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書記給我們北舞“福州班”送來電視機——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三十一)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993年年初,在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的倡導下,福州市委托北京舞蹈學院附屬中等舞蹈學校開辦了學製四年的“民間舞專(zhuan) 業(ye) 福州定向班”。習(xi) 近平同誌非常關(guan) 心學員的學習(xi) 生活,利用赴京出差的機會(hui) 與(yu) 學員座談交流,並送來了電視機等訓練設備,叮囑大家好好學習(xi) ,將來為(wei) 福州的文藝事業(ye) 作貢獻。如今,這批學員大多紮根福州,成為(wei) 福州文藝事業(ye) 的中堅力量。

  采訪對象:馬國防,男,1957年1月生,江蘇丹陽人,時任中共福州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兼福州市文化局局長、黨(dang) 委書(shu) 記,曾任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hui) 主任兼福州市馬尾區政府區長、三明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福建廣播電視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等職,2020年3月退休。陳繼勇,男,1963年6月生,福建福州人,時任福州市文化局藝術科副科長,曾任福州市演出公司經理、福州市群眾(zhong) 藝術館館長等職,現任福州市林則徐紀念館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館長。閔曉晶,女,1981年6月生,江西南昌人,北舞附中“福州班”學員,現任福州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原福州市歌舞劇院)創作部編導。陳如冰,女,1981年5月生,福建福州人,北舞附中“福州班”學員,現任福州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大型活動部文案策劃。林姝敏,女,1980年12月生,福建福州人,北舞附中“福州班”學員,現任福州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副主任。陳衝(chong) ,男,1979年10月生,福建福安人,北舞附中“福州班”學員,現任福州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大型活動部副主任。林防,男,1954年4月生,福建福州人,時任福州市歌舞劇團副團長、團長,曾任福建省芳華越劇團副團長,省雜技團團長,福州大戲院經理等職,2015年5月退休。謝丹,男,1980年10月生,江西樂(le) 平人,北舞附中“福州班”學員,現任福州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大型活動部主任。

  采訪組:陳華 鄧嘯林 程歆璐 石新明 陳為(wei) 通 蔡琳琳 黃晗微 徐錦龍 張潔雯 林貺琦

  采訪日期:2021年1月7日,1月9日,1月15日

  采訪地點:福州市文旅局,福州閩都文化藝術中心,福州大戲院

  采訪組:馬國防書(shu) 記,您好!在習(xi) 近平同誌的倡導下,福州市委托北京舞蹈學院附中開辦了學製四年的“民間舞專(zhuan) 業(ye) 福州定向班”(簡稱“北舞附中‘福州班’”)。請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馬國防:20世紀90年代初,福州有四個(ge) 專(zhuan) 業(ye) 文藝團體(ti) :兩(liang) 個(ge) 閩劇團、一個(ge) 歌舞劇團和一個(ge) 曲藝團。歌舞劇團成立了二十幾年,也從(cong) 東(dong) 北引進了一些舞蹈演員,但不成規模,專(zhuan) 業(ye) 舞蹈人才十分缺乏,很難承擔市裏的演出任務。對此,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建議我們(men) 采取引進和培養(yang) 並舉(ju) 的辦法來解決(jue) 。到哪裏去培養(yang) 呢?當然眼光要放高一點兒(er) ,要到最高的舞蹈藝術殿堂——北京舞蹈學院。北舞附中當時為(wei) 廈門培養(yang) 了“小白鷺”舞蹈團,習(xi) 書(shu) 記鼓勵我們(men) 積極爭(zheng) 取北京舞蹈學院的支持。我們(men) 聯係北舞附中,並由市文化局藝術科陳繼勇科長帶隊到北京麵談,很快達成了合作意向。我們(men) 向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林愛枝作了匯報,並提交了報告,擬每年申請6萬(wan) 元專(zhuan) 項經費,四年共24萬(wan) 元。報告遞上去後,習(xi) 書(shu) 記當即批示“請市政府研究解決(jue) ”。

