字,會(hui) 場兩(liang) 壁懸掛著“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的大字橫幅。

  大會(hui) 首先宣讀了胡錦濤總書(shu) 記發來的賀信,國務委員陳至立代表國務院出席大會(hui) 並講話。隨後,習(xi) 書(shu) 記邁著穩健有力的步伐走上演講台,向觀眾(zhong) 席鞠躬致意。他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五月的申城,風和日麗(li) ,草長鶯飛。在這美好的時節,我們(men) 迎來了同濟大學百年華誕……”習(xi) 書(shu) 記講話字正腔圓,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

  習(xi) 書(shu) 記在致辭中用三個(ge) “一百年”高度概括了同濟大學一百年的發展曆程:“同濟的一百年,是與(yu) 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yu) 共的一百年;同濟的一百年,是與(yu) 祖國科教事業(ye) 心手相牽的一百年;同濟的一百年,是與(yu) 上海城市發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不長的幾句話,道出了百年來同濟大學科教濟世的初心和使命,道出了同濟人內(nei) 心的驕傲與(yu) 自豪,字字句句印在同濟人的心裏。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用三個(ge) “一百年”總結概括了同濟大學走過的百年之路。請分享一下您對三個(ge) “一百年”的理解。

  楊滿:習(xi) 書(shu) 記說:“同濟的一百年,是與(yu) 中華民族命運休戚與(yu) 共的一百年。”習(xi) 書(shu) 記對同濟的校史校情了如指掌,特別是他在致辭中提到抗戰時期同濟大學六次遷校的故事,令師生們(men) 動容。他說:“同濟大學走過的百年之路,是一條坎坷之路,更是一條‘同舟共濟、自強不息’的奮鬥之路……國破校亡之際,為(wei) 了保住強國富民的種子,同濟人十年六次遷校,輾轉大半個(ge) 中國,行程兩(liang) 萬(wan) 多裏,雖受盡顛沛流離之苦,仍辦學之誌不渝,救國初衷不改。”

  同濟大學肇始於(yu) 1907年的同濟德文醫學堂,1927年成為(wei) 首批國立大學。建校初期,麵對國難當頭、內(nei) 憂外患,同濟人立下了“濟世興(xing) 邦”的誓言。老校歌中唱道:“好一片中華大地,不振興(xing) 工藝,不健康身體(ti) ,不格物致理真可惜,真可惜!”一百年來,同濟人“同舟共濟,振興(xing) 中華”的傳(chuan) 統從(cong) 未改變。進入新時代,同濟大學主動對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對接行業(ye) 重大需求,助力嫦娥五號完成高難度落月,為(wei) 國家重大工程如港珠澳大橋建設、雄安新區規劃與(yu) 建設、長江水環境改善等提供智力支持,在核心技術和集成攻關(guan) 創新方麵不斷取得新突破。

  習(xi) 書(shu) 記說:“同濟的一百年,是與(yu) 祖國科教事業(ye) 心手相牽的一百年。 ”“在漫長的辦學曆程中,同濟人始終根植中華大地,放眼世界潮流,緊跟科技步伐,走出了一條由醫而工、再到綜合的發展之路。”教育是大學的使命,育人是大學的職責。同濟大學始終把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作為(wei) 崇高使命和責任,創校至今培養(yang) 了30餘(yu) 萬(wan) 名畢業(ye) 生,160餘(yu) 人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今天的同濟大學,正朝著“與(yu) 祖國同行,以科教濟世,建設成為(wei) 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奮力前行。

