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希望我們“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十五)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011年1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在吉林調研期間,專(zhuan) 程來到吉林大學看望寒假留校學生,並參加了大學生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學習(xi) 研究會(hui) 的學習(xi) 討論。習(xi) 主席希望同學們(men) 掌握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堅定馬克思主義(yi) 的理想信念,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並內(nei) 化為(wei) 真正的核心思想,通過長時間的社會(hui) 實踐來檢驗。習(xi) 主席勉勵同學們(men) 潛心學習(xi) 、誌存高遠、腳踏實地,打牢知識基礎,提高綜合素質,真正成長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采訪對象:韓月波,女,1981年2月生,吉林鬆原人,時任吉林大學團委實踐部部長,大學生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學習(xi) 研究會(hui) 指導教師,現任吉林大學黨(dang) 委辦公室副主任。董添,男,1986年5月生,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通信工程學院2008級碩士研究生,現任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辦公室秘書(shu) 。高楠,男,1986年3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大學文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現任新華社吉林分社記者。孫瑜,女,1986年6月生,吉林長春人,時任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yu) 工程學院輔導員,現任吉林大學電子科學與(yu) 工程學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劉洋,男,1987年9月生,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行政學院2010級碩士研究生,現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

  采訪組:代磊 石新明 馮(feng) 子宸 呂春暉

  采訪日期:2018年8月15日 2019年5月15日

  采訪地點:吉林大學學生社團活動室

  采訪組:韓月波老師,您好!2011年1月22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shu) 記處書(shu) 記、國家副主席習(xi) 近平來到吉林大學看望寒假留校學生,並參加了大學生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學習(xi) 研究會(hui) 的學習(xi) 討論,請您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況。

  韓月波:好的。1月22日,美麗(li) 的吉大校園白雪皚皚,銀裝素裹。習(xi) 主席首先來到吉林大學國家級生物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學生創新實驗室考察。在那裏,他聽取了中心主任、國家級教學名師滕利榮教授的匯報,親(qin) 切看望了寒假留校學生。習(xi) 主席稱讚生物實驗示範中心基礎條件好,鼓勵同學們(men) 一定要珍惜和把握學習(xi) 機會(hui) 。他叮囑同學們(men) ,中藥是吉林的傳(chuan) 統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你們(men) 要把實驗課題和學習(xi) 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wei) 吉林省中藥產(chan) 業(ye) 發展貢獻力量。在與(yu) 師生們(men) 親(qin) 切交流後,習(xi) 主席高興(xing) 地與(yu) 師生合影留念。他希望同學們(men) 的創新項目早日成功,祝願示範中心“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人才培養(yang) 目標變成現實。

  隨後,習(xi) 主席來到中心校區圖書(shu) 館,參觀了吉大紀念合校10周年圖片展,聽取了時任校黨(dang) 委書(shu) 記陳德文關(guan) 於(yu) 吉林大學發展曆程和合校10年來建設成就的匯報。在社會(hui) 科學圖書(shu) 閱覽室,我校大學生馬列主義(yi) 、毛澤東(dong) 思想學習(xi) 研究會(hui) (簡稱“大學生M·M學習(xi) 研究會(hui) ”)正在組織寒假留校的同學,討論如何開展寒假社會(hui) 實踐活動。習(xi) 主席認真傾(qing) 聽了同學們(men) 的討論,詢問同學們(men) 理論學習(xi) 和社會(hui) 實踐的開展情況,並發表了真摯誠懇的即席講話。他希望同學們(men) 真正成長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成為(wei) 祖國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才,在推動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事業(ye) 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采訪組:大家能否具體(ti) 回憶一下習(xi) 主席在圖書(shu) 館閱覽室與(yu) 同學們(men) 交流的場景?

  韓月波:我當時是大學生M·M學習(xi) 研究會(hui) 的指導教師,除了我,還有哲學社會(hui) 學院的漆思教授和學生代表30餘(yu) 人。當時習(xi) 主席是從(cong) 圖書(shu) 館正門走進來的,他非常關(guan) 心寒假留校學生的假期生活和學習(xi) 情況,一進門就對同學們(men) 噓寒問暖。我主動迎上前去,邀請習(xi) 主席加入我們(men) 的討論。

  習(xi) 主席走進閱覽室,來到我們(men) 中間,加入到我們(men) 的討論中,並且就坐在我的身旁。當時大家都挺緊張的。他坐下後,看到還有這麽(me) 多同學寒假在學校學習(xi) ,親(qin) 切地對大家說:“新春佳節即將來臨(lin) 了,我來吉林,來到吉大,看望一下大家!”瞬間,氣氛就融洽溫暖起來了。

