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會(hui) 堂為(wei) 兩(liang) 千餘(yu) 名在杭高校師生作了題為(wei) “理想·價(jia) 值·人文精神”的主題報告。習(xi) 近平同誌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men) 說:“雖然人生道路很長,但關(guan) 鍵之處往往隻有幾步;雖然人生問題很複雜,但要害在於(yu) 把握住最基本的東(dong) 西。每個(ge) 人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同的人生,有一些基本的東(dong) 西是每個(ge) 人都需要認真把握的。”
采訪對象:歐陽楊,女,1982年1月生,湖南長沙人,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技術專(zhuan) 業(ye) 2001級博士生,現自主創業(ye) 。林錦,男,1986年4月生,福建連江人,浙江大學法學院法學專(zhuan) 業(ye) 2004級本科生,現任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團委書(shu) 記。吳盛,男,1983年12月生,浙江餘(yu) 姚人,浙江大學醫學院臨(lin) 床醫學七年製專(zhuan) 業(ye) 2003級學生,現為(wei)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醫生。章旻,男,1971年9月生,浙江杭州人,時任浙江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理論宣傳(chuan) 室副主任,現任浙江大學黨(dang) 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
采訪組:沈黎勇 石新明 盧思穎 葉盛珺 梁豔 陶安娜 馬宇光 高銘希 陶甄
采訪日期:2020年9月30日
采訪地點:浙江大學團委辦公室,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6號樓11樓辦公室
采訪組:歐陽楊、林錦、吳盛、章旻同誌,你們(men) 好!2005年6月20日,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會(hui) 堂為(wei) 在杭高校的兩(liang) 千餘(yu) 名師生作了一場題為(wei) “理想·價(jia) 值·人文精神”的主題報告。請大家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歐陽楊:2005年,我在浙大計算機學院攻讀博士學位,擔任學院博士生會(hui) 主席。6月20日上午,在學校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葉高翔老師的帶領下,我們(men) 浙大約120名師生乘坐校車來到省人民大會(hui) 堂,聆聽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記得一走進省人民大會(hui) 堂,我就被它的神聖莊嚴(yan) 所震撼,大會(hui) 堂的屋頂宛若點綴著璀璨星光的天空。習(xi) 書(shu) 記準時到場,親(qin) 和大氣,沉穩平易。
林錦:我是福州人,那時在浙江大學讀大一。得知習(xi) 書(shu) 記要來作報告,我第一時間便報了名。當時大家都搶著要去聽報告。會(hui) 場除了浙大師生,還有省內(nei) 其他高校的師生代表。
聽完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當晚學校便組織師生召開座談會(hui) 。我參加了座談會(hui) 並發言,討論十分熱烈。省委領導向大學生作報告是一種很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習(xi) 書(shu) 記運用具體(ti) 事例和親(qin) 身經曆幫助大學生了解國情、省情,青年學生則透過領導幹部的思想邏輯、工作風格和個(ge) 人魅力找到自我奮鬥的方向和力量。這次報告會(hui) 引發了我們(men) 對自身發展與(yu) 社會(hui) 發展、國家發展的深刻思考,很多同學都認真作了筆記,寫(xie) 了學習(xi) 體(ti) 會(hui) 。
采訪組:能否與(yu) 我們(men) 分享一下報告的主要內(nei) 容?