  采訪組:大家好!請簡要介紹一下北舞附中“福州班”學員的選拔過程和學員的基本情況。

  馬國防:市裏批準成立“福州班”後,我們(men) 馬上發出招生通告,並邀請北舞附中的老師過來選拔學員。消息發出後,很多家長都領著孩子到黃巷的福州市歌舞劇團報名。北舞附中的選拔是常規性的,包括測量身材比例、測試軟開度和模仿能力等。我當時有些擔心地問北舞附中的老師:“這些孩子都不會(hui) 跳舞,行嗎?”老師說:“沒問題,我們(men) 就是要這種沒有舞蹈基礎的,這樣才能夠從(cong) 頭教起。”當時,北舞附中的老師們(men) 還有一套檢測骨齡的行業(ye) 方法,可以預測孩子未來的身高。有100多名孩子現場報名,後來,市歌舞劇團的同誌還去外省設點招生,最後選拔出的學員可以說來自全國各地。

  陳繼勇:我當時在福州市文化局藝術科工作,“福州班”於(yu) 1993年正式成立,麵向全國各地招生(按本省、鄰省江西和全國各地各占三分之一的比例招收)。實際生源除本省外,還有來自江西、四川、貴州、河北、陝西等地的,總共招收了24人,男女各半,學製四年。臨(lin) 去北京之前,市文化局把學生和家長都集中到福州來,為(wei) 他們(men) 舉(ju) 辦了一個(ge) 歡送會(hui) ,還利用兩(liang) 天時間帶他們(men) 參觀了福州的市容市貌。

  閔曉晶:我是江西南昌人,當時北舞附中“福州班”麵向全國招生,南昌也設有招生點,鄭公重團長跟隨招生組來到南昌。記得考完試後,鄭團長馬上把我們(men) 幾個(ge) “他比較中意的”孩子留下來。鄭團長向我們(men) 和家長介紹了福州的情況,表示希望我們(men) 能加入這個(ge) 班,畢業(ye) 後可以在福州工作。家長們(men) 都覺得這是一個(ge) 很好的學習(xi) 機會(hui) 。

  當時鄭團長去了很多地方,所以“福州班”裏外省的同學過半。有個(ge) 同學來自陝西,父母帶著他坐了四十多個(ge) 小時的火車才到福州。去北京之前,福州市領導先是帶著大家參觀福州、了解福州。我認為(wei) ,這是很有前瞻性的,當時的福州給我們(men) 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後來很多外地同學都在福州安家落戶了。

  采訪組:請大家介紹一下“福州班”的課程設置和學習(xi) 內(nei) 容,以及在“福州班”學習(xi) 時有哪些令你們(men) 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陳如冰:在課程設置上,我們(men) 主要學習(xi) 中國民族民間舞,老師在教學上也有嚐試和創新,比如,女生基訓學芭蕾和古典舞。北舞附中通常是六年製,但由於(yu) 福州市急需人才,我們(men) 是少有的一屆四年製學員班。北舞的老師們(men) 積極探索如何在壓縮時間的情況下,讓我們(men) 盡可能多學一些東(dong) 西。我們(men) 畢業(ye) 的時候,很多班的同學都很羨慕我們(men) ,覺得上這個(ge) 班很值,四年時間學了六年的內(nei) 容,還一個(ge) 人都沒落下。

  林姝敏:“福州班”的課程設置非常充實,學員每天從(cong) 早上六點半開始練早功,上午進行四節專(zhuan) 業(ye) 課訓練,下午進行四節專(zhuan) 業(ye) 或文化課學習(xi) 。此外,我們(men) 還要利用中午時間進行“劇目課”的學習(xi) 排練,晚上還有固定專(zhuan) 業(ye) 課或文化課的晚自習(xi) 。在學習(xi) 的過程中,每一位老師都盡心盡力,為(wei) 我們(men) 付出了大量心血。

  1994年7月2日,習(xi) 書(shu) 記利用在北京出差的機會(hui) ,到北舞附中看望我們(men) ,並在北京的福州會(hui) 館和我們(men) 座談、合影。座談會(hui) 上,習(xi) 書(shu) 記叮囑我們(men) 要刻苦努力學習(xi) ,不怕苦不怕累。他說,這是舞蹈藝術的殿堂,來了就要好好學。他殷切希望我們(men) 要學成歸來,為(wei) 福州的文化藝術發展貢獻力量。

  閔曉晶:當時團裏的領導經常與(yu) 學校溝通,學校安排了特別有經驗的老師來帶我們(men) 班,班主任和主課老師都是從(cong) 我們(men) 入學到畢業(ye) 一教到底的。賈美娜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最為(wei) 深刻,她是一位非常公平公正的老師,從(cong) 來都不會(hui) 因為(wei) 學生資質不同而區別對待,對我們(men) 的生活也關(guan) 心得細致入微。男班的徐誌剛老師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每天清晨把他們(men) “拽”出來出早功。此外,北舞附中還從(cong) 外校請來業(ye) 界知名專(zhuan) 家,比如,中央民族大學的池福子老師等,對我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課進行指導。