  習(xi) 主席說,今年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0周年,我們(men) 要很好地總結黨(dang) 的奮鬥曆史和執政規律,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中國今天的發展令我們(men) 無比自豪,但還要記住孫中山先生說的“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因為(wei) 任何成就除以13億(yi) 都不足為(wei) 奇,任何困難乘以13億(yi) 都比天還大。

  習(xi) 主席說,同學們(men) 在大學裏要掌握馬克思主義(yi) 的立場、觀點、方法,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做到“四真”是不容易的,要好好地學習(xi) ,好好地思考,好好地實踐。習(xi) 主席說,在大學學習(xi) 階段,大學生要豐(feng) 富自己的知識,打牢基座,隻有廣博知識,舉(ju) 一反三,觸類旁通,融會(hui) 貫通,將來在社會(hui) 上才能遊刃有餘(yu) 。

  習(xi) 主席20多分鍾的講話,真摯地表達了對青年教師和學生的殷切期望,希望我們(men) 不僅(jin) 要腳踏實地,還要仰望星空,要到人民中去,到社會(hui) 實踐中去,不計名利,不計得失,甘於(yu) 奉獻,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努力奮鬥!

  董添:當時,圖書(shu) 館裏還有不少寒假留校的學生在上自習(xi) ,見到習(xi) 主席便不約而同地擁了過來,偌大的圖書(shu) 館二樓,似乎所有的人都集中到了我們(men) 這“方寸之間”。外圍的同學們(men) 踮著腳,滿眼的興(xing) 奮,使勁向內(nei) 張望著,大家都想離習(xi) 主席近些,再近些……

  有一個(ge) 細節令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當被問及“對青年學生的希望”時,本來坐在我身旁的習(xi) 主席隨即緩緩起身,一定要站立著說出他對我們(men) 的期望。正是這一個(ge) 看似很小的舉(ju) 動,讓大家深切感受到習(xi) 主席內(nei) 心深處對青年學生的尊重和愛護,更是流露出他對我們(men) 成長成才飽含的深情和期待。

  習(xi) 主席講話的時候音調並不高,但語氣卻十分堅定,說出的每一個(ge) 字都透著力量和鼓舞。記得習(xi) 主席在說“年輕人將來到社會(hui) 上去,要放低身段,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的時候,他微笑著看看我,還用右手拍了拍我的左肩,我的內(nei) 心瞬間湧起一股暖流。正是這番話成為(wei) 處於(yu) 擇業(ye) 迷茫期,或者說是人生轉折期的我的一盞指路明燈。

  活動結束後,習(xi) 主席與(yu) 我們(men) 一一握手。當與(yu) 我握手時,還問道:“小夥(huo) 子,有對象了嗎?”大家都笑了起來。一句親(qin) 切的家常話,讓本來還有些拘謹的我徹底放鬆下來,從(cong) 心底裏感受到習(xi) 主席對我們(men) 這些青年暖暖的關(guan) 愛。

  高楠:當時,我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對吉林大學,我是慕名已久。”習(xi) 主席在座談時講道,“吉大特別是合校10年來,12大學科門類最齊全,設施條件很好,規模最大,人才輩出,學術成果豐(feng) 碩,是一所非常優(you) 秀的大學。同學們(men) 能夠在這裏學習(xi) ,是令人羨慕的。”習(xi) 主席提到他在浙江任職期間多次到浙江大學調研,當時就知道合校後的吉大規模是全國第一 ,一直想來吉大看一看。據說,習(xi) 主席在浙江任職時曾18次到浙江大學調研指導,可見他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和對高校師生的關(guan) 心。

  習(xi) 主席的語言風格獨特,令人耳目一新。他講述了孔孟之道,列舉(ju) 了中美在經濟等方麵發展對比的鮮活事例,令人印象十分深刻。講話中習(xi) 主席多次提到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這與(yu) 他後來提出的“中國夢”是一脈相承的,說明“中國夢”在他的心中是經曆了一個(ge) 長期的思考和醞釀過程的,而且貫穿於(yu) 他的從(cong) 政經曆。

  采訪組:習(xi) 主席在講話中對同學們(men) 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進行了怎樣的指導?

