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書記給我們講述“浙江精神”——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九)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擔任省委書(shu) 記期間,多次給浙江高校學生作形勢政策報告。2006年9月27日,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劇場,為(wei) 在杭高校千餘(yu) 名大學生作了題為(wei) 《繼承文化傳(chuan) 統 弘揚浙江精神》的形勢政策報告。習(xi) 近平同誌結合群星璀璨的浙江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生動講述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傳(chuan) 統,深刻闡釋了融合曆史文化、革命文化和現代文化的“浙江精神”,舉(ju) 例分析了浙江人善於(yu) “闖”、勇於(yu) “試”、敢於(yu) “冒”的文化淵源,頌揚了浙江人和美與(yu) 共的情懷、和衷共濟的情誌、和悅自適的情操,強調了源遠流長的浙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習(xi) 近平同誌勉勵同學們(men) 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學習(xi) 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實踐浙江精神、弘揚浙江精神,做浙江精神的繼承者和創造者,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采訪對象:張棟梁,男,1984年2月生,浙江嘉興(xing) 人,浙江大學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2006級碩士生,現任浙江大學紀律檢查委員會(hui) 辦公室綜合室主任,校團委兼職副書(shu) 記。

  采訪組:梁豔 陶安娜 盧思穎 石新明

  采訪日期:2018年12月20日

  采訪地點:浙江大學劇場B座313室

  采訪組:張棟梁同誌,您好!2006年9月27日,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大學給大學生作了題為(wei) 《繼承文化傳(chuan) 統 弘揚浙江精神》的形勢政策報告。聽說您聆聽了此次報告,能否為(wei) 我們(men) 回憶一下當時的場景。

  張棟梁:2006年9月,當時我剛進入浙江大學電子商務專(zhuan) 業(ye) 攻讀碩士學位。入學不久,我作為(wei) 學生黨(dang) 員代表聆聽了時任省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在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劇場專(zhuan) 門為(wei) 大學生作的形勢政策報告,報告題目是《繼承文化傳(chuan) 統 弘揚浙江精神》。報告會(hui) 規模很大,千餘(yu) 名同學坐滿了整個(ge) 劇場。聽報告的同學既有來自浙大各個(ge) 院係的黨(dang) 員代表和學生骨幹,也有在杭其他高校的學生代表。

  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結合群星璀璨的浙江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講述了浙江多元的文化傳(chuan) 統;結合浙江發展史上的經典案例,講述了“浙江精神”的文化特點;分析了“浙商”的特點,闡述了“浙江經濟”與(yu) “浙江人經濟”的內(nei) 涵;對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出了建議和希望。

  整場報告曆時兩(liang) 個(ge) 多小時,習(xi) 書(shu) 記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來,還不時與(yu) 我們(men) 互動,現場氣氛十分活躍。他沉穩平和的聲音、淵博的學識、儒雅的氣質和極強的親(qin) 和力,我至今依然曆曆在目。我感覺習(xi) 書(shu) 記真是一個(ge) 傳(chuan) 道授業(ye) 解惑的好導師,舉(ju) 例子、擺事實、講道理,娓娓道來,引人入勝。

  采訪組:聽說習(xi) 近平同誌在報告一開場就講了一個(ge) 非常有趣的故事,能否與(yu) 我們(men) 分享一下?

  張棟梁:這個(ge) 有趣的故事,講的是當年毛主席乘專(zhuan) 列途經河南南陽,南陽地委書(shu) 記上火車向主席匯報地方情況的事情。當毛主席問他有關(guan) 南陽的曆史和時事時,那位書(shu) 記都答不上來。最後,毛主席問他個(ge) 人的年齡,那位書(shu) 記答上來了。於(yu) 是毛主席風趣地說:“你不知今不知古,隻知自己五十五。”

  習(xi) 書(shu) 記接著問我們(men) ,當別人問你們(men) “浙江怎麽(me) 樣”時,你們(men) 怎麽(me) 回答?這一問,立即引發了我的思考。習(xi) 書(shu) 記可能是想告訴我們(men) ,並不是當上了幹部才需要了解當地的各種情況,即使作為(wei) 一個(ge) 普通的求學者,因為(wei) 有過在浙江上學的經曆,或許將來還要在浙江創業(ye) 和生活,對浙江的文化傳(chuan) 統一定要有所了解。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是如何向同學們(men) 介紹浙江的文化傳(chuan) 統的?

