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考察,看望科研工作者和師生並座談。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強烈的愛國情懷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習(xi) 總書(shu) 記強調,要大力弘揚“兩(liang) 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習(xi) 總書(shu) 記寄語同學們(men) :“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一個(ge) 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在什麽(me) 時間就要做什麽(me) 事情,做什麽(me) 事情都要腳踏實地”,“你們(men) 年輕人,處於(yu) 一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有著這麽(me) 偉(wei) 大的目標,可謂生逢其時,為(wei) 之奮鬥吧!看你們(men) 的了!”
采訪對象:陳睿,女,1983年2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國科學院大學團委書(shu) 記。馮(feng) 端,女,1986年10月生,湖北漢川人,中國科學院大學分析化學專(zhuan) 業(ye) 2008級博士生,現為(wei) 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趙楠,男,1986年1月生,山東(dong) 德州人,中國科學院大學基礎心理學專(zhuan) 業(ye) 2009級博士生,現為(wei)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副研究員。
采訪組:石新明 範煜 唐敬 鄒文通
采訪日期:2018年12月26日
采訪地點:中國科學院大學團委會(hui) 議室
采訪組:陳睿老師,您好!請您介紹一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當年到中國科學院大學調研考察的情況。
陳睿:2013年7月1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科學院考察,並到中國科學院大學與(yu) 師生座談。這是習(xi) 近平同誌擔任總書(shu) 記後第一次視察高校。
上午約9點,習(xi) 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科學院西郊科教園區,也就是我們(men) 今天這個(ge) 院子。他首先考察了北院的高能物理研究所。總書(shu) 記走進實驗室,考察我國第一台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在北京譜儀(yi) 控製室裏,總書(shu) 記一邊聽著工作人員對對撞機的詳細介紹,一邊仔細察看對撞機的加速器模型、儲(chu) 存環等,還不時同科研人員進行交流,並同當年參與(yu) 對撞機建設的葉銘漢、方守賢、陳森玉3位院士親(qin) 切握手,關(guan) 切地詢問他們(men) 的身體(ti) 狀況,感謝他們(men) 為(wei) 祖國作出的貢獻,祝願他們(men) 身體(ti) 健康。
在後來的座談會(hui) 講話中,總書(shu) 記還提到高能物理所是周恩來總理批示建立的,提到鄧小平同誌在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奠基典禮上為(wei) 基石培上第一鍬土,並說“九層之台,起於(yu) 累土”。
隨後,習(xi) 總書(shu) 記乘車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玉泉路校區多功能廳,了解中國科學院國防科技創新工作情況和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習(xi) 總書(shu) 記指出,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zheng) 的核心和焦點是科學技術。現在,各主要國家都在搶占未來科技製高點,包括國防科技製高點。中國科學院在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中發揮了“火車頭”作用,我們(men) 要大力弘揚“兩(liang) 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自力更生,勇攀高峰。
約10點20分,習(xi) 總書(shu) 記來到中國科學院大學禮堂會(hui) 議室,同中國科學院負責同誌和科技人員代表座談,並發表了重要講話,強調科學院要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增強科技創新活力,集中力量推進科技創新,真正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臨(lin) 別時,一群剛好下課的研究生看到總書(shu) 記來到校園,非常驚訝,也非常興(xing) 奮,紛紛圍攏到總書(shu) 記身邊,爭(zheng) 相向總書(shu) 記問好。習(xi) 總書(shu) 記像一個(ge) 大家長似的微笑著望著大家,同他們(men) 一一握手,詢問他們(men) 學習(xi) 生活的情況。這時候,不知道人群中誰喊了一句:“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講幾句吧!”然後,總書(shu) 記發表了“年輕人要腳踏實地”的即興(xing) 演講。
習(xi) 總書(shu) 記視察國科大,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中科院實施科教融合培養(yang) 創新人才的關(guan) 懷和重視。習(xi) 總書(shu) 記說:“希望你們(men) 繼續發揮緊密結合科研實踐培養(yang) 人才的特色和優(you) 勢,凝聚海內(nei) 外一流人才,造就世界級科技大師,培養(yang) 高素質科技創新創業(ye) 人才,將中國科學院辦成大師雲(yun) 集、英才輩出的大學校。”總書(shu) 記的指示,為(wei) 我校創新發展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采訪組:馮(feng) 端同誌,您好!作為(wei) 唯一一位在座談會(hui) 上發言的學生代表,您當時的心情緊張嗎?