  孫瑜:習(xi) 主席希望我們(men) 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時要做到“四真”,即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他強調,要堅定馬克思主義(yi) 的理想信念,必須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不要像口號式的記憶背誦,要內(nei) 化為(wei) 真正的核心思想,通過長時間的社會(hui) 實踐來檢驗。在學校階段與(yu) 社會(hui) 的接觸較少,對馬克思主義(yi) 的理解還是有限的、初步的。他說:“我們(men) 中國走到這一步,共產(chan) 黨(dang) 奮鬥到這一步,我們(men) 黨(dang) 執政走到這一步,同學們(men) 要好好地去思考,好好地去學習(xi) ,好好地去把握。”

  我在之後的學習(xi) 中,越來越感受到這句話的精辟。一種理論,我們(men) 總是始於(yu) 學,但在學的初期,可能並沒有什麽(me) 認識,甚至不以為(wei) 然,但通過不斷深入地學習(xi) 、思考和實踐,就會(hui) 逐步了解它內(nei) 在的含義(yi) 和蘊含的道理。如果我們(men) 能在馬克思主義(yi) 基本原理指導下,真正領悟這些基本道理,就會(hui) 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jia) 值觀,也就會(hui) 有科學的信仰,會(hui) 有明確的方向。

  高楠:因為(wei) 當天是大學生M·M學習(xi) 研究會(hui) 在進行研討,習(xi) 主席就在講話中提到毛主席青年時期參加的新民學會(hui) 和創辦的刊物《湘江評論》。他說,這種學習(xi) 形式很好,很有傳(chuan) 統,而且是長效化、實效化的。這對於(yu) 我們(men) 辦好吉林大學大學生M·M學習(xi) 研究會(hui) 很有啟發。這個(ge) 研究會(hui) 既有傳(chuan) 統,又有積澱。如何讓傳(chuan) 統與(yu) 新時代相結合,創新思想引領的方式方法,把有意義(yi) 的事情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情做得有意義(yi) ,用當代青年喜聞樂(le) 見的形式調動起青年成長成才的主觀能動性,這是一個(ge) 重要的課題。

  董添:習(xi) 主席鼓勵同學們(men) 充分利用各種渠道和平台,掌握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要結合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社會(hui) ,了解國情,了解世界。2011年正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0周年,習(xi) 主席從(cong) 黨(dang) 的奮鬥目標談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從(cong) 振興(xing) 之路任重道遠自然地提出了對我們(men) 年輕一代的要求和期盼。

  習(xi) 主席結合2011年紀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0周年和我們(men) 大學生M·M學習(xi) 研究會(hui) 馬克思主義(yi) 的學習(xi) 情況,簡要回顧和總結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成長曆史和輝煌成就,提出要進一步總結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執政規律,把我們(men) 的黨(dang) 建設得更好,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夠繼續秉持建黨(dang) 宗旨,為(wei) 全國人民的利益,為(wei) 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努力奮鬥。

  習(xi) 主席的講話內(nei) 容由GDP變化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由教育改革到就業(ye) 理念,旁征博引而邏輯嚴(yan) 謹,娓娓道來又逐層深入,始終貫穿著他對馬克思主義(yi) 的尊崇和思考。他讓我們(men) 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給了我們(men) 報效祖國的遠大目標,也為(wei) 我們(men) 指明了自我提升的方法和途徑。

  總之,習(xi) 主席推心置腹的講話是對大學生如何度過大學生活、如何更新就業(ye) 觀念的一次輔導。

  采訪組:請大家回憶一下習(xi) 主席在講話中對大學生有哪些期望與(yu) 要求。

  孫瑜:習(xi) 主席講話的時候,我做了詳細記錄。他意味深長地說:“作為(wei) 大學生來講,要珍惜大學的機遇,潛心學習(xi) ,誌存高遠,腳踏實地,打牢知識基礎,提高綜合素質……我國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這就決(jue) 定了我們(men) 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wei) 根本任務,培養(yang) 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立誌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奮鬥終身的有用人才。”

  習(xi) 主席十分惜才愛才。當時正是“十二五”開局之年,在吉林調研期間,習(xi) 主席不僅(jin) 在緊湊的日程中特意抽出時間與(yu) 吉林大學的學生暢談理想信念和職業(ye) 發展,而且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hui) 上也指出,順利實施“十二五”規劃,必須做好培養(yang) 人才、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工作,整體(ti) 提高人才工作水平。懂人才是大學問,聚人才是大本事,用人才是大智慧。各級領導幹部要有愛才之心、識才之眼、容才之量、用才之能,堅持用當適任、用當其時、用當盡才,為(wei) 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劉洋:習(xi) 主席教導我們(men) 要更新就業(ye) 觀念。他說,過去叫“萬(wan) 般皆下品,唯有讀書(shu) 高”“學而優(you) 則仕”。現在來講,大學生就是大學生,作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放低身段,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