  張棟梁:習(xi) 書(shu) 記從(cong) 浙江深厚的文化傳(chuan) 統和浙江人的文化基因之間的關(guan) 係出發,詳細為(wei) 我們(men) 介紹了浙江悠久深厚的文化傳(chuan) 統。他當時用了“多元”這個(ge) 詞來概括浙江的文化傳(chuan) 統。

  他說,浙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浙江文化在中國曆史進程中處於(yu) 重要地位。通過習(xi) 書(shu) 記的介紹,我才知道,除了大家熟知的河姆渡文化、馬家浜文化,其實還有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距今8000-7000年的跨湖橋文化,可見浙江文化的起源很早。

  同時,在浙江悠遠的文化發展曆程中,湧現出了各個(ge) 領域的領軍(jun) 人物。習(xi) 書(shu) 記從(cong) 東(dong) 漢的王充說起,談到了王羲之、駱賓王、沈括、宗澤、王冕、宋濂、於(yu) 謙、王守仁、全祖望以及近代的蔡元培、章太炎、王國維、魯迅、茅盾等浙江籍文化名人,涵蓋了政治、軍(jun) 事、科技、哲學、史學、文學、古文字學、藝術、教育等各個(ge) 領域。作為(wei) 一個(ge) 地道的浙江人,有些人物我之前並不知道他們(men) 是浙江籍的,聽著習(xi) 書(shu) 記娓娓道來,我驚歎浙江原來有著如此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更為(wei) 習(xi) 書(shu) 記的廣博學識所折服。

  習(xi) 書(shu) 記告訴我們(men) ,浙江文化融匯了曆史文化、革命文化與(yu) 現代文化。他特別強調,浙江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誕生地之一,當年我們(men) 黨(dang) 的誕生和黨(dang) 領導的中國革命的航船,正是從(cong) 嘉興(xing) 南湖起航,才創建了彪炳千秋的偉(wei) 業(ye) 。而我本人剛好就是浙江嘉興(xing) 人,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提到南湖的紅船時,我感到特別的親(qin) 切和自豪。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是如何向同學們(men) 闡釋“浙江精神”的?

  張棟梁:習(xi) 書(shu) 記認為(wei) ,浙江文化傳(chuan) 統中這種“多元”的精神特質,千百年來始終流淌在浙江老百姓的血液中,像一種無聲而強大的力量,始終支撐、引領和推動著浙江人民奮發向上,也就慢慢形成了浙江獨特的文化精神和人文優(you) 勢,也就是被人們(men) 所稱道的“浙江精神”。

  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發展之所以如此奪目,取決(jue) 於(yu) 很多因素。習(xi) 書(shu) 記告訴我們(men) ,最根本的還是人的因素,確切地說,是文化的因素在產(chan) 生深刻的影響。浙江文化是引領和推動浙江發展的最深層次原因,浙江精神是屬於(yu) 浙江人民自己的“精神名片”。

  浙江精神的基礎是“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yu) 創新、講求實效”。習(xi) 書(shu) 記提出,要在這一基礎上,與(yu) 時俱進地培育和弘揚“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精神。

  習(xi) 書(shu) 記在為(wei) 我們(men) 作報告的時候,列舉(ju) 了一係列曆史人物和事件,分析了浙江人秉承的善於(yu) “闖”、勇於(yu) “試”、敢於(yu) “冒”的這種品質的文化淵源,並通過百年老店“胡慶餘(yu) 堂”、“寧波幫”和“信用浙江”建設的案例,頌揚了浙江人和美與(yu) 共的情懷、和衷共濟的情誌、和悅自適的情操。他強調,浙江精神是不同時期、不同領域的浙江人共同奮鬥的結晶。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非常讚賞“浙商”的創業(ye) 精神,這次報告會(hui) 對於(yu) “浙商”的特點是如何闡述的?