  陳衝(chong) :當時教我們(men) 的老師都是北舞附中非常優(you) 秀的教授和專(zhuan) 家,像賈美娜、邱友仁老師,有的老師帶完我們(men) 這屆學生就退休了。我們(men) 屬於(yu) 民間舞專(zhuan) 業(ye) ,當時學哪個(ge) 民族的舞,就請來自哪個(ge) 民族的老師來教,教得很純正。二年級的時候,男女班學員第一次合體(ti) 排練節目——藏族舞蹈《青稞豐(feng) 收》,大家都很興(xing) 奮。老師們(men) 傾(qing) 囊相授,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學了兩(liang) 三個(ge) 專(zhuan) 門劇目。畢業(ye) 回來的時候,老師說我們(men) 帶回福州的節目夠“在全世界巡演兩(liang) 圈”的了。

  采訪組:聽說習(xi) 近平同誌非常關(guan) 心“福州班”學員的學習(xi) 和生活。1994年7月,他利用在北京出差的機會(hui) 與(yu) “福州班”學員座談,並且在座談會(hui) 後派人送來一台電視機和錄像機,供學員訓練使用。能否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林姝敏:記得習(xi) 書(shu) 記對我們(men) 說要好好學習(xi) 、好好訓練,遇到什麽(me) 困難都可以提出來。當時,由於(yu) 學校設備有限,我們(men) 特別希望擁有一台屬於(yu) 我們(men) 班自己的電視機和錄像機,以便能夠回放視頻,更好地學習(xi) 。於(yu) 是,我就在座談會(hui) 上把這個(ge) 想法提出來了。

  座談會(hui) 後,習(xi) 書(shu) 記很快就派人給我們(men) 送來了一台很大的電視機和錄像機,這讓我們(men) 非常感動。為(wei) 此,班主任還特意做了一個(ge) 木頭櫃子用來保護這些設備。當時老師說:“福州的領導對你們(men) 真的很關(guan) 愛、很重視,好不容易來北京開個(ge) 會(hui) ,還專(zhuan) 門抽時間來看望你們(men) ,幫助你們(men) 解決(jue) 困難。”

  習(xi) 書(shu) 記待人非常親(qin) 切,座談會(hui) 上,他讓我們(men) 挨個(ge) 介紹自己來自哪裏,更像家長一樣招呼我們(men) 吃水果,讓我們(men) 備感溫暖。

  采訪組:請問習(xi) 近平同誌等時任市領導對“福州班”學員還有哪些關(guan) 懷和幫助?

  馬國防:送孩子們(men) 去學習(xi) 後,習(xi) 書(shu) 記還交代我們(men) 要經常到北京去看看他們(men) ,有時開會(hui) 還會(hui) 問我:“那幫孩子現在怎麽(me) 樣?”1994年9月,我陪同林愛枝部長到北京出差,我們(men) 帶著一大包糖和餅幹去北舞附中看望,孩子們(men) 高興(xing) 得就像看到自己家長一樣。他們(men) 從(cong) 進入舞蹈班開始,就把自己當成福州人,也把自己當成福州市歌舞劇團的人了。我們(men) 看到他們(men) 生活排練的場景,感到這些孩子都很努力,才一年多,他們(men) 身上的氣質就發生了改變,走路時身姿都非常挺拔。看著小苗茁壯成長,我們(men) 感到特別欣慰。回來後,我向習(xi) 書(shu) 記匯報了情況,他非常高興(xing) 。

  閔曉晶:市裏的領導都非常關(guan) 心我們(men) ,一年兩(liang) 次來學校看望我們(men) ,學業(ye) 上和老師溝通,生活上直接問我們(men) 有什麽(me) 需要,還經常打電話問“你們(men) 適不適應”“有沒有什麽(me) 困難”,等等。我在班上年紀比較小,鄭公重團長對我照顧有加。一次,我的床壞了,沒有及時報修,當時他正好來學校,就馬上找到生活老師幫我修好了床鋪。