歐陽楊:整場報告大致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其中我感悟最深的是“人文精神”這部分。習(xi) 書(shu) 記說,科學知識使我們(men) 認識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知道“怎麽(me) 做”,掌握“改變人類生活的工具”,那麽(me) 人文精神就是引導“應不應該做”,實現人自身的發展。兩(liang) 者好比是“智商”與(yu) “情商”的關(guan) 係。他認為(wei) ,對大學生來說,人文精神尤為(wei) 重要。他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這種精神就是“四股氣”:誌氣、勇氣、正氣和才氣。誌氣是勤奮刻苦的充電站,勇氣是披荊斬棘的開山斧,正氣是令人敬畏的向心力,才氣是成就大廈的腳手架。大學生尤其需要培養(yang) 四種精神,就是“學習(xi) 或做事要吃得起苦,為(wei) 人或共事要多予寬容,受挫或遇事要樂(le) 觀向上,創業(ye) 或成事要融入團隊”。
我之所以記得這麽(me) 清楚,是因為(wei) 當時習(xi) 書(shu) 記舉(ju) 了很多生動的案例。他以“走遍千山萬(wan) 水,說盡千言萬(wan) 語,想盡千方百計,曆經千辛萬(wan) 苦”“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的浙商精神為(wei) 例,告訴我們(men) 學習(xi) 或做事都要吃得起苦。他還向我們(men) 講述了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婁師德的故事,告訴我們(men) 不管是在大學裏,還是走上社會(hui) ,都要善於(yu) 處理好人際關(guan) 係,而處理好人際關(guan) 係最重要的就是要寬容、豁達、大度,要嚴(yan) 於(yu) 律己、寬以待人,具有“忍一句、息一怒、容一著、退一步”的雅量,甚至“卒然臨(lin) 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
在談到培養(yang) 樂(le) 觀精神的時候,習(xi) 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說:“還有一件事也總是牽掛著我的心,就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客觀分析了我們(men) 這個(ge) 階段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比如,個(ge) 性心理出現了重要變化,思維成熟、社會(hui) 情感得以發展、自我意識增強;心理處在第二反抗期,具有可塑性和變化性的特點,等等。他希望我們(men) 大學生具有健康的心理,能正確對待和處理諸如環境適應、人際關(guan) 係、學習(xi) 壓力、經濟困窘、擇業(ye) 競爭(zheng) 等方麵的難題,始終保持積極向上、達觀處世的生活態度。
最後,在講到團隊精神的時候,習(xi) 書(shu) 記以項羽和劉邦爭(zheng) 霸的曆史故事為(wei) 例,告訴我們(men) “大凡成功之士,都能與(yu) 人合作共事”。他說,現代社會(hui) 把人們(men) 組織起來,就是要發揮團隊的整體(ti) 威力,使團隊的整體(ti) 大於(yu) 各部分之和。他告訴我們(men) ,當下是一個(ge) 知識經濟時代,追求的是個(ge) 人價(jia) 值與(yu) 團隊績效雙贏,要想取得成就,隻發揮“以一當十”的幹勁還不夠,必須提高團隊合作能力,使整個(ge) 團隊發揮“以十當一”的功效。我們(men) 這一代大多是獨生子女,與(yu) 父輩相比,吃苦耐勞、寬容大度、樂(le) 觀積極、團隊合作這些品質都更顯欠缺。習(xi) 書(shu) 記提出的這四種精神,對我們(men) 來說,尤其具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吳盛:習(xi) 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對同學們(men) 說:“雖然人生道路很長,但關(guan) 鍵之處往往隻有幾步;雖然人生問題很複雜,但要害在於(yu) 把握住最基本的東(dong) 西。每個(ge) 人的人生各有不同,但不同的人生,有一些基本的東(dong) 西是每個(ge) 人都需要認真把握的。”
習(xi) 書(shu) 記還和我們(men) 分享了自己年輕時的一些經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講述了自己在梁家河插隊時的情形。他當時比我們(men) 現在的年紀還小,政治上也遭受牽連,但他沒有自暴自棄。因為(wei) 他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雖不能兼濟天下,也要獨善其身;雖無以治國平天下,也應修身齊家。他堅持勤奮學習(xi) ,白天放羊時不忘帶上書(shu) 本,夜晚在油燈下刻苦讀書(shu) ,以至於(yu) 早上起來吐出的痰都是黑的。
