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1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來到福建師範大學,為(wei) 1400多名師生作形勢報告。習(xi) 近平同誌以豐(feng) 富的事例、翔實的數據,將一幅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規劃的壯美畫卷徐徐展開,令人心馳神往。他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曆,諄諄告誡同學們(men) “社會(hui) 最需要、最歡迎有實幹精神、能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人,而最不歡迎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客裏空’”,叮囑同學們(men) 要當實幹家,不做“客裏空”。
采訪對象:陳曉紅,女,1969年4月生,福建永春人,福建師範大學音樂(le) 係1987級本科生,現任福建師範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張愛民,男,1971年8月生,福建雲(yun) 霄人,福建師範大學物理係1989級本科生,現任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黨(dang) 委書(shu) 記。林魯文,男,1968年8月生,山東(dong) 榮成人,福建師範大學曆史係1988級本科生,現任福建師範大學保衛處(武裝部)處長。
采訪組:陳誌勇 石新明 程惠斌 樂(le) 華斌 餘(yu) 成威
采訪日期:2020年8月27日
采訪地點:福建師範大學行政樓710會(hui) 議室
采訪組:陳曉紅、張愛民、林魯文老師,你們(men) 好!1991年5月15日,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來到福建師範大學,為(wei) 師生作形勢報告。三位老師在現場聆聽了這場報告,請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陳曉紅:當時,我是福建師範大學音樂(le) 係四年級學生。時過近三十年,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習(xi) 書(shu) 記來校作報告是在一個(ge) 星期三的下午。從(cong) 20世紀80年代開始,師大就把每周三下午確定為(wei) 政治學習(xi) 時間,這個(ge) 做法一直延續至今。
報告會(hui) 的地點在省軍(jun) 區禮堂,來聽報告的既有各係學生代表,也有教師骨幹。師生參與(yu) 的積極性都很高,千人大禮堂坐得滿滿當當,就連後排過道和禮堂兩(liang) 側(ce) 出入口都站滿了人。
張愛民:下午三點左右,習(xi) 書(shu) 記與(yu) 校領導一同走進會(hui) 場,師生們(men) 紛紛起立鼓掌。習(xi) 書(shu) 記個(ge) 子很高,身姿挺拔,步履穩健。記得他當時穿著一件白色襯衫,一進入會(hui) 場就頻頻向師生點頭致意,沒有一點兒(er) 官架子。
當時我在係裏擔任學生會(hui) 幹部,負責維持現場秩序,被安排坐在前排過道邊的座位上,因此得以近距離一睹習(xi) 書(shu) 記的風采。年輕帥氣、笑容溫暖,是習(xi) 書(shu) 記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林魯文:那時候我擔任學校電台台長,主要負責宣傳(chuan) 報道學校要聞。雖然聽過多場形勢報告,但至今記憶最清晰、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習(xi) 書(shu) 記為(wei) 我們(men) 作的這場報告。當時很多福建人普通話講得還不夠標準和規範,鄉(xiang) 音較重,習(xi) 書(shu) 記字正腔圓、富有磁性的普通話,一下子就把大家給吸引住了。
采訪組:請問習(xi) 近平同誌在報告會(hui) 上都講了哪些內(nei) 容?