  林防:1997年6月,我受福州市委委托,到北京將他們(men) 接回來。本來隻需要文化局局長和我去,但因為(wei) 秉承習(xi) 書(shu) 記對福州文化藝術事業(ye) 的高度重視,我們(men) 一行由福州市委副書(shu) 記王文貴帶隊,宣傳(chuan) 部、文化局等部門的領導也一起去了。回來後,我們(men) 盡力做好後勤保障,團裏的老同誌們(men) 主動騰出房子來,安排他們(men) 住在黃金地段,還專(zhuan) 門留出一個(ge) 房間作食堂。

  林姝敏:我們(men) 回來的第一年要參加新春惠民演出,大家都不能回去過年了,尤其是外地同學。福州市領導就在臘月廿九來到我們(men) 單位,陪我們(men) 一起吃了頓年夜飯,還像家中長輩對小輩一樣,給我們(men) 發了壓歲錢,讓我們(men) 深深感受到領導們(men) 的關(guan) 心和重視。

  采訪組:請問“福州班”學員回來後承擔了哪些工作?在福州文藝界產(chan) 生了怎樣的影響?

  陳繼勇:“福州班”學員畢業(ye) 時,學校專(zhuan) 門為(wei) 他們(men) 安排了一台畢業(ye) 演出,一個(ge) 半小時的舞蹈專(zhuan) 場全部由這個(ge) 班的24名同學完成,有獨舞、雙人舞、群舞,像《吉祥鼓舞》《黃河魂》《放風箏》《紅旗頌》等我都看過,水平很高,很精彩。“福州班”學員畢業(ye) 一回來,就成為(wei) 福州市乃至福建省文藝舞台上的一支中堅力量,成為(wei) 當時福州各大晚會(hui) 的“台柱子”。這幫孩子畢業(ye) 時是1997年,正好趕上香港回歸,慶祝香港回歸的表演成為(wei) 他們(men) 的亮相演出。1998年,慶祝福州建城2200年,在省體(ti) 育館舉(ju) 辦了大型綜合晚會(hui) 《左海千秋》,“福州班”學員全部參演。1999年,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演出,以及後來每年福州市委市政府的新春團拜會(hui) 、“八一”慰問部隊演出等活動,這幫學生都是主角,深受大家歡迎。

  “福州班”的孩子們(men) 回來後,把北舞附中的教學方式和作息方式都延續了下來。我們(men) 也通過辦這個(ge) 班,與(yu) 北京文藝界的專(zhuan) 家有了更多交往。後來,福州市舉(ju) 辦一些大型活動時,也經常把他們(men) 請過來,包括北舞附中的老師、編導、服化道等。那幾年,福州的舞蹈事業(ye) 得到了繁榮發展。

  林防:這些孩子回來以後,福州市歌舞劇院(原福州市歌舞劇團)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yu) 省歌舞劇院、廈門“小白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麵。他們(men) 畢業(ye) 時,帶著蒙、疆、藏等民族舞蹈舉(ju) 辦了一場“南風北韻”匯報演出,讓很少有機會(hui) 看到北方民族舞的福建人民耳目一新,非常震撼,在全省都打出了名氣,演出也是一場接一場。每年省委省政府組織的團拜會(hui) ,按照慣例是將全省各地和省屬院團節目組織起來形成的,但1998年的團拜會(hui) 則由“福州班”全包了。

  “福州班”學員自1997年從(cong) 北舞附中畢業(ye) 回來到現在,為(wei) 福州的文藝事業(ye) 奉獻了二十餘(yu) 年,對福州舞蹈的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動作用。習(xi) 書(shu) 記高瞻遠矚,通過辦“福州班”的形式,為(wei) 福州的文化文藝事業(ye) 培養(yang) 了一支生力軍(jun) ,非常有創新意義(yi) 。培養(yang) 文藝人才,要堅持“引進來、送出去”,“福州班”模式到現在都是適用的。

  閔曉晶:從(cong) 北舞附中回來後,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有自己的節目,完善了福州市歌舞劇院的劇目,還經常被邀請到大大小小的地方演出,包括“三下鄉(xiang) ”,到部隊、企業(ye) 去慰問等,很短時間就把福州市乃至福建省都走了一遍。我們(men) 以整個(ge) 集體(ti) 、整台劇目的形式在全省巡演,在當時可以說是具有開創性的。我們(men) 熱愛自己的事業(ye) ,從(cong) 來不喊空口號,幹起活來精益求精,這也是“福州班”的一種精神傳(chuan) 承。