馮(feng) 端:座談會(hui) 上,中科院院長白春禮院士向總書(shu) 記匯報了科學院的相關(guan) 情況,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遺傳(chuan) 與(yu) 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振聲院士匯報了鹽堿地治理方麵取得的研究成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wei) 院士匯報了量子通信領域的科研情況。
我是最後一個(ge) 發言的。座談會(hui) 開始的時候,我心跳得特別快,很緊張,生怕自己說不好。但漸漸發現,總書(shu) 記跟大家聊天像拉家常似的,氣氛很輕鬆。
當白院長在匯報時提到“中科院培養(yang) 了中國第一個(ge) 理學博士、第一個(ge) 工學博士……”時,總書(shu) 記關(guan) 切地詢問了他們(men) 現在的工作和生活情況。
當聽到李院士團隊已研製出新型肥料時,總書(shu) 記馬上問道:“這種肥料現在已經上市了嗎?”當聽到已經實現在鹽堿地種植高產(chan) 耐鹽小麥時,總書(shu) 記追問道:“小麥口感如何?”李院士回答:“口感還不錯,我們(men) 院裏的食堂吃的就是。”總書(shu) 記開玩笑說:“那不用放鹽啦。”
白院長介紹我的時候說:“接下來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博士生馮(feng) 端發言,我們(men) 的李振聲院士今年82歲,馮(feng) 端同學28歲。”現場頓時笑聲一片,總書(shu) 記笑著說“後繼有人啊”,看得出總書(shu) 記對我們(men) 年輕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座談會(hui) 期間,總書(shu) 記一共問了我5個(ge) 問題。
總書(shu) 記首先問我:“你是學什麽(me) 專(zhuan) 業(ye) 的?”
我回答道:“我是學化學的。”
劉延東(dong) 副總理插話說:“和總書(shu) 記同一個(ge) 專(zhuan) 業(ye) 。”
總書(shu) 記指著坐在身旁的劉延東(dong) 副總理笑著說“這是我學姐”,因為(wei) 劉延東(dong) 副總理也是學化學的,全場再次爆發出笑聲。
總書(shu) 記還詢問了我的家鄉(xiang) 及我畢業(ye) 後的打算等。
在這樣的氛圍中,我也放鬆了下來,一點兒(er) 也不緊張了,就像在跟一個(ge) 親(qin) 戚長輩聊我的學習(xi) 情況似的。
采訪組:與(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這次近距離接觸,給您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
馮(feng) 端:首先,我覺得總書(shu) 記並不像高高在上的領導人,他是那麽(me) 親(qin) 切謙遜,那麽(me) 平易近人。總書(shu) 記的總結講話以“下麵我談一些對科技工作的看法與(yu) 大家交流”開始,以“祝大家身體(ti) 健康、工作順利、事業(ye) 有成、闔家幸福,謝謝大家”結束。總書(shu) 記講完後還從(cong) 座位上站起來向與(yu) 會(hui) 人員鞠躬,這個(ge) 瞬間讓我感到非常溫暖,也很感動。
其次,我感覺總書(shu) 記特別關(guan) 心和尊重科學家。他在提到陳景潤先生時,深情地回憶道,在他擔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期間,陳先生每次回福州老家時,他們(men) 都會(hui) 一起見麵,他非常敬佩陳先生無私奉獻、永攀高峰的精神;當聽到白院長匯報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以下簡稱“物構所”)的研究成果時,總書(shu) 記馬上提到他當年與(yu) 物構所名譽所長盧嘉錫院士的忘年交;他還提到了我們(men) 耳熟能詳的幾位大科學家,總書(shu) 記說:“錢學森、錢三強、鄧稼先等兩(liang) 彈元勳矢誌報國的事跡,陳景潤等永攀科技高峰的精神,竺可楨等淡泊名利的風範,都是我們(men) 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三,總書(shu) 記對科學技術的曆史、現狀和未來都十分熟悉,並且有自己非常獨到的見解。總書(shu) 記說:“一個(ge) 國家的大小和貧富還不是國力的決(jue) 定性因素……”“在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中國科學技術曾經有過曆史的輝煌,但在近代我們(men) 落後了。”總書(shu) 記以“霧裏看花”形容封建社會(hui) 後期的統治者,他說,即使是“康乾盛世”,在科技創新方麵也是“霧裏雲(yun) 裏看世界”,看得不是那麽(me) 清楚。總覺得自己是老大,實際上是夜郎自大,把先進科學技術視為(wei) 奇技淫巧,采取不屑一顧的態度,結果很快被世界潮流甩在後麵。習(xi) 總書(shu) 記強調,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科技實力的競爭(zheng) ;科技興(xing) 則民族興(xing) ,科技強則國家強;曆史的教訓告訴我們(men) ,落後就要挨打,富且落後一樣要挨打!總書(shu) 記對當前全球各領域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及未來的應用前景非常關(guan) 注,講話中提到了大數據、先進製造、量子調控、人造生命等,還重點提到了大國關(guan) 係。現在回想起來,總書(shu) 記當時的觀點非常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
會(hui) 後,總書(shu) 記同大家一一握手。總書(shu) 記的手掌厚實有力,讓我感覺很堅定。
采訪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總結講話中有哪些內(nei) 容與(yu) 大學生息息相關(guan) ?
