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問我們“為什麽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二十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18年5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總書(shu) 記走進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國際馬克思主義(yi) 文獻中心察看館藏典籍,與(yu) 在閱覽室參加“解讀新時代”讀書(shu) 討論會(hui) 的中外師生親(qin) 切交談。總書(shu) 記與(yu) 同學們(men) 分享了自己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的親(qin) 身經曆,啟發同學們(men) 學習(xi) 一定要聯係實際,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總書(shu) 記強調,“馬克思主義(yi) 不是書(shu) 齋裏的學問”,希望同學們(men) 能夠真正把所學轉化為(wei) 行動去認識和改造現實世界,為(wei) 國家和人民服務奉獻,成為(wei) 一個(ge) 真正的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

  采訪對象:樊靜蓉,女,1994年2月生,雲(yun) 南姚安人。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曾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研究生會(hui) 副主席,現任職於(yu) 中共中央統戰部,目前在重慶市渝北區玉峰山鎮玉峰村掛職鍛煉。

  采訪組:石新明 唐敬 秦濤 王麗(li) 莉

  采訪日期:2018年5月4日 2019年10月2日

  采訪地點:全國學校共青團研究中心會(hui) 議室

  采訪組:樊靜蓉同學,您好!2018年5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並專(zhuan) 程到馬克思主義(yi) 學院與(yu) 正在參加讀書(shu) 討論會(hui) 的師生交流,請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樊靜蓉:2018年5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蒞臨(lin) 北京大學考察,號召廣大青年“愛國、勵誌、求真、力行”,不辱時代使命,不負人民期望。

  北京大學是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傳(chuan) 播的發源地,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是習(xi) 總書(shu) 記在北大考察之行中的重要一站。在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習(xi) 總書(shu) 記首先參觀了“共命運,同前進——北京大學與(yu) 馬克思主義(yi) ”主題展覽,隨後走進國際馬克思主義(yi) 文獻中心,察看館藏的馬克思主義(yi) 典籍,詢問了解“馬藏工程”進展情況,並與(yu) 正在閱覽室討論的讀書(shu) 小組成員進行了互動交流。

  當時我們(men) 13名同學正在老師的帶領下,就“解讀新時代”這一主題舉(ju) 行讀書(shu) 討論會(hui) 。這是我們(men) 學院長期打造的一個(ge) 學術品牌活動,一般是由同學和老師共同商議,選定一個(ge) 具有現實意義(yi) 、社會(hui) 關(guan) 切的主題,大家圍繞主題自由選擇書(shu) 目閱讀,最後帶著觀點和問題,到會(hui) 上交流。

  就在我們(men) 討論正酣時,習(xi) 總書(shu) 記走了進來。他先是和大家打了招呼,接著與(yu) 同學們(men) 親(qin) 切握手。同學們(men) 見到習(xi) 總書(shu) 記都很激動,也有些緊張。習(xi) 總書(shu) 記非常親(qin) 切地詢問大家:“你們(men) 都是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的?”“今年幾年級?”“都讀了些什麽(me) 書(shu) ?”,打開了大家的“話匣子”,氣氛很快變得活躍起來。

  采訪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和同學們(men) 是怎樣圍繞馬克思主義(yi) 展開交流的?

  樊靜蓉:習(xi) 總書(shu) 記來到我們(men) 的讀書(shu) 討論會(hui) ,對我們(men) 來說是一個(ge) 非常寶貴的求教機會(hui) ,同學們(men) 的第一反應都是想要向總書(shu) 記請教,希望能現場聆聽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yi) 發展高屋建瓴的見解。沒想到的是,還沒等我們(men) 提出問題來,習(xi) 總書(shu) 記就先把我們(men) 給問倒了。

  習(xi) 總書(shu) 記問大家:“為(wei) 什麽(me) 要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學習(xi)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有什麽(me) 體(ti) 會(hui) ?”

