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習校長指引的方向齊心奮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二十九)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1990年6月21日至1996年5月9日,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兼任閩江職業(ye) 大學校長六年,為(wei) 1074名學生簽發了畢業(ye) 證書(shu) 。其間,習(xi) 近平同誌多次來校現場辦公,召開師生座談會(hui) ,為(wei) 師生作形勢政策報告,叮囑同學們(men) :“社會(hui) 是一個(ge) 大課堂,工農(nong) 大眾(zhong) 則是你們(men) 的好老師。”他在接受學生記者團專(zhuan) 訪時飽含深情地說,“廣大師生齊心奮進,閩江大學大有希望”,當代大學生“要以國家、民族的振興(xing) 發展為(wei) 己任,樹立遠大的理想,在時代的奮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

  采訪對象:曾玉,女,1971年3月生,福建福州人,閩江職業(ye) 大學中文秘書(shu) 專(zhuan) 業(ye) 1989級學生,現任福建省閩侯縣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林浩,男,1972年8月生,福建閩清人,閩江職業(ye) 大學中文秘書(shu) 專(zhuan) 業(ye) 1990級學生,現任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監督室主任兼機關(guan) 紀委書(shu) 記。陳航星,男,1975年1月生,福建長樂(le) 人,閩江職業(ye) 大學中文秘書(shu) 專(zhuan) 業(ye) 1993級學生,現任福建省福州市長樂(le) 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采訪組:孫芳仲 石新明 鄒文通 郭嶙嶸 林華誌

  采訪日期:2021年1月4日

  采訪地點:閩江學院第二課堂數字館

  采訪組:曾玉同誌,您好!您在讀書(shu) 期間及工作後,曾三次在閩江職業(ye) 大學聆聽習(xi) 近平同誌的講話和報告。請您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曾玉:我是1989年考入閩大文史係中文秘書(shu) 專(zhuan) 業(ye) 的。1990年,學校迎來了年輕的習(xi) 近平校長。9月22日,在學校召開的1990級閩大迎新暨軍(jun) 民共建大會(hui) 上,剛剛上大二的我榮獲獎學金。台上,習(xi) 校長讚許的目光令我備受鼓舞。他在講話中強調“要把每一位學生造就成多功能應用型人才”,更是令人振奮。

  其中,習(xi) 校長的一段話對我觸動很大,他說:“與(yu) 工農(nong) 相結合是知識分子成才的必由之路。在座的同學們(men) 都是大學生,將來要成為(we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的棟梁之才。一入校門,不要‘兩(liang) 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shu) ’,應當學好科學知識、學好理論,走出校門,深入社會(hui) ,深入工農(nong) 。隻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才能把握住時代發展的脈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幹,才能實現自己的抱負。你們(men) 來自工農(nong) ,決(jue) 不能一登‘龍榜’,便脫離了工農(nong) ,高高在上,那樣終將一事無成。社會(hui) 是一個(ge) 大課堂,工農(nong) 大眾(zhong) 則是你們(men) 的好老師。”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習(xi) 校長並聆聽他的教誨。此後,我更加有意識地將課堂知識與(yu) 社會(hui) 實踐相結合,也更加努力地在課業(ye) 學習(xi) 、社團工作等方麵做得更好。

  得益於(yu) 習(xi) 校長提出的“適應社會(hui) 需要”的辦學理念和“突出應用”的辦學宗旨,牢記習(xi) 校長“深入社會(hui) ,深入工農(nong) ”的教誨,我們(men) 不局限於(yu) 課堂的學習(xi) ,更多的是實踐見習(xi) 、動手實操。每個(ge) 寒暑假,我們(men) 都活躍在各個(ge) 企事業(ye) 單位,“真刀真槍”地參與(yu) 實踐。大二暑假,學校推薦我和任濤同學到福州市暑期青少年社會(hui) 實踐領導小組辦公室參與(yu) 實踐。在兩(liang) 個(ge) 多月的時間裏,我們(men) 冒酷暑、戰高溫,全程參與(yu) 了組織、策劃、推動全市青少年暑期社會(hui) 實踐係列主題教育活動,贏得了指導老師的稱讚。後來每年暑假,閩大學子都應邀成為(wei) 他們(men) 常駐的“編外人員”,為(wei) 全力打造“學校放假,育人不停”的福州市暑期社會(hui) 實踐教育品牌貢獻了綿薄之力。

