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江西考察期間,專(zhuan) 程來到南昌大學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看望師生。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核心技術是買(mai) 不來的”,“我國發展必須依靠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很艱難,但這條道路必須走”,鼓勵科研人員繼續發揚“十年磨一劍”“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苦奮鬥精神。習(xi) 總書(shu) 記寄語青年學子:“希望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把學習(xi) 成長同黨(dang) 和國家的事業(ye) 緊緊聯係起來、同社會(hui) 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
采訪對象:劉軍(jun) 林,男,1978年9月生,甘肅渭源人,時任南昌大學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博士生導師。潘宜東(dong) ,男,1986年9月生,河北張家口人,南昌大學材料學院2006級本科生,現任江蘇無錫鎧龍東(dong) 方汽車有限公司質檢部部長。尹芳芳,女,1987年7月生,吉林長春人,南昌大學材料學院2006級本科生,現任中國第一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開發工程師。
采訪組:鄭璐 石新明 廖元新 劉宏林 何文靜 郭卓瑜
采訪日期:2018年11月7日
采訪地點:南昌大學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采訪組:劉軍(jun) 林老師,您好!2016年1月8日,南昌大學江風益教授有一個(ge) 項目榮獲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人民大會(hui) 堂為(wei) 他頒發了證書(shu) 。2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特意來到南昌大學江風益教授實驗室進行考察,請您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
劉軍(jun) 林:2016年1月8日,全國科技表彰大會(hui) 在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我所在的江風益教授團隊研究的“矽襯底高光效CaN基藍色發光二極管”項目榮獲2015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當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手將大紅證書(shu) 頒發給了江教授。這個(ge) 獎是當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中唯一的一個(ge) 一等獎,這在江西省是零的突破,也是地方高校的一份殊榮。
時隔26天,也就是2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江西考察時,專(zhuan) 門來到南昌大學國家矽基LED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看望寒假期間仍在工作的我們(men) ,聽取匯報並觀看了產(chan) 品演示。
習(xi) 總書(shu) 記一走進研究中心,就和江教授握手,並且直接叫出他的名字——江風益同誌。江教授十分激動,說沒想到在表彰大會(hui) 上僅(jin) 僅(jin) 見過一麵,習(xi) 總書(shu) 記就記住了自己的名字。
江教授向習(xi) 總書(shu) 記匯報了我們(men) 實驗室的研究工作。LED技術作用大,應用廣泛,但在2003年科技部提出“發展半導體(ti) 照明計劃”前,我國半導體(ti) 照明上遊產(chan) 業(ye) 幾乎是一片空白,功率型芯片全部依賴進口。現在我們(men) 自主研製的矽襯底LED芯片,已建立起從(cong) 上遊芯片到中遊封裝再到下遊應用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
這時候習(xi) 總書(shu) 記插話問道:“LED發展多少年了?”
“53年整了。”江教授回答。
習(xi) 總書(shu) 記看得非常仔細,從(cong) 材料生產(chan) 、芯片製造、器件封裝到燈具應用,整個(ge) 流程都看了,尤其對材料生產(chan) 這一關(guan) 鍵環節很感興(xing) 趣,並詢問了相關(guan) 問題,還聽取了發光材料結構與(yu) 功能方麵的介紹。
總書(shu) 記在聽取匯報的時候很專(zhuan) 心,不時點頭微笑,表示讚賞。
采訪組:聽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決(jue) 心大、目標高、工作實、成效好”十二個(ge) 字肯定了你們(men) 的工作,能否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劉軍(jun) 林:習(xi) 總書(shu) 記走進實驗室,觀看了產(chan) 品展示,聽取了匯報,肯定了我們(men) 這些科研人員攻克科研難題和抓成果轉化的決(jue) 心大、目標高、工作實、成效好,並鼓勵南昌大學要走創新發展之路,這是對我們(men) 學校的巨大鼓勵。
習(xi) 總書(shu) 記強調說,高校作為(wei) 科技創新的生力軍(jun) ,要創新人才培養(yang) 機製和教育方法,為(wei) 國家現代化建設培養(yang) 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創新人才。
習(xi) 總書(shu) 記說,“核心技術是買(mai) 不來的”,這激發和堅定了我們(men) 走自主創新道路的信心和決(jue) 心,大家都加班加點地幹。
習(xi) 總書(shu) 記來視察的時候,我們(men) 的黃光光電轉化率大概在15%以內(nei) ,現在已經達到25%了,國外報道的最高水平是10%不到。這個(ge) 技術我們(men) 在國際上是完全領先的。
采訪組:潘宜東(dong) 、尹芳芳同誌,你們(men) 好!這已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二次到訪南昌大學了。早在2008年10月15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曾到南昌大學工程訓練中心調研並與(yu) 同學們(men) 親(qin) 切交談,請回憶一下當時的情景。
潘宜東(dong) :我當時是南昌大學材料學院062班的學生,正在讀大三。大約上午11點,習(xi) 主席來到工程訓練中心第一車間。當時材料061到066的6個(ge) 班近200名同學正在進行金工實習(xi) 。我和其他同學一樣,正在“數控銑”車間的機床上操作著。
一抬頭,我看到一個(ge) 穿著淺藍色襯衫、黑色褲子的領導笑意盈盈地站在我身邊。我腦子裏突然閃現出電視上出現的畫麵——“這是習(xi) 主席”!