張愛民:習(xi) 書(shu) 記報告的題目是“福州九十年代展望”。他雖然準備了稿子,但在報告過程中基本是全程脫稿,不打官腔,不唱高調,用的都是我們(men) 青年人容易接受的語言,引經據典、妙語連珠。報告多次被師生們(men) 熱烈的掌聲打斷,現場笑聲連連,氣氛非常活躍。
習(xi) 書(shu) 記列舉(ju) 了大量事實和數據,重點講述了福州的曆史沿革、特色優(you) 勢和發展潛力,詳細闡述了在“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中福州發展的思路與(yu) 構想。他對福州建設的各種數據如數家珍,對福州發展的各項舉(ju) 措了然於(yu) 胸。
習(xi) 書(shu) 記與(yu) 我們(men) 分享了他在陝北梁家河插隊時的工作和生活。他說:“社會(hui) 最需要、最歡迎有實幹精神、能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人,而最不歡迎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客裏空’。”我對習(xi) 書(shu) 記講的“客裏空”這個(ge) 詞印象特別深刻。
陳曉紅:習(xi) 書(shu) 記作報告時聲調不高,但富有感染力。展望福州發展,習(xi) 書(shu) 記將一幅現代化大都市的畫卷徐徐展開,令人心馳神往,讓在場的大學生們(men) 熱血沸騰,對未來充滿期盼,並暗暗鉚足幹勁。
1992年,習(xi) 書(shu) 記親(qin) 自主持和編製了被稱為(wei) “3820”工程的《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戰略設想》,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目標。“3820”工程是一個(ge) 高瞻遠矚的宏大構想,為(wei) 福州發展建設繪就藍圖,極大地推動了福州改革開放進程。
習(xi) 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對我們(men) 說:“當代青年知識分子要成才,唯一正確的道路就是深入實際,結合工農(nong) ,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yi)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肩負起振興(xing) 中華的曆史使命。這既是‘五四’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主流,也是當代青年運動的方向,是青年一代成才的必由之路。”習(xi) 書(shu) 記勉勵我們(men) 要多參加社會(hui) 實踐,並談到福州市委已發過一個(ge) 文件,要求各級部門為(wei) 大學生參加社會(hui) 實踐提供方便。
采訪組:張老師,剛才您談到習(xi) 近平同誌在報告中用了一個(ge) 詞——“客裏空”,請問這個(ge) 詞有什麽(me) 特別的含義(yi) 嗎?
張愛民:當時我覺得“客裏空”應該是愛說空話、不辦實事的意思,但對其內(nei) 涵並不是特別理解。報告會(hui) 後,我還是從(cong) 中文係同學那裏得知,“客裏空”是蘇聯作家科爾內(nei) 楚克創作的話劇《前線》裏的一個(ge) 角色。劇中,作家用諷刺的筆法刻畫了前線特派記者“客裏空”,他在戰地采訪時不深入一線部隊,整天待在總指揮部裏,靠著捕風捉影和道聽途說來胡編亂(luan) 造“新聞”。後來,“客裏空”被用於(yu) 泛指作風浮誇、華而不實的人。
我對“客裏空”一詞印象非常深。201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hui) 議上,更加生動地為(wei) “客裏空”畫了像。他指出:“有的抓工作不講實效,不下功夫解決(jue) 存在的矛盾和問題,難以給領導留下印象的事不做,形不成多大影響的事不做,工作匯報或年終總結看上去不漂亮的事不做,儀(yi) 式一場接著一場,總結一份接著一份,評獎一個(ge) 接著一個(ge) ,最後都是‘客裏空’。”這段話一下就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近三十年前那個(ge) 周三的下午,耳畔仿佛又回響起習(xi) 書(shu) 記的諄諄教誨——要當實幹家,不做“客裏空”。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在報告會(hui) 上對青年大學生提出了哪些希望?
陳曉紅:習(xi) 書(shu) 記非常關(guan) 注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整場報告會(hui) 持續了兩(liang) 個(ge) 多小時,他用了將近一半時間談高校的人才培養(yang) 問題。習(xi) 書(shu) 記說,要推動福州的改革開放,實現90年代福州經濟社會(hui) 的大發展,離不開高校力量的積極參與(yu) ,離不開廣大知識分子投身其中。因此,要充分發揮高校的智力和人才優(you) 勢,充分調動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習(xi) 書(shu) 記特別重視大學生的社會(hui) 實踐,在談到大學生的成長時,他說,知識分子尤其是當代大學生要明確所肩負的曆史使命,光有成才的願望和條件不夠,還必須深入實際,向實踐學習(xi) ,向工農(nong) 學習(xi) ,甘當小學生,在火熱的社會(hui) 生活中鍛煉成長。習(xi) 書(shu) 記還提到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關(guan) 心支持大學生的社會(hui) 實踐,積極為(wei) 他們(men) 創造條件。
林魯文:習(xi) 書(shu) 記說,曆史的機遇對於(yu) 90年代初的大學生來說是不尋常的。他希望我們(men) 一定要遵循黨(dang) 的基本路線,努力學習(xi) 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刻苦鑽研科學文化知識,堅定不移地走與(yu) 工農(nong) 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響應時代的召喚,為(wei) 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擔負起曆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習(xi) 書(shu) 記對青年人的關(guan) 心、關(guan) 切和關(guan) 愛之情,從(cong) 話語間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他就像一位和藹可親(qin) 的大教授,用豐(feng) 富的人生閱曆為(wei) 我們(men) 傳(chuan) 道解惑,以崇高的理想信念為(wei) 我們(men) 增補了成長的“精神之鈣”。
采訪組:這次報告對你們(men) 和周圍的同學產(chan) 生了怎樣的影響?