  張棟梁:習(xi) 書(shu) 記認為(wei) ,“浙商”不是一個(ge) 虛擬的稱呼,而是一些實實在在鮮活的人群。這些人群的背後,是浙江文化堅韌圖強的主體(ti) 性和務實重行的商業(ye) 意識。正是這樣深層次、潛移默化的文化力量,才會(hui) 有不畏艱辛、自主創業(ye) 的浙江人。他舉(ju) 了很多例子,比如,寧波的“奉幫裁縫”,以及他們(men) 發展起來的服裝產(chan) 業(ye) ;紹興(xing) “日出華舍萬(wan) 丈綢”的紡織行業(ye) ,以及聞名全國的中國輕紡城;又比如,“其貨纖靡,其人善賈”的溫州商人,以及他們(men) 創立的皮鞋、低壓電器、打火機、眼鏡等特色鮮明的產(chan) 業(ye) 群;還有被稱為(wei) “百工之鄉(xiang) ”的金華人,發展起了東(dong) 陽的建築業(ye) 、永康的小五金、浦江的書(shu) 畫水晶業(ye) 等。

  習(xi) 書(shu) 記總結了“浙商”的一些特點——不等、不靠、不要,自謀出路,自主創業(ye) ,所以浙江經濟又被稱為(wei) “百姓經濟”。浙江人是靠著經商傳(chuan) 統,親(qin) 帶親(qin) 、鄰帶鄰,自主開發市場的方式,為(wei) 自己打造了“金飯碗”。換句話說,老百姓不僅(jin) 是生產(chan) 者、消費者,還是投資者、經營者。他引用了費孝通先生的一句話——浙江人“白天當老板,晚上睡地板”,說的就是“浙商”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

  習(xi) 書(shu) 記指出:“有井水的地方就有生意可做,而有生意可做的地方,必有浙江人。”浙江人不隻局限在浙江這片土地上勤奮耕耘,而是放眼全球,範圍特別廣,習(xi) 書(shu) 記將這種現象概括為(wei) “浙江人經濟”,認為(wei) 從(cong) 某種意義(yi) 上來說,正是浙江人獨特的文化力量才成就了“浙江人經濟”。

  采訪組:在習(xi) 近平同誌的報告中,“浙江經濟”和“浙江人經濟”之間,有什麽(me) 區別和聯係?

  張棟梁:我當時聽的時候,也產(chan) 生過這樣的困惑,習(xi) 書(shu) 記在報告中為(wei) 我們(men) 答疑解惑。根據習(xi) 書(shu) 記的闡述,通俗地來理解,“浙江經濟”概念的立足點在地域,是陸域10萬(wan) 餘(yu) 平方公裏和海域26萬(wan) 餘(yu) 平方公裏的浙江省範圍內(nei) ,浙江人和非浙江人創造的經濟;“浙江人經濟”概念的立足點在人,是所有浙江人在浙江以及浙江以外任何地方創造的經濟。簡單來說,“浙江經濟”相較於(yu) “浙江人經濟”,前者是GDP概念,後者是GNP概念;前者是一個(ge) 地區經濟的概念,後者更多的是帶有地區特點的文化概念。

  要說聯係,其實還是在於(yu) 兩(liang) 者背後的文化。“浙江人經濟”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wei) 浙江人既能單打獨鬥,又善於(yu) 相互合作,這是浙江人最優(you) 秀的品質。習(xi) 書(shu) 記講述了一個(ge) 當年“浙江人經濟促進大會(hui) 暨浙江人經濟論壇”上的故事。會(hui) 上一位學者說,溫州人發明一樣東(dong) 西,他完全可以憑借其背後160萬(wan) 溫州人強大的營銷網絡將產(chan) 品迅速推向市場,讓自己很快成為(wei) 大老板。習(xi) 書(shu) 記在現場講完這個(ge) 故事的時候,在場很多溫州籍的同學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認為(wei) 浙江大學的“求是精神”是浙江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報告會(hui) 上是否談到了浙大“求是精神”?