  這個(ge) 問題讓我們(men) 陷入了深思,一時間無人作答。總書(shu) 記提出的問題乍一聽很簡單,但稍一思考就會(hui) 發現它很深刻。作為(wei) 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專(zhuan) 業(ye) 的學生,無論是在平時還是在讀書(shu) 會(hui) 現場,大家思考的大多都是一些具體(ti) 的理論問題,突然遇上這麽(me) 一個(ge) “靈魂的叩問”,一時間還真有些回不過神來。我當時隻覺得心裏湧上很多話想說,但又不知道該從(cong) 何說起。

  會(hui) 後,在場的同學們(men) 再次交流時,都覺得這個(ge) 問題背後蘊藏著習(xi) 總書(shu) 記的一片苦心。對每一位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的同學而言,學術上的勤奮鑽研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思考並記住自己是為(wei) 什麽(me) 出發,自己給自己下錨定航。隻有牢記自己作出選擇的初心,才能在學習(xi) 探索的道路上獲得長足的動力,才能走得正、走得穩、走得遠。

  習(xi) 總書(shu) 記的提問對於(yu) 我來說,既是一種提醒,更是一種鼓勵和鞭策,激勵著我在之後的日子裏不斷地追索和提純自己的初心。

  采訪組:那你們(men) 後來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問了嗎?總書(shu) 記是如何回答的?

  樊靜蓉:提了。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同學問習(xi) 總書(shu) 記:“您是一個(ge) 堅定的馬克思主義(yi) 者,您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有什麽(me) 好的方法?”

  習(xi) 總書(shu) 記的回答完全出乎我們(men) 的意料。他沒有立刻圍繞馬克思主義(yi) 來談,而是先和我們(men) 分享了他幼時的學習(xi) 經曆。“我的讀書(shu) 習(xi) 慣,是家庭培養(yang) 的,我父母很支持我讀書(shu) 。”習(xi) 總書(shu) 記說,自幼時起,父親(qin) 對他的要求就一直很嚴(yan) 格。他每天都要將自己的閱讀感想寫(xie) 成讀書(shu) 筆記,交給父親(qin) 批閱,而父親(qin) 則會(hui) 把寫(xie) 的不好的地方圈出來,讓他反複修改。這一度成為(wei) 他的一項“苦差事”。有時為(wei) 了把一個(ge) 詞語用得準確、用得精當,他會(hui) 翻著字典反複查閱琢磨,一改就是一整天。當習(xi) 總書(shu) 記用輕鬆幽默的口吻,將這些幼時趣事娓娓道來時,大家都會(hui) 心地笑了——被父母監督寫(xie) 日記、周記、讀書(shu) 筆記,幾乎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在幼時都曾有過的體(ti) 驗。總書(shu) 記提到的這些片段讓我們(men) 感到特別親(qin) 切,距離感瞬間就消失了。

  習(xi) 總書(shu) 記接著說,自己從(cong) 小便非常喜歡閱讀傳(chuan) 統文化著作,《三國演義(yi) 》《西遊記》《水滸傳(chuan) 》等名著都是他幼時十分喜愛、反複閱讀的書(shu) 籍,對於(yu) 成語、詩文、典故,他也會(hui) 特別留心積累,《漢語成語小詞典》等工具書(shu) 成為(wei) 他不時翻閱的資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傳(chuan) 統文化的訓育更是深深烙印在他的心頭。這種求知的熱情在他15歲到陝北梁家河插隊時,非但沒有絲(si) 毫的衰減,反倒更進了一步。習(xi) 總書(shu) 記回憶道,當時與(yu) 他同去的許多同學都頗有家學淵源,大家常在一起學習(xi) 、討論。每次同他們(men) 聊天時,他都會(hui) 特別留心學習(xi) 他們(men) 是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一旦遇到自己不懂、不清楚的地方,他就會(hui) 查閱所有能找到的書(shu) 籍資料,或是向同學虛心請教,直到弄懂為(wei) 止。總書(shu) 記說,自己當時是“一物不知,深以為(wei) 恥”,我們(men) 聽了之後,都非常欽佩。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他一方麵要承受著年少離家的酸楚,一方麵還要擔負起繁重的勞作任務,卻依然保持著高漲的求知熱情,真是我們(men) 這些未經風雨的年輕人學習(xi) 的榜樣!