林魯文:報告會(hui) 結束後,我就趕回校電台辦公室,第一時間召集通聯部、采編部的骨幹們(men) 學習(xi) 報告會(hui) 精神。在交流組稿意見時,一位學生記者脫口而出:“習(xi) 書(shu) 記把形勢報告講得如此生動,我們(men) 就原話播送吧,同學們(men) 一定會(hui) 愛聽的。”大家紛紛表示讚同。經過分管領導同意,我們(men) 當天晚上就通過設置在教學區、宿舍樓和食堂的喇叭播送了這條要聞,第二天中午還重播了一遍。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在全校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同學們(men) 都說“能把形勢報告講得如此生動,確實難得一見”。
學校還專(zhuan) 門組織了兩(liang) 次學習(xi) 交流會(hui) ,我在會(hui) 上談了自己的學習(xi) 心得。習(xi) 書(shu) 記說:“同學們(men) 要在火熱的社會(hui) 生活中鍛煉成長。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本領,一定不能藏起來,不能閉門造車。要大膽地放到社會(hui) 實踐中去磨一磨,不然就會(hui) 生鏽,就會(hui) 落得‘紙上談兵’的下場。”這段話令我終生難忘。
陳曉紅:作為(wei) 一名學生黨(dang) 員,聽了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我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習(xi) 書(shu) 記叮囑我們(men) “要當實幹家,不做‘客裏空’”的教誨,讓我們(men) 更明白了實幹精神是實現人生價(jia) 值的必由之路。畢業(ye) 後,同學們(men) 陸續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按照習(xi) 書(shu) 記的囑咐,大家麵向實際,深入實踐,真抓實幹,不做“客裏空”,腳踏實地在各條戰線上努力,現已成為(wei) 各個(ge) 領域的行家裏手。
張愛民:大家聽了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後,對福州未來的發展更有信心了。不少同學認為(wei) ,福州發展確實大有可為(wei) ,紛紛表示要留在福州工作,為(wei) 福州的改革開放貢獻力量。
習(xi) 書(shu) 記告誡我們(men) “不做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客裏空’”的教誨,讓我更加明白了實幹是實現人生價(jia) 值的一把鑰匙。1993年7月,我從(cong) 福建師大畢業(ye) ,學校推薦我去省教委工作,但我思考再三,還是決(jue) 定從(cong) 基層做起,留在師大。那時,留在高校做行政工作並不吃香,反倒是一件“苦差事”。我的第一個(ge) 崗位是在學生處負責畢業(ye) 生就業(ye) 派遣等工作。就業(ye) 工作事關(guan) 重大,牽涉麵廣,每一份就業(ye) 報到證都需要手寫(xie) 、核對、蓋章,不能出現任何差錯。當時沒有現在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為(wei) 了不耽誤畢業(ye) 生離校,我常常需要通宵加班。七八月份正是福州最熱的時候,通常寫(xie) 著寫(xie) 著就會(hui) 滿頭大汗。為(wei) 了保持材料的幹淨整潔,我隻好準備一條幹毛巾,寫(xie) 完一份擦一次汗。報到證全部寫(xie) 好時,幹毛巾也就變成了濕毛巾,但我還是很開心地騎著自行車,把材料送到省教委去。這是我的本職工作,即便再苦再累,我都要認真負責地完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學校被評為(wei) “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工作先進集體(ti) ”。
采訪組:聽說習(xi) 近平同誌在福州工作期間,曾多次到福建師範大學調研指導,為(wei) 師生辦了許多實事。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方麵的情況。
林魯文:我講一個(ge) 習(xi) 書(shu) 記為(wei) 我們(men) 師生“修橋”的故事吧。20世紀80年代,與(yu) 福建師範大學僅(jin) 一牆之隔的學生街逐漸成為(wei) 福州聞名遐邇的美食街,人流量和車流量驟增,無論是居民出行還是師生上課都受到很大影響,經常出現師生過馬路時被車輛擦傷(shang) 、撞傷(shang) 的事故,我在讀書(shu) 時就有幾次險些被撞到。這件事一直都沒能得到較好解決(jue) ,也成為(wei) 困擾廣大師生和周圍居民的一塊心病。有一次,習(xi) 書(shu) 記來學校調研,主持召開了師生座談會(hui) 。其間一位老教師無意間提到這件事,引起習(xi) 書(shu) 記的關(guan) 注。他要求立即對這條街進行整治,並第一時間組織有關(guan) 部門研究製訂解決(jue) 方案。在習(xi) 書(shu) 記的親(qin) 自推動下,過街天橋很快就被納入福州城市建設規劃中。天橋建好後,廣大師生和居民群眾(zhong) 反響非常熱烈,紛紛表達對習(xi) 書(shu) 記的感激之情。直到現在,還有很多老教授時常念叨“習(xi) 書(shu) 記為(wei) 我們(men) 修過一座橋”。