習(xi) 書(shu) 記說,他在梁家河時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幹農(nong) 活、坐土炕、吃酸菜、侃大山。他還與(yu) 我們(men) 分享了自己當時怎樣與(yu) 人民群眾(zhong) 接觸,如何想辦法進一步深入群眾(zhong) 的生動故事。比如,他跑到鄉(xiang) 親(qin) 的窯洞裏串門,坐在炕上和他們(men) 拉家常,了解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實際生活需求,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打井、辦沼氣,切切實實地改善農(nong) 村麵貌和農(nong) 民生活狀況。他說,自己在插隊的這段經曆中,通過深入群眾(zhong) ,真真切切地了解了社會(hui) 的情況,理解老百姓的心情,體(ti) 諒老百姓的困難。更重要的是,這段經曆讓他看到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力量。
習(xi) 書(shu) 記將自己的知青歲月娓娓道來,通過一個(ge) 個(ge) 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生動案例,告訴我們(men) 應該把個(ge) 人理想融入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在實踐中培養(yang) 堅定的理想信念。他特別強調,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棟梁,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航向,從(cong) 一定意義(yi) 上就代表了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這個(ge) 國家未來的走向。他希望大學生能夠珍惜校園的學習(xi) 和生活,好好學習(xi) ,好好做人,將來真正做一個(ge) 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成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事業(ye) 的合格人才。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提到“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國家強”,多年以後,當我再次聽到這句話時,有了更強的情感共鳴。
章旻: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跟同學們(men) 談了三個(ge) 問題,緊扣“理想、價(jia) 值、人文精神”這三個(ge) 關(guan) 鍵詞。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對大學生價(jia) 值觀的寄語。他說,價(jia) 值觀主要是回答人為(wei) 什麽(me) 活著、怎樣判斷是非、怎樣衡量得失的問題。一個(ge) 人如果不知道為(wei) 什麽(me) 活著,不知道信奉什麽(me) ,不知道用什麽(me) 來判斷是非、衡量得失,就會(hui) 感到迷茫、空虛、失落,甚至墮落。他認為(wei) ,大學生最起碼的價(jia) 值取向就是要愛祖國、愛人民、愛共產(chan) 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牢固樹立祖國觀念、人民觀念、黨(dang) 的觀念和社會(hui) 主義(yi) 觀念。
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說,他在福建工作十七年多,一直把“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句詩放在案頭自勉。愛國感情是很神聖的,大學生都很愛國,但怎麽(me) 愛國?愛國是一種信念,也是一種理念,既要講感情,更要講理性。理性地愛國,必須把握兩(liang) 個(ge) 要點,一個(ge) 是怎麽(me) 認識國家利益,一個(ge) 是怎麽(me) 看待和平發展。他說,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處於(yu) 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平發展、和諧穩定,就是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最大利益,就是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關(guan) 鍵。隻有增強了國家的綜合實力,我們(men) 才能從(cong) 容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牢牢把握主動權。中華民族文化底蘊深厚,最向往和平,鄭和七下西洋就是傳(chuan) 承文明、和平發展的典範。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誌提出“韜光養(yang) 晦,有所作為(wei) ”的方針,現在我們(men) 國家將這一方針深化為(wei) 和平發展戰略。從(cong) 這一戰略出發,我國在外交上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和平,堅持發展,堅持合作,這是對“中國威脅論”最有力的反擊。