  習(xi) 書(shu) 記說:“同濟的一百年,是與(yu) 上海城市發展相濡以沫的一百年。”曆史上,同濟大學在上海市內(nei) 多次遷址。現在,同濟大學在上海市有多個(ge) 校區。這是同濟大學在上海市百年遷移的地理年輪,生動地證明了城市孕育大學、大學滋養(yang) 城市,大學與(yu) 城市水乳交融。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同濟人自覺站在上海建設的前沿,為(wei) 上海的振興(xing) 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在南浦大橋、楊浦大橋、蘇州河治理、洋山深水港等許多重大工程建設中,在上海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個(ge) 領域,都留下了同濟人勇挑重擔、攻堅克難的拚搏身影。近年來,我們(men) 服務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牽頭建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海底科學觀測網、細胞幹性與(yu) 命運編輯前沿科學中心和國家幹細胞轉化資源庫等,成為(wei)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xi) 書(shu) 記指出,大學是城市振興(xing) 發展的強大支撐,是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城市實力與(yu) 城市動力的重要體(ti) 現。基於(yu) 優(you) 勢學科知識外溢,同濟大學周圍聚集了一大批由同濟校友、教授和學生創辦的高科技企業(ye) ,被稱為(wei) “環同濟知識經濟圈”,2020年總產(chan) 出達到495億(yi) 元。由此形成了上海市首個(ge) 市、區、校三方共建的全球最大創意產(chan) 業(ye) 集聚區,也成為(wei) 知識、人才、產(chan) 業(ye) 與(yu) 城市空間互動發展的經濟高地,預計2025年將成為(wei) 楊浦區第一個(ge) 破千億(yi) 元級的經濟圈。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在致辭中勉勵同濟學子踐行“三個(ge) 統一”,請談談你們(men) 的理解。

  席治夏:習(xi) 書(shu) 記在致辭中指出:“青年是思維最為(wei) 活躍、最具開拓精神的群體(ti) 。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天地,到處都是青年建功立業(ye) 的舞台,到處都是青年奉獻才華的熱土。”我深刻領悟到,個(ge) 人的理想追求隻有融入祖國需要和人民期盼,才能發揮價(jia) 值。從(cong) 同濟大學畢業(ye) 後,我赴歐留學,之後回國在自主品牌汽車公司工作。如果不回國,我可能隻是在國外找一份穩定安逸的工作。回國工作以後,我親(qin) 身經曆了中國汽車工業(ye) 電動化趕超的浪潮、新能源汽車方興(xing) 未艾的機遇,在實踐中更加理解了“實現自身價(jia) 值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相統一”的深刻含義(yi) 。

  劉揚明:我謹記習(xi) 書(shu) 記的教誨,將“樹立遠大理想和腳踏實地、艱苦奮鬥相統一”作為(wei) 自己的座右銘。當時,作為(wei) 從(cong) 能源動力專(zhuan) 業(ye) 即將轉入土木工程專(zhuan) 業(ye) 學習(xi) 的學生,我深切感受到了同濟結構人的責任,感受到了青年的責任,懂得了青年成才的路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

  畢業(ye) 至今,我一直從(cong) 事民用建築結構設計工作。我廢寢忘食地攻克設計難點,精益求精地麵對複雜的設計繪圖。我越來越體(ti) 會(hui) 到,唯有仰望星空與(yu) 腳踏實地相結合,唯有將遠大理想與(yu) 艱苦奮鬥相結合,才能找到實現價(jia) 值的支撐點,才能獲取持續奮鬥的動能,才能更好地為(wei) 祖國的基礎建設添磚加瓦。

  楊滿:殷殷囑托,指路領航。2009年我本科畢業(ye) 時,就堅定了去磨煉、去“接地氣”,到實踐中練就過硬本領的決(jue) 心。“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情!”這些號召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報名參加了團中央、教育部等部門共同實施的大學生誌願服務西部計劃,赴同濟的第二故鄉(xiang) ——四川宜賓李莊鎮李莊中學支教一年。在開展誌願服務期間,我真正看到了西部地區農(nong) 村孩子的艱難困苦,體(ti) 會(hui) 到了東(dong) 西部基礎教育的差距,更體(ti) 會(hui) 到了“學習(xi) 書(shu) 本知識和投身社會(hui) 實踐相統一”的深刻內(nei) 涵。

  後來,我留校成為(wei) 一名輔導員。我牢記習(xi) 書(shu) 記在百年慶典致辭中“三個(ge) 統一”的教誨,不斷依靠實踐和調研來提升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堅持與(yu) 學生、家長談心談話,堅持進宿舍、進食堂、進網絡,不斷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的方式方法,榮獲“同濟大學優(you) 秀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發布時間:2022年04月08日 11: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