  畢業(ye) 前夕,習(xi) 校長專(zhuan) 門給我們(men) 1992屆畢業(ye) 生作了一場題為(wei) “福州改革開放形勢和發展戰略”的形勢政策報告,勉勵畢業(ye) 生要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hui) 和人民的養(yang) 育之恩。第二次在校園裏現場聆聽習(xi) 校長的講話,使我對福州市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多認識,明確了自己作為(wei) 一名大學生,應該到能夠真正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去,向社會(hui) 推薦自己,為(wei) 福州市經濟建設發展奉獻青春和力量。懷揣著習(xi) 校長的殷切期望,我們(men) 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

  畢業(ye) 後,我入職福州市委宣傳(chuan) 部,有機會(hui) 在服務市委中心組學習(xi) 、旁聽相關(guan) 會(hui) 議時,近距離聆聽習(xi) 校長的工作指示。特別是1993年5月15日下午,我跟隨市委宣傳(chuan) 部副部長來到閩大,參加了習(xi) 校長組織召開的與(yu) 閩大師生的座談會(hui) 。他勉勵同學們(men) “要講求實幹,將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有實踐的能力和勇氣,在實踐中提高處理問題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我感觸非常深。這是我在閩大校園裏第三次聆聽習(xi) 校長講話。

  在這次座談會(hui) 上,習(xi) 校長關(guan) 於(yu) 愛國主義(yi) 的論述令我記憶尤為(wei) 深刻。他說:“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形成和延續到今天,我們(men) 的國家之所以能夠發展成為(wei) 如此的泱泱大國,就是靠愛國主義(yi) 精神凝聚起來的。在社會(hui) 主義(yi) 的中國,愛國主義(yi) 、集體(ti) 主義(yi) 、社會(hui) 主義(yi) 是三位一體(ti) 、緊密聯係、互相貫通的,它是團結全國各族人民振興(xing) 中華,為(wei) 共同理想而奮鬥的強大凝聚力。共產(chan) 黨(dang) 人同時又是愛國主義(yi) 者,每一個(ge) 中華兒(er) 女都應該把愛國主義(yi) 精神作為(wei) 自己最基本的道德情操,愛集體(ti) 、愛社會(hui) 主義(yi) 首先得愛祖國。”

  采訪組:三次在閩大聆聽習(xi) 近平同誌講話和報告的經曆,對您後來的成長產(chan) 生了哪些影響?

  曾玉:從(cong) 1992年畢業(ye) 起,我在福州市委大院工作了二十多年,後來又到基層任職,至今已有五年多。無論在哪一個(ge) 工作崗位,我都始終牢記習(xi) 校長的教誨,秉承閩大所賦予的特質,兢兢業(ye) 業(ye) ,傾(qing) 力奉獻。

  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我在福州市直機關(guan) 青年公文寫(xie) 作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懷孕時,因處室人手緊張、事務繁忙,我始終堅守崗位,直至羊水破裂才送至醫院;我因任職偏遠山區縣,愛人在部隊又走不開,不得不讓孩子獨自生活在學校旁的出租房,無法陪伴孩子關(guan) 鍵的高中三年學習(xi) ;我團結帶領同誌們(men) 全力推動永泰、閩侯兩(liang) 縣宣傳(chuan) 工作不斷拓展提升,自己也成為(wei) 全省宣傳(chuan) 係統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正是這種強烈地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心,以及“決(jue) 不能給習(xi) 校長丟(diu) 臉,決(jue) 不能給閩大丟(diu) 臉”的樸素想法,給了我克服困難、爭(zheng) 創佳績的毅力和勇氣。