  謝丹:“福州班”是一個(ge) 非常團結的集體(ti) ,經過專(zhuan) 業(ye) 訓練,戰鬥力很強。記得有一次演出,主辦方把音樂(le) 放錯了,但從(cong) 頭到尾我們(men) 照樣跳,跳得整整齊齊,配合得十分默契,凝聚力很強。目前我和鄒洋、陳衝(chong) 三人在閩都文化藝術中心工作,福州的一些大型項目活動,如城運會(hui) 、青運會(hui) 、海峽兩(liang) 岸青年節等,以及一些慶典節目,大多是由我們(men) 編導。我們(men) 還創作了很多具有福州特色的劇本,比如,把福州的茶道、鼓嶺、坊巷等文化元素提煉到舞劇、歌劇中。凡是比較重要的活動,有關(guan) 部門總是會(hui) 在第一時間想到“福州班”。這種認可和關(guan) 心始終讓我們(men) 覺得很暖心,也很自豪。

  林姝敏:“福州班”學員帶回來的新劇目、新理念,對當時整個(ge) 福建來說都是一次全新的衝(chong) 擊,加速推動和提升了福州市文化事業(ye) 的發展。無論是在精品劇目創作、各級別重大賽事上,還是在各級別、各類型的晚會(hui) 活動中,“福州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men) 和福州空軍(jun) 場站是共建單位,一次小分隊到義(yi) 序機場慰問演出,由於(yu) 機場沒有舞台,我們(men) 就在跑道旁的水泥地上進行表演。節目有很多跪地動作,我和舞伴跳得都很投入,表演完才發現膝蓋都磨破了,血從(cong) 演出服中滲了出來,部隊官兵十分感動。我說:“其實看著你們(men) ,我們(men) 心裏更感動,因為(wei) 你們(men) 都在一線待命,都在保家衛國。我們(men) 做的這些真的算不了什麽(me) !”

  陳衝(chong) :我們(men) 把所有的青春和情感都融在“福州班”這個(ge) 集體(ti) 裏麵,也收獲了像兄弟姐妹一樣的感情。“福州班”學員目前大多在福州從(cong) 事和文藝相關(guan) 的工作,留在閩都文化藝術中心的有12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5人。林姝敏擔任舞蹈團的副團長,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火炬手。我們(men) 這些人中,現在有一級演員兩(liang) 名,二級演員兩(liang) 名,三級演員十幾名,先後創作演繹的大型舞劇《西洋行》、大型音舞詩集《閩都賦》、大型舞劇詩《坊巷春秋》等作品在第七屆中國“荷花杯”、第九屆全國舞蹈比賽等大賽中屢創佳績。部分學員先後參與(yu) 了2000年文化部春節晚會(hui) 、2012年央視中秋晚會(hui) 、2015年第一屆全國青年運動會(hui) 開閉幕式及2017年金磚國家“三合一”會(hui) 議係列演出等重大演出活動。

  采訪組:除了推動成立“福州班”,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州任職期間對福州的文化文藝工作一直都很重視和關(guan) 心。請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馬國防:習(xi) 書(shu) 記在福州主政六年,對福州文化工作非常重視,包括文物保護、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zhuan) 業(ye) 文藝團體(ti) 建設、文化市場發展、文化設施完善等。那時,福州的財力十分有限,但他依然高度重視文化發展,說明他站位很高,有堅定的民族文化自信。

  1991年3月26日,習(xi) 書(shu) 記到文化局調研,對當時出現的一些困難和問題,逐一與(yu) 我們(men) 研究解決(jue) 方法。他提出“出人、出戲、走正路”的要求,指出福州文化不僅(jin) 要有地域特色,更要走在全省前頭,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爭(zheng) 創一流業(ye) 績,這才叫省會(hui) 城市。他要求文化工作要配合中心工作,要做好長遠規劃、加強隊伍建設。我印象很深的是,他找我談話時曾問我“聽得懂福州話嗎”,他還說:“小馬,你是外地人,我也是外地人,我們(men) 都不是福州人,但是,對福州文化要特別重視,尤其是對福州的地方特色文化。”

  比如,習(xi) 書(shu) 記對閩劇的發展非常重視。閩劇是福州戲,地方戲曲演員隻能自己培養(yang) 。當時,閩劇班設在南公園紅旗劇團旁,條件很差。習(xi) 書(shu) 記調研後說,閩劇班非常重要,要將“撥款建設閩劇班”列入下一年度的福州市為(wei) 民辦實事項目。後來,福州閩劇學校就在原地拆遷重建。現在閩劇團的獲獎演員如吳則文、楊帥,都是這個(ge) 學校培養(yang) 的。