  雖然梁家河條件艱苦,書(shu) 籍有限,但馬列著作還是能找到一些的。總書(shu) 記把能找到的每本原著反複研讀,反複咀嚼,反複推敲,在否定之否定中思辨,在溫故而知新中積累,打下了堅實的馬克思主義(yi) 理論基礎。

  總書(shu) 記當時的學習(xi) 方式,其實就是我們(men) 現在所大力提倡的“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當下青年人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了解和學習(xi) 往往都是碎片化、字麵化的,缺乏係統、全麵而深入的鑽研,往往是霧裏看花,似是而非,這樣就難以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人民立場產(chan) 生強烈共鳴,難以對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真理性產(chan) 生高度認同。如果我們(men) 能像總書(shu) 記一樣,沉下心來,到原著中逐字逐句地去探索,就一定會(hui) 感受到馬克思主義(yi) 的魅力。

  習(xi) 總書(shu) 記接著說,自己是通過在基層歲月中腳踏實地、身體(ti) 力行的實踐,通過為(wei) 人民做實事、謀福利,深刻地體(ti) 悟到馬克思主義(yi) 不僅(jin) 能科學地解決(jue) 許多實際問題,更是一門以增進人民福祉、創造理想社會(hui) 為(wei) 己任的真學問,從(cong) 而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何成為(wei) 中國曆史、中國人民的選擇,進而堅定了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事業(ye) 奮鬥終身的信念。

  “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是人民和曆史的選擇,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是我們(men) 必選的道路,這是我後來通過自己的認識得出的結論。”總書(shu) 記說,“那我就堅定不移了。”聽到這裏,全場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總書(shu) 記叮囑我們(men) ,學習(xi) 一定要聯係實際,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他用自己的親(qin) 身經曆告訴我們(men) ,打破懷疑、堅定信念最好的途徑就是實踐。馬克思主義(yi) 不是書(shu) 齋裏的學問,隻有走到現實中去,嚐試著用馬克思主義(yi) 去觀察世界、分析世界,明白了我們(men) 國家麵臨(lin) 的時代課題與(yu) 世界的發展走向,才能體(ti) 會(hui) 到馬克思主義(yi) 人民立場與(yu) 真理的魅力,才能真正掌握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隻有真正把所學轉化為(wei) 行動去認識和改造現實世界,為(wei) 國家和人民服務奉獻,才能稱得上是一個(ge)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yi) 者。

  總書(shu) 記勉勵我們(men) ,作為(wei) 當代青年,在學習(xi) 和研究馬克思主義(yi) 的時候,一定要帶著強烈的現實關(guan) 懷和問題意識,緊密聯係世情、國情、黨(dang) 情的變化,去探索和平發展的中國道路、中國方案。我們(men) 聽了之後都很激動,很受鼓舞,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采訪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的經驗對您有什麽(me) 觸動?

  樊靜蓉:對我觸動最大的是習(xi) 總書(shu) 記確立馬克思主義(yi) 信仰的曆程。在回答我們(men) 的提問時,習(xi) 總書(shu) 記毫不諱言自己在特殊的曆史時期裏也曾陷入過迷惘。雖然他在15歲時就已經閱讀了不少馬恩著作,奠定了研讀馬克思主義(yi) 理論的基礎,但在“文革”期間“懷疑一切”“打倒一切”論調的影響下,他心中也困惑過、動搖過。

  習(xi) 總書(shu) 記的這段講述對我們(men) 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因為(wei) 它真實地反映出每個(ge) 追尋真理的青年都可能遭遇的挫折。求知的道路並非一馬平川,信仰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能確立的。受時代、環境或個(ge) 人認知的影響,每一個(ge) 人在走向馬克思主義(yi) 的過程中,都可能會(hui) 有懷疑或動搖的時刻,我們(men) 首先要正視這種挫折,才能勇敢地去克服挫折。

  相較於(yu) 總書(shu) 記的經曆,我們(men) 這輩人成長在和平穩定的環境裏,雖然沒有遭遇過較大的動蕩和風浪,卻處於(yu) 多元思潮的漩渦之中,少不了迷茫和徘徊。總書(shu) 記用自身的成長經曆告訴我們(men) ,大可勇敢地正視這些懷疑或動搖,重要的是不要因此而淺嚐輒止,放棄求索。

  采訪組:我們(men) 注意到在參與(yu) 交流的同學中有兩(liang) 位外國同學,能介紹一下他們(men) 的情況嗎?