  1990年6月21日至1996年5月9日,六年之中,習(xi) 校長為(wei) 1074名閩大畢業(ye) 生簽發了畢業(ye) 證書(shu) 。有人說,跨入大學大門,學校的氣質就會(hui) 融入學生的秉性中,烙上獨有的氣息,我深以為(wei) 然。每當翻看由習(xi) 校長簽章的畢業(ye) 證書(shu) ,總是慶幸自己在最美好的青年時代成為(wei) 閩大一員。

  我原來所在的市委宣傳(chuan) 部文教科是閩大的社會(hui) 實踐基地,每年都要承接數位前來參加實踐的學生。作為(wei) 學姐,我在手把手地教他們(men) 辦事、辦文、辦會(hui) 的過程中,體(ti) 會(hui) 到的是母校文化的傳(chuan) 遞與(yu) 延續。如今,我帶過的二十多位學弟學妹,都在不同工作崗位上奉獻著光和熱,其中六七位同學已經成長為(wei) 領導幹部。我覺得,我們(men) 立足崗位的努力和付出,這就是閩大精神的弘揚,是校長期望的傳(chuan) 承。

  采訪組:林浩同誌,您好!聽說您一直珍藏著一張在閩大讀書(shu) 時與(yu) 習(xi) 近平同誌的合影。能否為(wei) 我們(men) 講述一下這張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林浩:我家裏珍藏著一張1993年的老照片,屢屢被當年的同學提起。那是1992年12月底,我接到學校通知:1993年元旦,福州長樂(le) 國際機場舉(ju) 行奠基儀(yi) 式,上級領導決(jue) 定由閩大學生禮儀(yi) 隊負責現場的禮儀(yi) 服務。

  1993年1月1日一大早,在學生處鄭覺華老師的帶領下,我、郭王宏、梁鍵三名學生幹部與(yu) 鄭媚輝、黃愛群等十名禮儀(yi) 隊成員,乘坐一輛大巴車來到福州長樂(le) 國際機場的在建工地。工地靠近漳港海邊,風很大,禮儀(yi) 隊成員穿著單薄的迎賓禮服,不免感覺寒意。組織方因陋就簡,特意為(wei) 她們(men) 準備了一套“榕東(dong) ”活動房,讓她們(men) 適時躲避低溫和海風的侵襲。此次奠基儀(yi) 式,凡涉及賓客迎送、領導剪彩等重要環節,全部由我們(men) 的禮儀(yi) 隊成員完成。這是閩大禮儀(yi) 隊組建以來承接的最重要的一項任務,隊員們(men) 的出色表現得到了領導、嘉賓和活動組織部門的高度讚賞。

  “領導來看望大家啦!”活動房的門口傳(chuan) 來一陣聲響,我走到門外,隻見一位高大魁梧的年輕領導向我們(men) 走來。原來是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校長,他身穿淺色風衣,步伐很快。習(xi) 校長作為(wei) 當天奠基儀(yi) 式的東(dong) 道主,有多少的公務要處理、多少的賓朋要接待啊,但是,當他得知負責此次禮儀(yi) 服務的是閩大學生時,立即告訴隨行工作人員,一定要來看望大家。

  習(xi) 校長健步走到禮儀(yi) 隊成員麵前,同她們(men) 一一握手,說:“你們(men) 表現很好!你們(men) 辛苦啦!”我站在習(xi) 校長身邊,向他逐一介紹隊員的名字。最後,他握住我的手說:“閩大有自己的禮儀(yi) 隊,不容易!”他的手很大,很厚實,在嚴(yan) 冬的海邊,我感受到了一股暖流。

  為(wei) 了記錄大學生禮儀(yi) 隊成員的表現,出發前我讓梁鍵同學借來了一部相機。當時,我也不知道是從(cong) 哪兒(er) 來的勇氣,熱切地對習(xi) 校長說:“習(xi) 校長,我們(men) 能和您合個(ge) 影嗎?”

