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學習領會“十個明確”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④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men) 黨(dang) 立黨(dang) 興(xing) 黨(dang) 強黨(dang) 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作為(wei) 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的農(nong) 業(ye) 界、社會(hui) 福利和社會(hui) 保障界委員時,來自四川省民政廳的益西達瓦委員,帶來了懸崖村的新消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仔細端詳他拿起的兩(liang) 張照片。一張,是昔日掛在陡峭懸崖上搖搖欲墜的藤梯;另一張,今日的鋼梯直入雲(yun) 霄,鄉(xiang) 親(qin) 們(men) 走得踏實、走得穩當。“對困難群眾(zhong) ,我們(men) 要格外關(guan) 注、格外關(guan) 愛、格外關(guan) 心,幫助他們(men) 排憂解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二字,重若千鈞。《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以“十個(ge) 明確”對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核心內(nei) 容進行了係統概括,其中一個(ge) 重要方麵就是:“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為(wei) 什麽(me) 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ge) 政黨(dang) 、一個(ge) 政權性質的試金石。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是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同其他政黨(dang) 的根本區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作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政黨(dang) ,除了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女紅軍(jun)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的焦裕祿,“一輩子為(wei) 民造福,一輩子克己奉公”的楊善洲……黨(dang) 史上的典型人物與(yu) 感人故事,生動說明我們(men) 黨(dang) 始終把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作為(wei) 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並一以貫之體(ti) 現到黨(dang) 的全部奮鬥之中。為(wei) 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xing) ,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wei) 人民利益而奮鬥,是我們(men) 黨(dang) 立黨(dang) 興(xing) 黨(dang) 強黨(dang) 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men) 的奮鬥目標。”追求美好生活是永恒的主題,是永遠的進行時。當前,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著眼於(yu) 新時代社會(hui) 主要矛盾轉化,指明解決(jue) 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根本著力點,為(wei) 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重要遵循。應當清醒認識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yu) 現實之間還存在差距,還遠沒有達到充分滿足的地步。以前我們(men) 要解決(jue) “有沒有”的問題,現在則要解決(jue) “好不好”的問題。我們(men) 必須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wei) 奮鬥目標,不斷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人民生活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

  “大國之大,也有大國之重。千頭萬(wan) 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wan) 戶的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ge) 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yu) 思想環節,而要體(ti) 現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個(ge) 方麵。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圍繞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提出一係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yang) 、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錨定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組織實施人類曆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的脫貧攻堅戰;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戰略成果……一幅幅幸福生活的錦繡畫卷在廣袤大地上徐徐鋪展。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攻堅克難、勇毅前行,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wei)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自覺地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我們(men) 黨(dang) 就能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通向美好生活的康莊大道上闊步前行。

  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們(men) 黨(dang) 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新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隻有促進共同富裕,才能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夯實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基礎。黨(dang) 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到本世紀中葉“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把促進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作為(wei) 為(wei) 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我們(men) 一定能以實績推動人的全麵發展、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wei) 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有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中國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進一步激發,誌氣、骨氣、底氣空前增強,黨(dang) 心軍(jun) 心民心昂揚振奮”。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我國發展仍具有諸多戰略性的有利條件作出精辟概括,其中“自信自強的精神力量”是一個(ge) 重要方麵。不忘初心,堅定信心,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就能最大程度激發鬥誌、最大範圍凝聚力量,攜手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書(shu) 寫(xie)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新篇章。

  延伸閱讀

  人民日報“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十個(ge) 明確’的精神實質和豐(feng) 富內(nei) 涵”係列評論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28日 07:4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徐瑤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