  張棟梁:是的。習(xi) 書(shu) 記說,“求是精神”是百餘(yu) 年來浙江大學辦學理念的濃縮和凝練,是浙大人“以天下為(wei) 己任、以真理為(wei) 依歸”崇高追求的高度概括。習(xi) 書(shu) 記特別強調了新的發展階段,全省教育戰線乃至全省人民,都要繼續發揚光大作為(wei) 浙江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浙大“求是精神”。

  習(xi) 書(shu) 記說,在“求是精神”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浙大人,有一種深切的責任感。他舉(ju) 例說,僅(jin) 僅(jin) 2006年上半年,浙江大學就接受了數億(yi) 元的捐贈,其中有幾位捐贈者就是改革開放以後浙江大學培養(yang) 出來的畢業(ye) 生。這種精神力量的轉化,當然不僅(jin) 僅(jin) 是對母校的反哺,更是對整個(ge) 社會(hui) 的一種正向反饋。習(xi) 書(shu) 記的肯定和鼓勵,不僅(jin) 讓我們(men) 浙大人倍感驕傲和自豪,而且讓我們(men) 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采訪組:習(xi) 近平同誌在這次報告會(hui) 上對青年大學生提出了怎樣的希望?

  張棟梁:習(xi) 書(shu) 記希望我們(men) 大學生成為(wei) “浙江精神的繼承者和創造者”。無論是否出生於(yu) 浙江,但隻要在浙江這片土地上生活過、求學過、成長過,今後可能還要在這裏工作、創業(ye) 、組建家庭,都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you) 秀的曆史文化傳(chuan) 統,學習(xi) 浙江精神、感悟浙江精神、實踐浙江精神、弘揚浙江精神,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努力為(wei) 加快浙江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習(xi) 書(shu) 記特別重視大學生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他在報告中說,通過資料了解到在過去的暑期社會(hui) 實踐活動中,許多同學更加深切地領悟到一種社會(hui) 責任,既有幾分壓力,更添學習(xi) 動力,從(cong) 而深刻認識到隻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提升自身的實力,實現自身的價(jia) 值。習(xi) 書(shu) 記鼓勵我們(men) 大學生要積極走進社會(hui) ,走向基層。希望我們(men) 不僅(jin) 要讀好課堂上的書(shu) ,也要讀好社會(hui) 這本“書(shu) ”,要了解浙江,熱愛浙江,進而了解我們(men) 偉(wei) 大的祖國和偉(wei) 大的民族,激發起應有的愛國主義(yi) 精神和民族自信心。

  采訪組:這次報告會(hui) 對你和周圍的同學產(chan) 生了怎樣的影響?

  張棟梁:記得當時同學們(men) 都說省委書(shu) 記給大學生作報告很新鮮,都說這是一堂讓人產(chan) 生高峰體(ti) 驗的大課。據我了解,當時聽報告的不少同學都是高年級學生,很多同學已經開始思考自己未來的擇業(ye) 與(yu) 就業(ye) 。聽完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大家產(chan) 生了身為(wei) 浙江人或身在浙江的自豪感,有不少同學表示畢業(ye) 後要留在浙江工作。習(xi) 書(shu) 記講述的浙江精神更是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同學們(men) 紛紛表示,要學習(xi) 浙江精神,弘揚浙江精神,踐行浙江精神。

  習(xi) 書(shu) 記的報告,讓我更加明白了社會(hui) 實踐是我們(men) 青年學生了解國情、民情、社情的重要途徑,堅定了我繼續做好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決(jue) 心。

  2007年暑期,我帶領浙江大學學生三農(nong) 協會(hui) 開展了“提升農(nong) 民生活品質,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新農(nong) 村建設”的社會(hui) 實踐大調研活動,100多名浙大學子參加了該活動,普遍反映收獲非常大。

  參加工作後,我和同事們(men) 一起推動組織了數萬(wan) 名大學生到全國各地紅色教育基地進行尋訪的實踐活動,打造了“紅色尋訪”社會(hui) 實踐品牌,這個(ge) 項目還被評選為(wei) 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you) 秀成果特等獎。