  “小夥(huo) 子們(men) ,來吧!”習(xi) 校長十分幹脆地說。我趕忙站到習(xi) 校長的右邊,郭王宏、梁鍵站在我們(men) 的兩(liang) 側(ce) ,快門按下,就有了這張珍貴照片。

  臨(lin) 別時,習(xi) 校長與(yu) 我們(men) 揮手說“再見”,這個(ge) 場景令全體(ti) 禮儀(yi) 隊成員感動不已,至今仍然印象深刻。

  閩大非常重視學生的禮儀(yi) 教育,聽孫校長介紹,學校在1992年就開始把禮儀(yi) 教育作為(wei) 一門課程,對全體(ti) 學生進行教育培訓,學校還成立了禮儀(yi) 研究所。後來,還有不少兄弟學校紛紛到閩大學習(xi) 禮儀(yi) 教育的經驗。

  采訪組:陳航星同誌,您好!聽說在閩大建校10周年之際,您作為(wei) 學生記者對習(xi) 近平同誌進行了一次簡短專(zhuan) 訪。請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陳航星:1994年10月28日,這是一個(ge) 令我印象深刻、永難忘懷的日子。當天適逢閩大建校10周年慶典,在上午慶典儀(yi) 式開始前,我作為(wei) 閩大團委宣傳(chuan) 部部長、學生記者團團長,代表在校學子對習(xi) 校長進行了一次簡短專(zhuan) 訪。

  慶典會(hui) 場設在學校田徑場,各界人士、各屆校友都來為(wei) 這所年輕的地方職業(ye) 大學慶賀生日。當時,校區建設比建校初期有了很大提升,但校舍仍比較簡陋,校慶的來賓接待處就設在學校東(dong) 南角校辦塗料廠的平房裏。穿過熙攘的人群,學生處的鄭覺華老師把我領進了一個(ge) 房間。隻見房間裏擺著兩(liang) 張紅漆長椅,習(xi) 校長正在與(yu) 校領導們(men) 交談。看到我進來,校領導向習(xi) 校長作了簡單介紹,並說學生記者想對習(xi) 校長作專(zhuan) 訪。習(xi) 校長微笑著招手示意我坐下,幾個(ge) 校領導隨即帶上門退了出去。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習(xi) 校長身著一件深色西裝,係著一條淺色斜紋領帶,胸前佩戴著深紅色的“閩江大學”校徽和10周年校慶紀念章。

  剛一落座,習(xi) 校長就問我是哪個(ge) 年級、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的,老家是哪裏,學習(xi) 生活怎麽(me) 樣。他像自家的叔伯一樣,使我原本的拘謹和緊張感很快就消除了。時間有限,我提的問題比較簡單,大致是請習(xi) 校長談談閩大十年來的發展曆程,以及對新時期閩大學生有怎樣的期望。

  習(xi) 校長飽含深情地說:“閩大在改革開放中應運而生,創辦以來,克服了重重困難,師生一心,艱苦奮鬥,體(ti) 現了閩大特有的建校精神。閩大辦學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小到大,立足十邑、著眼未來,緊緊圍繞福州地區乃至全省改革開放、經濟社會(hui) 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培養(yang) 出一大批專(zhuan) 業(ye) 型、應用型優(you) 秀人才,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地方大學辦學道路。閩江大學也是地方集中力量推進高等職業(ye) 教育、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積極探索。隻要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樹立更高的眼界和目標,廣大師生齊心奮進,閩江大學大有希望……”