馮(feng) 端:總書(shu) 記講話中與(yu) 大學生相關(guan) 的內(nei) 容,主要有三方麵。
一是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了科技工作者要愛國。總書(shu) 記說:“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這是對我國科技人員第一位的要求,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要熱愛我們(men) 偉(wei) 大的祖國,熱愛我們(men) 偉(wei) 大的人民,熱愛我們(men) 偉(wei) 大的中華民族,牢固樹立創新科技、服務國家、造福人民的思想,繼承中華民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的傳(chuan) 統美德,傳(chuan) 承老一代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you) 良品質,把科學論文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wei) 大事業(ye) 中,把人生理想融入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奮鬥中。”
聽到這些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金句”,我漸漸明白,個(ge) 人的事業(ye) 永遠離不開強大祖國的支持,能將個(ge) 人的發展與(yu) 國家和人民的需要結合起來是一件幸福的事。科技工作者隻有把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為(wei) 科技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社會(hui) 進步貢獻力量。
二是關(guan) 於(yu) 人才方麵的。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科技隊伍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主要問題是水平和結構。”“教育需要進一步改革,以更好地培養(yang) 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最大限度調動科技人才創新積極性,尊重科技人才創新自主權,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一年之計,莫如樹穀;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用有所成。”總書(shu) 記的一番話讓我感受到黨(dang) 中央對我們(men) 青年學生和科技工作者的重視,我們(men) 真是生逢其時啊!
三是關(guan) 於(yu) 創新方麵的。“要有強烈的創新自信,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wei) ,增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不斷取得基礎性、戰略性、原創性的重大成果。”“如果總是跟蹤模仿,是沒有出路的。”“重大核心技術發達國家是不可能給我們(men) 的,我們(men) 幻想從(cong) 他們(men) 那邊取得,無異於(yu) 與(yu) 虎謀皮,臨(lin) 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mai) 不來的,正所謂‘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既要了解世界先進的最新動態,也一定要本土化,符合國情,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學貴質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學問學問,要學就先要問,要創新就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凡事都要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敢於(yu) 質疑現有理論,勇於(yu) 開拓新的方向。”總書(shu) 記希望我們(men) 青年學生和科技工作者要有創新自信,並且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創新奮鬥的方向、目標和路徑。
采訪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即將離開國科大時,向前來送行的研究生們(men) 發表了即興(xing) 演講,請回憶一下總書(shu) 記演講的主要內(nei) 容。
趙楠:我有幸近距離聆聽了習(xi) 總書(shu) 記的教誨。總書(shu) 記對同學們(men) 說,我們(men) 處於(yu) 一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有著偉(wei) 大的目標,可謂生逢其時,責任重大。希望同學們(men) 珍惜寶貴的青春年華,堅持理想,腳踏實地,既勤於(yu) 學習(xi) 、善於(yu) 學習(xi) ,打牢知識功底、積蓄前進能量,又勇於(yu) 探索、勇於(yu) 突破,不斷認識科技世界新領地,立誌報效祖國,服務人民。
總書(shu) 記說:“學習(xi) 的目的是什麽(me) 呢?就是要把學到的知識回饋社會(hui) ,做一個(ge) 對社會(hui) 有用的人,做一些對社會(hui) 有用的事。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要有一顆愛國之心。每一個(ge) 中國人,最終應該為(wei) 國家、為(wei) 民族、為(wei) 人民,包括為(wei) 養(yang) 育自己的父母,盡量多做些事情。我國很多偉(wei) 大的科學家都具有這樣的高貴品質。你們(men) 畢業(ye) 以後,無論走到哪個(ge) 地方,無論在什麽(me) 崗位上,無論在國內(nei) 還是在國外,都要牢記這一點。”我們(men) 一定牢記總書(shu) 記的囑托,將自己人生的圓心深深紮根在祖國的大地上。
總書(shu) 記語重心長地囑咐我們(men) 年輕人要腳踏實地。他說,上了歲數,回過頭真誠地告訴你們(men) ,現在你們(men) 要好好學習(xi) ,心無旁騖……在什麽(me) 時間就要做什麽(me) 事情,做什麽(me) 事情都要腳踏實地。回想總書(shu) 記的個(ge) 人成長經曆,當時他的條件遠遠不如我們(men) ,特別是“文革”期間,他當了七年知青,在農(nong) 村參加勞動,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把生產(chan) 搞得那麽(me) 好,而且非常富有創新和開拓精神。我覺得,總書(shu) 記給我們(men) 講的都是掏心窩子的人生感悟。
總書(shu) 記最後寄語道:“我們(men) 提出‘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一個(ge) 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從(cong) 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接近。你們(men) 年輕人,處於(yu) 一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有著這麽(me) 偉(wei) 大的目標,生逢其時,為(wei) 之奮鬥吧!看你們(men) 的了!”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