  采訪組:浙江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重要萌發地、實踐地。作為(wei) 一名浙江人,能否分享一下您對習(xi) 近平同誌治理浙江時的重要思想的認識。

  張棟梁:我是個(ge) 地道的浙江人,生於(yu) 浙江,長於(yu) 浙江,學於(yu) 浙江,工作也在浙江,對浙江這些年的發展變化有著切身的體(ti) 會(hui) 。習(xi) 書(shu) 記在浙江工作時,總結了浙江“八個(ge) 方麵優(you) 勢”,推出了“八個(ge) 方麵舉(ju) 措”,形成了指導浙江發展的“八八戰略”。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之江新語》一書(shu) ,集中體(ti) 現了習(xi) 書(shu) 記在治理浙江時的重要思想和主張。

  《之江新語》這本書(shu) 語言簡潔,觀點深刻,文風樸實,我非常愛看。每次讀這本書(shu) 時,我都感覺像是在與(yu) 習(xi) 書(shu) 記麵對麵聊天,尤其是對習(xi) 書(shu) 記的“兩(liang) 座山”“兩(liang) 隻鳥”和“兩(liang) 個(ge) 幹”理論的有關(guan) 闡述印象深刻。

  第一,“兩(liang) 座山”論。2005年8月,習(xi) 書(shu) 記在浙江安吉縣餘(yu) 村調研時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著名論斷。習(xi) 書(shu) 記在《從(cong) “兩(liang) 座山”看生態環境》一文中,從(cong) 認識論的角度對“兩(liang) 座山”之間的關(guan) 係進行了闡釋。今日的餘(yu) 村,作為(wei) 習(xi) 總書(shu) 記生態文明思想的模範實踐區,走出了一條環境保護與(yu) 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已成為(wei) 聞名全國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第二,“兩(liang) 隻鳥”論。習(xi) 書(shu) 記在《從(cong) “兩(liang) 隻鳥”看結構調整》一文中,提出必須推進浙江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增長方式的根本性改變,並將之生動地概括為(wei) 養(yang) 好“兩(liang) 隻鳥”,一個(ge) 是“鳳凰涅槃”,一個(ge) 是“騰籠換鳥”。前者講產(chan) 業(ye) 質量提升,變製造為(wei) 創造,變貼牌為(wei) 創牌。後者講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要培育和引進吃得少、產(chan) 蛋多、飛得高的“俊鳥”。在習(xi) 書(shu) 記“兩(liang) 隻鳥”論的指引下,今日的浙江正在成為(wei) 創新的沃土,創業(ye) 的熱土,創造的樂(le) 土。

  第三,“兩(liang) 個(ge) 幹”論。習(xi) 書(shu) 記在《要“幹事”,更要“幹淨”》一文中,生動論述了領導幹部要幹幹淨淨地做人,踏踏實實地做事,時刻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真正做到為(wei) 民、務實、清廉。作為(wei) 一名紀檢戰線的幹部,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習(xi) 書(shu) 記這一論述的重要內(nei) 涵,這是我們(men) 開展幹部教育的必修課。

  最讓我精神上“補鈣加油”的,是習(xi) 書(shu) 記提出的“紅船精神”。作為(wei) 一名嘉興(xing) 人,我從(cong) 小聽著紅船的故事長大,但之前從(cong) 來沒有提升到精神層麵來認識。2005年6月21日,習(xi) 書(shu) 記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首次提出“紅船精神”,並將之闡釋為(wei) 開天辟地、敢為(wei) 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dang) 為(wei) 公、忠誠為(wei) 民的奉獻精神。

  通過學習(xi) 習(xi) 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紅船精神”的重要論述,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紅船是中國革命源頭的象征,是我們(men) 黨(dang) 夢想起航的地方,“紅船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集中體(ti) 現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初心使命。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越來越為(wei) 家鄉(xiang) 的紅船驕傲,越來越為(wei) “紅船精神”自豪,越來越增強了傳(chuan) 承“紅船精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發布時間:2022年03月15日 10:08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