張愛民:當時,福建師範大學是習(xi) 書(shu) 記的聯係高校。習(xi) 書(shu) 記經常走進教室、實驗室和活動室,深入師生聽意見、解難題、辦實事。如師大綜合體(ti) 育館的建設,習(xi) 書(shu) 記就曾多次過問,並親(qin) 自指導推進工程建設。擔任省領導後,他還到校召開座談會(hui) ,對體(ti) 育館建設作出重要批示。在習(xi) 書(shu) 記的關(guan) 心幫助下,師大在省內(nei) 率先建成功能齊全的綜合體(ti) 育館。
習(xi) 書(shu) 記還非常關(guan) 心學生的心理健康。他說:“要提高學生素質,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足以應付社會(hui) 多樣性的變化。素質包括德、智、體(ti) 等,智商、情商都需要。情商指意誌力、處理問題的態度等,這些都需要培養(yang) 。學校要有意識地去培養(yang) 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學校因此率先成立了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為(wei) 學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谘詢和輔導等方麵的服務。
習(xi) 書(shu) 記在福州工作時,大力倡導“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大力推行投資項目審批“一棟樓辦公”的工作機製。我們(men) 福建師大認真落實“馬上就辦”的要求,把握學生需求,整合部門資源,建設學生辦事大廳,實現“一站式”服務,以“一間辦公室”有效解決(jue) 了聯係服務學生“最後一公裏”的問題。
習(xi) 書(shu) 記的為(wei) 民情懷和實幹作風,為(wei) 我們(men) 樹立了光輝榜樣。作為(wei)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們(men) 必須要沉下心思、彎下腰身、俯下耳朵,傾(qing) 聽學生的所盼所願,關(guan) 心學生的所思所想,解決(jue) 學生的所需所求,做新時代青年學生的知心人、熱心人和引路人。
采訪組:陳老師,聽說您後來還參與(yu) 了一次對時任福建省省長習(xi) 近平同誌的采訪,請簡要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
陳曉紅:2000年年初,我在省青聯秘書(shu) 處工作。根據工作安排,我和團省委領導一起陪同《中華兒(er) 女》雜誌社楊筱懷社長采訪了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xi) 近平同誌,我的工作是協助記錄。在省政府辦公廳會(hui) 議室,習(xi) 省長一見到我們(men) 就親(qin) 切地說:“歡迎你們(men) 來。”采訪中,無論楊社長提什麽(me) 問題,習(xi) 省長的回答都特別坦誠,像與(yu) 我們(men) 拉家常一樣。這次采訪的整理稿發表在《中華兒(er) 女》雜誌2000年第7期上,題目是《習(xi) 近平:我是如何跨入政界的》。
習(xi) 省長說,他的成長、進步應該說始於(yu) 陝北的七年。最大的收獲有兩(liang) 點:一是讓他懂得了什麽(me) 叫實際,什麽(me) 叫實事求是,什麽(me) 叫群眾(zhong) ;二是培養(yang) 了他的自信心。在整理采訪記錄時我們(men) 發現,訪談的高頻詞是“人民”和“群眾(zhong) ”。其中,習(xi) 省長講的一段話令我印象特別深刻:“對於(yu) 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來說,老百姓是我們(men) 的衣食父母,我們(men) 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宗旨,黨(dang) 和政府的一切方針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的利益為(wei) 最高標準。要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時刻將人民群眾(zhong) 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讚成不讚成、人民高興(xing) 不高興(xing) 、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wei) 想問題、幹事業(ye) 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像愛自己的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為(wei) 老百姓謀利益,帶老百姓奔好日子,絕不能高高在上,魚肉老百姓,這是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那些反動統治者的根本區別。”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