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還分享了他在農(nong) 村插隊時與(yu) 群眾(zhong) 打交道的一些親(qin) 身感受,告訴同學們(men) 要樹立人民觀念,因為(wei)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國家的主人。他說“要像愛父母那樣愛老百姓”,令我記憶深刻。
在講到黨(dang) 的觀念和社會(hui) 主義(yi) 觀念時,習(xi) 書(shu) 記沒有和我們(men) 講大道理,語言平實而真誠。他說,在我們(men) 這樣一個(ge) 人口眾(zhong) 多、民族眾(zhong) 多的大國,這樣一個(ge) 地區差別和城鄉(xiang) 差別明顯的大國,這樣一個(ge) 後起的發展中大國、全世界都盯牢你的大國,如果沒有共產(chan) 黨(dang) 這樣的主心骨,我們(men) 的國家就會(hui) 變成一盤散沙,陷入內(nei) 亂(luan) 外患之中。他希望大學生了解黨(dang) 的性質和宗旨、曆史和現狀,真正明白共產(chan) 黨(dang) 的執政是曆史的選擇、真理的選擇,也是人民的選擇。
林錦:我記得最清晰的是,習(xi) 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責任感的闡述。他說,責任是人的社會(hui) 屬性的集中體(ti) 現,是人之為(wei) 人的本質要求;人與(yu) 人之間的關(guan) 係,也可以說就是責任關(guan) 係。一個(ge) 人生活在社會(hui) 中,就要承擔一定的責任。一個(ge) 人履行責任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體(ti) 現自身價(jia) 值的過程,而個(ge) 人價(jia) 值的大小,也是和承擔的社會(hui) 責任成正比的。他從(cong) 儒家思想入手,概括了忠、孝、仁、義(yi) 的含義(yi) 。他說,忠就是要對國家負責;孝就是要對親(qin) 人負責;仁者愛人,仁就是博愛,仁就是要對他人和社會(hui) 負責;義(yi) 就是要對自己負責。對於(yu) 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我們(men) 大學生要好好領悟。
習(xi) 書(shu) 記指出,大學生體(ti) 現責任感,最基本的是要做到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怎樣成人、成才、做人、做學問負責;對親(qin) 人負責,懂得怎樣去關(guan) 心、愛護自己的親(qin) 人,懂得怎樣去減輕和分擔父母的種種負擔和憂慮,懂得怎樣以自己的成長和進步來增添親(qin) 人的喜悅與(yu) 家庭的歡樂(le) ;最後,推己及人,推而廣之,要對更多的人負責,也就是對民族、對祖國、對社會(hui) 、對人類負責。
習(xi) 書(shu) 記還用翔實的數據,向同學們(men) 介紹了浙江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成就。他告訴同學們(men) ,浙江是中國改革開放全景中的一個(ge) 縮影,也是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優(you) 越性的重要體(ti) 現。這讓現場在杭州讀大學的同學們(men) 很有認同感。
采訪組:請問你們(men) 覺得習(xi) 近平同誌的報告有什麽(me) 特點?
歐陽楊:記得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一開頭就跟我們(men) 說:“今天,我不是來給大家說教、訓話,而是想作為(wei) 同學們(men) 的長輩,作為(wei) 一個(ge) 過來人,結合自己的人生感悟,同大家交流、共勉。”這樣的開場白一下子就拉近了與(yu) 我們(men) 的距離。
在報告中,習(xi) 書(shu) 記與(yu) 我們(men) 分享自己走過的人生路,用生動易懂、貼近生活的方式講給我們(men) 聽。他作了一個(ge) 很有意思的比喻:“我感覺到,人進入社會(hui) 的過程就如同揉麵粉的過程。麵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後一捏,很容易散開。但你繼續揉,揉了千遍萬(wan) 遍後,它就再也不會(hui) 散開。你給它拉長了,它也不會(hui) 散架,反而變成了拉麵,這是因為(wei) 它有了韌性。人走上社會(hui) ,就像麵粉一樣被社會(hui) 不斷地搓揉,剛開始可能會(hui) 散架,但你信念堅定,受得了壓力,越揉反而越韌,最後變得非常有韌性,再也不怕搓揉。大家都應聽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百煉鋼化為(wei) 繞指柔,也是同樣的道理。”習(xi) 書(shu) 記用這個(ge) 生動形象的比喻告訴我們(men) ,一個(ge) 人隻有在各種考驗下成長起來,才能真正承受得住人生的壓力。