  樊靜蓉:這兩(liang) 位同學分別是來自羅馬尼亞(ya) 的習(xi) 文軒和來自美國的王黎颯。他們(men) 是北大燕京學堂的留學生,對馬克思主義(yi) 在當代中國的發展有著濃厚的興(xing) 趣,所以也參與(yu) 了我們(men) 當天的讀書(shu) 討論會(hui) 。

  兩(liang) 位同學分別用流利的中文和習(xi) 總書(shu) 記進行了交流。當聽到習(xi) 文軒同學介紹自己的中文名字時,習(xi) 總書(shu) 記幽默地回應:“說不定我們(men) 五百年前是一家人。”這句充滿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廣博情懷的妙語引得大家歡笑鼓掌,現場的氛圍變得更加輕鬆活潑。

  習(xi) 總書(shu) 記接著對兩(liang) 位同學說,留學生朋友若是要了解中國,就要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人文思想和發展階段,特別是要了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不能隻停留在表麵上。中國青年了解外國時也是一樣的,奉為(wei) 圭臬、盲目崇拜、簡單地用他人的東(dong) 西來矯正自己是不行的。要係統地了解不同國家人文思想的演變,從(cong) 中分析其文化基因與(yu) 曆史發展的必然性,最後得出冷靜而理性的結論,才能接近真理。

  這也是在啟示我們(men) ,一方麵,作為(wei) 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如果我們(men) 要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的偉(wei) 大實踐,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yi) 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切入點,隻有把握馬克思主義(yi) 在中國發展的脈絡,才能講好新時代中國故事。另一方麵,新時代中國青年“開眼看世界”,需要有一套科學的方法論,若是隻看熱鬧不看門道,就會(hui) 陷入謬誤中。有深入才會(hui) 有真知,有了與(yu) 他國的正確對比,對祖國的認識也才會(hui) 更加清晰,才能堅定地帶著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投入到“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構建曆程中。

  采訪組:通過這次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交流互動,您有什麽(me) 感受與(yu) 我們(men) 分享?

  樊靜蓉:通過與(yu) 習(xi) 總書(shu) 記近距離的交流,我真切地體(ti) 會(hui) 到了習(xi) 總書(shu) 記作為(wei) 大國領袖的非凡人格魅力。習(xi) 總書(shu) 記與(yu) 我們(men) 交流時幽默風趣、妙語連珠,令我們(men) 如沐春風。他談論問題時展現出的深厚的人民情懷、深邃的曆史眼光、深刻的辯證思維,令我們(men) 十分欽佩。

  交流結束後,有同學問總書(shu) 記能不能合影留念,總書(shu) 記不僅(jin) 熱情答應了,還貼心地按高矮為(wei) 我們(men) 排了隊形,並詢問攝影師“是不是所有人的臉都露出來啦?”合影結束後,總書(shu) 記與(yu) 大家一一握手道別。一直站在側(ce) 麵、與(yu) 總書(shu) 記距離稍遠的我,原以為(wei) 自己將會(hui) 遺憾地錯失與(yu) 總書(shu) 記握手的機會(hui) ,有些失落地站在原地,準備目送總書(shu) 記離開。沒想到習(xi) 總書(shu) 記細心地留意到了我,特地走了過來,向我伸出手,微笑著對我說:“祝你早日成才!”我感到總書(shu) 記就像一位近在身邊的師長那樣和藹。