我當時差點兒(er) 喊出來,但還是按捺住了內(nei) 心的激動。我想和習(xi) 主席握手,但手上粘上了油汙,有點兒(er) 髒,不好意思伸出手。
習(xi) 主席可能是看出了我的局促,伸出手來要和我握手,我當時那個(ge) 激動啊,趕緊把手往迷彩服上擦了擦,說:“習(xi) 主席,您好!”
現在回想起來,習(xi) 主席真是親(qin) 切,始終微笑地看著我,一點兒(er) 也沒有領導架子。
習(xi) 主席問我:“你是大幾的?哪個(ge) 係的?”
我回答說:“我們(men) 都是大三的,材料學院的。”
習(xi) 主席聽完之後就轉過身,和周圍的同學說:“大三了,很快就大四畢業(ye) 了。”他接著說,“你們(men) 要學好書(shu) 本上的知識,同時也要多實踐。這樣的實踐機會(hui) 很好,可以讓你們(men) 學到書(shu) 本上學不到的東(dong) 西,也培養(yang) 了你們(men) 的動手能力,現在的工作不像以前那麽(me) 好找,掌握好這些技能對將來都有幫助。”
習(xi) 主席問的問題都是關(guan) 於(yu) 實習(xi) 、學習(xi) 的,比如說,金工實習(xi) 是隻有一次還是每年都有,等等。習(xi) 主席這種簡潔明了的談話方式,讓我覺得他非常務實。習(xi) 主席還勉勵我說,以後工作要從(cong) 基層一線做起,要腳踏實地。
尹芳芳:我當時是材料064班的學生,正在“普通銑”車間進行金工實習(xi) 。遠遠看到習(xi) 主席走過來,我特別緊張,操作設備的手都有點兒(er) 發抖。
習(xi) 主席路過我身邊的時候,突然停了下來,我的心跳得撲通撲通的,有點兒(er) 不知所措,但習(xi) 主席很和藹,說話也很溫和,就像長輩一樣和我聊天。
當時的我實在是太激動了,但習(xi) 主席似乎有一種讓人心定的力量。他微笑著問我“在做什麽(me) ”“做了多久了”“有什麽(me) 收獲”……我都一一回答了。他還問我,在學校的生活適應嗎?我回答說“挺好的,挺適應的”。
采訪組:請回憶一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離開南昌大學工程訓練中心和江風益教授實驗室時的情景。
潘宜東(dong) :2008年10月那次調研,習(xi) 主席在工程訓練中心大概停留了40分鍾,11點40分的時候他走出車間。
那時候車間外麵已經站滿了同學,看到習(xi) 主席走出來了,大家都熱情地鼓掌,現場一下就沸騰起來了。
習(xi) 主席看到外麵有一群國防生在等候,就闊步走了過去,並與(yu) 他們(men) 交談起來。習(xi) 主席叮囑大家要“好好學習(xi) ,嚴(yan) 格訓練,將來為(wei) 我國的國防事業(ye) 作出更大的貢獻”。
後來,習(xi) 主席就坐上車。我們(men) 原本以為(wei) 他就這樣直接離開了,沒想到習(xi) 主席還打開了車窗,與(yu) 大家揮手告別。我記得那時候他還說了句:“南昌大學,前景無限!”身為(wei) 南昌大學的學生,我聽到這句話真是由衷地感到自豪!
劉軍(jun) 林:2016年2月這次調研,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從(cong) 實驗室出來的時候,在中心門口同我們(men) 20多名科研人員一一握手。當時我們(men) 覺得總書(shu) 記可能招招手就離開了,沒想到總書(shu) 記和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握了手,使我強烈地感受到總書(shu) 記對科研人員的重視。總書(shu) 記的手很寬厚,很溫暖。
就在大家以為(wei) 總書(shu) 記要離開時,沒想到總書(shu) 記轉過身來,即興(xing) 發表了簡短的講話。
習(xi) 總書(shu) 記滿懷深情地說:“我國發展必須依靠創新。掌握核心技術的過程很艱難,但這條道路必須走。這個(ge)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大有可為(wei) ,我對你們(men) 寄予厚望。”“要繼續發揚‘十年磨一劍’‘梅花香自苦寒來’的艱苦奮鬥精神,為(wei) 國家作出更多貢獻。”
習(xi) 總書(shu) 記還特別寄語青年學子:“希望當代大學生珍惜韶華,把學習(xi) 成長同黨(dang) 和國家的事業(ye) 緊緊聯係起來、同社會(hui) 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結合起來,用青春鋪路,讓理想延伸。”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