  習(xi) 主席舉(ju) 了一個(ge) 舉(ju) 重運動員的例子:“一個(ge) 舉(ju) 重運動員破世界紀錄,不是他‘天生麗(li) 質’,一下就舉(ju) 起200公斤,而是一點兒(er) 一點兒(er) 加起來的,幹大事都要一點兒(er) 一點兒(er) 地積累。”他教導大家:“事情是一件一件做起來的,本事是一點兒(er) 一點兒(er) 長起來的。”我對習(xi) 主席舉(ju) 的這個(ge) 例子印象特別深刻。

  2019年3月22日,習(xi) 近平主席在羅馬會(hui) 見意大利眾(zhong) 議院眾(zhong) 議長菲科。臨(lin) 近會(hui) 見結束時,“70後”的菲科突然問道:“您當選中國國家主席的時候,是一種什麽(me) 樣的心情?”習(xi) 主席在回答菲科提出的問題時,也舉(ju) 了這個(ge) 例子。在習(xi) 主席目光沉靜而充滿力量地說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之後,他講道:“一個(ge) 舉(ju) 重運動員,最開始隻能舉(ju) 起50公斤的杠鈴,經過訓練,最後可以舉(ju) 起250公斤。我相信可以通過我的努力、通過全中國13億(yi) 多人民勠力同心來擔起這副重擔,把國家建設好。我有這份自信,中國人民有這份自信。”

  可見,“舉(ju) 重運動員”這個(ge) 事例一直是習(xi) 主席所思所想的,更是他時刻身體(ti) 力行的。我們(men) 一定謹記這個(ge) 事例,在今後的學習(xi) 、工作和生活中,堅持鍛煉、不斷加碼,接過重擔子,握緊接力棒,扛穩應負的責任,跑好要跑的賽程,擔當起自我小家和祖國大家的責任。

  采訪組:習(xi) 主席的講話對你們(men) 的職業(ye) 選擇產(chan) 生了怎樣的影響?

  董添:習(xi) 主席教導我們(men) 要放低身段,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這一番話,堅定了我的信念,讓我作出了莊嚴(yan) 的職業(ye) 選擇。我沒有選擇“北上廣深”這樣令人神往的大城市,而是留在了我認為(wei) 充滿發展潛力的家鄉(xiang) ——吉林省,沒有選擇光鮮靚麗(li) 的白領生活,而是用我所學的專(zhuan) 業(ye) 知識紮根到了生產(chan) 第一線。從(cong) 純潔的象牙塔到帶著泥土氣息的電網建設一線,習(xi) 主席的寄語激勵著我一路前行。

  習(xi) 主席的一句“誌存高遠,腳踏實地”,成為(wei) 我的座右銘。對於(yu) 青年而言,踏入社會(hui) ,往往會(hui) 麵臨(lin) 很多困難,能否保持初心,可能會(hui) 決(jue) 定我們(men) 能走多遠。

  2011年冬天,我剛剛參加工作不久,就被安排到距離市區幾十公裏外的長春熱電一廠新廠進行設備調試。當時新廠正在建設過程中,周邊荒涼,工廠內(nei) 的環境也很差。設備調試需要連續進行168個(ge) 小時,而且是在室外工作,當時是我們(men) 兩(liang) 個(ge) 人倒班工作。冰天雪地裏,蜷縮在設備旁調試的我,也曾經有過彷徨,但是我的腦海中時常會(hui) 回響起習(xi) 主席的叮囑,就這樣憑著一股韌勁堅持了下來。生產(chan) 一線的工作是艱苦的,但是,“寶劍鋒從(cong) 磨礪出”,正是這份鑽研和堅守,讓我獲得了領導和同事們(men) 的信任與(yu) 支持。

  高楠:碩士畢業(ye) 時,我麵對多個(ge) 選擇,最後決(jue) 定到新華社吉林分社工作。這是因為(wei) 新華社老社長穆青曾提出的“勿忘人民”,和習(xi) 主席的相關(guan) 論述是相通的。新華社作為(wei) “馬背”上的通訊社,是和黨(dang) 一起經曆過長征的唯一一個(ge) 新聞機構。新華社這個(ge) 平台為(wei) 我的成長提供了充足的養(yang) 分,“上接天氣,下接地氣”,這種經曆跨度給年輕人成長的幫助是巨大的。

  參加工作後,我成為(wei) 一名“三農(nong) ”記者。在工作中,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不下基層,不知民生之困;不入農(nong) 村,不曉農(nong) 民之憂。我的就業(ye) 選擇也正是踐行了習(xi) 主席提出的“要放低身段,到基層去,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到工作需要的地方去”的要求。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15日 10: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