  通過這次難忘的交流,我更加深刻地體(ti) 悟到馬克思主義(yi) 的力量來源。我們(men) 每每從(cong) 宏觀層麵去談論馬克思主義(yi) 的科學性和真理性,這無疑是正確的。但習(xi) 總書(shu) 記以一種獨到的方式,通過與(yu) 我們(men) 分享他的切身經曆,讓我們(men) 有機會(hui) 近距離了解到一個(ge) 堅定的馬克思主義(yi) 者是如何學習(xi) 、成長的,使我們(men) 產(chan) 生了不同於(yu) 以往的真切共鳴。整個(ge) 過程中沒有說教,沒有宏論,都是非常真實的敘述,而真實是最能打動人心的,這也和馬克思主義(yi) 實事求是、注重實踐的精神高度契合。

  這次與(yu) 習(xi) 總書(shu) 記的交流,對於(yu) 我們(men) 來說,就是一堂生動的馬克思主義(yi) 課。習(xi) 總書(shu) 記循循善誘,讓我們(men) 從(cong) 一個(ge) 生動的剖麵看到了青年是如何在馬克思主義(yi) 的指引下明確人生意義(yi) 之所在,將個(ge) 人的青春夢想融入家國的命運、人民的幸福中,通過艱苦奮鬥的實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jia) 值。雖然時代不同,個(ge) 體(ti) 所麵臨(lin) 的困惑與(yu) 挑戰也不盡相同,但習(xi) 總書(shu) 記啟發我們(men) ,馬克思主義(yi) 的血脈始終與(yu) 人民相連,馬克思主義(yi) 的力量要到實踐中去體(ti) 會(hui) 。如果這樣一種真實而有分量的引導能夠貫穿我們(men) 的學習(xi) 曆程,我相信將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青年感受到馬克思主義(yi) 的魅力,在馬克思主義(yi) 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堅定,更加自信。

  采訪組:聽說您現在正在基層鍛煉,結合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交流,您對馬克思主義(yi) 有沒有一些新的體(ti) 悟?

  樊靜蓉:我在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選擇成為(wei) 一名服務人民的公務員,考入中共中央統戰部,現在正在重慶市渝北區玉峰山鎮掛職鍛煉。

  可以說,與(yu) 總書(shu) 記的這次交流,給了我走出書(shu) 齋、走向廣闊天地的勇氣。我下定決(jue) 心要追隨總書(shu) 記的指引,到實踐中去研讀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的“無字之書(shu) ”。之前聽總書(shu) 記結合自己的經曆談馬克思主義(yi) 的實踐性,感受到的是一種震撼和啟發;現在來到基層這個(ge) 直接麵向群眾(zhong) 、服務群眾(zhong) 的大學校,再回想起總書(shu) 記當時的教誨,心底產(chan) 生的是一種由衷的共鳴和認同。

  在基層,我們(men) 可以生動地看到馬克思主義(yi) 的初心和使命如何與(yu) 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相結合,經由實幹苦幹,實實在在地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活帶來改變。這樣的改變可能很微小,但卻非常鼓舞人心,而且實踐的過程本來就是一種對理論的內(nei) 化和再認識。

  如果說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體(ti) 會(hui) 到的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歡欣鼓舞,那踐行馬克思主義(yi) ,把小我融入國家發展、民族複興(xing) 的偉(wei) 大曆程中,體(ti) 會(hui) 到的就是一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熱血沸騰的幸福感。我深深地理解了總書(shu) 記所說的“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這句話的深刻含義(yi) 。

  在與(yu) 習(xi) 總書(shu) 記交流後,我時常會(hui) 在心裏問自己那個(ge) 當初“沒能答上來”的問題——為(wei) 什麽(me) 要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總書(shu) 記的指引和實踐的磨礪讓我越來越認識到: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是為(wei) 了讀懂腳下的這片土地,讀懂我們(men) 國家和民族的過去、現在與(yu) 未來,再將這份真知真悟轉化為(wei) 建設美好新時代的真情真行。馬克思主義(yi) 致力於(yu) 積極地改造世界,而青年人總是對創造美好未來懷有真摯的渴望、如火的熱情。我相信,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帶著理論賦予的信念與(yu) 智慧走向五湖四海,成長為(wei) 勇擔民族複興(xing) 大任的青年馬克思主義(yi) 者。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15日 10:53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