  在談到對閩大學生的期望時,習(xi) 校長勉勵我們(men) :“當代大學生要以國家、民族的振興(xing) 發展為(wei) 己任,樹立遠大的理想,在時代的奮進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要刻苦學習(xi) ,努力鍛煉,增長才幹,雖然閩江大學起步較晚,條件相對艱苦,但是大家要有決(jue) 心、信心,把自己培養(yang) 鍛煉成為(wei) 福州、全省乃至國家發展需要的棟梁之才;要積極投身、服務福州改革開放、經濟建設主戰場,閩江大學有很多來自福州五區八縣的學生,你們(men) 是未來福州建設的新生力量,要深入基層、貼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主動投入福州的大建設、大發展。希望閩大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空間、舞台,為(wei) 地方、國家建設發展施展才華、貢獻力量。”

  短短二十多分鍾的專(zhuan) 訪,習(xi) 校長對閩大的深厚感情,對閩大學子的殷殷期望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閩江大學團委、學生會(hui) 刊物《團學快訊》作了專(zhuan) 題特刊,這是我們(men) 學生自己排版、手工油印的小刊物第一次膠印出刊,全校師生反響熱烈。

  采訪組:請問這次對習(xi) 近平同誌專(zhuan) 訪的經曆,對您日後的學習(xi) 和工作產(chan) 生了哪些影響?

  陳航星:我是1993年考入閩大中文秘書(shu) 專(zhuan) 業(ye) 的,算是剛擔任學校“兩(liang) 委”不久的“新兵”。這次與(yu) 習(xi) 校長麵對麵的交流,親(qin) 耳聆聽、親(qin) 身感受習(xi) 校長的諄諄教誨,對於(yu) 我是一個(ge) 莫大的榮耀。習(xi) 校長的話語,一直指引激勵著我在此後的人生道路上刻苦學習(xi) 、勤於(yu) 磨礪,腳踏實地、建功基層。

  在閩大學習(xi) 期間,我努力學好專(zhuan) 業(ye) 知識,積極利用寫(xie) 作專(zhuan) 長,辦好團委、學生會(hui) 宣傳(chuan) 刊物《團學快訊》《閩大青年》,積極傳(chuan) 導黨(dang) 的精神,抒發學子心聲,歌詠閩大建設,服務青年成長。在學校老師的關(guan) 心培養(yang) 下,我在大三時光榮入黨(dang) 。

  1996年畢業(ye) 時,我沒有選擇留在省城福州就業(ye) ,而是主動回到家鄉(xiang) 長樂(le) 市。根據組織安排,我來到長樂(le) 團市委工作,在福州市首創了縣(區)基層團建“2+1”模式。走出校門不久,我參加了中央黨(dang) 校函授本科和福建省委黨(dang) 校研究生課程的學習(xi) ,並取得了省委黨(dang) 校研究生學曆。

  2000年,我響應組織號召,和長樂(le) 市102名幹部一起打起背包,與(yu) 原單位脫鉤,到工作相對薄弱村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駐村兩(liang) 年間,我們(men) 吃住在村裏,走動在農(nong) 家,收獲了寶貴的農(nong) 村工作經驗和質樸的群眾(zhong) 感情。經過一任又一任接續努力,我任職的長樂(le) 市(區)長安村現在已經是全國鄉(xiang) 村治理示範村、福州市十大“魅力鄉(xiang) 村”。2002年,我被推薦參加長樂(le) 市鄉(xiang) 鎮領導班子“三推兩(liang) 考一選”選拔考試,通過筆試考核、群眾(zhong) 推選和組織選拔,擔任玉田鎮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鎮長。之後十年,我一直在這個(ge) 長樂(le) 市“第一個(ge) 黨(dang) 支部”所在地擔任鎮長、書(shu) 記。2011年,我在農(nong) 村基層工作多年後,走上了市(縣)領導崗位。

  在鄉(xiang) 村、縣(區)基層工作二十多年,我常常警醒自己,一定不能辜負習(xi) 校長和老師們(men) 的教誨,無論身處何種境遇,都要不忘初心加油幹,一定不能讓人說“這個(ge) 黨(dang) 員幹部不行”“這個(ge) 閩大的學生不行”!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21日 09:23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