  陳繼勇:福州市文化局編有一本雙月刊《福州文化》。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至1996年間,習(xi) 書(shu) 記關(guan) 心文化事業(ye) 、參加文化活動以及對文化工作作出的批示、指示等內(nei) 容,在《福州文化》上體(ti) 現的就有一百多次,涉及文化領域的方方麵麵,如閩劇、評話等福州地方藝術,以及歌舞、群眾(zhong) 文化、文化遺產(chan) 保護等。

  習(xi) 書(shu) 記非常尊重文藝人才。他到省裏、到浙江後,每年春節還給當年福州閩劇班的班主任胡奇明老師寄去明信片。習(xi) 書(shu) 記審批了新的校舍後,閩劇班馬上就招收了一批新生,他還去看了好幾次學生的匯報演出。

  習(xi) 書(shu) 記對福州的文化設施建設十分重視。他剛到福州工作時,福州畫院的麵積隻有現在的一半大小,後來的另一半是他親(qin) 自審批擴建的。如今福州畫院紅紅火火,畫師的作品展都辦到中國美術館去了。坐落在福州市於(yu) 山頂上的九日台音樂(le) 廳,也是1994年福州市委、市政府為(wei) 民辦實事的項目之一。

  習(xi) 書(shu) 記對地方藝術院團的經費保障十分關(guan) 心。當時市屬院團是差額撥款的,市裏給定額補助,不足部分院團要自己賺錢承擔。地方藝術哪兒(er) 有那麽(me) 多錢好賺呢?困難反映給了習(xi) 書(shu) 記,他很快就去相關(guan) 院團調研、座談,當場拍板“不足部分由財政進行補助”,為(wei) 這些院團解決(jue) 了後顧之憂,使他們(men) 能夠全身心投入藝術創作中。僅(jin) 用了幾年時間,閩劇團就創作演出了好幾台在全國獲獎的好戲。

  1993年,福州市承辦第三屆中國戲劇節。這是中國戲劇節首次在京外舉(ju) 辦,也是得益於(yu) 習(xi) 書(shu) 記的大力支持。1993年1月中旬,馬國防局長帶著我去北京,與(yu) 中國劇協溝通閩劇《禦前侍醫》赴京展演事宜。在與(yu) 中國劇協領導談話時,對方問福州市有沒有興(xing) 趣承辦這一屆戲劇節。馬局長當場打電話到市委值班室,轉到習(xi) 書(shu) 記辦公室,向他請示。習(xi) 書(shu) 記表示非常歡迎,馬局長心裏就有底了。回來後,市文化局向市委正式上報。1993年1月27日,習(xi) 書(shu) 記批示“應積極爭(zheng) 辦戲劇節”。5月23日,第三屆中國戲劇節在福州開幕,6月3日閉幕,前後12天。從(cong) 提出承辦動議到戲劇節閉幕,不到半年時間,習(xi) 書(shu) 記主持會(hui) 議研究、作出批示和參加活動達12次,包括出席開幕式、參加專(zhuan) 家座談會(hui) 等,足見他對活動的重視。

  林防:我再補充講一件事。我在芳華越劇團當團長的時候,習(xi) 近平同誌已擔任福建省省長,是他推動了芳華越劇團的重建。

  那是2001年,習(xi) 省長來文化係統調研,第一站就來到芳華越劇團。當時,芳華越劇團所處的位置像個(ge) 孤島,要從(cong) 福州家具廠旁的小弄堂通過,卡車都開不進去。這裏雖然有個(ge) 漂亮的劇場,但由於(yu) 年久失修,已經支離破碎,外麵下大雨,裏麵“下小雨”。

  習(xi) 省長來的時候,我大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是修一座從(cong) 這裏到對岸白馬路的橋,二是希望省裏撥款300萬(wan) 元把這個(ge) 劇場重新修建起來。”十天之後,潘心城副省長和高翔副市長就到現場來落實調研意見。因此,芳華越劇團的發展態勢逐年向好,僅(jin) 用兩(liang) 三年時間,就把過去的一些經典劇目全部恢複起來了,每周都在劇場上演一場越劇。

  那次調研中,讓我特別感動的是,當聽到“芳華越劇團是從(cong) 上海大都市來的,現在劇場落到雜草叢(cong) 生的地步”時,習(xi) 省長也很痛心地說:“芳華不容易,我們(men) 要帶著一份感情去對待芳華的曆史!”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28日 14:26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