吳盛:習(xi) 書(shu) 記的講話風格和我聽報告前想象的不一樣。他當時是省委書(shu) 記,但是完全沒有大領導的架子,也沒有什麽(me) 官話和套話,而是像大朋友一樣與(yu) 我們(men) 溝通交流。他的講話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名人名言信手拈來。尤其是他講到很多曆史小故事,循循善誘,不僅(jin) 使我們(men) 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也讓我們(men) 懂得了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以李鴻章為(wei) 例,闡釋了“弱國無外交”。他引用了宋代詩人楊萬(wan) 裏的一首登山詩:“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錯喜歡。正入萬(wan) 山圈子裏,一山放過一山攔。”通過這首詩,他告誡我們(men) :“人生在世,就如登山,從(cong) 來不會(hui) 一帆風順,總會(hui) 麵臨(lin) 各種考驗。特別是對大學生來說,既會(hui) 有‘春風得意馬蹄疾’的喜悅與(yu) 鼓舞,又會(hui) 有‘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焦慮和迷茫。有的人在迷茫中走向邪路,有的人在挫折前失魂落魄。因此,關(guan) 鍵是要有一種信念支撐自己、把握自己,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他還講到傳(chuan) 說中釋迦牟尼與(yu) 弟子的一段對話。相傳(chuan) 釋迦牟尼曾問弟子:“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弟子們(men) 麵麵相覷,無法回答。釋迦牟尼說:“把它放到大海裏去。”習(xi) 書(shu) 記說:“個(ge) 人再完美,也就是一滴水,而一個(ge) 民族的理想就是大海。”在習(xi) 書(shu) 記的講述中,我感覺理想信念這些詞一點兒(er) 也不空洞,也不遙遠,很受啟發。
林錦: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風趣幽默,引人入勝。比如,他提到的“保齡球效應”,這是一個(ge) 社會(hui) 學概念。大概意思是,保齡球投擲的對象是10個(ge) 瓶子,一個(ge) 球砸倒9個(ge) 瓶子和砸倒10個(ge) 瓶子看似差異不大,實際大相徑庭。他說,你如果每次都砸倒9個(ge) 瓶子,最終得分是90分;如果保持確定性,每次都能砸倒10個(ge) 瓶子,最終得分就是240分。習(xi) 書(shu) 記用保齡球的積分規則告訴我們(men) ,隻要每次稍微優(you) 秀一點點,我們(men) 就有可能贏得更多機會(hui) 。這種機會(hui) 的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級放大,最終產(chan) 生人與(yu) 人之間的巨大落差。他勸勉同學們(men) ,進入大學後,就應該明確自己的方向,奠定自己的基礎。哪怕僅(jin) 僅(jin) 是想在幾年後取得一個(ge) 借以謀生的工作崗位,也應該好好學習(xi) ,自加壓力,練就一技之長,做一個(ge) 能夠安身立命的人,而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這一點我一直銘記在心,多年來也是一直這麽(me) 要求自己的。
章旻:我覺得習(xi) 書(shu) 記很有教育家的風範,非常熟悉教育規律,能夠準確把握青年人的心理。在報告中,習(xi) 書(shu) 記專(zhuan) 門提到了浙江大學的西遷曆史和求是精神。省委書(shu) 記對浙江大學的曆史、文化、精神如此了解,有非常深刻的感悟與(yu) 體(ti) 會(hui) ,我作為(wei) 浙江大學的一名教職工,真是既感動又驕傲。他特別強調,求是精神不僅(jin) 是浙大寶貴的精神財富,而且應該成為(wei) 全省所有大學乃至我們(men) 大家所共同擁有的寶貴精神財富。報告的最後,習(xi) 書(shu) 記講了一個(ge) 寓言——
有位老木匠準備退休離開建築行業(ye) ,與(yu) 家人共享天倫(lun) 之樂(le) 。老板舍不得他走,請他幫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礙於(yu) 情麵答應了,但他去意已定,心思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後,他急著向老板交差。結果,老板把房子的鑰匙遞給他說:“這是你的房子,是我送給你的禮物。”老木匠當場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怎麽(me) 會(hui) 如此粗製濫造呢!
習(xi) 書(shu) 記對同學們(men) 說:“現在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在‘建造’自己的生活,是積極行動、精益求精,還是漫不經心、消極應付?一旦等到我們(men) 驚覺自己的處境,卻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還是讓我們(men) 來當一個(ge) 好木匠吧,用你的智慧和力量,今天敲進一枚釘,明天加上一塊板,後天豎起一麵牆,來腳踏實地地建造屬於(yu) 自己的房子。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創造,不能抹平重建、推倒重來。即使隻有一天可活,這一天我們(men) 也要活得優(you) 美、高尚、有意義(yi) ,因為(wei) 這座房子的銘牌上寫(xie) 著:‘生活是自己創造的!’”報告結尾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采訪組:現在回過頭去看這場報告,你們(men) 有怎樣的感觸和體(ti) 會(hui) ?
歐陽楊:我在博士畢業(ye) 的時候,沒有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選擇去高校工作,而是選擇了去企業(ye) 。因為(wei) 我覺得企業(ye) 是一個(ge) 轉換器,可以將實驗室的科技成果轉化為(wei) 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guan) 的產(chan) 品和服務,可以將那些高科技服務於(yu) 最廣大的人民生活。就像習(xi) 書(shu) 記當年在報告裏跟我們(men) 說的那樣,要對自己和周圍的人負責,推己及人,推而廣之,要一直嚐試對更多的人負責。我們(men) 的創業(ye) 初心就是希望能用先進的科學技術讓人們(men) 更加健康長壽。
總結這些年創業(ye) 的經驗教訓,越來越體(ti) 會(hui) 到習(xi) 書(shu) 記當年所強調的吃苦、寬容、樂(le) 觀、團結的精神是多麽(me) 重要。我們(men) 現在的創業(ye) 團隊,有來自各個(ge) 專(zhuan) 業(ye) 的人才,包括機械、電子、生物、材料、光學等,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就像一塊塊樂(le) 高積木一樣,相互支持,相互補位,一起完成很多了不起的工作。
吳盛:這個(ge) 報告對我的觸動還是蠻大的,當時還寫(xie) 了一段心得體(ti) 會(hui) 。習(xi) 書(shu) 記勉勵同學們(men) 樹立理想信念,到群眾(zhong) 當中去。他強調,要處理好課堂和社會(hui) 之間的關(guan) 係,把所學所用融合到實踐當中,落實到群眾(zhong) 中去,這對我之後的學習(xi) 和工作都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報告會(hui) 後,我們(men) 去衢州、臨(lin) 安等浙江省一些經濟相對落後的地方,在社區開展義(yi) 診等活動,在社會(hui) 實踐中深受教育。直到現在,作為(wei)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內(nei) 科黨(dang) 總支委員,我也經常組織黨(dang) 員深入農(nong) 村、社區開展義(yi) 診、調研和幫扶活動。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我報名參加了浙江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在武漢奮戰兩(liang) 個(ge) 月,救治了數十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現在回想起來,當初能在第一時間毫不猶豫報名奔赴抗疫一線,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因為(wei) 受到了當年習(xi) 書(shu) 記報告精神的激勵。
林錦:那場報告會(hui) 對我的教育非常大,特別是習(xi) 書(shu) 記講述自己在梁家河的故事,讓我認識到基層實踐的重要性。大學期間,我每年都帶隊組織同學們(men) 到農(nong) 村地區開展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大學畢業(ye) 後,我主動爭(zheng) 取到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支教一年。研究生畢業(ye) 時,我堅定地選擇到基層去。當時,我有到大型國有銀行、金融機構工作的機會(hui) ,有到上海、杭州等一些事業(ye) 單位工作的機會(hui) ,但我最後選擇了到寧波保稅區管委會(hui) 工作,從(cong) 最基礎的工作幹起。目前,我在基層從(cong) 事共青團工作,習(xi) 書(shu) 記當年報告的精神一直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